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量的诗歌鉴赏这首诗很短,读后却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确是一首有“重量”的诗作。 诗贵精炼。这首短诗,极为浓缩,只有五行,二十七个字,可思想内涵却是丰富的。诗人歌唱了与“四人帮”作坚决斗争而英勇牺牲的张志新烈士。烈士可歌可泣的事迹,几千字也难以写完。当时确也出现了不少诗歌,而此诗却独辟蹊径,另立新意,给了人们深刻的印象。开头两句,出语不凡:“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带血的头颅”,这是充溢着悲壮之情、使人颤栗的词语。它使人不由想起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凶残,想起张志新烈士自觉献身的英雄气概。“生命的天平”是衡量人的生命价值的天平,它将衡量出一个人的死,是轻于鸿毛,还是重于泰山。如今,“带血的头颅”一放在天平上,就“让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可见“带血的头颅”何等重,“苟活者”何等轻。强烈的反差,充分显示出张志新烈士与“苟活者”之间的生命价值的巨大差距。诗使用了“她把……”的句式,表现了“她”的主动,突出了烈士为真理而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诗既歌颂了伟大的张志新,也鞭挞了软弱的苟活者。不过,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苟活者”既是指那些贪生怕死之徒,也包括了许多缺乏认识、不敢斗争的群众,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了诗人在内,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深切体会此诗振聋发聩的意义。 诗贵创新。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把自己那颗“带血的头颅”放在天平上称斤论两,世界上也不存在什么“生命的天平”,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苟活者”一起放在天平的别一端,但诗却恰恰这样写了,因而给人一种新鲜感。诗人大胆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包含着情思而又高于生活真实的具体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鲜明的憎爱。 乍一看来,诗人的想象悖于常理,其实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来自于生活:为正义而牺牲者抛头颅、洒热血,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是十分崇敬和景仰的,因此可以说,人民群众的心理确实存在着一架“生命的天平”,这架“天平”能够衡量历史上的“是”与“非”,伟大和卑鄙。 此诗通过这个巧妙的构思,将“虚”与“实”结合起来,从人们的意念中提炼出具体的形象,创造出精警而新奇的诗篇。 2.形容物品好的诗句《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寿亭舅赠我宜兴瓶茶具酒具,一时精美,喜而作歌》 明代:袁宗道 吾舅赠我宜兴瓶,色如羊肝坚如石。吾家复有古铜铛,莲子枯硬土花赤。 茗品长兴弟虎丘,酿法蓟州兄三白。酒苦茶香足我事,从此瓶铛不虚设。 虚堂寂寂门下楗,惭无一技送晨夕。读书觉眉重,临池嫌腕拙。 世间百事百不能,乍可衡茆甘局蹐。云心斋前一片地,斑驳苔钱红间碧。 珊瑚漆几博山炉,拂竹捎花巧排列。左置铛,右置瓶。 大奴烧松根,小奴涤瓷罂。坐愁汤老手自瀹,才闻酒响涎不禁。 三杯好颜色,七椀生寒栗。清冷顷觉肝肠换,磊块都从毛孔出。 刘伶颂酒不颂茗,屈生爱醒不爱酲。酲醒中间安置我,日日挈铛与挈瓶。 况我此间蓬嵩宅,褊衣性畏人稀见客。此物湖海清狂流,能攻吾短蠲吾癖。 铛也老友瓶小友,竹也此君丈也石。日与四子相周旋,共我山房呼五一。 纷纷交态何须数,谁似尔我真莫逆。 3.古诗中描写的物体《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约,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宋·杨万里《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