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中的小令词是什么概念啊,介绍一下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原因如下: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宋词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首先,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使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其次,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感情,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再次,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感情、性灵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 2.查关于"宋词"中,词的资料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柳永、李清照。(婉约派)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汉族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汉族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汉族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3.“诗词”中的“词”有哪些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子,曲词,乐府,乐章,琴趣,诗余,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运用韵较疏。 长一点的词还可以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 4.求出自宋词中的成语30个楼上好多诗,加我的应该够了。 先给22个,我继续找。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天涯海角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 《踏沙行》 晏殊 万紫千红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干红总是春。 《春日》朱熹 柔情似水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鹊桥仙》秦观 无可奈何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晏殊 山河带砺:语本“黄河如带,泰山若砺”,由柳永缩写而来。柳永在《千秋岁》里写道:“福无艾,山河带砺人难老。”成语中的“带”指衣带,“砺”指磨刀石。意思是“黄河变得细如衣带,泰山变得小如磨刀石”。表示时间久远,山河变化极大。 揽辔澄清:柳永在《一寸金》中写道:“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揽辔澄清,语本《后汉书·范滂传》:“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揽”为握住,“辔”为辔头,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成语初时表示旧时官吏一走马上任就决心治理好天下,后用来表示革除弊政、扭转衰乱局面的抱负。 曼衍鱼龙:柳永在《破阵乐》里写道:“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妖春罗绮,喧天丝管。”其中“曼衍”也作“漫衍”、“曼延”,巨兽名,古代仿以为百戏节目。“鱼龙”也是古代百戏节目。成语初意为古代演出的杂戏,后用以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 文期酒会:指旧时文人定期举行的诗酒集会,来自柳永的《玉蝴蝶》:“难忘,文期酒会,儿孤风月,屡变星霜。” 新愁旧恨:指新近的和旧有的各种忧愁、怨恨,也指长期积在心头的很多愁恨。来自柳永的《内家妖》:“奈少年,自有新愁旧恨,消遣无计。” 薰风解愠:“愠”:怒,怨恨。“薰风”:和风。意为温和的风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形容晴日和风给人的舒畅之感。语本《孔子家语·辩乐》:“昔日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语,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柳永在《永遇乐》中把语本加以浓缩后写道:“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雯时候。”于是“薰风解愠”成为成语。 朝云暮雨:语意为“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早晚变化,旧时比喻男女的约会。柳永在《迷仙引》写道:“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又作暮云朝雨。它还是出自柳永的《洞仙歌》:“愿人间天上,暮云朝雨长相见。”蕙心兰质、尤云歹带雨、朝云暮雨,这三条成语何其相似。《成语词典》中某一词条之内两次引用同一个人的经典之作,是相当不容易也是相当罕见的,可是它们就出在柳永身上。可见柳永在遣词造句方面独出心裁独树一帜,灵活又不拘旧范,真可谓无与伦比。 惨绿愁红:柳永在《定风波》中有一佳句:“扑面春来,惨绿愁红,芳心事事可可。”用来形容经风雨摧残的败叶残花。 壶浆盈路:柳永在《临江行》中有:“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浆:古时一种带酸味的饮料。成语指古代老百姓用壶装着酒夹道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 浪萍风梗:“浪萍”:漂流中的浮萍。“风梗”:风中的草梗。形容人行踪不定,到处漂泊。出自柳永的《彩云归》:“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 千愁万绪:“绪”:情绪,思绪。“千”、“万”:指数不清。出自柳永的《妇女冠子》:“好天良夜,无端惹起,千愁万绪。” 浅斟低唱:指浅浅地向杯中倒酒,慢慢地喝着,低声地唱着歌曲。形容封建士大夫消闲享乐的生活情态。出自柳永的《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黯然销魂““销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灵魂离开了躯体。出自柳永的《倾怀》:“共黯然销魂,重携纤手,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 海誓山盟:也作“海约山盟”。古代在神前立誓缔约,引申为誓约。指着山海立誓订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柳永在《洞仙歌》中写道:“夜永欢余,共有海约山盟,记得翠云偷翦。” 倾城倾国:也作“倾国倾城”,原指君主迷恋女色而亡国,后形容女子极其美丽。语本《汉书·孝武李夫人传》“(李)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柳永在《柳腰轻》中写道:“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肠断。” 物是人非 出自李清照《武陵春》 水落石出 出自欧阳修《醉翁庭记 5.宋词中的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萧神心 回答采纳率:20.0% 2009-07-02 14:53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匿名 回答采纳率:30.0% 2009-07-02 14:56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音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柳永《玉胡蝶》 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柳永《戚氏》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晏几道《阮郎归》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昔日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落泪。(周邦彦《解连环》)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周邦彦《蝶恋花》) 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阑倚遍。蔡伸《苏武慢》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周紫芝《鹧鸪天》 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忘前事,怯流光。早春窥、酥雨池塘。向消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史达祖《夜合花》 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史达祖《三姝媚》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刘克庄《贺新郎》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木兰花》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卢祖皋《江城子》 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衰草连天,飞梅弄晚。卢祖皋《宴清都》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潘方《南乡子》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吴文英《夜合花》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吴文英《浣溪沙》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黄孝迈《湘春夜月》 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黄公绍《青玉案》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周密《高阳台》 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天寒,犹倚梅花那树。张炎《月下笛》 6.宋词中的词牌名都有哪些一,词牌 (两字) 丁儿 八归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个侬 子夜 无闷 无怨 天香 不见 木笡 五拍 六丑 比梅 白萱 白雪 月慢 犯花 古记 东仙 乐正 乐令 乐世 长春 西子 西河 西湖 西施 多丽 导引 寻梅 竹枝 合欢 防露 红情 出塞 花犯 芳草 步月 别怨 杜宇 阳春 河传 佳色 尾犯 招潮 鸣梭 侧犯 录调 孤鸾 征招 南浦 秋水 秋霁 胜常 宣情 眉妩 垂阳 相月 品令 拜星 胡州 夏州 春游 春晴 春弄 绿腰 绿意 哨遍 倾杯 索酒 消息 离鸾 留家 调笑 薄幸 黄金 排歌 探春 望梅 减兰 情词 渔父 戚氏 梁令 寒姑 湘月 琼台 凯歌 韵令 催雪 塞姑 琴调 禁烟 解红 疏影 歌令 赚煞 瑶花 酹月 暗香 镇西 踏月 横云 簇水 鞮红 露华 三字(一画) 一七令 一寸金 一叶叶 一叶乐 一叶落 一半子 一江风 一丝风 一过金 一梦金 一丛花 一枝花 一样花 一点春 一枝春 一落春 一年春 一痕沙 一落索 一络索 一捻红 一萼红 一斛珠 一斛球 一剪梅 一翦梅 (二画) 二郎神 二色莲 卜算子 卜玉郎 人月圆 人南渡 七娘子 七娘仔 八六子 八宝妆 八拍蛮 八音谐 九能归 九回肠 九张帆 十拍子 十样花 十爱词 十二时 十二红 十二郎 十八香 二十时 丁香结 (三画) 三字令 三台令 三学士 三部乐 三登乐 三奠子 三株媚 上行杯 上升花 上江虹 上马娇 上西平 上南平 上平西 上平南 上小楼 上束马 上西楼 上林春 上阳春 下水船 下手迟 大江西 大江乘 大圣乐 小圣乐 小冲山 小重山 小阑干 小桃红 小桃花 小庭花 小梅花 小镇西 小秦王 小梁州 千秋岁 千秋节 千年调 千春词 万年秋 万年枝 万年春 万里春 万年斯 山外云 山花子 山桃红 山坡羊 山渐青 山鬼谣 山亭柳 山亭燕 于飞乐 于中好 广寒枝 广寒秋 子夜歌 川拨棹 干荷叶 女冠子 (四画) 天仙子 天下乐 天门谣 天香引 天净沙 月儿高 月下笛 月中行 月中桂 月当听 月当窗 月边娇 月宫春 月城春 月华清 风入松 风中柳 风光好 风归云 风马儿 风流子 风蝶令 风敲竹 云雾敛 云松令 云鬓乱 水仙子 水龙吟 水云游 水漫声 水调歌 水晶帘 凤仙引 凤池吟 凤来朝 凤求凰 凤栖梧 凤孤飞 凤时春 凤楼春 凤楼吟 凤萧吟 凤御杯 凤凰间 双双燕 双飞燕 双燕儿 双头莲 双瑞莲 双声子 双带子 双韵子 双红豆 双劝酒 双荷叶 双蕖怨 双鸿鹑 斗百花 斗百草 斗鸡回 斗婵娟 斗鹌鹑 无梦令 无俗念 无漏子 无锡景 太平时 太平令 太常引 不水船 不是路 不怕醉 六六峰 六么序 六么令 少年心 少年游 五更转 五供养 丰乐楼 丰年瑞 中央乐 开元乐 升平乐 王孙信 木兰花 见龙门 内家娇 厅前柳 丹凤吟 丑奴儿 飞来峰 比目鱼 文风盛 乌夜啼 劝金船 引驾行 巴渝辞 元和令 元会曲 (五画) 玉人歌 玉山枕 玉山颓 玉京秋 玉京谣 玉京箫 玉竹斩 玉烛新 玉团儿 玉交枝 玉连环 玉莲花 玉堂春 玉楼春 玉龙瑶 玉壶冰 玉阑干 玉梅令 玉美蓉 玉抱肚 玉漏迟 玉蝴蝶 玉簟秋 玉簟凉 忆江南 忆江月 忆汉月 忆岁月 忆萝月 忆人人 忆故人 忆王孙 忆君王 忆帝京 忆少年 忆仙姿 忆旧游 忆多娇 忆余杭 忆吹箫 忆闷令 忆章台 忆柳曲 忆秦娥 忆真妃 忆瑶姬 归去来 归去难 归去曲 归巴乐 归平遥 归国遥 归国谣 归字谣 归自谣 归朝欢 归塞北 四字令 四时好 四边静 四园竹 四代好 四和香 四和春 四块玉 四犯令 四季花 四换头 甘草子 甘州子 甘州令 甘州遍 甘州曲 甘州歌 长生乐 长安女 长命女 长相思 长寿乐 长桥月 长亭怨 石州行 石州引 石州慢 石湖仙 石榴花 白雪词 白萱歌 白苹香 白鸽子 白鹤子 东平引 东坡引 东阳歌 东原乐 东风寒 东湖月 古阳关 古梅曲 古倾杯 古调笑 古竹马 永遇乐 永原乐 台城路 台城游 占春芳 占春魁 占梅芳 龙山会 龙吟曲 圣乐王 圣无忧 乐中悲 乐逊曲 扑粉蝶 扑蝴蝶 汉宫春 加侍香 叨叨令 且坐令 生查子 市桥柳 兰陵王 瓜茉莉 北杨柳 击裙腰 丝罗袄 犯胡兵 付金钗 冉冉云 对玉环 鸟鸣涧 (六画) 江城子 江神子 江南忆 江南好 江南春 江南柳 江儿水 江月令 江如练 江亭怨 江梅引 西平曲 西平乐 西江月 西湖月 西湖边 西湖路 西湖春 西子妆 西施锦 西地锦 西意曲 西意令 西梦令 西楼子 西河慢 西笑吟 西溪子 庆千秋 庆长春 庆青春 庆宫春 庆春时 庆春岁 庆春泽 庆春深 庆同天 庆东原 庆清朝 庆宣和 庆春宫 曲入门 曲入冥 曲千秋 曲玉管 曲游春 红娘子。 7.“唐诗宋词”中“词”的意思是什么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宋代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唐代的诗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 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著名词人,女词人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 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使宋词得以佳篇迭出,影响久远。 8.宋词中有哪些词牌名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 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 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 “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 “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 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 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 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 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 可以叠字。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 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暗香 暗香与《硫影》调,都是姜夔同时创作以咏梅花的,是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近黄昏”两句的首二字作为调名。 以后张炎用此二调咏荷花荷叶,改名《红情》、《绿意》。九十七字。 前片四十九字,九句,五仄韵;后片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韵。 八六子 八六子,此调初见《尊前集》收杜牧词。 有多种体式,《词谱》以显补之词为正体。九十一宇,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 前段第四句是以一字领以下两个六言句。后段四至七句是扇面对句法。 秦观词有“黄鹏又啼数声”句,故又名《感黄鹂》。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 《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 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词语》以柳永词为正体。 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宇,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韵。亦有在起句增一韵的。 前片起句、第三句,后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领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体,是变格。 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 卜算子 卜算子,《词谱》以为此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双调,仄韵,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在偶数句用仄韵,奇数末字须用平声。 两结句有增衬字为六字句的。另有《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是别格,与本调无关。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楚天遥》。 采桑子 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从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独立的一个词牌。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效媚》。《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 双调,四十四字,八句。上下片都是起句反收,以下三句用平韵。 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长相思 长相思,本为唐教坊曲。调名出古乐府“上吉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 一名《双红豆》、《相思令》、《山渐青》、《山渐青》、《长相思令》、《长思仙》、《青山相送迎》、《亿多娇》等,前人多用以写男女相思之情。始见白居易词。 双调,平韵,三十六字。前片各四句,句句用韵.亦有后片起句不用韵的。 楚辞 楚辞体,又称“骚体”。为辞赋的一类。 起源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作。特点为富于浪漫气息,较多抒情成分,突破了四言定格,形式自由,字句较长,倾向散文化,多用“兮”、“些”助语势。 后世多以《离骚》为楷模,故名骚体。 翠楼怨 翠楼怨,此调为姜夔自度曲。 宋孝宗淳熙年间,武昌安远楼建成,姜夔与友人同登此楼,写此词志感。词中有“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牙飞翠”句,故名《翠楼怨》。 此调一百零一字。上片五十字,十一句六仄韵;后片五十一字,十二句七仄韵。 上下片第七句及下片第二句,都是一字豆句法。 捣练子 捣练子,宋人黄大舆编《梅苑》中收入无名氏词八首,其一首起句为“捣练子”,即以作词名。 或云:“李后主词,即咏捣练,乃唐词本体也。”(见《升庵词品》)前人多用为妇女怀念征夫之作。 单调。 9.宋词中有那些词牌名暗香与《硫影》调,都是姜夔同时创作以咏梅花的,是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近黄昏”两句的首二字作为调名。 以后张炎用此二调咏荷花荷叶,改名《红情》、《绿意》。九十七字。 前片四十九字,九句,五仄韵;后片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韵。 八六子 八六子,此调初见《尊前集》收杜牧词。 有多种体式,《词谱》以显补之词为正体。九十一宇,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 前段第四句是以一字领以下两个六言句。后段四至七句是扇面对句法。 秦观词有“黄鹏又啼数声”句,故又名《感黄鹂》。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 《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 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词语》以柳永词为正体。 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宇,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韵。亦有在起句增一韵的。 前片起句、第三句,后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领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体,是变格。 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 卜算子 卜算子,《词谱》以为此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双调,仄韵,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在偶数句用仄韵,奇数末字须用平声。 两结句有增衬字为六字句的。另有《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是别格,与本调无关。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楚天遥》。 采桑子 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从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独立的一个词牌。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效媚》。《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 双调,四十四字,八句。上下片都是起句反收,以下三句用平韵。 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蝶恋花 蝶恋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板》。 曼殊词改今名。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 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又名《黄金缕》、《风栖梧》、《一箩金》、《鱼水同欢》、《细雨吹池沼》、《明月生南浦》、《卷珠帘》、《江如练》等。 定风波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始见于后蜀欧阳炯词。 平仄换韵,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十字,三平韵两仄韵;下片六句,三十二字,四仄韵两平韵。 由于句式参差,平仄交错,声律别具特色。另有仄韵体,为柳永创作,一百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六仄韵。 又名《卷春空》、《定风流》、《定风波令》、《醉琼枝》。 何满子 何满子,唐教坊曲。 据《乐府诗集》八十引白居易云,何满子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沧州的歌者,临刑进此曲以赎死,竞不得免。词名本此。 单调,三十六字,六句三平韵。另有三十七字体及双调七十三、七十四字体。 北宋毛滂并将双调改用仄韵。 又名《河满子》。 浣溪沙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 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 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 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木兰花令》始于韦庄,是五十五字仄韵体。 南唐冯延巳制《偷声木兰花》,五十字,八句,前后片起句仍作七言仄韵,结处乃偷平声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自此才有两仄两平四换韵体。《减字木兰花》是就《偷声木兰花》上下片两起句各减三字而成。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转两平韵。 江城子 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 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后蜀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 晁补之改其名为《江神子》,韩□调有“腊后春前村意远”句,故又名《村意远》。 浪淘沙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原为七言绝句,白居易词有“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句,刘禹锡作的《浪淘沙》属是此体。以后的双调小令《浪淘沙》,是南唐李煜创制。 北宋张舜民用此调改名《卖花声》。《词谱》以李煜词为正体,平韵五十四字,十句,前后片各四句用韵。 此调并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沮淘沙慢》,是别格。 满江红 满江红,此调唐人名《上江虹》,以后改今名。 《词谱》以柳永“暮雨初秋”词为正格。九十三字。 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 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本调尚有异名作《念良游》、《伤春曲》。 摸鱼儿 摸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