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感恩老师培养的诗句1、《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5、《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天净沙六首·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今又远航, 路遥山高水长。 7、《七绝·师恩难忘》 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 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2.人们长用的诗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人们生动地把教师比作“春蚕”,是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 人们歌颂蜡烛,是因为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直至将自己燃尽。其 喻意是说起蜡烛这种品质,人们就联想到敬爱的老师,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用智慧和品格之光给学生照亮前进的航程,这种为“他人照亮道路,让他人照亮道路,让他人看见光明,燃尽自己耀人间”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正是对人民教师的最生动的比喻吗? 3.用杜甫的什么诗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的培养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老师对自己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用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对母亲的感激; 可以有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对知己的劝慰. 语文老师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启示我们提高习作水平关键是要广泛阅读; 音乐老师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赞美同学们精彩的演唱; 科学老师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我们要敢于实验,主动实践 4.人们常用杜甫的什么诗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人们常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句诗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原诗:《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它随着春风在夜里静悄悄地落下,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洞洞,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扩展资料 这首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作品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 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 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