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不同时期结交不同人的诗句

1. 能表现不同时期不同经历的诗句

韩愈(768~824)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字退之,河阳人(在现在河南省),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的文学主张,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由于他热心教育事业,积极培养人才,不断探讨有关教育的理论问题,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中,他作《师说》、《进学解》等教育名篇,提倡尊师重道,主张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地培养、选拔人才以及有关教学方法方面的论述,都极富新意,遂使他成为唐代著名的教育家。作为一代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韩愈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学业的精通在于勤勉 (二) 在博学的基础上求精通 (三) 把学习和独创结合起来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 《进学解》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

太宗皇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运筹帷幄。 即位后,统一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同时执行夷汉一家的政策,在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军事力量强大。后人称他在贞观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在教育上他尊崇儒术,提倡周、孔之道。提出以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

太宗重视发展教育,大兴学校。他认为:教育兴则国兴,教育衰则国衰。

亲临国子学观看“释奠”仪式与听讲经义。重视各类教师的选拔,大征天下名儒为学官。

尽量扩大招生名额,使很多庶族地主子弟也获得入校学习机会,积极接收异族异国的留学生入唐留学。由于太宗重视教育,呈现出学风大兴的盛况。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 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文学成就而外,柳宗元又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 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代表作品:《江雪》、《渔翁》、《捕蛇者说》、《小石潭记》等。江 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

他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在文学创作上积极向民歌学习,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婉转、朴素优美的特色,诗作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不露痕迹。

代表作品:《陋室铭》、《西塞山怀古》等。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李靖(571—649),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人,唐朝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他长于谋略,善于用兵,著有数种兵书,大都亡佚。著作:《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李卫公兵法》 、《李靖六军镜》。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称赞他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

教得其道,则士乐为用;教不得法,虽朝督暮责,无益于事矣。 魏征,字玄成,剑州(今广元市剑阁县)人,(公元580年—645年)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魏征自幼聪明好学,胸有大志。但家境贫穷,无法施展其才智,年轻时出家为道士,云游四方,拜师求学,博览群书,颇有雄才大略。

隋末参加瓦岗军,李密败,降唐。归唐后跟随李建成,为太子洗马。

太宗即位后,任谏议大夫。后任秘书监,参预朝政,封郑国公。

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征于是提出:“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这一至理名言。

他多次劝唐太宗以隋亡为鉴,把君、民关系喻为舟与水的关系,提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宋璟(公元663-738),祖籍广平,唐代著名政治家,弱冠中进士,官历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

在任52年。在任用人才上提出了任人"虽资高考深,非才者不取"的主张。

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把一个内忧外患的。

2. 有哪些不同人写的不同的诗句可以使人想到同一个人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杨慎所引的武侯庙

杨慎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曰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3. 形容与不同关系程度的朋友的成语比如对普通朋友是萍水相逢~对最要

【一】成语中有不少“()()之交”的词语都用于形容朋友间各种不同的关系,如:八拜之交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半面之交 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布衣之交 布衣:平民.旧指贫寒老友.杵臼之交 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分.道义之交 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泛泛之交 交情不深的朋友.缟纻之交 缟纻:缟带和纻衣.缟带指用白色绢制成的大带.纻衣指用苎麻纤维织成的衣服.指交情笃深.管鲍之交 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患难之交 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纪群之交 纪、群:人名,陈纪是陈群的父亲.比喻累世之交情.金石之交 交:交情.比喻像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臼杵之交 臼:石制的舂米器具.杵:舂米的木棒.臼与杵不相离.比喻非常要好的朋友.君子之交 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莫逆之交 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贫贱之交 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忘年之交 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刎颈之交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心腹之交 指知己可靠的朋友.一面之交 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一人之交 亲密得象一个人.形容交情深.总角之交 总角: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结果童年.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点头之交 指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尔汝之交 尔汝:古人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指不拘形迹,十分亲昵的交情.亦作“尔汝交”.金兰之交 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君子之交淡如水 交:交情.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生死之交 同生共死的交谊.市道之交 指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比喻人与人之间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交情.忘形之交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乌集之交 指以利聚合,不以诚相待的交情.竹马之交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二】除此以外,也还有不少生动形象的成语可形容好朋友的关系,如:高山流水 源于传说中先秦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的知音故事.比喻知己或知音.相知恨晚 相知:相互了解.认识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白头如新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白首相知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知己之遇 遇:待遇.像对知己一样的待遇.形容受到赏识.称兄道弟 朋友间以兄弟相称.形容关系亲密.淡水交情 友情像水一样清澈.指不以势利为基础的朋友.范张鸡黍 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金兰之契 金:比喻坚;兰:比喻香;契:投合.指交情投合的朋友.金兰之友 指亲密的朋友.良师益友 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契若金兰 比喻朋友交情深厚.亲如手足 象兄弟一样的亲密.多形容朋友的情谊深厚.视为知己 看成好朋友.一见如故 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一见如旧 初次见面就情投意合,如同老朋友一样.一面如旧 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谊切苔岑 切:亲近;苔岑:志同道合的朋友.形容志同道合,感情深厚.贵在知心 以知心交心为贵,指朋友之间心心相印.千里结言 指与远方朋友相约之言.契合金兰 契合:投合.金兰:指朋友间相处信诚.形容朋友间意气相投,感情深厚.亦作“契若金兰”.倾盖如故 偶然结识的新朋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故交一样.诗朋酒友 作诗饮酒的朋友.谬托知己 指假托为知心朋友.他乡故知 故知:老朋友,熟人.在异地遇到老朋友或熟人.忘年之契 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同“忘年之好”.忘形交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三】用于形容其他的关系旧雨新知 旧相识和新朋友.人生面不熟 人的面貌陌生,素不相识.视同路人 路人:过路人,指素不相识的人.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侯门如海 侯门:旧指显贵人家;海:形容深.侯门象大海那样深邃.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隔绝.素不相识 素:平素,向来.向来不认识.素昧平生 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彼此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注:不过“红颜知己”并非为一个正式的成语.。

4. 表达朋友之间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朝宋人陆凯的《赠范晔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唐朝陆龟蒙《别离》

5. 形容友人的诗句

1、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欧阳修

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3、一贵一贱交情见。——骆宾王

4、布衣之交不可忘。——李延寿

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6、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

7、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

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9、势力之交难以经远。——陆机

10、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

11、人生乐在相知心。——王安石

12、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

13、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韩愈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