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武夷山雀舌的诗句

1.形容“雀舌”的诗句有哪些

1、《西江月·万汇阳春吐秀》

年代: 宋 作者: 夏元鼎

万汇阳春吐秀,争如雀舌含英。

先天一气社前升。啖出昆仑峰顶。

要得丁公煅炼,飞成宝屑窗尘。

蜜脾神用脱金形。送与仙翁体认。

2、《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劳动诸贤者,同来问病夫。添炉烹雀舌,洒水净龙须。

身是芭蕉喻,行须筇竹扶。医王有妙药,能乞一丸无。

3、《偈颂一百零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

三月青春弹指过,九旬朱夏又从头。

茶抽雀舌郎忙摘,麦弄虾须逐旋收。

炽然说法,声撼林丘。

4、《春雪和袁望回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王之道

谁谓过残腊,余寒遂有涯。

雪来风益横,冰着雨还加。

万里隋堤絮,千山庾岭葩。

袁门晨尚闭,剡艇夜应拿。

百蛰犹含土,群芳敢放芽。

娇红还玉茗,新绿借金沙。

力胜榴花酒,功高雀舌茶。

人心愁甚矣,天意欲何耶。

好放朝阳出,休从宿雾遮。

青腰诚念我,明日变霜华。

5、《山居寂寥与世如隔是非不到荣辱两忘因忆秋崖》

年代: 宋 作者: 吴锡畴

我爱山居好,蔬畦间莳花。

笕泉归爨舍,篝火乞邻家。

茁嫩猫头笋,焙芳雀舌苛。

野人曾拜号,何用给黄麻。

2.关于武夷山茶诗词

最早咏武夷茶的就是唐末乾宁进士徐夤。他在《谢尚书惠腊面茶》一诗中咏道: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香茶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木宛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徐夤字昭梦,福建莆田人。唐亡后仕闽王王审知。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到武夷茶在当时已成为馈赠礼品了,而且那时的茶叶是碎茶。制法是把碎茶加工成茶饼,并在上面印着山水鸟兽的图案。

到了宋代,武夷茶已十分出名了。当时朝野上下,宫廷内外,饮茶之风盛极一时,而且经常举行品茶盛会,谓之“斗茶”。在“斗茶”中,武夷茶又名列前茅。这从范仲淹写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里可以看到。

诗日: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宋咸平年间,丁谓任福建漕运使,督造御茶,把武夷茶列为贡品。后来,著名书法家蔡襄任福州知府时,又把武夷茶制成“小龙团”贡茶。苏东坡有诗记曰: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由于饮茶风靡一时,对茶具和饮茶方法也讲究起来。当时在武夷山遇林亭设有瓷窑,烧制一种釉色绀黑、发亮的茶碗。蔡襄在《北苑十咏》诗中写道:“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指的就是这种精雅别致有兔毫纤纹釉斑的茶碗。

元朝大德六年左右,皇家在武夷山卧龙潭附近设有“御茶园”。由于贡茶数量大,百姓负担很重,朱尊在凭吊《御茶园歌》中咏道:“君臣第取一时快,讵知山农摘不毛。”清代诗人查慎行在其《御茶园歌》中亦云:

先春次春遍采摘,一火二火长温馨。

缄题岁额五千饼,鸡狗鼠尽山边村。

武夷茶好,泉水亦佳。这种山泉含有少量有益矿物质,用来泡茶,汤清,味甘,香纯。明代陈观有诗赞曰:

绝献参差翠色连,白云一迳入壶天。

客来不屑求丹井,惟爱新茶煮石泉。

沿武夷伏虎岩东行,穿过一道石门,有一个幽深的岩洞曰茶洞。旅行家徐霞客曾称赞此洞比“天台之明岩更为奇娇也”。洞中有一片古老虬结的茶树,清朝李卷曾题诗赞曰:“乳花香泛清虚味,旗枪浮绿压醍醐。”可见茶洞之茶的名贵了。但武夷茶中最享有盛誉的还是九龙窠的“大红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名。

清代江苏嘉定人陆廷灿,曾在武夷山下的崇安县做过一任知县,他在《武夷茶》一诗中对武夷茶倍加赞赏。诗曰:

桑宁经传熟见闻,弹琴喜访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牒,清神雅助书论文。

春雷催出仙岩笋,雀舌龙团取次分。

诗中他不仅对武夷茶作了形象的描绘,而且极力称道武夷茶在“清神”“醒睡”上的功效。清人邱华岳也在《重游复古洞》一诗中谈到武夷茶在止渴、益思上的益处。他说“得品茶香渴已减,重吟诗好兴犹增”。

3.关于武夷山的诗句

《武夷山》

唐朝,李商隐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白话文释义:

(被称为曾孙)的众乡人只得到仙人们赏赐的一杯流霞仙酒,今天所听到的空中箫鼓声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再能听到。

武夷洞里长满了很多有毒的毛竹,那些被称为曾孙的乡人们纷纷老去,再也没来。

扩展资料:

诗句赏析

1、武夷山:李商隐在这首诗中,典故用的太多,读起来似乎觉得云里雾里。这是李商隐的习惯,他的很多诗中都是如此。

这首诗典故中,神仙武夷山君被当地的少年怠慢,居然生气,肚量何其狭窄,为拒乡人求访竟以毛竹作机关,中者成疾,心肠何其歹毒。这样的神仙令人生厌,避之唯恐不及还求他作甚?

2、流霞酒一杯:流霞酒是传说中的仙酒。出自东汉·王充《论衡·道虚》:“(项曼都)曰:‘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

3、空中箫鼓:出自中唐时期的笔记小说《诸山记》:“武夷山神号武夷君,秦始皇二年,一日语村人曰:‘汝等以八月十五日会山顶。’是日村人毕集,……闻空中人声,不见其形。须臾乐响,亦但见乐器,不见其人。”

4、生毛竹:出自武夷山神话传说: “武夷君因少年慢之,一夕山心悉生毛竹如刺,中者成疾,人莫敢犯,遂不与村落往来,蹊径遂绝。”

5、曾孙:曾孙是神仙对众乡人的称呼,因为神仙的年龄小者几百岁,大者上千岁,所以这样称呼。

这同样也出自武夷山神话传说“幔亭招宴”:相传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武夷君与皇太姥、魏王子骞等,于幔亭峰顶设彩屋、幔亭数百间,大会乡人。应召男女二千余人,沿着跨空虹桥,鱼贯而上。众乡人听见空中赞礼人称他们为“曾孙”,并命按男女分东西列坐。

亭之东幄内奏“宾云左仙”之曲,西幄内奏“宾云右仙”之曲。接着饮酒,数巡之后,又命歌师彭令昭唱“人间可哀”之曲。歌罢,彩云四合。又听空中赞礼人说:曾孙可告辞回去。乡人下了山,忽然风雨暴至,虹桥飞断。回顾山顶岑寂,葱翠峭拔如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竹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商隐

4.描写“武夷山”的诗句有哪些

《武夷茶歌》——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

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从古栽。

一、武夷山造型奇特,山势险峻。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最险的是大王峰,从峰底向上有人工开出的石阶,一直通向峰顶。

二、武夷山非常美丽,峰峦重叠,险峻多姿。

三、去武夷山旅游,大家都感到非常愉悦。

四、这本书对武夷山的风景、人文、风俗特点描写得太好了,真令人神往。

五、结果表明:枯叶蛾科昆虫在武夷山保护区的多样性指数是较高的。

六、武夷山脉植被地带处于泛北极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过渡。

七、武夷山茶场的小绿叶蝉种群对啶虫脒已经产生了高抗水平,抗性倍数为52.3倍。

八、完全以武夷山、浦城等周边县市的优质野生油茶籽为原料。

九、对直接投诉或福建省消委会、武夷山市消委会转交的投诉件,一般在10个工作日处理完毕。

十、通过对武夷山市竹林鼠害的调查,摸清了竹林主要竹鼠的种类和鼠害发生原因。

5.描写武夷山禅茶诗句

悟莲心

轻雾凝珠露寒晨,幻若莲心初见魂

闲塘一方水荷香,郁郁淤泥养其芳

经宿十昼窨花芽,露水芙蓉悟香茶

质本洁来心易净,不负容颜负霜花

入世那堪泥淖染,出世结缘入禅茶

释和心

路畔小荷泪痕深,青衣顿首初见人

闲塘半亩波潋滟,波面新出叶田田

采撷鲜叶入茶芽,荷茶两味双生花

辛苦最怜人世乐,一夕成环夕夕玦

释然和合脱苦海,勘破放下皆无碍

至善心

一塘烟雨锁红萼,熙怡内把莲心握

清水芙蕖除旖旎,纤纤素手语依依

拨开红萼茶一撮,经宿荷香浸茶多

手捻香茶忆莲须,慢解细绳散轻花

上善若水香馥长,不枝不蔓无哀殇

6.雀舌的武夷雀舌

雀舌,武夷山古茗,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气极独特浓郁,为古时贡茶中的极品。

据考证,其母树原产九龙窠,八十年代初从大红袍第一丛母株有性后代选育而成,属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种,晚生种。

因在名岩区种植面积非常少,其他岩茶种植区域也不多,雀舌名丛属于小叶种,因茶树,叶片相对其他武夷岩茶品种小,产量也比较低,相同山场茶箐通常雀舌为肉桂当家品种收购的3--4倍左右,而且很难买到。故雀舌市价格比较高。是岩茶类中风味独特,价格昂贵的稀有品种之一。 外形巧若鹊舌 ,色泽褐绿接近黑色,果香味浓厚,汤色橙黄澈亮,茶汤入口顺滑,随着冲泡的次数的不同茶汤各有不同的层次,回喉岩韵浓厚。

“雀舌”青做的不错,3红7绿,透亮有光泽,不过感觉是不是青叶采的有点老好的雀舌和白鸡冠在名丛里面是比较贵的茶了。 第一泡杯盖幽兰加奶油香,水中香高,水甘甜,略带火味。第二泡水中香越加幽美,杯盖香扬,水醇厚。第三泡杯盖奶油香显,水中香气甘醇,汤水正岩味显。第四泡杯盖香转幽远,水甘甜,有岩骨感,冷香(水)好,水中茶味略有下降。第五泡。..。品后口舌生津,唇齿留香,呵气如兰,绝对是不可多得的武夷岩茶极品之一。

虽说雀舌是武夷岩茶大红袍的改良繁殖的品种,继承了大红袍不少的优点。但基本上在前5泡比较有滋味,品到最后展开叶底,一样能看到的是武夷岩茶岩茶所具有的“绿叶红镶边”的特点。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