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恩将仇报”的古诗词有哪些施恩与人不图报, 恩将仇报寒吾心。 有朝剑指三军令, 南郭之仁难服群。 1. 自古多情空余恨,多情总被无情恼。 2.昨夕有意耐纷纷,今宵无情好淡淡。 3.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赠别二首 杜牧 4.梅落新春入后庭,眼前风物可无情?——抛球乐 冯延巳 5.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赠人 李群玉 6.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蝉 李商隐 7.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江城子 欧阳炯 8.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金陵图 韦庄 9.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杨柳枝 温庭筠 10.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柳絮 薛涛 11.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多丽 李清照 12.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13.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花蕊夫人 14.红颜未老恩先逝,最是无情帝王家。 2.古今中外姓仇的古今中外姓仇的历史名人有: 仇 览:汉桓帝延熹年间河南考城人,字季智,高节懿行,备受后世景仰。他当蒲亭长时,村中有一人叫陈元,独自与母亲同住。一曰,这位母亲来见仇览,控告她的儿子陈元不孝,仇览却很惊讶的说:“我不久前才经过你们家,看到陈元把房子整理得很整齐,田地也能按时耕耘,想必是个勤奋的人,我觉得他不会是恶人,一定是因为没有人教育他!你守寡又辛苦的抚养他,现在年老了,正是要依靠儿子,何必为一时的争吵愤怒,而陷你的儿子为不孝之人呢?”陈元的母亲听了,感动得泪流满面而回去。不久,仇览亲自到陈元家,与其母子一起吃饭,告诉陈元如何行孝,并说明孝顺而感得的福报,及不孝的过失。陈元后来竟然成为一个孝子。 仇 台:东汉人,笃于仁信。人多归附,居于东海之滨,以“百家济海”之故,建国号百济,遂为百济国王,一度为东邑强国。 仇 博:宋代名人,字彦文,新安人。他聪颖博学,13岁时作的《至乐堂记》,得到文坛领袖苏轼的称赞,叹曰“后生可畏”。 仇 远:元代儒学教授、诗人、词人。字仁近(1247-1328以后),号近村,又号山村(或山村民)。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著有诗集《金渊集》、诗文集《山村遗集》等,与白斑齐名。 仇 英:明朝著名画家,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省)人。提起“仇十洲”(仇英)的大名,只要对国画略有涉及的人,就没有不知道的。他是我国画坛上的“明代四大家”之一,善于临摹宋、元名笔。其笔下的人物、鸟兽、山水、楼观、旗辇、车容之类,无一不秀雅鲜丽。他画的仕女,神采生动,被誉为明时工笔之杰。因此,数百年来仇十洲的每一幅作品,人们几乎都奉为瑰宝,争相收藏。 仇养蒙:明代孝子,富平人。万历间岁歉,以粟奉亲,与妻糟糠。年八十,犹指亲墓洒泣如孺子。 仇时济:明代宿州吏目,长治人。五世同居,欢染无间。尝与弟时茂作《仇家范》,以为世守。 仇兆鳌:清代名士,字沧柱,自号章溪老叟。《杜诗详注》是他以二十多年的时间编著成的书,他对这部书,用力甚勤。其网罗之广,引证之博,几乎包括了他以前的一切著作,是一部具有集注集评性质的鸿篇巨制。 3.谁可以帮我也许你是对你爱的人而愁。。是他的不知道或不接受还你的为表达呢??? 法蓝 [学妹] 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全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紫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另外再附一个我个人比喜欢的啦: 梅馨初闯,明珠玉露点绛唇。 寒霜冬韵,独掬一束春。 娉婷傲立,天冷云袖稀。 誓不移,梦犹相思,生死永相随 4.求带仇字的诗浮萍篇作者:曹植 年代:魏晋 体裁: 类别:浮萍寄清水。 随风东西流。结发辞严亲。 来为君子仇。恪勤在朝夕。 无端获罪尤。在昔蒙恩惠。 和乐如瑟琴。何意今摧颓。 旷若商与参。茱萸自有芳。 不若桂与兰。新人虽可爱。 无若故所欢。行云有返期。 君恩傥中还。慊慊仰天叹。 愁心将何愬。日月不恒处。 人生忽若寓。悲风来入怀。 泪下如垂露。发箧造裳衣。 裁缝纨与素。吉老手刃凶人为母报仇诗以纪之作者:喻良能 年代:宋 体裁: 类别:卧冰叱驭全忠孝,王氏多贤今古同。 公乎孝行惊创见,落落岂特汉晋风。凶人夜半发丘陇,敢尔残暴不畏公。 古来刃仇不共天,痛贯肝膂何时穷。刳心设祭久自许,何况临机敢不武。 拔刀断贼血模糊,袍笏雍容诣官府。忍耻贪生真可羞,退之谆谆言复仇。 请衣一击当报怨,豫子犹能致嘉传。如公壮志今已伸,他日定为忠义臣。 行看气节动天子,诏书一洗泉下耻。 5.古代姓仇的人有哪些仇览仇览,汉桓帝延熹年间河南考城人,字季智,高节懿行,备受后世景仰。 他当蒲亭长时,村中有一人叫陈元,独自与母亲同住。一曰,这位母亲来见仇览,控告她的儿子陈元不孝,仇览却很惊讶的说:“我不久前才经过你们家,看到陈元把房子整理得很整齐,田地也能按时耕耘,想必是个勤奋的人,我觉得他不会是恶人,一定是因为没有人教育他!你守寡又辛苦的抚养他,现在年老了,正是要依靠儿子,何必为一时的争吵愤怒,而陷你的儿子为不孝之人呢?”陈元的母亲听了,感动得泪流满面而回去。 不久,仇览亲自到陈元家,与其母子一起吃饭,告诉陈元如何行孝,并说明孝顺而感得的福报,及不孝的过失。陈元后来竟然成为一个孝子。 仇台仇台,东汉人,笃于仁信。人多归附,居于东海之滨,以“百家济海”之故,建国号百济,遂为百济国王,一度为东邑强国。 仇博仇博,字彦文,宋代新安人。他聪颖博学,13岁时作的《至乐堂记》,得到文坛领袖苏轼的称赞,叹曰“后生可畏”。 仇远仇远,元代儒学教授、诗人、词人。字仁近(1247-1328以后),号近村,又号山村(或山村民)。 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著有诗集《金渊集》、诗文集《山村遗集》等,与白斑齐名。 仇成仇成(1324年-1388年),元末明初含山县铜闸镇人,1355年投奔驻军和州的朱元璋,曾参与攻克采石、太平,又随大将徐达攻克江苏的溧水、溧阳,每次作战都勇冠三军,随后多年参战,屡次升官,功劳显著,禄五百石。1388年八月病故,追封为皖国公,谥“庄襄”,赐葬钟山。 仇英仇英,明朝著名画家,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省)人。提起“仇十洲”(仇英)的大名,只要对国画略有涉及的人,就没有不知道的。 他是中国画坛上的“明代四大家”之一,善于临摹宋、元名笔。其笔下的人物、鸟兽、山水、楼观、旗辇、车容之类,无一不秀雅鲜丽。 他画的仕女,神采生动,被誉为明时工笔之杰。因此,数百年来仇十洲的每一幅作品,人们几乎都奉为瑰宝,争相收藏。 仇养蒙仇养蒙,明代孝子,富平人。万历间岁歉,以粟奉亲,与妻糟糠。 年八十,犹指亲墓洒泣如孺子。仇时济仇时济,明代宿州吏目,长治人。 五世同居,欢染无间。尝与弟时茂作《仇家范》,以为世守。 仇维祯仇维祯,字庸足,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先后任户部、礼部、刑部、兵部四部尚书,为官二十余载,因不屈服于权奸魏忠贤一党,被派往蓟北驻守边疆,领北京兵部大司马衔。在带兵期间,天灾无收,民不聊生,军不足饷,仇尚书散尽财资施舍粮米。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仇维贞闻讯后,弃官携印回乡务农。顺治九年十二月,仇尚书年老病危,自知将不久于人世。 召集子孙立下遗嘱:“吾为官二十余年,资财散尽,囊空如洗,唯存圣书满箱。望尔等熟读圣书,忠义莫忘,此乃维祯一生之念。” 他随即喘息片刻后又曰:“一生愚忠,不时二朝。清人入关,我朝亡故,我仇氏子孙,忠义为先,打马回头,定不做满官。 为告子孙后代,石马回头为鉴。”是年十二月十二日,仇尚书寿终正寝。 享年七十六岁。仇兆鳌仇兆鳌,清代名士,字沧柱,自号章溪老叟。 《杜诗详注》是他以二十多年的时间编著成的书,他对这部书,用力甚勤。其网罗之广,引证之博,几乎包括了他以前的一切著作,是一部具有集注集评性质的鸿篇巨制。 仇鳌仇鳌,1879年-1970年,湖南省湘阴县(今湖南省汨罗市古培镇)人,同盟会员,曾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参事室主任,1949年,与程潜、陈明仁、唐生智一起领导湖南和平起义,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及民革中央委员。有著作《半肺老人吟草》。 [2] 仇亮仇亮,1879年-1915年,湖南省湘阴县(今湖南省汨罗市城郊乡)人。同盟会员,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烈士,辛亥革命时,领导山西新军起义,亲率革命军围攻巡抚衙门,击毙山西巡抚陆钟琦,众人推仇亮为山西都督,执意不就,让与阎锡山。 后,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授予陆军少将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