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刘备的诗句

1.关于刘备的诗词有哪些

1. 《杂咏一百首·刘备》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华容芦荻里,一炬可无遗。

叹息刘玄德,平生见事迟。

2. 《公安县怀古》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3. 《剔银灯 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4. 《李翰林》

年代: 唐 作者: 徐夤

谪下三清列八仙,获调羹鼎侍龙颜。

吟开锁闼窥天近,醉卧金銮待诏闲。

旧隐不归刘备国,旅魂长寄谢公山。

遗编往简应飞去,散入祥云瑞日间。

5. 《对御歌》

年代: 宋 作者: 陈抟

臣爱睡,臣爱睡。

不卧库毡,不盖被。

片石枕头,蓑庆铺地。

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酣睡。

闲思张良,闷想范蠡,

说甚孟德,休言刘备。

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争如臣向青山顶头,

白云堆裹,展开眉头,

解放肚皮,但一觉睡。

管什玉免东升,红轮西坠。

6. 《历代诗·三国》

年代: 宋 作者: 杨简

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

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

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

7. 《历代诗·三国》

年代: 宋 作者: 杨简

蜀从刘备传后主,四十余年为魏虏。

吴传孙亮至孙休,晋封孙皓归命侯。

魏有文明俱称帝,齐王高贵还相继。

陈留王立共五君,大业卒传司马懿。

8. 《富乐山》

年代: 宋 作者: 雍有容

当时四海一刘备,至此已堪悲失脚。

出语翻为乐国想,是人止可偏方看。

9. 《秋暮书怀》

年代: 宋 作者: 张舜民

忆昔曾游处,俄经二十年。

重来人不识,独想事依然。

北海知刘备,荆州小仲宣。

如何骑骏马,徼幸学开边。

2.赞美刘备的诗句有哪些

1.《公安县怀古》年代: 唐 作者: 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2.《剔银灯 与欧阳公席上分题》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3.《李翰林》年代: 唐 作者: 徐夤谪下三清列八仙,获调羹鼎侍龙颜。

吟开锁闼窥天近,醉卧金銮待诏闲。旧隐不归刘备国,旅魂长寄谢公山。

遗编往简应飞去,散入祥云瑞日间。4.《历代诗·三国》年代: 宋 作者: 杨简蜀从刘备传后主,四十余年为魏虏。

吴传孙亮至孙休,晋封孙皓归命侯。魏有文明俱称帝,齐王高贵还相继。

陈留王立共五君,大业卒传司马懿5.《雨中》年代: 宋 作者: 曾巩愁烟苦雨今朝是,小屋深扉野性怜。偶似鲁连能肆志,肯如刘备耻求田。

贫谙亲友难过饮,病笑诗书可枕眠。欲会此心何自适,平生消长仕陶甄。

3.有关刘备的诗词

其一 临江仙 登楼怀刘备

断了吴钩真可恨,哪堪壮志东流!

登临绝顶尚无羞。辞犹为景赋,独忘众生忧。

凭吊刘郎皆妄语,刘郎笑尔千秋:

求田问舍敢言愁?使吾升百尺,尔可卧低楼。

其二 登主楼怀刘备悼跳楼同门

求田问舍唯堪笑,报国忘家烈可闻。

不敢高声因百尺,虽居鄙地亦三分。

孤楼一跃埋轻骨,明月岂能照使君?

自诩艰难无匹敌,只缘身已过浮云。

忆史口占两首

其三 代许汜反讥刘备

少帝难升殿,陈留已入宫。庙堂扶孟德,湖海笑元龙。

未见凡枭隐,何嘲壮士慵?使君居百尺,我不在楼中。

其四 代刘备反驳许汜

子丹生豕犬,甘做富家翁。空负桓公意,枉交司马情。

挥师亡汉水,授首送高平。此辈求田者,敢如严子陵?

4.描写“刘备”的诗句有哪些

旧隐不归刘备国,旅魂长寄谢公山。—— 徐夤《李翰林》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杜甫《公安县怀古》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范仲淹《剔银灯 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魏则曹丕吴孙权,蜀则先主称刘备。——陈普《历代传授歌》

刘备孙宇岂可忘,南来举趾遽扬扬。——陈普《咏史下·曹操七首》

补充:

1. 说甚孟德,休言刘备。——陈抟《对御歌》

2. 荆州昔号用武国,曹瞒落笔惊刘备。——沈继祖《上章帅侍郎》

3. 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杨简《历代诗·三国》

4. 当时四海一刘备,至此已堪悲失脚。—— 雍有容《富乐山》

5. 北海知刘备,荆州小仲宣。——张舜民《秋暮书怀》

与刘备相关的成语:

1. 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2. 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3. 赤壁鏖兵 :chì bì áo bīng,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4. 束手就缚: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同"束身就缚"。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

5. 柔能克刚: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同“柔能制刚”。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5.赞美刘备的诗句

1杜甫赞颂刘备的诗: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2临江仙 登楼怀刘备断了吴钩真可恨,哪堪壮志东流!登临绝顶尚无羞.辞犹为景赋,独忘众生忧.凭吊刘郎皆妄语,刘郎笑尔千秋:求田问舍敢言愁?使吾升百尺,尔可卧低楼.3登主楼怀刘备悼跳楼同门求田问舍唯堪笑,报国忘家烈可闻.不敢高声因百尺,虽居鄙地亦三分.孤楼一跃埋轻骨,明月岂能照使君?自诩艰难无匹敌,只缘身已过浮云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6.有关刘备的两个古诗

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桃园三结义《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

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9303238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

7.有关刘备的两个古诗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是是指中国三国时期刘备复三次到诸葛亮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此事件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该文提到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国志》中对此仅有“凡三顾,乃往”的简略记述,《三国演义》制对此事件进行了扩写。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占据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今湖北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bai第三次终于相见。谈话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去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du,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亦可以说是“三分天下”之计最早的起源。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的命运从此改变。

纵虎归山

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zhi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dao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