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中描写的水鸟品种有哪些古诗词中描写的水鸟品种有:画眉鸟、黄鹂鸟、鹧鸪、大雁、鹭鸶 1、《画眉鸟》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2、《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鹧鸪》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4、《归雁》唐·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5、《鹭鸶》唐·郑谷 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 2.语文诗歌鉴赏,白鸥盟是什么典故古人在诗词中,常用鸥鸟之盟或者鸥盟代指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真诚相处。 鸥鸟之盟的典故出处是《列子》,在其中的“黄帝”篇中,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一个住在海边的少年喜欢划船出海,与海鸥嬉戏相处。每当他划着小船来到海上,成群的海鸥围着他争相嬉闹,同他尽情玩耍,毫无戒备之态。一日少年的父亲对他说,让他再去海上的时候,逮几只海鸥回来赏玩。少年答应了父亲的请求,依旧划着小船来到了海上。但是这次海鸥却像知道他的意图似的,只在小船的上空飞舞盘旋,却再也不肯落到船上与少年游戏玩耍了。在评论这个故事的时候,古人总结道“心动于内,行变于外。禽鸟犹觉,人理岂有诈哉!”正是因为少年有了捕鸥的私欲和动机,所以他的表情和动作与往常天真无邪不一样了,海鸥察觉了其中有诈,故而不肯就擒和与他嬉闹了。 这则故事寓意深刻,至今对理解人与人之间的诚挚相处,在彼此没有功利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真诚的友谊,都有一定的启发。如果一些友谊掺杂了私欲,想要从对方得到好处,满足一己的需求,那么这个友谊就不是真的,也不会长久的。古人借用这则故事,生成了诗词常用的典故。后世引用鸥鸟之盟的典故,主要是寓意人们不应互相猜忌和利用,应当真诚自然地交往和建立彼此之间的友谊。而后又引申为厌恶世上人情险恶及互相倾轧,倾情于融入自然和超尘脱俗。 3.古代诗词中白鸥一词有什么来历据《列子•黄帝》记 载,有个在海上生活的人很喜欢鸥 鸟,每天早展在海里跟着鸥鸟游向远方,集结他身前身后的白鸥成百 成千。 他的父亲听说此事,要他猎取 鸥鸟。第二天这个人游泳,白鸥在天空飞舞不再下来。 海上之人诚心待 鸟,鸟则成百相就,一旦起恶心,鸟则舞而不下。后用白鸥作超逸飘荡 的生活情趣的典故。 南朝•宋•鲍照诗:“腾沙郁黄雾,翮浪扬白鸥。” 唐•刘长卿《福公塔谁见白鸥鸟,无心洲渚间。” 唐•白居易《同韩 侍郎游郑家池吟诗小饮》:“白鸥惊不起,绿芡行堪采。”唐•髙适》:“我 心寄青霞,世事惭白鸥。” 4.想不起来古诗中的一个典故出处故事出自《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上也。 意思是:海边上住着一个喜欢海鸥的人,每天早晨到海边沙滩上跟海鸥一同游玩,飞来的海鸥不止百只。他的父亲对他说:"我听说海鸥都跟你一起游玩,你捉几只来,我玩玩它们。"第二天,他又来到海边上,然而海鸥都只在高空飞舞盘旋,却再也不肯落下来了。 有几个成语出自这则寓言: 鸥鸟不下:鸥鸟不肯飞下来。比喻觉察别人将加害于自己,注意防范。 鸥鸟忘机:机,巧诈或权变之心。指像鸥鸟一样,日与白沙云天相伴,完全忘掉心计。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海翁失鸥:比喻人如果怀有私心,就会失去朋友的信任和情谊。 用到这个典故的诗歌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李白《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杜甫《去蜀》: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黄庭坚《登快阁》: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辛弃疾《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 5.古诗中鱼类意象“果穿闻鸟啄,萍破见游鱼”(《履道新居二十韵》),“俯观游鱼群,仰数浮云片”(《新秋喜凉,因寄兵部杨侍郎》),“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观游鱼》)。履道池中的游鱼,常常是诗人静观独赏的对象。 “鱼”也是诗人园林诗中蕴涵特殊意味的重要意象。在鱼的身上,诗人找到了自我的影子。 可以说,“鱼”是白居易自我形象的又一对应物。白居易常在诗中写“鱼乐”,以此寓写洛阳中隐生活的闲乐,并以鱼的从容、自由、遂性表达自己对生命最高境界的理解和追求。 元和年间,诗人有“上有和鸣雁,下有掉尾鱼。飞沉一何乐,鳞羽各有徒”(《续古诗十首》其九)的诗句;长庆二年(823),中书舍人任时有句:“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玩松竹二首》其一);宝历元年(825),苏州刺史时,有“鱼依藻长乐,鸥见人暂起”(《郡中西园》)句。 当远离政治中心、置身于洛阳的闲乐生活中时,诗人更对“鱼乐”深有感触,多有写鱼乐处,如“兽乐在山谷,鱼乐在陂池”(《咏所乐》),“鱼跳何事乐,鸥起复谁惊”(《春池闲泛》),“信风舟不系,掉尾鱼方乐”(《官俸初罢,亲故见忧,以诗谕之》)。可见,诗人认为鱼之乐在于深依于藻、置身陂池、掉尾,着意于鱼的乐得其所、无所牵累。 邓析《邓析书•无厚篇》云:“夫水浊则无掉尾之鱼。”鱼有掉尾之乐,正见水之清澈和鱼的自由快乐。 鱼乐在藻,亦有出处可寻,《诗经•小雅•鱼藻》篇:“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此赞美周王建都镐京饮酒作乐,以鱼在藻中之乐比兴周王乐在镐京。那么,诗人白居易为何如此热衷于写鱼乐呢?看其大和七年(833)所作《咏兴五首•四月池水满》诗: 四月池水满,龟游鱼跃出。 吾亦爱吾池,池边开一室。人鱼虽异族,其乐归于一。 且与尔为徒,逍遥同过日。 尔无羡沧海,蒲藻可委质。 吾亦忘青云,蘅茅足容膝。况吾与尔辈,本非蛟龙匹。 假如云雨来,祗是池中物。 “人鱼虽异族,其乐归于一”,诗人写鱼乐,实是写己乐。 诗人在人与鱼之间找到了极为重要的相似处。鱼不慕大海,委质于蒲藻;我不恋“青云”,寄身于“蘅茅”。 鱼、我都不以蛟龙自居,甘为池中之物,“池”中逍遥适性又自由安全。对诗人来说,其所依之“蒲藻”“蘅茅”“池”,就是散地洛阳的“中隐”生活。 《唐宋诗醇》卷二十五评此诗曰:“会心不远,熟读蒙庄,方有此悟境。” 《庄子•秋水》篇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诗人退居洛阳,任职分司,无世务萦怀,悠然于园林,逍遥乎山水,“游山弄水携诗卷,看月寻花把酒杯”(《忆晦叔》),“洛城内外六七十里间,凡观寺丘墅有泉石花竹者,靡不游”(《醉吟先生传》)。诗人这份闲游之乐与池中游鱼从容之乐何其相似!《秋日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门醉中狂歌凡二百三十八字》诗,有“荷衰欲黄荇犹绿,鱼乐自跃鸥不惊”句,就以鱼乐自跃、鸥鸟不惊,来写闲适文人心无挂碍的生命姿态。 《池上闲吟二首》(其二):“非庄非宅非兰若,竹树池亭十亩余。非道非僧非俗吏,褐裘乌帽闭门居。 梦游信意宁殊蝶,心乐身闲便是鱼。虽未定知生与死,其间胜负两何如?” “心乐身闲便是鱼”,诗人直接将自我与鱼划等号,我就是鱼,表达自己对中隐之生命状态的真切感受。 《逸老》诗中又写道:“胸中一无事,浩气凝襟抱。飘若云信风,乐于鱼在藻。” 古稀之年的诗人超越了生死的烦恼,无俗事系怀,惟浩气在心,自觉比限于陂池浮藻中的鱼还快乐。“游”在庄子的思想里,是精神得到自由解放的象征。 从深层来理解,“从容出游”的“鱼乐”,正是一种身心自由的生命体验。“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春日闲居三首》),“鱼跳何事乐,鸥起复谁惊”“飞沉皆适性,酣咏自怡情”(《春池闲泛》),“双凤栖梧鱼在藻,飞沉随分各逍遥”(《梦得相过援琴命酒因弹秋思偶咏所怀兼寄继之待价二相府》),诗人一再以鱼在池藻中的自由遂性来表达自己对生命适性境界的理解和追求。 鱼之乐,因为它逍遥适性,更因为它远离祸患。诗人常以鱼游深水来表达自己远离祸患、明哲保身的思想。 长庆二年(822),为中书舍人的白居易,又自请外任杭州刺史,究其原因,《旧唐书•白居易传》载:“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宦情衰落的白居易看到社会危机,朋党倾轧,两河再乱,预感到自身的不安全,便主动选择任职外郡的吏隐生活。在自长安赴杭州途中,白居易有《马上作》诗, 他写了置身朝廷的感受:“一列朝士籍,遂为世网拘。 高有罾缴忧,下有陷穽虞。每觉宇宙窄,未尝心体舒。” 诗句“杭州五千里,往若投渊鱼”,将远离长安任职杭州的自己,比作是投入深水的鱼。“虽未脱簪组,且来泛江湖。 吴中多诗人,亦不少酒沽。高声咏篇什,大笑飞盘盂。 五十未全老,尚可且欢娱”,杭州的闲。 6.古诗文中的鸟文艺创作中,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叫象征手法。 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如月亮多代表着思乡和怀念,柳多代表着惜别。 但 象征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具体事物在古诗文中都有特定的指向或寓意。但同时排除在一类事物中有一两个特殊的个体被约定俗成地赋予一定的涵义,就说鸟吧,鸳鸯寓意夫妻和睦亲密,青鸟象征着幸福佳音的使者,大鹏则是志向高远前途光明的代表,而凤凰和孔雀则常常象征着幸福和祥瑞。 除此之外在古诗词中特定的环境和意境中鸟及其个类也会透露出特定的意象,如“鸟宿池边树”“月出惊山鸟”等描述夜深寂静情境时它透露的是静谧和安静;而当“鸟雀”和“燕雀”两词出现在古诗词中是多象征着志向卑小苟且偷安。 如此类情况会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但只要我们深刻体会整首作品的思想背景和整体意境,就一定会对其中个别字词背后所隐含或象征的意思有所觉察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