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学者的诗句有哪些1. 晋·陶渊明《杂诗》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 宋·刘过《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书院》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便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3. 唐·颜真卿《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 宋·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5. 宋·王安石《劝学文》 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 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延伸出这么一句话: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贵者因书而守成。 2. 形容学者的诗句学者当务实。 宋代理学家 杨时 善学者其如海乎。 学者名言 清·袁枚《随园诗话》。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学习的人就像吸纳百川的大海样啊!这是袁枚的经验之谈。他说:做学问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自高自大和见识浅薄。他打比喻说:“自高者如峭璧,时雨过之,须臾溜散(指雨水从峭壁表面流散),不能分润(不能浸透滋润到内里):自狭者如瓮盎受水(像大腹小口的陶器盛水一样),容担容斗,过其量则溢矣。~!旱九年而不枯(遭受多年干旱也不枯竭),受八洲而不满(吸纳整个大地的流水也不满足)。无他,善为之而已矣(没有其他奥秘,只因为他们善于广泛深入地学习罢了)”。~比喻贴切,说理透辟,容易被人接受。 清代诗人 袁枚 《随园诗话》 学者当自树其帜。 见清·郑板桥《与江宾谷江禹九书》。本句大意是:学者应当建树自己的旗帜。郑板桥是一位有气节的封建士大夫,思想较为开放,敢于面对封建礼教而标新立异,不媚流俗。~正是他这种品质的表现。此口号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十分难能可贵。中国的学者,历来囿于四书五经的樊篱,思不出经,非礼勿言,往往足少小而学一艺,皓首方穷一经,并且是亦步亦趋,以注解前贤之说为荣。郑板桥号召学者自树其帜,颇有点离经叛道的意味。然而正是这种离经叛道的言论,道出了为学应该创新的基本精神。 清代画家、书法家 郑板桥 《与江宾谷江禹九书》 3. 形容学者的成语鸿儒硕学——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绩学之士——指学问渊博的人;学者。 经师人师——经师:研究或传授儒家经典的学者;人师:教人如何做人的师表。指教授经典学术的学者和培养人才品德的老师。 口传耳受——教者言语相传,学者倾听接受。指教和学。 老手宿儒——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名士夙儒——名士:有名的人;夙儒:有学问的人。知名人士和老学者。 诗人墨客——墨客:文人。指单纯从事文学创作的学者。 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硕彦名儒——硕:大;彦:有才学的人;名:有名声的;儒:读书人。指非常有名气的大学者。 斯文一脉——斯文:指文人或儒者。指文人学者或学问归属同一流派。 斯文一派——斯文:指文人或儒者。指文人学者或学问归属同一流派。 谈笑有鸿儒——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 通儒达识——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同“通儒达士”。 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通儒硕学——犹言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推贤进士——推荐贤人,引进学者。 穴见小儒——穴见:一孔之见。比喻见识狭小的学者。 一代儒宗——儒宗:儒家学者的宗师。指一个时代的城学大师。 以莛撞钟——莛:草茎。用草茎打钟,毫无声响。比喻才识浅陋的人向高明的学者发问,得不到回答。 望采纳 4. 形容大师的古诗词无题 作者:李商隐 (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作者:杜甫 (唐)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雪中书怀 作者:唐·杜牧 腊雪一尺厚,云冻寒顽痴。 孤城大泽畔,人疏烟火微。 愤悱欲谁语,忧愠不能持。 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凡称曰治具,小大无不施。 明庭开广敞,才隽受羁维。 如日月縆升,若鸾凤葳蕤。 人才自朽下,弃去亦其宜。 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 牵连久不解,他盗恐旁窥。 臣实有长策,彼可徐鞭笞。 如蒙一召议,食肉寝其皮。 斯乃庙堂事,尔微非尔知。 向来躐等语,长作陷身机。 行当腊欲破,酒齐不可迟。 且想春候暖,瓮间倾一卮。 题太公钓渭图 作者:刘基 (明)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 浮云看富贵,流水淡须眉。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作者:白居易 (唐)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5. 形容良师的诗句诗词名句: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5.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鸣沙石室佚书》 6.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奉和令公》 7.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对联》 8.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新竹》 名言: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 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1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