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古代皇宫大殿的语句太和殿(th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 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御笔。 太和殿面阔十一间, 进深五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太和殿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为一米零六,高为十二米七零。明代用的是楠木,采自川、广、云、贵等地;清代重建后,用的是松木,采自东北三省的深山之中。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 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因而又名金銮殿),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 但是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成,而是在苏州特制的砖。其表面为淡黑、油润、光亮、不涩不滑。 苏州一带土质好,烧工精,烧成之后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方可使用。明间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 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角端(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角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 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 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 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太和殿历经岁月的打磨,渐渐残破不堪,有些构件已经腐烂,起不到支撑大殿的作用。 并且,梁上的彩画也褪色严重,因此,太和殿从2006年开始“封闭式”的大修。经过2年的大修,直到2008年7月中旬,太和殿才重新出现在游客的眼中。 大修后的太和殿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2.形容皇帝的诗词有哪些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奠币(李舒) 惟帝时若,去而上仙。 祀用商舞,乐备宫悬。白璧加荐,玄纁告虔。 子孙拜后,承兹吉蠲。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迎俎(李舒) 祀盛体荐,礼协粢盛。 方周假庙,用鲁纯牲。捧彻祗敬,击拊和鸣。 受厘归胙,既戒而平。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酌献(李舒) 八音具举,三寿既盥。 洁兹宗彝,瑟彼圭瓒。兰肴重错,椒醑飘散。 降胙维城,永为藩翰。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亚献终献(李舒) 秩礼有序,和音既同。 九仪不忒,三揖将终。孝感藩后,相维辟公。 四时之典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3396334,永永无穷。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送神(李舒) 奠献已事,昏昕载分。 风摇雨散,灵卫絪缊。龙驾帝服,上腾五云。 泮宫复閟,寂寞无闻。孝敬皇帝挽歌(刘祎之) 戒奢虚蜃辂,锡号纪鸿名。 地叶苍梧野,途经紫聚城。重照掩寒色,晨飙断曙声。 一随仙骥远,霜雪愁阴生。送韦司直西行(此公深入道门)(李嘉祐) 不耻青袍故,尤宜白发新。 心朝玉皇帝,貌似紫阳人。湘浦眠销日,桃源醉度春。 能文兼证道,庄叟是前身。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李岑) 皇纲归有道,帝系祖玄元。 运表南山祚,神通北极尊。大同齐日月,兴废应乾坤。 圣后趋庭礼,宗臣稽首言。千官欣肆觐,万国贺深恩。 锡宴云天接,飞声雷地喧。祥光浮紫阁,喜气绕皇轩。 未预承天命,空勤望帝门。让皇帝庙乐章·迎神(李纾)让皇帝庙乐章(李纾) 皇矣天宗,德先王季。 因心则友,克让以位。爰命有司,式尊前志。 神其降灵,昭飨祀事。仁宗皇帝挽词四首(王安石) 凭几微言绝,群臣涕泗挥。 哀号三级陛,缟素九重围。天上仙游远,宫中御座非。 最悲帷幄侍,不复未明衣。让皇帝庙乐章·奠币(李纾) 惟帝时若,去而上仙。 祀用商武,乐备宫悬。白璧加荐,玄纁告虔。 子孙拜后,承兹吉蠲。南唐国君 (李煜 )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秩礼有序,和音既同。 九仪不忒,三揖将终。孝感藩后,相维辟公。 四时之典,永永无穷。让皇帝庙乐章·送神(李纾) 奠献已事,昏昕载分。 风摇雨散,灵卫絪缊。龙驾帝服,已腾五云。 泮宫复閟,寂寞无闻。 3.赞美皇帝的诗句蔡囊拍皇帝马屁的诗`` 高列千峰宝炬森, 端门方喜翠华临。 宦游不为三元夜, 乐事还同万众心。 天山青光留此夕, 人间和气阁春阴。 要知尽庆华封祝, 四十余年惠爱深。” 周颂 清庙之什 时迈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 河乔岳,允王维后。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 之。 《诗经》里有很多 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御制祭文 万历元年,岁次癸酉,四月庚戌朔,越十六日乙丑,黄帝遣尚宝司少卿石星,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於维神圣,挺生邃古,开物成务,立极继天。功参二仪,泽垂万世,兹予ـ承天序,明祀式修,仰惟鉴歆,永绥远祚。尚飨! 4.赞美皇帝的诗句有哪些《杏帘在望》 清代: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译文:黄色的酒旗招引着客人前来酣饮,远远望去但见隐隐约约的山庄。种着菱荇的湖面是鹅儿戏水的地方,桑树榆树的枝叶正是燕子筑巢用的屋梁。一畦畦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56130韭菜在春风中长得翠绿,一片片稻田散溢着花粉的清香。开明盛世再也没有饥荒和冻馁,又何用忙忙碌碌地耕织呢? 扩展资料: 这是林黛玉代贾宝玉作的一首五律,诗中所描绘的,是大观园“浣葛山庄”迷人的景致。诗题是由元妃指定的。这是一首相当出色的写景诗。一开始,诗人就以简洁明了的笔触,先用两句诗切入诗题。“杏帘”句,一方面既传达出春风中杏红柳绿,酒旗飘扬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 另一方面,又是对诗题中“杏帘”两字的巧妙绾合。“在望”句,写远远望去隐约可辨的田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式的农庄生活一片向往之情,并借以点明诗题。这样,一个诗题分两句吟咏,句法圆活且自然浑成。 “菱荇”以下四句,写客人眼中所见的山庄景色:这里,鹅儿在长满菱叶、飘着荇菜的清澈水面上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燕子更匆匆忙忙地从桑榆林中衔泥而去,到屋梁间构筑它们温暖的窝巢; 而在弥望无际的田野上,一畦畦韭菜于春风中长得翠绿欲滴,一片片稻田飘溢着阵阵花粉的清香,好象在预告一个丰收的年成。在这片理想的“乐土”上,一切都生活得幸福而安谧。 从写景的角度看,诗人的笔法是相当细腻的:既注意动静相间,色味协调,又兼顾到点面的结合,尤其是“菱荇”两句,全由名词组成。这种特殊句法的运用,如果没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但对于象林黛玉这样才华横溢的女子来说,只不过是略施小技而已。 诗的最后两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以“颂圣”结束全诗,正所谓“曲终奏雅”。在颂圣中,诗人流露出对没有饥荒、没有冻馁的太平盛世的颂美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杏帘在望 5.形容皇帝的句子1、谁的眉眼念了谁的笑靥如花,谁的容颜乱了谁的家国天下,谁允了谁江河万里山川如画,谁弃了谁陌路红尘一丈天涯。 2、他夺得帝王霸业君临天下,她等到坟头草立枯骨成沙 3、如若为你权倾天下,我愿自此丢盔弃甲 4、你不过我红尘陌路,我不过你笑忘成书 5、我三军齐发、扬鞭策马、万里扬沙、兵临城下,只为睹你笑靥如花,只为望你绝代风华 6、我自问所向披靡天下无敌,唯独你一人却成了我此生最大的败笔 7、君若离去,请赐我百年无忧,允我此生无虑,可好? 6.形容“君王”的诗句有哪些1.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2.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沁园春 雪》 3. 男儿何不带吴勾,收取关山五十洲。——李贺《南园》 4. 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出塞》 5.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王昌龄《从军行(其七)》 6. 君王三百州 辛弃疾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7.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8.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李白《玉壶吟》 9.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描写帝王的诗句有哪些1、《入朝曲》南北朝:谢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译文:江南有一块富饶美丽的地方,它曾经被很多帝王作为主要都城。弯弯的河道中有带着青苔的绿水流过,高峻的山峰中有红楼隐现。 气势轩昂的屋脊夹着皇帝专用的道路,杨柳的柳荫盖住流经宫苑的河道。舒缓的笳声,轻而密的鼓声送着我坐的华丽车辆。 我立身朝堂,进献的忠言被采纳,功名利禄都可以得到。2、《南乡子·自古帝王州》宋代: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这里曾是历代帝王建都之所,周围树木葱茏繁茂,山环水绕,云蒸霞蔚。可是,四百年来的繁华隆盛已像梦一般逝去,使人感叹。 那晋代的帝王将相,早已是一杯黄土,被历史遗弃。绕着江岸尽情地游行游赏,登上一层楼,再上一层楼,往事悠悠,早已不值一问,不如早回头。 往事如烟,就像这槛外无情的江水空自东流。3、《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宋代:赵佶玉京曾忆昔繁华。 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译文:回忆汴京往昔的繁华,万里山河都属于帝王之家。奢华的宫殿园林,弦管笙琶的声音日夜不断。 花城早已是空寂无人、萧索冷落,虽然身处黄沙漫天的胡地,那繁华如春的汴京仍然时常萦绕在梦中。家乡在何处,怎么忍心听到那羌笛吹奏凄凉彻骨的《梅花落》。 4、《汴京纪事》宋代:刘子翚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译文:帝京当年是多么地繁华热闹,回想起来,使人无限地伤感;李师师也老了,漂泊流落在湖湘的民间。旧时的舞衣与檀板都黯然失色,饱受了风蚀尘染;有谁相信,她当年轻歌一曲,能使君王倾倒迷乱?5、《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五代:李煜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译文:红红的太阳已经升到最高处了,透过帘幕照进宫内,可从昨夜便开始的舞乐狂欢还没结束,宫女们鱼贯而入,挨个儿将金炉里快要燃尽的檀香,重新添加上,她们训练有素而又轻盈的莲步,是不会把那些铺设在地上的红色锦缎弄皱的。 那是一位漂亮美丽的舞者,还在酣舞不止,脚步都有些不稳了,那发髻的金钗儿都倾斜着,还在来回摆动。怪不得她有点脚步不稳,一定昨夜喝了太多的酒,这会儿酒劲儿还没过呢。 她时不时拈起花儿来嗅嗅,是为了想让花的香味使自己清醒一下,她那卧鱼嗅花的身段,真美。跟贵妃娘娘醉酒时是一样的,你看,她还在静听其他宫殿里隐隐约约传来的箫鼓奏乐的声音。 8.诗经中形容女子美好的诗句有哪些1、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 qí),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出处:佚名《诗经·卫风·硕人》 译文:十指尖尖像白嫩的茅草芽,皮肤白润像脂膏,颈项颀长像天牛的幼虫儿,牙齿排列像葫芦子。螓儿(似蝉而小)一样的方额、蚕蛾触须一样的细眉,巧笑的两靥多好看,水灵的双睛分外娇。 2、山有榛,隰(xí)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出处:佚名《诗经·国风·邶风·简兮》 译文:高高山上榛树生,低湿之地长苦苓。朝思暮想竟为谁?西方美人心中萦。美人已去无踪影,远在西方难传情。 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出处:佚名《诗经·静女》 译文: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说好了在城角等待与我相见;来了之后她却藏起来不露面,急得我抓耳挠腮徘徊不安。 4、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出处:佚名《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译文:汉水之南有乔木,我却不愿探林幽。隔水美人在悠游,我心渴慕却难求。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出处:佚名《诗·卫风·硕人》 译文:额头方正眉弯细,笑靥巧妙真美丽,美目流转富情意。 6、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出处:佚名《诗经·静女》 译文:自从放牧归来送我荑,越来越觉得是这么美丽又特别。不是荑草长得美,是因为这是美人亲手赠送给我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