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初一语文上册课后古诗词

1.初一语文上册课后古诗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 dàn),山岛竦峙(sǒng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zaī),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古诗词背诵,共十首。

【龟虽寿·步出夏门行】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音:黍(shǔ),斜(xiá)。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 梦 令】

南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诗人: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初一上册语文书所有古诗词

古诗:第15课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 (上面的问友已发,我就不重复了) 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初一上册课后古诗

课后古诗,共十首 【龟虽寿·步出夏门行】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音:黍(shǔ),斜(xiá)。【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 梦 令】 南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观书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诗人: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4.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后古诗十首

初一语文上册:

《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李商隐)》《泊秦淮(杜牧)》《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李清照)》《观书有感(朱熹)》

初一语文下册:

《山中杂诗》《竹里馆》《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滁州西涧》《江南逢李龟年》《送灵澈上人》《约客》《论诗》

初二语文上册:

《赠从弟(其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终南别业》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早春呈水张十八员外》《无题 (李商隐)》《相见欢 (李煜)》《登飞来峰》《苏幕遮》

初二语文下册:

《长歌行》《野望》《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黄鹤楼》《送友人》《秋词》《鲁山山行》《浣溪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初三语文上册:

《观刈麦》,《月夜》《商山早行》《卜算子·咏梅》《破阵子(晏殊)》《浣溪沙 (苏 轼)》《醉花阴》《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初三语文下册:

《从军行》《月下独酌》《羌村三首》《登楼》《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望月有感》《雁门太守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别云间》

5.初一上册课后古诗

注:有的省份是小学五年,初中四年,而有的省份则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本页面仅以初中三年年进行中学古诗归纳。

且各省教材有所不同,仅以“人教版”为参考标准。 初一(七年级)古诗词共计6篇,上册5篇,下册1篇。

上册:《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西江月》 《天净沙·秋思》 《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唐代诗人)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 作者:辛弃疾(宋代诗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元代诗人)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下册:《木兰诗》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来源:。

6.初一上册课外古诗十首赏析

【龟虽寿·步出夏门行】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的时间是建安十二年(207)。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经常入塞掳掠汉民。

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乌桓。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结果取得了胜利。

这首诗是他凯旋归来的时候写的。全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龟虽寿》共十四句,除最后两句是入乐时加的,和全诗的内容没有关系以外,其他十二句,每四句是一层,可以分成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是开头四句。

这四句的主要意思是说“人寿不长”。诗人为了表现这一意思,没有采取直述的写法,而是连用了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

神龟,是龟的一种,古人常常用它来象征长寿,神龟尽管能长寿,但最后还是要死亡,所以诗中说“犹有竟时”。腾蛇,相传是一种像龙一样的神物,本领很大,腾蛇虽然能腾云驾雾,但到时候也免不了死亡,因此诗中说“终为土灰”。

诗人在这里特别标举神龟和腾蛇,这是因为在迷信思想相当盛行的古代,神龟和腾蛇都被染上了浓厚的神学色彩,即使这样,诗人也断定它们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神龟和腾蛇尚且如此,至于其他物种,那就自然更不在话下了。

因此,诗人用神龟和腾蛇作比喻,不仅具有举一反三、以重代轻的典型意义,同时也旗帜鲜明地否定了万物不变、人可以成仙不死等神学迷信思想。从修辞的角度来看,开头这四句用的是借喻,只写出了用作比喻的神龟和腾蛇,至于被比喻的内容,则完全略去了。

这样处理,不仅语言精练,而且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使读者会自然地联想到,衰老和死亡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如何对待衰老和死亡,不同的人常常有不同的表现。

有的及时行乐,虚度时光;有的慨叹迟暮,消极悲观。而曹操则表现了另外一种精神境界,这就是这首诗第二层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老骥伏枥”以下四句是第二层。这一层是全诗的中心。

在写法上,这一层和第一层有些相似之处,也是运用了比喻,用伏在马槽上的老骥还想驰骋千里,来比喻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老骥,就是老千里马。

在古代,千里马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征战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曹操用老骥作比喻,饱含着对老骥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是他自己几十年戎马俊倥偬的征战生涯的象征。

在内容上,这一层上承第一层,一方面表现了曹操清醒地看到了自己已经到了暮年,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他进入暮年时的可贵的精神状态。这一层一开始就写“老骥伏枥”,写出了千里马同神龟和腾蛇一样,也不能违背自然法则,也是要老的。

千里马是这样,人何尝不是如此。他写《龟虽寿》时,已是53岁的年纪,照古人的说法,人“五十始衰”。

因此,曹操在这首诗中,承认自己是到了暮年。但是曹操的过人之处主要不在这里,而在于他面对暮年,在精神状态上不服老,要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有作为的人,总是珍惜年华,总是想依靠人的力量延长自己的生命,从而争取有更多的时间来建功立业,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人。

曹操的这种思想感情在《龟虽寿》的第三层有比较集中的表现。在曹操看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也就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与“天”有关系,但又不是完全由“天”来决定的。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只要人们能够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是可以延年益寿的。在这里,曹操一方面看到了人的寿命与自然属性有关系,另一方面又突出地强调了在寿命问题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这种朴素的、辩证的唯物精神,否定了长期流传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迷信说法,这在当时来说,是相当进步的思想。 《龟虽寿》的中心是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种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曾经激励过无数的仁人志士,在“治国平天下”的事业中,奋发有为,即使到了暮年,“犹冀有新功”。

《龟虽寿》表现的正是这种思想感情,因此自古迄今,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过故人庄 【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音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故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