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龙有关的诗句《白龙》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九月癸酉暮,白龙见西方。 是时久晴明,日落天正苍,玉宇无纤云,凌空独高翔。 蜿蜒久乃隐,父老叹未尝。 清台占五行,此事实殊常。 我非刘子政,聊记以短章。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蜀道难》 《骊龙》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 大壑长千里,深泉固九重。奋髯云乍起,矫首浪还冲。 荀氏传高誉,庄生冀绝踪。仍知流泪在,何幸此相逢。 《龙蛇歌》 年代: 先秦 作者: 先秦无名 龙欲上天。五蛇为辅。 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 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 题吴彦嘉所藏张秋蟾龙图》 年代: 元 作者: 方行 张公画龙人不识,笔法远自僧繇得。 挂向高堂神鬼惊,恍惚电光来破壁。 夜当渤澥开笔力,元气淋淫浸无极。 吞吐日月天地昏,摩荡云雷太阴黑。 江翻石转窈莫测,雪涛卷空铜柱侧。 洞庭扶桑非尔谁,颠倒沧溟为窟宅。 乃知前图只数尺,坐令万里起古色。 何当置我君山湖上之高峰,听此老翁吹铁笛。 二、水和龙有关的诗句有很多,提供一部分共你参考吧: 1、河海应龙(先秦·屈原·《天问》)2、熊咆龙吟殷岩泉(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九重彩浪浮龙盖(宋·无名氏·《鹧鸪天》)4、龙涎沈水总销魂(宋·张元干·《浣溪沙》)5、龙涎沈水是浅(宋·刘辰翁·《水调歌头》)6、龙渊水风恬浪静(宋·释祖钦·《偈颂一百二十三首》)7、龙出水来鳞甲就(唐·吕岩·《七言》)8、龙鱼未知水为命(宋·释正觉·《颂古一百则》)9、箫管迎龙水庙前(唐·李约·《观祈雨》)10、龙得水时增意气(宋·释祖钦·《偈颂七十二首》)11、龙起犹闻晋水清(唐·杜甫·《诸将五首》)12、借水沈、龙涎旋碾(宋·朱敦儒·《杏花天》)13、水亭初试小龙团(宋·李昴英·《浣溪沙》)14、自然如龙得水(宋·释智朋·《偈倾一百六十九首》)15、同饮龙渊无义水(宋·释普宁·《偈颂四十一首》)16、两龙跃出浮水来(唐·张建封·《竞渡歌》)17、水沈龙脑作燎焚(宋·陆游·《前有樽酒行》)18、龙骧仙掌岩头水(宋·白玉蟾·《题武夷五首》)19、战水定惊龙(南北朝·庾信·《拟咏怀诗 二三》)20、冰洞寒龙半匣水(唐·李贺·《静女春曙曲》)21、银漏滴残龙脑水(宋·莫将·《木兰花/玉楼春》)22、冰洞寒龙半匣水(唐·李贺·《静女春曙曲》)23、即今龙厩水(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24、水心龙镜(宋·陈德武·《百字谣/念奴娇》)25、潜龙不离滔滔水(宋·释延寿·《山居诗》)26、明朝酌取龙湫水(宋·黄干·《绍熙庚戍十月偕赵仲宗舜和潘谦之曾鲁仲游九》)27、水馀龙镜色(唐·刘长卿·《九日题蔡国公主楼》)28、水落龙蛇出(唐·刘禹锡·《观八阵图》)29、激水方龙战(唐·李白·《观佽飞斩蛟龙图赞》)30、龙藏寒水静(宋·舒岳祥·《秋日山居好十首》)31、龙槛沉沉水殿清(唐·李商隐·《吴宫》)32、龙笛吟寒水(唐·李白·《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33、洒水净龙须(唐·刘禹锡·《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34、龙在水长碧(唐·孟郊·《游终南龙池寺》)35、两龙跃出浮水来(唐·薛逢·《观竞渡》)36、水尽铜龙滴渐微(唐·徐夤·《晓》)37、龙游沧海水茫茫(宋·彭秋宇·《秋兴》)38、旌幢点水睡龙惊(宋·陈造·《十绝句寄赵帅》)39、慎勿见水踊跃学变化为龙(唐·杜甫·《桃竹杖引,赠章留后(竹兼可为簟,名桃笙)》)40、马如龙、钿车如水(宋·王嵎·《夜行船》)41、问龙乞水归洗眼(宋·苏轼·《游径山》)42、耆车如水马若龙(辽·萧总管·《契丹风土歌》)43、龙击驱辽水(唐·杨师道·《奉和圣制春日望海》)44、虬龙水间吟(唐·储光羲·《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45、云龙出水风声急(唐·张佐·《忆游天台寄道流》)46、水精宫、金锁龙盘(宋·赵佶·《聒龙谣》)47、应龙无水谩通神(唐·薛逢·《贺杨收作相》)48、买得龙媒越水濆(唐·刘威·《伤曾秀才马》)49、龙溪之水清无底(唐·何敬·《题吉州龙溪》)50、甚鼎湖、龙去水空流(元·耶律铸 ·《木兰花慢 丙戌岁,游永安故宫,遍览太液池》)51、溪桥水浅影如龙(宋·刘鉴·《梅四首》)52、龙旟西幸水滔滔(唐·许浑·《骊山》)53、葛水雾中龙乍变(唐·韦庄·《放榜日作》)54、登龙有路水不峻(唐·杜牧·《贺崔大夫崔正字》)55、斩龙堰濉水(唐·王珪·《咏淮阴侯》)56、城绕青山龙暖水(唐·王建·《温泉宫行》)57、湛湛直通龙渡水(宋·刘接·《句》)58、力推狞龙借水饮(宋·刘尧夫·《句》)59、龙壁春阻水抹川(宋·陶弼·《句》)60、剑动星光水有龙(宋·朱浚·《句》)61、水尽铜龙滴渐微(唐·徐寅·《晓》)62、水状龙萦盘(唐·李白·《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63、潭底龙游水沫开(唐·李端·《题云际寺准上人房》)64、水淬龙蝹蝹(唐·孟郊·《赠剑客李园联句》)65、大小藏蕴灵兮下有龙湫水泠泠(宋·白玉蟾·《武夷歌》)66、水截龙章试虎斑(宋·陈师道·《寄豫章公三首》)67、凫水松龙是弟兄(宋·吕祖俭·《慈溪龙虎轩偶成》)68、龙文远水吞平岸(唐·元稹·《早春登龙山静胜寺,时非休浣,司空特许是行》)69、两派龙湫水(宋·戴复古·《雁山总题此山本朝方显》)70、箨龙环水小方壶(宋·李弥逊·《次韵林仲和筠庄》)71、群仙下云龙出水(唐·卢纶·《慈恩寺石磬歌》)72、砚水恐藏龙(唐·李洞·《观水墨障子》)73、白龙湫水落陈山(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六十七》)74、耆车如水马若龙(宋·姜夔·《契丹歌》)75、龙骧水犀手(宋·李壁·《真州元夕和韵二首》)76、献花借水辨龙蛇(宋·释道川·《颂古二十八首》)77、龙挟水云飞(宋·释文珦·《旱雨》)78、水滑带龙涎(唐·杜牧·《暝投云智寺渡溪不得却取沿江路往》)79、渡水常忧化作龙(唐·白居易·《与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80、绿鸭回塘养龙水(唐·李商隐·《射鱼曲》)81、剑水不分龙(唐·魏氏·《赠外》)82、咒水夜潭龙怖剑(宋。 三、和龙有关的诗句《白龙》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九月癸酉暮,白龙见西方。 是时久晴明,日落天正苍,玉宇无纤云,凌空独高翔。 蜿蜒久乃隐,父老叹未尝。 清台占五行,此事实殊常。 我非刘子政,聊记以短章。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蜀道难》 《骊龙》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 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 大壑长千里,深泉固九重。 奋髯云乍起,矫首浪还冲。 荀氏传高誉,庄生冀绝踪。 仍知流泪在,何幸此相逢。 《龙蛇歌》 年代: 先秦 作者: 先秦无名 龙欲上天。 五蛇为辅。 龙已升云。 四蛇各入其宇。 一蛇独怨。 终不见处所。 题吴彦嘉所藏张秋蟾龙图》 年代: 元 作者: 方行 张公画龙人不识,笔法远自僧繇得。 挂向高堂神鬼惊,恍惚电光来破壁。 夜当渤澥开笔力,元气淋淫浸无极。 吞吐日月天地昏,摩荡云雷太阴黑。 江翻石转窈莫测,雪涛卷空铜柱侧。 洞庭扶桑非尔谁,颠倒沧溟为窟宅。 乃知前图只数尺,坐令万里起古色。 何当置我君山湖上之高峰,听此老翁吹铁笛。 四、关于龙的古诗龙 作者:李峤 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 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趋。 两千三百年前,一位诗人同时又是哲人的士大夫在洞庭湖畔徘徊。他时而低首思索,时而仰天咏叹。在珠走玉盘级的诗句中,他把积郁在心头的那种疑惑一泻而出: 那远古的初态,是谁传告下来? 天地还未成形,凭什么来考证? 日夜水分,一片黑暗。 有谁能分辨极限? 天气运动,克盈无形。 如何可以识得天地? 禹用应龙。 如何沟通江海? 应龙怎样以尾划地? 江河流向海洋,有何经历? 日光无处不到, 烛龙如何再照? 太阳尚未升起, 神树为何闪耀光华? 这位士大夫就是春秋时期的著名诗人屈原。 上面的诗句来自他的《天问》。在诗中,屈原一口气提出了百余个问题,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传说,他都大胆地提出了怀疑,自然,“龙”这个神物也没逃脱他那敏锐的目光。因为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时,曾有应龙(一种有翼的龙)以尾划地,为禹指出疏导洪水的路线,于是才有后世江河的浩荡。 参考资料:http://www.wenyi.com/culture/dragon/qiyuan/sh-1.htm “驾飞龙兮北征”、“‘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参考资料:《湘君》 晴空万里出神龙,神龙一显曙光照 五、水和龙有关的诗句有很多,提供一部分共你参考吧: 1、河海应龙(先秦·屈原·《天问》) 2、熊咆龙吟殷岩泉(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九重彩浪浮龙盖(宋·无名氏·《鹧鸪天》) 4、龙涎沈水总销魂(宋·张元干·《浣溪沙》) 5、龙涎沈水是浅(宋·刘辰翁·《水调歌头》) 6、龙渊水风恬浪静(宋·释祖钦·《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7、龙出水来鳞甲就(唐·吕岩·《七言》) 8、龙鱼未知水为命(宋·释正觉·《颂古一百则》) 9、箫管迎龙水庙前(唐·李约·《观祈雨》) 10、龙得水时增意气(宋·释祖钦·《偈颂七十二首》) 11、龙起犹闻晋水清(唐·杜甫·《诸将五首》) 12、借水沈、龙涎旋碾(宋·朱敦儒·《杏花天》) 13、水亭初试小龙团(宋·李昴英·《浣溪沙》) 14、自然如龙得水(宋·释智朋·《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15、同饮龙渊无义水(宋·释普宁·《偈颂四十一首》) 16、两龙跃出浮水来(唐·张建封·《竞渡歌》) 17、水沈龙脑作燎焚(宋·陆游·《前有樽酒行》) 18、龙骧仙掌岩头水(宋·白玉蟾·《题武夷五首》) 19、战水定惊龙(南北朝·庾信·《拟咏怀诗 二三》) 20、冰洞寒龙半匣水(唐·李贺·《静女春曙曲》) 21、银漏滴残龙脑水(宋·莫将·《木兰花/玉楼春》) 22、冰洞寒龙半匣水(唐·李贺·《静女春曙曲》) 23、即今龙厩水(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24、水心龙镜(宋·陈德武·《百字谣/念奴娇》) 25、潜龙不离滔滔水(宋·释延寿·《山居诗》) 26、明朝酌取龙湫水(宋·黄干·《绍熙庚戍十月偕赵仲宗舜和潘谦之曾鲁仲游九》) 27、水馀龙镜色(唐·刘长卿·《九日题蔡国公主楼》) 28、水落龙蛇出(唐·刘禹锡·《观八阵图》) 29、激水方龙战(唐·李白·《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30、龙藏寒水静(宋·舒岳祥·《秋日山居好十首》) 31、龙槛沉沉水殿清(唐·李商隐·《吴宫》) 32、龙笛吟寒水(唐·李白·《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33、洒水净龙须(唐·刘禹锡·《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 34、龙在水长碧(唐·孟郊·《游终南龙池寺》) 35、两龙跃出浮水来(唐·薛逢·《观竞渡》) 36、水尽铜龙滴渐微(唐·徐夤·《晓》) 37、龙游沧海水茫茫(宋·彭秋宇·《秋兴》) 38、旌幢点水睡龙惊(宋·陈造·《十绝句寄赵帅》) 39、慎勿见水踊跃学变化为龙(唐·杜甫·《桃竹杖引,赠章留后(竹兼可为簟,名桃笙)》) 40、马如龙、钿车如水(宋·王嵎·《夜行船》) 41、问龙乞水归洗眼(宋·苏轼·《游径山》) 42、耆车如水马若龙(辽·萧总管·《契丹风土歌》) 43、龙击驱辽水(唐·杨师道·《奉和圣制春日望海》) 44、虬龙水间吟(唐·储光羲·《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 45、云龙出水风声急(唐·张佐·《忆游天台寄道流》) 46、水精宫、金锁龙盘(宋·赵佶·《聒龙谣》) 47、应龙无水谩通神(唐·薛逢·《贺杨收作相》) 48、买得龙媒越水濆(唐·刘威·《伤曾秀才马》) 49、龙溪之水清无底(唐·何敬·《题吉州龙溪》) 50、甚鼎湖、龙去水空流(元·耶律铸 ·《木兰花慢 丙戌岁,游永安故宫,遍览太液池》) 51、溪桥水浅影如龙(宋·刘鉴·《梅四首》) 52、龙旟西幸水滔滔(唐·许浑·《骊山》) 53、葛水雾中龙乍变(唐·韦庄·《放榜日作》) 54、登龙有路水不峻(唐·杜牧·《贺崔大夫崔正字》) 55、斩龙堰濉水(唐·王珪·《咏淮阴侯》) 56、城绕青山龙暖水(唐·王建·《温泉宫行》) 57、湛湛直通龙渡水(宋·刘接·《句》) 58、力推狞龙借水饮(宋·刘尧夫·《句》) 59、龙壁春阻水抹川(宋·陶弼·《句》) 60、剑动星光水有龙(宋·朱浚·《句》) 61、水尽铜龙滴渐微(唐·徐寅·《晓》) 62、水状龙萦盘(唐·李白·《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63、潭底龙游水沫开(唐·李端·《题云际寺准上人房》) 64、水淬龙蝹蝹(唐·孟郊·《赠剑客李园联句》) 65、大小藏蕴灵兮下有龙湫水泠泠(宋·白玉蟾·《武夷歌》) 66、水截龙章试虎斑(宋·陈师道·《寄豫章公三首》) 67、凫水松龙是弟兄(宋·吕祖俭·《慈溪龙虎轩偶成》) 68、龙文远水吞平岸(唐·元稹·《早春登龙山静胜寺,时非休浣,司空特许是行》) 69、两派龙湫水(宋·戴复古·《雁山总题此山本朝方显》) 70、箨龙环水小方壶(宋·李弥逊·《次韵林仲和筠庄》) 71、群仙下云龙出水(唐·卢纶·《慈恩寺石磬歌》) 72、砚水恐藏龙(唐·李洞·《观水墨障子》) 73、白龙湫水落陈山(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六十七》) 74、耆车如水马若龙(宋·姜夔·《契丹歌》) 75、龙骧水犀手(宋·李壁·《真州元夕和韵二首》) 76、献花借水辨龙蛇(宋·释道川·《颂古二十八首》) 77、龙挟水云飞(宋·释文珦·《旱雨》) 78、水滑带龙涎(唐·杜牧·《暝投云智寺渡溪不得却取沿江路往》) 79、渡水常忧化作龙(唐·白居易·《与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 80、绿鸭回塘养龙水(唐·李商隐·《射鱼曲》) 81、剑水。 六、和龙有关的故事或古诗或特产叶公好龙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东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答应给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点过第二条龙眼睛,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 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 向了。 七、请赶快帮我找一个和龙有关的现代诗歌或诗词都行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水月通禅寂, 鱼龙听梵声。 (韩翃《送僧归日本》)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当年双桧是双童,相对无言老更荒。 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雨苍龙。”(苏轼《塔前古桧》)。 黑潭龙 【唐】白居易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 潭上驾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 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 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 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 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盆冷。 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 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狐长醉饱。 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 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 龙移 【唐】韩愈 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龙 【唐】李峤 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 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 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 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趋。 骊龙 【唐】唐无名氏 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 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 大壑长千里,深泉固九重。 奋髯云乍起,矫首浪还冲。 荀氏传高誉,庄生冀绝踪。 仍知流泪在,何幸此相逢。 龙潭 【唐】应物 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 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 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 八、和龙有关的故事或古诗或特产叶公好龙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 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 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画龙点睛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东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 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 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 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答应给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点过第二条龙眼睛,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再 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 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