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人非常有文化的诗句

1.形容一个人很有文化,很有诗意的词语有哪些

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出口成章、才高八斗

一、博学多才

白话释义: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朝代:晋

作者:唐房玄龄

出处:《晋书·郤诜传》:“博学多才;瑰伟倜傥。”

翻译: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性格多异

二、博古通今

白话释义: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广博。

朝代:春秋

作者:孔子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翻译:我听说老子博古通今,通晓礼乐的起源,明白道德的归属

三、学贯中西

白话释义: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朝代:清

作者:吴趼人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本领事久闻这位某观察,是曾经某制军保举过他留心时务、学贯中西的。”

四、出口成章

白话释义: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或擅长辞令。

朝代:春秋

作者:多人所作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出言有章。”

翻译: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文章

五、才高八斗

白话释义:形容文才非常高

朝代:近代

作者:李延寿。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翻译: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2.形容文化的句子

1、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2、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容声威极大。

3、知文达理: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4、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5、美雨欧风: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6、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7、胸中无墨:胸中没有墨水。比喻人没有学问,文化水平低。

8、卖弄才学: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9、一穷二白: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10、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11、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12、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3.用来形容人有文化的词语

八斗之才 辩才无碍 不栉进士 才貌双全 才气过人 藏龙卧虎 沧海遗珠 出将入相 出类拔萃 出口成章 踔绝之能 大才盘盘 德才兼备 登高能赋 栋梁之材 斗南一人 斗酒百篇 多才多艺 风流才子 风华绝代 凤毛麟角 高才疾足 高足弟子 国士无双 和氏之璧 鹤鸣九皋 后起之秀 锦心绣肠 金声玉振 金玉满堂 看杀卫玠 经天纬地 麟风龟龙 灵蛇之珠 梦笔生花 面壁功深 妙手丹青 莫测高深 南州冠冕 南金东箭 能事毕矣 能者多劳 牛刀小试 女中尧舜 旁求俊彦 弸中彪外 七步之才 被褐怀玉 千里之足 强将手下无弱兵 巧同造化 三寸之舌 三头六臂 扫眉才子 珊瑚在网 神工鬼斧 升堂入室 淑质英才 腾蛟起凤 文武双全 文不加点 五言长城 下笔成篇 下笔成章 下笔千言 贤良方正 新硎初试 雄才大略 秀出班行 药笼中物 衙官屈宋 游戏三昧 一技之长 一目十行 一世之雄 一柱擎天 倚马可待 有脚书橱 隐若敌国 玉堂金马 困任授官 真才实学 直谅多闻 智勇双全 着手成春 卓尔不群 左宜右有。

4.描写农村人有文化的诗词

采桑

【南北朝】民歌

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

归园田居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刈稻了咏怀

【唐】杜甫

稻获空云水,川平对石门.寒风疏落木,旭日散鸡豚.

野哭初闻战,樵歌稍出村.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

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

【唐】唐彦谦

为笑江南种稻时,露蝉鸣后雨霏霏.

莲盆积润分畦小,藻井垂阴擢秀稀.

得地又生金象界,结根仍对水田衣.

支公尚有三吴思,更使幽人忆钓矶.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唐】杜甫

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

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更仆往方塘,决渠当断岸.

公私各地著,浸润无天旱.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伴.

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鸥鸟镜里来,关山云边看.

秋菰成黑米,精凿传白粲.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

终然添旅食,作苦期壮观.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蔓.

题农父庐舍

【唐】丘为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农家

【唐】颜仁郁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农父

【唐】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

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

5.赞美人有文化的词语

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见多识广: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

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殚见洽闻:殚:尽,完全;洽:广博。

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

形容知识丰富。 雄才大略: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

多才多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真才实学: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经明行修: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德才兼备: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

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八斗之才: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才高八斗: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栋梁之材:栋:脊檩,正梁。

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出将入相: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

人杰地灵: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国士无双: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南州冠冕: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识出众的人。

后起之秀: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

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卓尔不群: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

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超群绝伦:伦:同辈。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

盖世无双: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

陆海潘江:陆:晋朝陆机;潘:晋朝潘岳。陆机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文才如长江。

比喻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智勇双全: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龙跃凤鸣: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

比喻才华出众。 腾蛟起凤:蛟:蛟龙;凤:凤凰。

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锦心绣口: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经天纬地: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规划天地。

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 金玉满堂:堂:高大的厅堂。

金玉财宝满堂。形容财富极多。

也形容学识丰富。 铁中铮铮:铮铮: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

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无出其右: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

没有能超过他的。 一世之雄:雄:英雄豪杰。

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一柱擎天:擎:托起。

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

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扫眉才子:扫眉:妇女画眉毛。旧指有才华的女子。

不栉进士: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

旧指有文采的女人。 升堂入室:升:登上;堂:厅堂;室:内室。

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大智若愚: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像愚笨,不露锋芒。 大巧若拙:拙:笨。

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笨拙。咏絮之才:人们形容才女的专用词。

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故事。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王凝之妻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尝内集,雪骤下,叔谢安曰:‘何所拟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众承许之。”

后世常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七步成诗:才思敏捷,反应很快。

取自典故曹植做《七步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