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语还是诗歌的说是“养蚕制丝的人穿不上丝绸,不1、表达“养蚕制丝的人穿不上丝绸,不养蚕的人”这一含义的诗句是: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2、“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出自宋代诗人张俞的《蚕妇》 《蚕妇》宋 · 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3、中心思想: 《蚕妇》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2.做丝绸的买不起衣服的那首诗是什么(宋)张俞《蚕妇》:“昨日人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语译】穿着绫罗绸缎的人,却不是养蚕织锦的人自己. 意思就是说,辛苦养蚕的人还是很穷,有钱人却穿着人家做的衣服,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穷人生活困苦,富人生活奢华,控诉了社会不公. 【注释】 罗绮:泛指丝织类的衣服。 【说明】 张俞,生卒年不详。字少愚,北宋益州郫(今四川郫县)人。屡举进士不第,“不贵人爵,知命乐天”,隐居终生。文彦博知益州,为其筑室青城山自云溪,乃自号白云先生。有《白云集》。 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诗的语言质朴,言简意赅,诚挚动人。所节两句,借蚕妇之口,说出了当时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发人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