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荣誉的诗句1、《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从军北征》 唐代: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译文: 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 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3、《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4、《长歌行》 宋代:陆游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译文: 国仇还没报,壮士已衰老;匣中宝剑耐不了寂寞,半夜里发出阵阵吟啸。什么时候在三更大雪中收复了飞狐城,凯旋归来,与将士宴会欢笑! 5、《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翰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2.表示荣誉的诗句1、荣耀难久恃 魏晋 曹植 《杂诗》 2、荣耀更相持 唐 陈子昂 《感遇·之十》 3、荣耀纷如何 唐 陈子昂 《感遇·之十二》 4、不争荣耀任沉沦 唐 白居易 《闲意》 5、人间荣耀因缘浅 唐 白居易 《老来生计》 6、荣耀非一族 唐 《古风其五十四》 7、荣耀暂时萧索久 唐 贺兰进明 《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 8、更逢荣耀全 唐 宋之问 《玩郡斋海榴》 9、荣耀更相持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10、荣耀纷如何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 11、荣耀难久存 唐 李白 《咏桂》 12、荣耀分他日 唐 韩浚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13、辉光荣耀 宋 韦骧 《醉蓬莱·漏新春消耗》 14、杜曲家声荣耀 宋 晁补之 《引驾行·春云轻锁》 15、荣耀满门朱紫 宋 江汉 《喜迁莺·升平无际》 16、剩把青藜作荣耀 宋 史浩 《感皇恩·风雨揽元宵》 17、占断世间荣耀 宋 康与之 《喜迁莺·腊残春早》 18、从此西归荣耀处 宋 王之望 《念奴娇·堂堂七尺》 19、增荣耀 宋 丘崈 《满江红·十载重游》 20、算来荣耀 宋 卢炳 《水调歌头·富贵本何物》 21、膝下十分荣耀 宋 戴复古 《贺新郎·说与黄花道》 22、万灯侍辇曾荣耀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奎墨西来》 23、荣耀必多嘉 宋 无名氏 《水调歌头·三径当松竹》 3.形容荣誉的句子1、荣誉不能寻来找,任何追求荣誉的做法都是徒劳的。——歌德 2、荣誉就象河流:轻浮和空虚的荣誉浮在河面上,学生的和厚实的荣誉沉在河底里。——培根 3、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住它,否则就一事无成。——居里夫人 4、荣誉就像萤火虫,远看闪闪发光,近看既不发热,也不怎么亮。——约翰·韦伯斯特源 5、荣誉使艺术盛兴,一切有志于钻研的人,无不受着荣誉感的激动。——西塞罗 6、荣誉是美德的影子。——欧洲 7、荣誉在于劳动的双手。——达·芬奇 8、社会荣誉源自物百质占有,而有时它又更像是获得这种占有的跳板。——弗兰克·帕金 9、失去朋友甚于失去财产,而失度去名誉则毁了一生。——西班牙 10、世界荣誉的桂冠,都用荆棘编织而成。——贾赖 4.形容荣誉的古诗词廿四史书匡社稷。 一块砖头砌不成墙, 三颗星。 何当共剪西窗烛中洲一水绿万方,十根筷子坚如铁,却话巴山夜雨时, 汇成星河放光明、四颗星。 一根竹竿容易弯。 王于兴师。 无 衣 【诗经·国风·秦风】 岂曰无衣。 团结友爱亲又亲 一颗星,与子同仇。 年轮经济永不朽、五个人?与子同裳,孤掌难鸣,笑盈盈。 独脚难行! 岂曰无衣,与子偕行。 一根篱笆三个桩。 一根筷子易折断,亮晶晶, 两颗星。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万紫千红春满园。 水涨船高,安邦偿尽世沧桑,孤零零,国事多艰立自强, 三个人,柴多火旺。 一花独放不是春、四个人,冷清清?与子同泽,三根麻绳难扯断,一根木头盖不成房。 一个人,泰山移! 岂曰无衣。 三个臭皮匠,庆典喜悦自无伤。平定踏遍路坎坷,修我甲兵?与子同袍,一个好汉三个帮、五颗星,与子偕作,周公礼仪正伦常。 人心齐。 众人拾柴火焰高,修我戈矛, 两个人, 团结友爱亲又亲,赛过诸葛亮。 王于兴师。 5.形容被鞭策才会上进的诗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有关上进的古诗有: 1.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2.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译文: 男子汉大丈夫,你为什么不佩带兵器, 去收复大唐的失地--五十座城池? 请你到凌烟阁上去看看吧, 被封做万户侯的功臣里有哪一个是读书人。 6.关于荣誉的诗句有哪些1、《闲意》 唐 · 白居易 不争荣耀任沉沦,日与时疏共道亲。 北省朋僚音信断,东林长老往还频。 病停夜食闲如社,慵拥朝裘暖似春。 渐老渐谙闲气味,终身不拟作忙人。 2、《咏桂》唐 · 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3、《送昌言舍人得告蜀三首》 宋 · 司马光 迢递铜梁道,凝严青锁闱。 负书当日去,鸣玉此时归。 乡树迎朱毂,江花照锦衣。 临邛不足并,荣耀古今稀。 4、《观江淮名胜图》唐 ·王昌龄 刻意吟云山,尤知隐沦妙。 远公何为者,再诣临海峤。 而我高其风,披图得遗照。 援毫无逃境,遂展千里眺。 淡扫荆门烟,明标赤城烧。 青葱林间岭,隐见淮海徼。 但指香炉顶,无闻白猿啸。 沙门既云灭,独往岂殊调。 感对怀拂衣,胡宁事渔钓。 安期始遗舄,千古谢荣耀。 投迹庶可齐,沧浪有孤棹。 5、《念奴娇·化工着意》宋· 芮烨 化工着意,向柳稍梅萼,偷回春色。蓂叶双飞政天上,一点文星初谪。发藻儒林,当年荣耀,四海声名白。谪仙飞貌,澹然物外踪迹。且与笑傲瀛洲,风流词翰,自是西垣客。异日功成辞富贵,却与赤松游剧。一曲清歌,三千珠履,不愧非潘璧。满斟芳醑,仰称遐寿千百。 1、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3、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4、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5、芮烨(1115—1172),字仲蒙,一字国器,(即芮国器)乌程(今湖州)人。与其弟芮煇力学起家,宋绍兴十八年(1148)同中进士,后又同入太学,号“二芮”。初仕为仁和(今杭州)尉。当地长河堰有一龙王庙,每次祭祀均有蛇出,或毁香炉,或饮尽杯中之酒,每年都有人伤亡,人皆以为是龙所为。传芮烨到任后,特意焚香设奠,蛇窜出,芮烨历数其罪,诛于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