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名句,诗句春节诗篇: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悲落叶】萧综 悲落叶。联翩下重叠。重叠落且飞。从横去不归。长枝交荫昔何密。黄鸟关关动相失。夕蕊杂凝露。朝花翻乱日。乱春日。起春风。春风春日此时同。一霜两霜犹可当。五晨六旦已飒黄。乍逐惊风举。高下任飘飏。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各随灰土去。高枝难重攀。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落叶(一作孔德绍诗)】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落叶】修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全唐诗》 李雯《鹊踏枝*落叶》: 惨碧愁黄无力气,做尽秋声,砌满阑干侧。疑是纱窗风雨入,斜阳又送栖鸦急。 不比落花多爱惜,南北东西,自有人知得。昨夜小楼寒四壁,半堆金井霜华白。 屈大均《梦江南》二首: 悲落叶,落叶落当春。岁岁叶飞还有叶,年年人去更无人,红带泪痕新。 悲落叶,落叶绝归期。纵使归来花满树,新枝不是旧时枝,且逐流水迟。 ————————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2.诗词名句集锦国诗词名句集锦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宋·柳永·雨霖铃)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绝命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琵琶行)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唐李商隐·晚晴)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李白)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增广昔时贤文)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两岸辕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杜牧·赤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王维·山居秋暝)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宋·柳永·雨霖铃)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宋·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唐·杜牧·赠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寒食)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汉·司马迁·史记·易水歌)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五代·李煜·浪淘沙)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宋·将捷·一剪梅)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权,可笑不自量。 (唐·韩愈·调张籍)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唐·杜秋娘·金缕衣)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宋·陆游·咏梅)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滕王阁序)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唐·王勃·滕王阁序)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抽。 3.求楚辞、诗经中名句《诗经·卫风·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 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1.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2.琼琚(jū居):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3.匪:非。 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5.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经典之作,不是名句怎么进中学课本。 4.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名言、名篇《中秋》 (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x09\x09《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关于 中秋的诗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5.全唐诗诗集全唐诗简介 《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半页11行,行21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 版框16.6cm*11.5cm。《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 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季振宜(1630—1674),字诜兮,号沧苇,扬州泰兴人,为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甲于江南。他整理唐诗,始于康熙三年(1664),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历时十年,始得告成。 全书凡七百十七卷,收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所据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据《季沧苇藏书目》载,其所藏宋版唐诗总集、别集,多达一百五十馀种,如宋刻《万宝诗山》、明抄《诗渊》,皆为罕见的大型类编诗集。 在其开始编集后,又得到钱谦益原拟“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的未完稿。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吴琯《唐诗纪》的成果。 具备了这些条件,以季氏的学力,经过十年的反复校订、广事补遗,终于编成该书.书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当时书稿未曾付梓,不久即转入内府。 胡震亨(1569—1645),字孝辕,号遁叟,浙江海盐人,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唐音统签》为其费毕生精力编成的唐诗总集,全书凡一千零三十三卷,以十干为序,按时代先后辑录唐及五代的诗作以及词曲,歌谣,酒令,占辞等,末附《癸签》,为唐诗研究资料汇编。 胡氏编此书,搜集资料极其广泛。唐人佚篇残句,皆尽所见辑出,并注明出处。 唐诗本事及评论资料,亦间附诗后。诗人小传考证尤为详尽,并采辑遗文佚事,附入小注。 此书编成后,也未能付印,至清初始由其后人印出一部分,多数则以抄本传世。 《四库全书总目》述《全唐诗》资料来源云,“是编秉承圣训,以震亨书为稿本,而益以内府所藏《全唐诗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 所言较含混,且有所隐讳。经今人周勋初考证(见《文史》第八辑《述〈全唐诗〉成书经过》),知《全唐诗集》即指季书,彭定求等对二书的利用情况,亦不尽属实。 以《全唐诗》与季、胡二书覆勘,可知是以季书为主、兼采胡书编成的。具体来说,初、盛唐部分以季书为底本,略作增删校补,即成定本,中,晚唐部分,季书比较单薄,编修诸臣参用胡书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如殷尧藩诗,季书全缺,即据胡书补入;胡曾、司空图诗,季书失收甚多,亦据胡书补齐。 另外,季书所辑以完诗为主,胡氏则广搜零章碎句。《全唐诗》各集后所附佚句,绝大多数系据胡书移录。 在充分利用季胡二书的基础上,编修诸臣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校订补遗工作。一、增补诗什,《全唐诗》卷八八二以下补遗七卷,系据季胡二人未用的《唐百家诗选》、《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本、《古今岁时杂咏》等书及石刻资料编成,正编各家诗亦有少量增补。 二、考订辨误,包括六朝人误作唐人如陈昭、卫敬瑜妻等,六朝诗误归唐人,如吴均、刘孝胜诗误归曹邺;误将诗题中人名视作撰者,如上官仪《高密公主挽词》作高密诗,皆一一作了订正。三、据所见善本唐人诗集,增加了部分校语。 季胡二书校记皆注明出处,诸臣将出处全部抹去,仅注为“一作某”。四、重新调整了小传。 删繁就简,并将二书所附作者生平资料删去。五、删去胡书末之“道家章咒、释氏偈颂二十八卷”。 六、重新安排全书序次,“首诸帝,次后妃,次宗室诸王,次公主,……次臣工,次闺秀,次释道,”末附神仙、鬼怪、嘲谑、歌谣谚语、词等类作品。 《全唐诗》将有唐一代诗歌汇为一帙,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但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也很多。其主要有如下数端:一、未及广检群书,故缺漏甚多;二、考订粗疏,多有误收,今人考订其误收他朝诗即达数百首之多,唐人张冠李戴、重收复出之作亦不少,三、小传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乱;四、诸诗皆不注出处,征引者难以覆按;五、校勘不精,诗题及诗句错误较多。 玄烨为《全唐诗》所作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从其说。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 最后,将《全唐诗》的版本及后人的补遗,考订著作,作一简单介绍。 该书编成的次年,即由。 6.关于古诗词名句边塞诗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 从 军 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从 军 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关 山 月李 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塞下曲六首(选一)李 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望 蓟 门祖 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前出塞九首(选一)杜 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军 城 早 秋严 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夜上受降城闻笛李 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塞 下 曲(二首)卢 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征 人 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雁门太守行李 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陇 西 行陈 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己 亥 岁曹 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边塞诗鉴赏*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简析】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 陇西行 作者: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简析】这首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诉,人人读了都感到沉痛!*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 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 关山月 作者: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简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但此诗的受降城所在地说法不一。回乐:县名,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峰:回乐县附近的山峰。【简析】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出塞 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 龙城: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作卢城。龙城也就是卢龙城。 龙城飞将:指西汉时名将李广。《汉书·李广传》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战,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右北平唐时改为平州,治所在卢龙,即今河北省卢龙县。 阴山:西起河套,东抵小兴安岭,横跨今内蒙古自治区,汉代为北方天然屏障。【简析】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的不满。 全诗音韵铿锵,气势雄浑壮阔。* 凉州曲 作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简析】该诗表现了征战的残酷,又表现了征人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精神,使人觉得悲怆而又豪壮,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注】凉州词:又。 7.古诗名句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迁居绛州 (今山西新绛)。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谤辞官,家居十五年。晚年出任文安 县(今禹河北)尉,卒于官舍。为人慷慨有大略,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 龄、崔国辅等唱和,名动一时。靳能为作墓志,称其“歌从军,吟出塞,皎兮 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中”。《全唐诗》 存绝句六首,皆历代传诵名篇。 注释 ①凉州词:《乐府诗集》卷七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引《乐苑》云: “《凉州》,宫曲名,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远进。”邝陇右道凉州,治姑臧 (今甘肃武威)。此诗用《凉州》曲调,并非歌咏凉州。 ②北朝乐府《鼓角 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下马吹长笛, 愁杀行客见。”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凉州词》赏析 这两句偏重抒情。然而这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文的 景。“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 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这“孤城” 显然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住在这里的征人,大约正是沿着万里黄河直上 白云间,来此戍守边疆的。久住“孤城”,能无思家怀乡之情?这就引出了三 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愁杀行客见”的《折杨柳曲》,其思家怀 乡之情已明白可见。妙在不说思家怀乡,而说“怨杨柳”。“怨”甚么呢?从 结句看,是怨杨柳尚未发青。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 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有助于加深对这个“怨”字的理解。诗意很婉曲: 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 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而“孤 城”里还看不风一点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诗意如此委婉深厚, 而诗人意犹未足,又用“不须”宕开,为结句蓄势,然后以解释“不须”的原 因作结。 意思是: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黄生《唐诗摘抄》云:“王龙标‘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 金闺万里愁’,李君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与此并同一意, 然不及此作,以其含蓄深永,只用‘何须’二字略略见意故耳。”写景雄奇壮 阔,抒情含蓄深永,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含蓄深永的诗是可以从多方面理解的。杨慎《升庵诗话》卷二:“此诗言 恩泽不及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李锳《诗法易简录》进 一步指出: “不言君恩之不及,而托言春风之不度,立言尤为得体。” 从唐人薛用弱《集异记》所载,“旗亭画壁”故事看,这道诗脱稿不久, 已传遍四方,推为绝唱。 ?si=1 8.中华名人名言,警句,格言有哪些中华经典1、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秦策五》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3、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乾》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10、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礼记·檀弓上》1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1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14、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15、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左传·隐公三年》16、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赠崔纯亮》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社甫《戏为六绝句》18、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2、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傅玄《傅子·口铭》2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 ——《荀子·劝学》2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2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2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2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3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31、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32、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3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3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36、百闻不如一见。——班固《汉书·赵充国传》37、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韩愈《原毁》38、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修权》4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4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4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4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44、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无名氏《古诗·甘瓜抱苦蒂》45、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杂下》46、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社秋娘《金缕衣》4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4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49、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5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5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社少府之任蜀州》5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53、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5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5、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乐府诗集·君子行》5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之六57、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5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词九首》其九59、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无名氏《古诗·行行重行行》6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61、知子莫若父。 ——《管子·大匡》62、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6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64、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6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社甫《望岳》66、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67、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6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69、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70、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不免为下。 ——《唐太宗纪》71、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72、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于。尽心下》7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7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9.求所有带"光"字的古诗词名句《岳鄂王墓》(元朝赵孟俯作品)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凉州词》(唐朝王翰作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七夕》(唐朝杜樊川作品)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春日》(宋朝朱熹全集)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静夜思》(唐朝李太白作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环山胜景》(清代王良谷全集,选自全唐诗:卷131_26) 三青高岭峙东西,岭上风光一望齐。 《鄂州南楼书事》(宋朝黄庭坚作品,选自全唐诗:卷131_26)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子夜秋歌》(南北朝佚名作品,选自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观书有感》(宋朝朱熹全集,选自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诗十九首》(汉朝佚名作品,选自诗经·颂·闵予小子之什)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10.【求所有带"光"字的古诗词名句《岳鄂王墓》(元朝赵孟俯作品)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凉州词》(唐朝王翰作品)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七夕》(唐朝杜樊川作品)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春日》(宋朝朱熹全集)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静夜思》(唐朝李太白作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环山胜景》(清代王良谷全集,选自全唐诗:卷131_26)三青高岭峙东西,岭上风光一望齐.《鄂州南楼书事》(宋朝黄庭坚作品,选自全唐诗:卷131_26)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子夜秋歌》(南北朝佚名作品,选自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观书有感》(宋朝朱熹全集,选自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诗十九首》(汉朝佚名作品,选自诗经·颂·闵予小子之什)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