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子母情深的古诗词

1.描写“慈母情深”的诗句有哪些

1、《挽史允叟慈母王氏》

年代: 宋 作者: 陈著

彼美兰仪盎粹温,谁知肃肃范闺门。

生荣梦视金花诰,死瞑培成玉树根。

中一袝严家称礼,终三年制子权恩。

我来欲送铭旌路,客病栖栖怅莫奔。

2、《慈母矶》

年代: 宋 作者: 张弋

莫嫌舟逆上,子细得看山。

众草名难识,孤花影自闲。

避人鹰翅响,经雨石文斑。

夜久江风冷,神仙定往还。

3、《 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鹧鸪天·月琯循环届仲冬》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月琯循环届仲冬。蓂生十叶气葱葱。梅花香里开华宴,柏酒樽前拜寿翁。檀乍爇,烛微笼。儿孙罗列劝金锺。点头更问儿孙看,慈母蟠桃几度红。

5、《慈母岩亮长老颂》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敕书改律为禅,意在无力宗空,人欲破禅作律,群儿更助之攻。

莫恨塞翁失马,会取楚人亡弓。

老夫亦不掩耳,我来自听松风。

2.慈母情深的诗句

游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别老母》【清代】黄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别老母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做的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在参加举人乡试时,屡试不中,无奈之下不得不离开老母亲,到外地谋生。

这首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直至现在也是歌颂母爱作品中的不朽之作。《思母》【宋代】舆恭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舆恭出家之后未久,其父见背,唯留老母贫苦独守。

恭公虽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亲恩。虽然自己过的也是清贫淡泊的生活,仍时时接济老母。

现在母亲也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怀念。这首诗并没有华美的词藻,只是用极普通的词语,叙述极平凡的往事。

然而,诗中流露的全是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读来令人深为感动,惋叹不已。《岁末到家》【清代】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岁末到家》一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

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

《步虚》【唐代】司空图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这首诗赞美母亲教孩子走路,教孩子学习礼仪。妈妈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诗经·凯风》【先秦】佚名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痊?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凯风自南”,母爱就像南方吹来的和煦之风,把酸枣“嫩枝条”吹成“粗枝条”,象征着母亲把子女由幼年抚养到壮年、长大成人。另也重复“有子七人”的诗句,意在突显以养育子女之众多来表现母亲的长年辛劳程度。

《游子。

3.写子母情深的诗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4.慈母情深的诗句

《诗经 ·邶风 ·凯风》

“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

诗中强烈赞美了母亲的辛勤,母亲的明理,母亲的美德,但因为自己的不成器而难以回报母恩,纵然有兄弟七人,因不能宽慰慈母而表示出的惭愧不安。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是众所公认歌颂母爱的巅峰之作, 千古流传不衰。 诗中亲切真挚的吟颂了伟大的母爱,展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诗中的母亲虽无言语,更无泪水,但那种无言的爱却令人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母别子》 白居易

“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一首《母别子, 》的上半部,为我们展现了母亲与子女被活活拆散, 生离死别的悲情苦景。丈夫因为喜新厌旧,狠心的将孩子的亲生母亲赶出了家门,但是子女必须要留下, 于是出现了母子不得不骨肉分离, 娘喊子哭的一幕,人世之惨莫过如此。

《送母回乡》 李商隐

“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

李商隐因为母亲的病重了, 所以要远去他乡的名医那去看病, 接她了的车子已经来了, 而自己又有公务在身而不能陪母亲一起去。就要与母亲分别了,自己身为人子,但在母亲病重时,竟不能陪母亲一起去看病,连母爱都报答不了, 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那?

5.描写母女情深的诗句

1、《岁暮到家》 清代:蒋士 原文: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译文: 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

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 看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会忍心诉说漂泊在外所受的风尘。 2、《游子吟》 唐代:孟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3、《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唐代:王昌龄 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释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

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4、《墨萱图·其一》 元代:王冕 原文: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释文: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 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 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5、《思母》 元代:与恭 原文: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释文: 霜殒芦花:寒霜把芦花摧残。芦花:后世专以芦花代指母爱。

无复:不再。倚柴扉:指母亲倚门望儿。

黄梅雨:梅子熟时之雨,时当农历四、五月。黄梅谓梅子,熟时呈黄色,故称。

典:典当,抵押。籴:买入粮食谷物。

6.慈母情深的古诗句子

1、《挽史允叟慈母王氏》年代: 宋 作者: 陈著彼美兰仪盎粹温,谁知肃肃范闺门。

生荣梦视金花诰,死瞑培成玉树根。中一袝严家称礼,终三年制子权恩。

我来欲送铭旌路,客病栖栖怅莫奔。2、《慈母矶》年代: 宋 作者: 张弋莫嫌舟逆上,子细得看山。

众草名难识,孤花影自闲。避人鹰翅响,经雨石文斑。

夜久江风冷,神仙定往还。3、《 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年代: 唐 作者: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鹧鸪天·月琯循环届仲冬》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月琯循环届仲冬。蓂生十叶气葱葱。

梅花香里开华宴,柏酒樽前拜寿翁。檀乍爇,烛微笼。

儿孙罗列劝金锺。点头更问儿孙看,慈母蟠桃几度红。

5、《慈母岩亮长老颂》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敕书改律为禅,意在无力宗空,人欲破禅作律,群儿更助之攻。莫恨塞翁失马,会取楚人亡弓。

老夫亦不掩耳,我来自听松风。

7.描写母女情深的诗句有哪些

一、《游子吟》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词句注释:①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临:将要。③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④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⑤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白话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二、《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译文: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三、《劝孝歌》朝代:清末 作者:徐熙 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胎婴未成人,十月怀母腹。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

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

一旦儿见面,母命喜再续。爱之若珍宝,日夜勤抚鞠。

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被褥。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

儿秽不嫌臭,儿病身甘赎。儿要能步履,举止虑颠状。

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儿要能饮食,省口姿所欲。

劬劳辛苦尽,儿年十五六。慧敏恐疲劳,愚怠忧碌碌。

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

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

译文:自古圣贤把道传孝道成为百行源,奉劝世人多行孝先将亲恩表一番。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儿在娘腹未分娩肚内疼痛实可怜。

一时临盆将儿产娘命如到鬼门关,儿落地时娘落胆好似钢刀刺心肝。赤身无有一条线问爹问娘要吃穿,娘坐一月罪受满如同罪人坐牢监。

把屎把尿勤洗换脚不停来手不闲,白昼为儿受苦难夜晚怕儿受风寒。枕头就是娘手腕抱儿难以把身翻,半夜睡醒儿哭唤打火点灯娘耐烦。

或屎或尿把身染屎污被褥尿湿毯,每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倘若疾病请医看情愿替儿把病担,对天祷告先许愿烧香抽签求仙丹。

煎汤调理时挂念受尽苦愁对谁言,每日娘要做茶饭儿啼哭来娘心酸。饭熟娘吃儿又喊丢碗把儿抱胸前,待儿吃饱娘端碗娘吃冷饭心也安。

倘若无乳儿啼唤寻觅乳母不惜钱,或喂米羹或嚼饭或求邻舍讨乳餐。四、《遥寄母女情》作者: 风清——现代诗歌 夜里凉风吹,思乡梦飘飞。

村头知了叫,山泉水流声。为求谋生计,割舍母子情。

远隔千万里,相呼两不应。女儿上学想,上课无心听。

母亲上班思,针扎手指疼。寄望梦中见,如云浮升腾。

仿佛风筝线,系着两地心。母亲如筝飞,女儿紧握绳。

风筝高飞远,握绳泪满巾。风传风筝语,孩儿勿伤心。

勤学健康长,喜迎风筝归。五、《别老母》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