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认识的诗句《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杜甫 (唐代)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题都城南庄》 作者:崔护 (唐代)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可叹》 作者:李商隐(唐代)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 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 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 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2.形容“感知”的成语有哪些1. 感同身受[ gǎn tóng shēn shòu ] 释义: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例句: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 2. 盲人摸象[ máng rén mō xiàng ] 释义: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例句: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凭自己主观的片面了解就作判断,应了解事物的全貌。 3. 洞察一切[ dòng chá yī qiè ] 释义: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例句:他是一位能够洞察一切的政治家。 4. 洞若观火[ dòng ruò guān huǒ ] 释义: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例句:王老师对国际形势看得很明白,洞若观火。 5. 了如指掌[ liǎo rú zhǐ zhǎng ] 释义: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例句:对于潼关附近的形势,他尤其了如指掌。 3.形容“感知”的成语有哪些感同身受[ gǎn tóng shēn shòu ] 释义: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例句: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 盲人摸象[ máng rén mō xiàng ] 释义: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例句: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凭自己主观的片面了解就作判断,应了解事物的全貌。 洞察一切[ dòng chá yī qiè ] 释义: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例句:他是一位能够洞察一切的政治家。 洞若观火[ dòng ruò guān huǒ ] 释义: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例句:王老师对国际形势看得很明白,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liǎo rú zhǐ zhǎng ] 释义: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例句:对于潼关附近的形势,他尤其了如指掌。 4.感知四季中的诗句(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5.表示冷静看待事物的诗句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