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布局”的诗句有哪些1.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 释义: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2.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周密《观潮》 释义: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 3.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九歌·国殇》 释义: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4.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李白《塞下曲六首》 将军受命出兵,战士们行军到塞外,在龙沙一带暂时安营扎寨。 5.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释义:军队沿石径行进,如雁飞排成的行列;士兵依次渡过桥梁,如游鱼前后连贯。 6. 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陈子昂《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释义:按星月分布摆开天阵,据山川形势排列地营。 7.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释义:您在战场上像李广那样身先士卒,在谋划方略上和霍去病一样,虽不学孙子、吴起的兵法,也能措置得宜,曲尽其妙。 8.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李白《出自蓟北门行》 释义:大将出征讨伐胡人时,君王亲自为他推车,并郑重地对他嘱咐一番,授之以指挥作战的全权。 9.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卢照邻《战城南》 释义:两军在雁门关的北面发起了战争,我军与敌军在城南布下了阵势。 10.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李白《出自蓟北门行》 释义:在赤山安兵布阵,在长城边的紫塞设营扎寨。 2.形容格局 诗词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白头吟》 唐代: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3.《题都城南庄》 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4.《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6.《登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关于格局的句子 1、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乡土中国》 2、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乡土中国》 3、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乡土中国》 4、想要学习做剧的人,最应当避免的,是先定了一个格局,一个程式,而陆续把原料填进去,到后来,你会注全力于格局与方式,而把你所要写这部戏的原故忘掉了。 ——萧伯纳 5、大家共同明白的是开拓未来,创造未来,而不是战略上的防御,战役上的抵制,或是竞争格局的重塑。不是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任何结合都是乌合之众。 ——马云 6、决定成功的是细节,而决定失败的是格局。 ——马云 二、格局观 从个体到社会,从社会到环境,从组织到国家,从国家到国家,从利益的集中到利益的分散,从现在到未来,从过去到现在,从历史到发展等等的一个思想体所具有的观念和眼界! 3.形容布局的词语[xīn xiōng kāi kuò] 心胸开阔 【解释】心胸:思想,气量。思想坦率接受力强,并非小心眼,心智并不狭窄。 【出处】宋·朱熹《答吕子约》:“便自胸次开阔,黑白分明。” 【事例】只有~的人才能知足常乐。 [hǎi nà bǎi chuān] 海纳百川 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拼音:hǎi nà bǎi chuān 英文:All rivers run into sea. 释义:纳:容纳,包容。大海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广泛,数量巨大。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出处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常用于主语是人,表示某人的心怀宽广,肚量无限。 示例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有容乃大,出自《尚书》;无欲则刚,出自《论语》。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联为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意为: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上下联最后一字——“大”与“刚”,意思是说,这种浩然之气,最伟大,最刚强。更表明了作者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壁立千仞”的刚直,来源于“无欲”。这样的气度和“无欲”情怀以及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正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维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