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离人泪

1.宋词中经常出现的杨花是指什么

杨花,据《辞源》解释为“柳絮”。

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落满飞”。 《辞源》是对的,古代诗词中“杨柳”意象不是指杨树和柳树,而是指柳树,一般是指垂柳,这是一个词,不是杨和柳并列。

折柳送别是古人的一个习俗,形成这个习俗大概因为古代交通不方便,远行走水路居多,而水边多植柳树,折柳条最方便,而且柳者,留也,也更能表达送别者的依依惜别之情。 隋代无名氏《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这里就用了“杨柳”、“杨花”、“柳条”几个词,显然,这里的树是柳树,“杨柳”是柳树,“杨花”是柳絮。梁元帝《折杨柳》:“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垂杨柳,垂杨柳,我们现在说的杨树有垂的么?其实垂杨即垂柳。我们可以得知,在古代诗文中,杨、柳、杨柳,均是指柳树,而且多指垂柳,并非什么杨树。

既然古代诗文中的“杨”其实是柳树,那么诗词意象中的杨花当然也是指柳絮。叫不同名字,可能和出于压韵平仄有关。

至于说到柳树叫杨柳是因为隋炀帝杨广开运河,下令河岸种柳树,后世遂称“杨柳”,这纯粹小说家附会。《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显然在春秋以前就早有杨柳一词了。 这里举几个例子。

首先是苏轼那首著名的咏杨花的《水龙吟》:“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这里用的就是柳絮入水化为浮萍的典故,这是苏轼很喜欢的一个典故。

苏轼《再次韵曾仲锡荔支》:“杨花著水万浮萍”。其中苏轼自注云:“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

从这里看,这个诗文中用的是“杨花”,自注中说的就是柳絮,所以明显杨花就是柳絮。 而苏轼那首《水龙吟》是次韵章质夫的《水龙吟》杨花词的。

章质夫《水龙吟·咏杨花》:“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标题说的是咏杨花,而词中说正堤上柳花飘坠。

显然这里的杨花也是指柳絮。很显然,古代说的杨花基本上就是指柳絮。

至于现在说的杨树,柳树,是两种不同的,前者代表如白杨,而后者就如一般的垂柳了,不过它们同属杨柳科。但现在说的杨树,的确杨花也是和柳絮差不多会到处飘舞的。

只是杨树飘的是花,柳树飘的是种子。而且杨花和柳絮体态也很相似,大概这个就造成现代人的误解了。

不过从上面看,如果过去杨柳是指柳树的话,那现在的杨树在过去应该不是叫“杨树”的,那时应该叫什么呢?或者杨树是后来引进的国外树种?或者也有可能,过去虽然有杨树,但种得比较少,而且杨树是比较难看的,不像柳树那样“万条垂下绿丝绦”很有观赏价值且适合用作诗词意象,故而不受诗人重视。究竟如何,还需具体考证,这里不再赘述。

杨花的轻柔多情,使得自己成为古往今来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早在北魏时,就有传为胡太后(宣武帝皇后)所作的杨花词,词曰:“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巢里。”以杨花隐喻逃往南方的情人杨华,巧妙双关,哀婉动人。

词人们把自己的理想抱负、与红粉佳人的缠绵哀思、与亲朋好友的离愁别绪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多情的杨花,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 “飞絮淡淡舞起,轻裳浅浅妆成。

去时散漫住何曾?总付流光一梦。素心原无管束,岂为牵惹东风。

旧时烟柳又满城,惆怅青衫犹冷。”一曲《西江月•杨花》把作者内心的孤寂、失意、怅然和抑郁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是那如蒙蒙细雨般的杨花又怎能解尽词人的愁绪呢?杨花是多情的,“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她想要抚平人生的伤痕,但是也许她只会增加词人的无奈、感慨。杨花又是无情的,“无情雪舞杨絮,离复聚、几番寻觅”,杨花真的懂得什么是离愁吗,但是她不知道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不知道游子们的深深眷恋。

杨花目睹了“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世间爱情纠葛,“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漂泊奈他飞。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这是对分手之初的内心复杂难言之苦涩的自我咀嚼。词人在此小词中表述了相思、阻隔、无望之哀,更浓重的是对“他”的怜爱怜惜。

倘若没有一种心音相通的理解的露水姻缘,分手不会有太难磨灭的痛苦。既是红粉知己,又是两情投合,却无力永成连理;更何况明知所爱者际遇哀苦,飘泊不能自主,此去将会落得怎样的命运安排?真难预料亦不堪想象时,其心底之失落和歉疚感交杂摩荡,最无法言语以传。

“怜他”句的动人处,正在于从“理还乱”的情思里抽理出最凝重的一层,传述了难以尽传的心灵悸动。也许此时的杨花最易于表达作者的感情,“天涯心事少人知”,唯有将哀思寄予杨花。

不过历史上,最为有名的还是苏试的那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是非花”,使杨花的“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的生动神态跃然纸上,而最末一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更成为千古名句。

这首词将杨花的精魂描写的淋漓尽致,把杨花与思妇的形象处理的不即不离。

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原出处:《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浅吟一首,以诉离肠

《西厢记》源于唐元稹《莺莺传》。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所作杂剧14种,现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长亭送别》表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离愁别恨,反映“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送别主题,情节并不复杂。整折戏崔莺莺主唱,由三个场面构成:长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时。随着戏剧场面的转换,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风景画面,让一个个描绘秋景的组合意象融人了戏曲空间。读者欣赏优美的唱词,如同陪同剧中人在如画的风景中行进,进入了一种诗化的境界。对离别情境的生动描写

1.曲词中描写秋景的组合意象

[端正好]长亭路上——斜晖霜林图:碧天白云、黄花堆积、秋风阵阵、北雁南飞

[脱布衫]筵席之中——黄叶衰草图:飒飒秋风、黄叶纷飞、袅袅烟气、野草零落

[一煞][收尾]分手之时古道烟霭图:青山疏林、轻烟薄暮、夕阳古道、风啸马嘶

2.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曲改写成散文。示例:

暮秋时节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

一辆油壁香车从普救寺驶出,穿过疏林,驶向十里长亭。车上坐着相府千金崔莺莺和侍女红娘。傍晚清冷的阳光斜照在莺莺挂满泪痕的脸上,·哀怨中透着几分娇媚。轻车左前侧,张生骑在马上,不紧不慢行着。秋风掀开车厢幕帘一角,红娘顺眼望去,恰见张生向车厢投过深情一瞥,面容凄惨双目噙泪。

一间破败的亭子孤零零坐落在山脚路旁。车马声惊动亭上栖鸦“噗噗”飞起。莺莺被红娘搀下车来,目睹此景,倒吸一口凉气。此处就是分手之地么?“开席吧!”老夫人冰冷的声音告诉莺莺:这是无法拒绝的现实。张生和莺莺对视一眼,纵有万语千言要讲,却又无从说起。看着南飞的大雁,莺莺在心里对张生说,托付深情的大雁,传来平安的消息吧

3.求关于悲伤的宋词

《声声慢》

宋·李清照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浣溪沙》

宋·秦观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木兰花》

宋·晏殊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金缕衣》

唐·诗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一剪梅》

宋·李清照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宋·李清照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玉楼春》

宋·欧阳修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金缕衣》

清·纳兰性德

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恐两人俱薄命,再缘悭,零风残月里。清泪尽,纸灰起。

《江城子》

宋·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东坡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另外还有很多很多,一时难以记全,暂时只能想起这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可以下一本电子稿的《宋词三百首》来看看。

4.古代有哪些写情,愁思的诗词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李白《菩萨蛮》)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刘禹锡《忆江南》)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刘禹锡《潇湘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忆江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温庭筠《菩萨蛮》)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温庭筠《梦江南》)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韦庄《思帝乡》)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牛希济《生查子》) 语已多,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牛希济《生查子》)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敦煌词)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敦煌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

骑象背人先过水 (李珣《南乡子》)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裹朱颜瘦 (欧阳修《蝶恋花》)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李璟《摊破浣溪沙》)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乌夜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李煜《菩萨蛮》)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李煜《临江仙》)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顾顾夐之《诉衷情》)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钱惟演《玉楼春》) 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 (钱惟演《玉楼春》)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木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范仲淹《御街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御街行》)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张先《天仙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明月不知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斤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欧阳修《踏莎行》) 笙歌散进游人去,始觉春空 (欧阳修《采桑子》) 聚散若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 (王观《卜算子》)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今宵剩把颍钢照,有恐相逢似梦中 (晏几道《鹧鸪天》) 残睡觉来人又晚,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 (晏几道《南乡子》)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晏几道《生查子》)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王安国《清平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枝上柳面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 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 (李之仪《踏莎行》)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 (黄庭坚《望江东》) 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 (晁元礼《绿头鸭》) 叹好梦,一一无凭,怅掩金花坐凝目 (晁元礼《雨霖铃》)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秦观《望海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秦观《满庭芳》)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秦观《满庭芳》) 无奈云沉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 (王诜《忆故人》)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赵令峙《清平乐》)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吴文英《风入松》)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吴文英《风入松》)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张炎《解连环》)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吴激《人月圆》)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蔡松年《鹧鸪天》)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赵秉文《青杏儿》)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 (完颜寿《朝中措。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