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赣南的古诗词

1.求 一篇赞美赣州的诗歌

风流赣州

这边成名天下扬

苏东坡十八滩激扬文字

辛弃疾郁孤台上留绝唱

蒋经国虎岗操练治国

**叶坪村指点江山

一方水土

举国惊叹

沙洲坝上掘井

滋润江北江南

于都码头摆渡

江河失色呀山岳张惶

八境台上煮酒

千秋风云付笑谈

登高慈云塔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试问今朝风流谁能占

还数赣南

放眼城墙内外

从头细数是辉煌

雄关漫道几何

城南登机日行万水千山

群山逶迤暂且算粒算珠

京九线信手一串成点妆

十八滩途自有另一番风流情度

镜新农村竞秀映桔绿橙黄

且看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

七首入选的2008奥运歌曲*

赣州一人两首当仁不让

且小心其貌不扬的赣州钨

指缝里漏一线

大江南北从此灯火谰珊

极目三万九千平方公里

岂止风景这边独好

赣龙铁路赣粤高速添双浆

三百山的千年欲望飞流直下

大庾岭的万古风情势不可挡

潋江赤着脚板夺路而来

陡水裸了双腿你追我赶

簇涌揽古今于一怀的赣州

汇一曲澎湃 聚一方礼赞

鼓角万里 风雷激荡

接力长珠闽 奔向东方

赣州 赣州

一呼百应

一日千里

一路平安

2.我爱赣州的诗歌

赣州赞歌 对我来说,什么是赣州? 是叫一声同志哥哟扬起高亢的歌喉 是喝一口红井水啊恩情在心中长留 是大庾岭上创业的艰苦磨难 是于都河畔远征的钢铁巨流 对我来说,什么是赣州? 是词叹郁孤的稼轩居士 是诗赞八境的东坡先生 古城墙承载着多少历史沧桑 慈云塔记录了多少时代风流 对我来说,什么是赣州? 是千里赣江日夜奔流 是摩崖石刻饱经春秋 是古韵犹存的南市街 是福佑子孙的福寿沟 对我来说,什么是赣州? 是梅关驿道,繁梅压满枝头 是翠微秀峰,风光美不胜收 动人的廉泉夜话至今传诵 迷人的阳岭竹海引你探幽 对我来说,什么是赣州? 是客家围屋的古韵悠悠 是飞湍泻玉的东江源头 会昌城外的岚山风景依然美丽 大柏地上的关山今朝更加清秀 对我来说,什么是赣州? 是石城花灯流光溢彩让你看不够 是茶童戏主走向全国出尽了风头 是兴国山歌的悠悠情韵 是于都唢呐的声声欢奏 对我来说,什么是赣州? 是小布的茶,章贡的酒 信丰脐橙,南康甜柚 是供不应求的会昌米粉 香喷喷的南安板鸭让你赞不绝口 对我来说,什么是赣州? 是辉耀在漫山遍野的橙黄橘绿 是飘溢在农家小院的醇香美酒 是大棚蔬菜,庭院瓜果 是南赣大地上醉人的丰收 对我来说,什么是赣州? 是南门宽阔的文化广场 是滨江新颖的座座高楼 公园里响起欢快的舞曲 草坪上传来清亮的歌喉 对我来说,什么是赣州? 是机器轰鸣的建设工地 是盘活国企的帷幄运筹 是洽谈会上云集的客商 是工业园里忙碌的人流 这就是赣州啊 我心中的赣州 古老神奇的土地 改革开放的窗口 你的文化如此灿烂 你的历史这样悠久 多少人为你前赴后继 多少人为你奋斗不休 这就是赣州啊 我热爱的赣州 愿你春色永驻,天长地久 愿你奋进之曲,昂天鸣奏。

3.赞美赣州(赣南地区都行)名胜古迹的诗词歌赋有哪些

赣州八景: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储贪晓镜、天竺晴岚、马崖禅影、雁踏文峰

苏轼:《过虔州登郁孤台》: 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丹青未变叶,鳞甲欲生洲。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烟云侵岭路,草木半炎洲。故国千峰处,高台十日留。他年三宿处,准拟系以舟。

文天祥:《郁孤台》:城廓春声阔,楼台昼影迟。并天浮雪界,盖海出云旗。风雨十年梦,江湖万里思。倚栏时北顾,空翠湿朝曦。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4.有没有关于赞扬宋城(赣州)的段落和诗句

宋城万家有和气,明府岂弟心倾写。

送朱贶中允宰宋城 黄庭坚

邺王台边春一空,但有雪飞杨柳风。

我从南阳解归橐,重帘复幕坐学宫。

酒材苦责公酿薄,欲经醉乡无路通。

奈何当此意绪恶,僚友决去如飞鸿。

朱侯官居邺城下,不脱辔衔秣征马。

绿槐阴阴门对街,唯我知君少闲暇。

新从天上拜书回,去效割鸡宋之野。

宋城万家有和气,明府岂弟心倾写。

愧君乞言极忠厚,安得琼瑶赠盈把。

古来为县有盛名,不过垦田归桑柘。

欲苏浊水頳尾鱼,舞文吏胥无假借。

朝廷本意在治安,外论不然可惊唶。

岂如规摹跨三代,首听官师困鳏寡。

簿书期会可半功,区别枉直教刑中。

杜光作刑至载割,及民无辜受笞骂。

权衡此心坐堂奥,草木遂生虫蚁化。

朱侯明日君定行,行李触热时已夏。

我官雀鼠盗太仓,欲去犹须毕婚嫁。

几时可上君政成,即买扁舟极东下。

5.形容“客家人”的诗句有哪些

《南山池》

五代 梁藻

翡翠吹翻荷带雨,鹭鹚飞破竹林烟。

时沽村酒临轩酌,拟摘新叶靠石煎。

《登谢公楼 》

宋状元 邹应龙

沿岸城廓开翠屏,南山毓秀欲腾云。

寺院宝塔耸苍吴,江上群峰排众青。

沽酒自作太白醉,凭栏独向曲江斟。

风流江左令何处,吊古吟诗谁解听。

(邹应龙,宋庆元间进士第一,状元。任泉州、赣州知府,广西经略,工部尚书。嘉熙间端明殿大学士。寓长汀四堡)

《苍玉洞 》

元逸士 王梦麟

曲曲清溪叠叠山,石门深处有禅关。

我来自得闲滋味,坐听山重尽日还。

(王梦麟,清流人,晚年寓汀。有《石龛小集》)

《登大半山 》

明诗人 李颖

方仞云峰护一山,九天风露透衣寒。

固知仙境多灵迹,莫向枰棋着意看。

(李颖,上杭诗人,著有《梅隐稿》编《杭川风雅集》)

《南泉庵》

明进士 邱道隆

南征战士欲投戈,寻乐施旗映薛萝。

酒熟田家来赛社,晚晴渔舍乱堆蓑。

半帘风月吟中趣,一剑功名水上波。

指点当年陈迹在,几人襟袖泪痕多。

(邱道隆,上杭人,景泰间进士,江南道御史。以鲠直触忌,谪南雄知府)

《登北山 》

明进士 熊石儿

何苦入尘网,山高可啸天。

采芝时一得,弄日莫能先。

径僻无凡客,云深有大仙。

武陵人不远,坐待此峰巅。

(熊石儿,名兴麟,永定人。崇祯间进士,湖广巡按,监察御史。有《素园诗文集》

“客家”的详细释义:

客家是古越残存者与秦以来中原汉人互相混化而成的人们共同体。[1]从宋朝开始,粤赣闽三地交界处的畲族、峒族、汉族等民族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然后又往南方各省乃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迁徙,并最终成为汉民族中一支遍布全球且人文特异的重要民系族群。 据有关学者估计,全世界约有1500万客家人。

史籍记载:

黄遵宪在《梅水诗传·序》中说:“嘉应一州,占籍者十之九为客家。此客人者,来自河洛,由闽入粤,传世三十,历年七百。”按黄遵宪的说法,嘉应州自1773年(清雍正十一年)立州,从嘉应立州之始追溯,客家人已经在嘉应之地定居超过700年,已经延续了三十世嗣,是大约公元1000年前后(北宋时期)中原族群南迁到嘉应之地的。而放眼珠三角许多被归类为广府方言系的居民,至廿一世纪之初仍未有传下三十代孙嗣,可见客家人在岭南定居的时间并不比广府系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就是:客家人不可能全部都来自河洛地区,黄遵宪所谓“来自河洛,由闽入粤”必然只是对其中一部分的概述,而不可能是指全体客家人。黄遵宪《梅水诗传·序》对嘉应州居民来源的描写,可能只是以他本人的家族迁徙史为基础。

另外,在 黄遵宪的《乙亥杂诗》中也提到:“荜路挑弧展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 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这就再一次证明了客家人根源自中原河洛,其中不少客家人定居岭南已经超过1000年。大埔县万福寺始建于834年(唐文宗太和八年),至2014年已经超过1180年。据明朝 祝枝山编《正德兴宁县志》记载,宋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探花 罗孟郊童年时,在神光山南麓贵人峰的小庙里读书。常在池边习书,洗砚池中,其水尽黑。罗孟郊考中探花之后,乡人便扩建这座小庙,并定名为墨池寺。罗孟郊生于北宋初的循州兴宁县,断然不可能是北宋才从中原南迁而来,自是唐代以前便已定居于此。

有关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民系,而不仅仅是南迁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根据这些年的人类学以及移民史研究,大体可认为前一种说法更符合历史真相。从魏晋南北朝、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受到北方少数民族多次入侵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粤东北,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

6.赣南游击词中描写战士野营的诗句

赣南游击词·一九三六年夏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

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