1.诗经·大雅·瞻印的具体内容瞻 卬 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 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贼蟊疾,靡有夷届。 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 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 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 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鞫人懠忒,谮始竟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 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 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人之云亡,心之忧矣。 天之降罔,维其几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觱沸槛泉,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藐藐昊天,无不可巩。 无忝皇祖,式救尔后。 2.求《诗经·大雅·瞻昂》的翻译瞻卬瞻卬昊天,则不我惠。 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 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 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 匪教匪诲,时维妇寺。鞫人忮忒。 谮始竞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 妇无公事,休其蚕织。天何以剌?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 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人之云亡,心之忧矣!天之降罔,维其几矣。 人之云亡,心之悲矣!觱沸槛泉,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 藐藐昊天,无不克巩。无忝皇祖,式救尔后!译文抬起头来望昊天,不肯对我施恩情。 天下长久不太平,大祸降临在人境。国家无法得安定,士卒人民都累病。 好比蟊贼害禾稼,没完没了不得宁。罪恶之网不收起,人民苦难永难停。 别人有了好土田,你却占有搞盘剥。别人有了老百姓,你又强行去抢夺。 这人本是无辜者,你要把他来捕捉。那人本应有罪过,你却替他来开脱。 聪明男子建成城,聪明女人使城倾。可恨此妇太聪明,变成枭鸱发恶声。 女人多嘴舌头长,祸乱都由她造成。祸乱不是从天降,大都由于妇人生。 王行暴政无人教,就因爱把妇人听。诬告害人多诡计,先行诽谤后背弃。 难道这样还不够。为啥继续做恶事?商人唯求三倍利,主持政事岂相宜?妇人不肯做女工,停止养蚕和纺织。 上天为啥施责罚?神灵怎不赐福祥?披甲夷狄你不管,反而怨恨把我伤。天灾人祸不忧虑,人君威仪尽丧亡。 忠臣贤士都离去,国家困病多灾殃。上天降下罪恶网,多如牛毛密如雨。 忠臣贤士都离去,我的心里多忧虑。上天降下罪恶网,灾难临近无处藏。 忠臣贤士都逃亡,我的心里多忧伤。槛泉泉水涌不息,泉水源头深无底。 我的心中多忧戚,难道只从今日起?我生之前无灾祸,我生之后灾祸已。高远无边老天爷,一切无不可畏忌。 伟大祖先不可辱,子孙后代应救济。赏析 这是一首尖锐讽刺和严正痛斥昏庸荒淫的周幽王宠幸褒姒,斥逐贤良,败坏纪纲,倒行逆施以致政乱民病,天怒神怨,国运濒危的诗。 言辞凄楚激越,既表现了诗人忧国悯时的情怀,又抒发了他疾恶如仇的愤慨。 关于诗的作者,《毛诗序》说:“凡伯刺幽王大坏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刺幽王嬖褒姒以致乱之诗。而《序》谓凡伯作,则未有考。 曹氏粹中曰‘凡伯作《板》诗,在厉王末,至幽王大坏时,七十余年矣,决非一人,犹家父也。’然亦不必辩。” 郑振铎说:“有心的老成人,见世乱,欲匡救之而不能,便皆将忧乱之心,悲愤之情,一发之于诗。……《板》是警告,《瞻卬》与《召旻》则直接破口痛骂了。” (《插图本中国文字史》)其实,诗的作者究竟是谁,无关宏旨。就诗本身推论,我们认为这首诗出自一位心地正直、关心国事,但又受到排挤、极不得志的西周宗室或朝廷官员之手。 全诗七章。首章总言祸乱。 天降灾祸,时局艰困,国运危殆,生灵涂炭。“天”,既指自然界的天,亦指人间社会的“天”——高高在上的统治者。 “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害人虫不亡,则人民的灾难就永远不会有结束之期。“蟊贼”喻指幽王、褒姒之流,“罪罟”实指他们多设科条以陷人之事。 只此四句已说尽幽王时乱象。二章形容政刑颠倒之状,承首章“蟊贼”、“罪罟”生发,通过两个“反”字,两个“覆”字,揭露了统治者黩货淫刑的罪状。 三章言致祸之由,认为女宠是祸乱的根源。四章写褒姒无中生有,陷人于罪,斥责她干预朝政,祸国殃民。 五章申诉幽王听信褒姒谗言,不虑国政,忌恨贤臣,致使人亡国瘁。“舍尔介狄,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忌恨贤能,任用小人;谏言难进,妇言是听;骄侈怠惰,威仪不谨。 这就是幽王的所作所为!六章哀贤人之亡,抒发忧时忧国之情,言辞剀切。末章自伤生逢乱世的不幸,希望幽王改悔,以劝戒作结。 《瞻卬》塑造了一位疾恶如仇、悯时忧国的诗人形象。他对统治者的种种倒行逆施作了无情的揭露和严正的批判;对贤人之亡、国运濒危,又深感惋惜,痛心疾首。 他气愤填膺,言辞尖锐,指出了幽王的昏愦偏听、黩货乱刑、听信妇言、斥逐贤臣;指出了褒姒的狡黠邪恶、诡计多端、造谣毁谤、出尔反尔。对他们罪恶行径所作的揭露,诚如方玉润所说,是“穷形尽相,不遗余力”(同上)。 诗人深忧的根本原因非个人不幸,而是“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方玉润说:“诗之尤为痛切者,在‘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二语,……夫贤人君子,国之栋梁;耆旧老成,邦之元气。 今元气已损,栋梁将倾,此何如时耶?盖诗必有所指,如箕子、比干之死与奴,故曰:人之云亡,而邦国殄瘁也。倘使其人无足重轻,虽曰云亡,又何足殄人邦国也耶?惜无可考耳。 然而痛矣。”(同上)贤臣或丧亡,或杀戮,或贬黜,或隐逸,或逃亡,国脉将绝,诗人怎能不忧心如焚!“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 3.《诗经》问题0,请说明 螟,蟊,贼,螣 各表示什么害虫【mao】 蟊 máo (1) (形声) (2) 同本义[insectdestructiveoftherootsofriceseedlings] 蟊贼蟊疾。――《诗·大雅·瞻昂》 (3) 又如:蟊螟(危害庄稼的两种害虫);蟊疾(蟊虫为害) (4) 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或事[pest]。如:蟊蜮(比喻恶人);蟊虿(比喻坏人);蟊食(比喻奸吏掠夺百姓财物) 蟊贼 máozéi (1) [grain-destroyinginsects;termite;vermin]∶吃禾苗的两种害虫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诗·小雅·瞻昂》 我有蟊贼,岑君遏之。――《后汉书·岑彭传》 (2) [apersonharmfultothecountryandpeople]∶比喻危害国家或人民的人 蟊贼内讧。――《诗·大雅·召旻》 (3) 比喻祸源。 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菜根谭》(明·洪应明) (释意:名利和欲望不一定都会戕害人的心性,自以为是的想法,才是戕害本性的最大祸源。) 蟊 máoㄇㄠˊ 吃苗根的害虫:~贼(喻坏人)。 4."瞻仰"的"瞻"是什么意思"瞻"的意思是:往前或往上看。 瞻仰 【拼音】zhān yǎng 【解释】怀着敬意看 【出处】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卷三:“夫山者,万民之所瞻仰也。” 所谓的山,万千百姓所仰望的存在。 【例子】诗人笔下的那片树林,成为供世人凭吊瞻仰的圣地。 【近义词】崇敬、远瞻、景仰、仰视、敬仰、仰望、仰慕、向慕、敬佩 【反义词】轻视、俯视、蔑视、鄙视 扩展资料 1、瞻仰的近义词 景仰 【拼音】jǐng yǎng 【解释】佩服尊敬;仰慕 【出处】战国 孔子《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品德如高山人人景仰,道德如大道人人遵循。 【例子】小明写信给自己的偶像,向偶像表达了自己的景仰之情。 2、瞻仰的反义词 轻视 【拼音】qīng shì 【解释】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出处】巴金 《秋》二:“房里又有不少轻视的眼光集中在他的身上。” 【例子】在我们所具有的一切缺点中,最为粗鲁的乃是轻视我们的存在。 5.诗经中,哲成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哲成”:意旨冀望男孩能够成为德才兼备的英雄人物。出自:《大雅·瞻卬》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原文节选: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译文:有才男子称霸王,有才女子便国亡。可叹此妇太逞狂,如枭如鸱恶名当。花言巧语善说谎,灾难邪恶祸根藏。祸乱不是从天降,出自妇人那一方。不是他人来教诲,只因帖近女红妆。 扩展资料 此诗痛斥了周幽王荒淫无道,祸国殃民的罪恶,抒发了诗人忧国悯时的情怀和嫉恶如仇的愤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周末年的黑暗现实和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 全诗共七章,首章、三章、尾章每章十句,余四章每章八句。诗中语特新峭,然又有率意处。卒章语尽而意犹未止。修辞造句,颇有特色,或以对比反衬,正反排比的句式,尽情抒发胸中的积愤,或低回沉思之情。或以形象的比喻,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剖示而匠心独运。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讽刺周幽王乱政亡国的诗。周幽王昏愦腐朽,宠幸褒姒,败坏纪纲,任用奸人,斥逐贤良,倒行逆施,招致天怒人怨;北方犬戎趁机入侵,杀周幽王于骊山下,遂导致西周灭亡。 因此,诗人作这首《大雅·瞻卬》讽刺之。此诗与《小雅·节南山》、《小雅·正月》、《小雅·十月之交》、《小雅·雨无正》、《小雅·小旻》和《大雅·召旻》等为同类作品。 6.出自《诗经》的成语A 【哀鸿遍野】比喻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灾民到处都是。 (《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相助。 (《诗经·大雅·荡之什》:“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B 【白驹空谷】比喻贤人在野而不出仕。 后亦比喻贤人出仕而谷空。(《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俾昼作夜】把白昼当作夜晚。 指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 【必恭必敬(毕恭毕敬)】形容态度十分恭敬。(《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 【不敢告劳】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不稼不穑】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用药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诗经·大雅·生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 【不愧屋漏】原谓独处于室时,亦慎守善德,使无愧于心。后转谓心地光明,在幽暗之处也不起邪念、做坏事。 (《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不稂不莠】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不日不月】①没有期限;②不选择时日。 (《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不忮不求】不嫉妒,不贪求。(《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C 【长舌之妇】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惩前毖后】惩处以前的过错,戒慎今后再犯。 (《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袖如充耳。”) 【绰绰有裕】形容非常宽裕,用不完。 (《诗经·小雅·桑扈之什》:“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 D 【大发雷霆】①暴怒,发泄出强烈的怒气;②大发脾气,高声训斥。(《小雅·采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 ) 【丹凤朝阳】喻贤才逢明时。(《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德音莫违】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 【独行踽踽】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 E 【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诗经·国风·卫风》:“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F 【风雨漂摇(风雨飘摇)】形容动荡不安,形势很不稳定。(《诗经·国风·豳风》:“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风雨凄凄】凄风苦雨,倍觉凄凉。 (《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 【风雨如晦】比喻社会黑暗,局势动荡。(《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肤如凝脂】皮肤像凝固的油脂。 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诗经·国风·卫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 G 【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诗经·颂·闵予小子》:“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 ) 【高山仰止】崇敬仰慕。(《诗经·小雅·桑扈之什》:“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 H 【翰飞戾天】飞到高空,比喻仕宦的飞黄腾达。(《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小雅·四月》:“匪鹑匪鸢,翰飞戾天。”) 【鹤鸣九皋】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 比喻贤士身隐名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胡天胡帝】①原形容服饰容貌如同天神,后表示极其崇高尊贵;②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 (《诗经·国风·墉风》:“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J 【今夕何夕】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是良辰。 (《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进退维谷】前进和后退均已穷尽而无所适从。 形容处境艰难,无退身之步。(《诗经·大雅·荡》:“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奋刻苦,认真负责。(《诗经·大雅·荡》:“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 【赳赳武夫】雄赳赳的武人,亦比喻勇武果敢的人。(《诗经·国风·周南》:“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 K 【孔武有力】非常威武有力。(《诗经·国风·郑风》:“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 M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做事无不有个好的开端,但很少有坚持到底的。(《大雅·荡》:“天生烝民,其命匪谌。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明哲保身】原义是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有褒义;现在则指为了保住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