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永对词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1、大量制作长调慢词.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2、增加了词中“赋”的比重,大量铺叙柳永多用赋体,开拓了词的内容.柳永多用“赋”体,进行铺叙,开拓了词的内容.这样使词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和逻辑性,能表现很丰富、复杂的内容.如《望海潮》、《雨霖铃》.3、确立了词的体段配置模式.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和现在或加上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柳永则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如《雨霖铃》、《八声甘州》都是如此.4、俗中有雅,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2.柳永诗词全集<;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 说 《《佳人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还有很多。。。。。。。 3.急宋词少年游柳永意思这首小词以深秋的长安为背景,触目伤怀,抒发了词人“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和离愁别恨.全词不事雕琢,采用白描手法,营造出一种低沉萧瑟而又冲淡清丽的意境. 开端的“长安”可以有写实与托喻两重含义.就写实而言,柳永确曾到过陕西的长安,另一首《少年游》中,他写过“参差烟树灞陵桥”之类的句子. 再就托喻言,“长安”原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古都,诗人往往以“长安”借指为首都所之地,而长安道上来往的车马,便也往往被借指为对于名利禄位的争逐.柳永此词“马”字之下接上“迟迟”两字,这便与前面的“长安道”所可能引起的争逐的联想,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衬.至于“道”字上著以一“古”字,则又可以使人联想及此长安道上的车马之奔驰,原是自古而然,因而遂又可产生无限沧桑之感.总之,“长安古道马迟迟”一句意蕴深远,既表现了词人对争逐之事早已心灰意冷,也表现了一种对今古沧桑的深沉感慨. “高柳乱蝉嘶”一句,写秋蝉之嘶鸣更独具有一种凄凉之致,也表现有一种时节变易、萧瑟惊秋的哀感.柳永“蝉嘶”之上,还加了一个“乱”字,如此便不仅表现了蝉声的缭乱众多,也表现了被蝉嘶而引起哀感的词人之心情的缭乱纷纭.至于“高柳”二字,则一则表示了蝉嘶所之地,再则又以“高”字表现了“柳”之零落萧疏,是其低垂的浓枝密叶已凋零,所以乃弥见树之“高”也.这一句给人的总体感受是凄凉萧索.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三句,写词人秋日效野所见之萧瑟凄凉的景象,“夕阳鸟外”一句足可以表现郊原之寥阔无垠.飞鸟隐没长空之外,而夕阳隐没则更飞鸟之外,所以说“夕阳鸟外”.值此日暮之时,郊原上寒风四起,故又曰“秋风原上”,此景此情之中,一失志落拓之词人,又将何所归何处呢?“目断四天垂”,只见天苍苍,野茫茫,双目望断而终无一归处.上阕是词人自写今日之飘零落拓,望断念绝,自外界之景象着笔,感慨极深. 下阕,开始写对于过去的追思,感慨一切希望与欢乐已复得.“归云一去无踪迹”一句,是对一切消逝不可复返之事物的一种象喻.柳词此句之喻托,则其口气实与下句之“何处是前期”直接贯注.所谓“前期”者,指的是旧日之志意心期和旧日的欢爱约期.对于柳永而言,这两种期待和愿望,都已经同样落空了.下面三句乃直写自己今日的寂寥落寞,“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早年失意之时的“幸有意中人,堪寻访”的狎玩之意兴,既已经冷落荒疏,而当日与他一起歌酒流连的“狂朋怪侣”也都已老大凋零.志意无成,年华一往,于是便只剩下了“不似少年时”的悲哀和叹息.这一句“少年时”气脉贯注,富于伤今感昔的慨叹,叹的是所追怀眷念的往事已无迹可循.以“归云”为喻象,写一切期望之落空,最后三句以悲叹自己之落拓无成作结.全词情景相生,虚实互应,是一首艺术造诣极高的好词,也是柳永悲剧性人生的缩影.作为一个禀赋有浪漫之天性及谱写俗曲之才能的青年人,命中注定了是一个充满矛盾不被接纳的悲剧人物.这首词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高柳乱蝉、夕阳秋原的凄凉之景,而且更寄寓着作者浓重的离愁别恨和沉痛的身世之感.通篇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意境淡远.不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此词都对宋词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去一云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4.刘永的诗词有什么柳永——《雨霖铃①》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② 都门帐饮无绪,③ 留恋处,④ 兰舟摧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⑨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 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 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 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 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 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赏析:我们大家基本上都比较熟悉此诗词,也是大家所公认的。在此我们共享!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 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 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 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 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 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 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 '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 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 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 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 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 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 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 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5.柳永的诗词有哪些柳永的诗词有: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 4.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5.伫倚危楼风细细。 ——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6.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7.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 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8.拟把疏狂图一醉。 ——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9.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10.一场寂寞凭谁诉。 —— 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11.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3.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14.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15.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16.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17.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18.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