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表达“害怕”的诗句有哪些1. 周公恐惧流言后 唐 白居易 《放言五首 并序》 2. 恐惧弃捐忍羁旅 唐 杜甫 《白丝行》 3. 田家最恐惧 唐 杜甫 《留花门》 4. 恐惧禄位高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5. 小心恐惧闭其口 唐 杜甫 《可叹》 6. 恐惧行装数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王契,字佐卿,》 7. 只缘恐惧转须亲 唐 杜甫《又呈吴郎》 8. 恐惧夜魄翻 唐 孟郊 《出东门》 9. 恐惧兼寝饭 宋 陆游 《病戒》 10. 恐惧气如缕 宋 陆游 《寄子虡》 11. 恐惧乞骸骨 宋 陆游 《秋夜感遇十首以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为韵》 12. 恐惧剧仰俯 宋 陆游 《上丁》 13. 恐惧自贵珍 宋 陆游 《养生》 14. 恐惧人间利器 近代 汪精卫 《走意一章》 15. 山前恐惧久无措 宋 苏辙 《巫山庙》 16. 小心恐惧教其子 宋 晁补之 《送北京学生曹慈明秀才之京师》 2. 形容“很害怕失去”的成语有哪些形容“很害怕失去”的成语只有一个,形容”害怕“的成语如下: 1、患得患失 【拼音】: huàn dé huàn shī 【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2、诚惶诚恐 【拼音】: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解释】: 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处】: 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3、怵惕恻隐 【拼音】: chù tì cè yǐn 【解释】: 怵惕:惊恐害怕。形容人既担惊受怕,又同情怜悯。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4、怛然失色 【拼音】: dá rán shī sè 【解释】: 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出处】: 宋·苏洵《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闻介马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5、担惊受恐 【拼音】: dān jīng shòu kǒng 【解释】: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3. 表达害怕的诗句表达害怕的诗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高处不胜寒 闲卧有所思二首(白居易) 向夕搴帘卧枕琴,微凉入户起开襟。 偶因明月清风夜,忽想迁臣逐客心。 何处投荒初恐惧?谁人绕泽正悲吟? 始知洛下分司坐,一日安闲直万金。 权门要路是身灾,散地闲居少祸胎。 今日怜君岭南去,当时笑我洛中来。 虫全性命缘无毒,木尽天年为不才。 大抵吉凶多自致,李斯一去二疏回。 4. 形容害怕失去的成语有哪些形容害怕失去的成语有:惶恐不安、毛骨悚然、心惊肉跳、惶惶终日、胆战心惊。 1、惶恐不安【huáng kǒng bù ān】: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自《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 意也。” 造句:社会秩序不安定,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也会惶恐不安。 2、毛骨悚然【máo gǔ sǒng rán】: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造句:光听你讲的故事就已令人毛骨悚然,更不用说亲身经历了。 3、胆战心惊【dǎn zhàn xīn jīng】:形容十分害怕。 出自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造句:敌人被解放军吓得胆战心惊,闻风而逃。 4、心惊肉跳【 xīn jīng ròu tiào】:形容担心祸患临头,内心极度惊惧恐慌。 出自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跳,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造句: 上次看的恐怖片,现在说起来大家仍心惊肉跳。 5、惶惶终日【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 出自郭沫若《我怎样写〈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在这桂柳相继沦陷,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 造句:义军进逼京城,吓得朝廷官僚们惶惶终日,崇祯上吊,皇城禁军作鸟兽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