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校长的成语登高一呼、万世师表、奉为楷模、轨物范世、垂范百世 一、登高一呼 白话释义: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朝代:清 作者:李宝嘉 出处:·《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一省之内,惟彼独尊,自然是登高一呼,众山响应。” 翻译:一个省内,只有他权力最大,自然是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群众呼应 二、万世师表 白话释义: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朝代:西晋 作者:陈寿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 翻译:可以说是举世闻名的大圣人,亿万年的表率的人了 三、奉为楷模 白话释义:楷:法式;模:模范。把某种事物当作榜样。 朝代:近代 作者:鲁迅 出处:《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奉为楷模。” 翻译:听着刚勇的拳师,决不能再打那倒地的对手,这是足以让我们奉为楷模 四、轨物范世 白话释义:谓作事物的规范、世人的榜样。 朝代:北齐 作者:颜之推 出处:《颜氏家训·序致》:“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 翻译:我今天敢重复的为止付出,却不敢谓作事物的规范、世人的榜样。 五、垂范百世 白话释义:垂:流传。范:典范。指光辉榜样或伟大精神永远流传。 朝代:宋 作者:陆游 出处:《跋李庄简公家书》:“虽徙海表,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 翻译:虽然流放海外,气不减弱,嘱咐训诫的话,都足以让其伟大精神永远流传。 2.清华校长读错字作文学生的作文里写道:“我正走在路上,突然路面出现了一堆牛粪,我大吃一斤(惊)。” 老师阅后批道:“海量,海量。” 学生的作文里写道:“我的妈妈是一个30多岁的中年妇女。” 老师在“中年”两字下面批道:“多余的。”后让学生重抄。 学生重抄后此句成了:“我的妈妈是一个30多岁的多余的中年妇女。” 胡主任总是写错字,念错音,笑话百出,却从不虚心学习。 一次,单位开表彰大会,他把冯建国读成马建国,引起哄堂大笑,他 估计又是念错了什么。 秘书提醒道:“还有两点呢!” 胡主任想纠正一下,又怕失面手,便板起面孔说:“大家不要笑了,少 两点也没什么关系嘛!都是革命同志,何必在乎这一点两点的?” 老师放学前给学生讲话:明天教委来校检查,明天一定要穿校服,记住,有事一定要写假条。 小明同学平时不好好学习,总写大白字。这天他有事真的不能上学了,于是写了一假条,让同学捎给老师,老师一看,吓坏了,但见假条全文如下:“老师您好!我上午上我爸单位给他送终,下午一定穿孝服上学”。 还上什么学啊,人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儿,老师连忙代上几个班干部来到他家,以示关怀,附代哀思。到他家一看,啥事没有,后来得知都是假条若的祸。 看官必晓得,送终和送钟;不可乱用;孝服和校服,岂能等同?!! 一个女的报火警。电话里急促的说:“救火,救火!” “在哪儿?”消防队员问。 “在我家!”“我是说失火的地点在哪儿?”消防队员又问。 “在厨房!” “我知道, 可是我们怎么走能到你们家?”消防队员着急得问。 “天啊,你们不是有救火车嘛!” 一个男孩不想上学,就让他的写字好的同学代替家长在假条上签字。男同学签好了自己的名字后递给他。 不想上学的男孩说:“你替我直接把假条交给老师吧。”第二天他去上学,老师问:“你的假条谁给你钱的字?” “老师,是我爸爸签的!”。 老师把替他交假条的同学叫起来,“你是想告诉我他是你爸爸,是吗?” 小学一年级开学时,老师把作业收上来批改完后想借此机会认识学生,就让点到名字的学生上去领作业本,但是当读到一位同学时没人领,“黄肚皮,黄肚皮,怎么搞的,人去哪里了。”最后老师让没点到名字的举手,一位个子小小的女生举手了,“你叫什么名字?”,“我叫黄月坡,老师。” 1、某生爱写错别字,老把歇写成喝。 他有篇日记写道“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 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了喝。” 2、某单位的清洁工阿梅聪明勤快,但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经常会写些错别字。 那天,单位卫生大检查,阿梅用拖把将医疗实验室的地板拖得干干净净。因为担心别人进去给踩脏了,她写了张纸条贴在门口:请闲人勿进,我脱得很干净了,阿梅。 差之毫厘 失之百里 江西有位农民从某报上看到一则消息:闽西龙岩市白沙镇食用菌栽培很有名,上年大丰收,决定到白沙去学习,千里迢迢来到闽西龙岩市新罗区的白沙镇,下车一问,不想人家告诉他,白沙镇很少有人栽培食用菌,更没有大丰收。他一听“傻”了,连忙拿出报纸问白沙镇的一位干部这是怎么回事?这干部一看报纸,想想才明白报上登的原来是龙岩市上杭县的白砂镇的事,报上因没有说是新罗区还是上杭县,更把“砂”误写成了“沙”,因而使这位农民找错了地方。 就媒体上这么一个错别字,却让农民朋友耽误了一天时间、白跑了100多公里的冤枉路,多花了钱,你说冤不冤? 赵生荣,陕西府谷,干部——— 没有“扶谷县” 神府煤田府谷能源基地的观众收看了电视台有关“陕北歌王”王向荣的话题,都为字幕中多次将“府谷县”这个民歌之乡及王向荣的籍贯写为“扶谷县”,深感惊异。 近十几年来,电视、报纸、杂志上的错别字司空见惯,给当事人和相关单位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 这次看了电视之后,一些听众写给王向荣的信就因写成“扶谷县”而被邮局以“查无此县”退回。 李启绩?,湖北江陵,干部——— 书上写的还会错? 据报载:前不久,荆州市某区宣传部副部长问小侄孙:“李时珍是哪里人?”答:“河北人,书上有记载。” 小侄孙还找来一本由董胜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书中第1133页,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条,原文如下:“李时珍是蕲州(今河北蕲春)人。” 他一看啼笑皆非,只好给小侄孙指出,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并非河北人。小侄孙不服:“难道书上写的还会错?” 刘晓生,江西樟树,干部——— 别字连篇 电视台播出的20集电视连续剧《不共戴天》,笔者竟发现字幕中的错别字连篇,并且几乎每集的字幕中都反复出现错别字。 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出现错别字之处高达50处之多。尤其不能原谅的是,不少错别字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可是却在那些大导演、大编剧、大制片的眼皮底下顺利通过,最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例如,剧中将“检察院”写成“检查院”,把“休戚相关”写成“休息相关”,将“林峰”写成“林疯”,把“资不抵债”写成“姿不抵债”,将“尔虞我诈”写成“你疑尔诈”,把“举步维艰”写成“举步为艰”,等等。 林永。 3.形容“校长讲话”的成语有哪些抑扬顿挫、苦口婆心、出口成章、息怒停瞋、慷慨激昂等。 1、抑扬顿挫 【解释】: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出自】:宋·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译文】:而曹植诗,委婉的情感,潇洒的气质,抑扬顿挫的气,当然不能用优劣论的。 2、苦口婆心 【解释】:苦口:反复规劝;婆心:仁慈的心肠。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出自】:《宋史·赵普传》:“忠言苦口,三复来奏。” 【译文】:忠言苦口再,再三来上奏。 3、出口成章 【解释】: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自】:《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译文】:他们都人士,狐皮衣黄黄,他的脸不改,说话生动。 4、息怒停瞋 【解释】:瞋:发怒时睁大眼睛。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夫人休闪了手,且息怒停瞋,听红娘说。” 【译文】:人休闪了手,停止愤怒停止愤怒,听红娘说。 5、慷慨激昂 【解释】:慷慨: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出自】: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 【译文】:悲伤的意思什么慷慨,清歌正激励。 4.表达对校长的祝福有哪些成语或句子1、桃李满天下:比喻优秀人才遍天下。为到处都有。亦作“桃李遍天下”,桃李:亦比喻学生。 2、勤勤恳恳:勤劳而踏实。 3、教无常师:凡有长处者,皆可为师。 4、后继有人:有后人继承前人的事业。 5、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6、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下子作出惊人的事情。 7、尽心竭力:用尽心思,使出全力。 8、呕心沥血:比喻穷思苦索、费尽心血。 9、良师益友:能给人以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10、一字之师:借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句中不妥当的老师。 11、兢兢业业:形容做事小心谨慎,勤勤恳恳。 12、默默无闻:不出名,没人知道。亦作“没没无闻”。 13、诲人不倦:教导人时耐心而不知疲倦。 14、和蔼可亲:谓态度谦温和气,容易接近。亦作“和蔼近人” 15、研桑心计:谓人有理财的本领。 16、良工心苦:泛指优良之制作,都由苦心经营而成。 5.赞美“校长”的成语有哪些赞美“校长”的成语如下: 1、言传身教 [ yán chuán shēn jiào ] 释义: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出处:《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例句:经过几十年的知识积累,李老师现在言传身教,博学多才。 2、诲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释义: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例句: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3、德高望重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释义: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晋书·司马元显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例句:同学们都喜欢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长。 4、才高八斗 [ cái gāo bā dǒu ] 释义: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宋·佚名《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例句:郭沫若在青年时期创作的《女神》长诗,就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史上才高八斗的形象。 5、满腹经纶 [ mǎn fù jīng lún ] 释义: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明·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商调集贤宾·题春园·浪里束煞》:“论英雄何必老林泉?满腹经纶须大展;休负了苍生之愿。” 出处:明·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商调集贤宾·题春园·浪里束煞》:“论英雄何必老林泉?满腹经纶须大展;休负了苍生之愿。” 例句:经过几十年的知识积累,李老师现在满腹经纶,博学多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