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税诗句

1.【古代诗歌中写水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水的诗句: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1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1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2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21、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22、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唐·李白) 23、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2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25、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26、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耽恋免费资源站27、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28、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29、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30、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 (唐·李白) 3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32、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33、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34、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 35、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战国赵国·荀子)36、源清流洁,本盛木荣 (汉·班固) 37、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 38、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39、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4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41、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 42、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43、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44、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45、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4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47、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48、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49、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50、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5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52、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53、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5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55、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5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呤》 5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陆游《后赤壁赋》 58、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59、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60、百川沸腾,山冢碎甭.高谷为岸,深谷为陵. 《诗经》6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 王维 《汉江临泛》 6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6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64、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6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6、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6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6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 7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71、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7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7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

2.关于纳税的诗句

重赋

作者:

白居易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厥初防其淫,明赦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剿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号为羡馀物,随月献至尊。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3.关于“纳税”的诗句都有哪些

1.

逃户

朝代:宋代|作者:乐雷发

租帖名犹在,何人纳税钱。烧侵无主墓,地占没官田。边国干戈满,蛮州瘴疠偏。不知携老稚,何处就丰年。

2.

山中寡妇 / 时世行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朝代:唐代|作者:杜荀鹤

3.

吴中田妇叹(和贾收韵。)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鎌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茆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粃。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朝代:宋代|作者:苏轼

4.

四月二十九日坐直庐读山谷效东坡作薄薄酒二

薄薄酒,胜独醒。

丑丑妇,胜鳏茕。

笙歌鼎沸不须羡,松风满耳自足听。

前遮后拥未必乐,邀月对影堪娱情。

晚食有味可当肉,衡宇无灾胜列屋。

鲁东门外听钟鼓,齐宣堂下状觳{觳殳换束}。

何如巢林一枝,饮河满腹。

水硙多至三十具,胡椒满贮八百斛。

何如浊酒一杯,弹琴一曲。

子平为富不如贫,子方称贱能骄人。

高明之家鬼可瞰,网射纳税官不嗔。

中山醇醪醉千日,文君远山致消渴。

不如茆柴百钱可一斗,荆钗白头长相守。

朝代:宋代|作者:喻良能

5.

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粃。宋·苏轼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知却作河伯妇。

4.关于税收的诗句

古诗里的税收 诗能证史。

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就是一个范例。 由于诗歌的创作过程不光凝聚了诗人的才华,同时也灌注了诗人的情绪(其中不乏伤感甚至牢骚),所以好多诗词都不乏鲜明的爱憎。

在古诗中寻觅税收的影子,就不得不受到这两重牵扯。 搜集翻阅一首首与税收有关的古诗,但见满纸怨恨言,尽写贪官污吏横征暴敛,一把辛酸泪,倾诉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触目惊心中有一种切肤之痛划过脑际:在诗人眼里和笔下,古代税收的形象竟是这样的尴尬。

事实上也没有办法不尴尬。以大历史的视野1审视中国历史上的税收,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造成或助长多年动乱、百姓饥苦、封建社会绵延漫长、社会经济在不断的破坏和崩溃中缓慢发展的原因之一。

以税收的眼光看历史典籍,在少数的因轻徭薄赋而营造出的清明盛世之外,满眼都是横征暴敛、官残吏暴、税收流民、“纳税人暴动”…… 古人们的税收诗,就是这样印证着让后人读起来时而新鲜时而尴尬的中国赋税史:一面是历朝历代的税制变迁,一面是诗人们对倾诉于税收之上的百千怨结。 一、古诗里的税制兴革 1、公田之助 中国的历史,是农业社会的历史,是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历史。

这种条件下的税收,也多与土地相连,与税粮、税役相连。而最早的税收形式,就是在大片的私田(井田)中划出一小片(约为十分之一)“公田”:私田的出产归私人,各家在公田上共同投入力役收获归公家。

这种赋税形态,古书上称为“助”(一名藉),同养公田的这种形式,就是最早的土地税2。《诗经》中有多篇涉及到了这种在“同养公田”的场景。

较为集中的有《诗经·.周颂·载芟》3、《诗经·.周颂·噫嘻》4和《诗经·豳风·七月》5。 在公田上劳动时,“其耕泽泽,千耦其耘”、“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据说多达两万人在那里耕田,何等壮观! 一年之中,公田上的劳役不断。

“三之日于耜(正月里修农具),四之日举趾(二月里开始耕地)。同我妇子(还要带上妇人和孩子),馌彼南亩(把饭带到田间里去吃)”6。

公田劳作之余,农夫们还要服其他各种徭役,男人女人分工也各有不同。“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进城修理官家的房子)。

昼尔于茅(白天割茅草),宵尔索绹(晚上搓麻绳)。 亟其乘屋(赶快登屋修缮),其始播百谷。”

“八月载绩(八月开始绩麻织布),载玄载黄(染成黑红色或黄色)。我朱孔阳(其中染成朱红色的最鲜亮),为公子裳(是给贵族公子做的衣裳)。

…… 一之日于貉(十一月还要去捕狸貉),取彼狐狸(把皮剥下来),为公子裘(给贵族子弟做皮衣)。” 古代的诗歌,就是这样记载着税收早期萌芽状态。

2、租调之课 如果说是贡助彻是中国赋税史上的第一大主体税种,则租调及以后发展更为成熟的租庸调则为第二大主体税种。其法律精神是“有田必有租(田赋)、有身则有庸(劳役)、有家则有调(特产)”7。

农业社会下商品经济并不发达,货币的作用并不十分突出,人们的日常需要可能较多的体现为衣食等事。于是田赋多采用征粮的方式,调则多表现为织物等类。

因而古代诗词中对税收形象的描述大多折射在农民或“织妇”的身上,以下诗词可见一斑。 唐代文学家元稹(779~831)有《织妇词》一诗,可以反映当时国家对“调“的需要: 织夫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 今年丝税抽征早。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缫丝织帛犹努力, 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从中看出,因为征战的需要,官家对丝税的征收不仅提前,而且似乎加重,织妇必须“努力”才行,以致于东家的女儿都“为解挑纹嫁不得”…… 3、常贡之征 对药材和珍玩之物的需求,也是国家府库的一个常项。

不同地区的特产,在税目上可以称为“常贡”。根据大唐的法令,这些赏贡可以折以绢价并换算为相应的税收义务。

即:“诸郡贡献皆尽当土手所出,准绢为价”、“亦折租赋,不征别科”。比如华阴郡的任务是“鹞子十联、乌鹘五联、伏苓三十八斤、细辛四斤、伏神三十八斤”,安东都护府则需要“贡献人参五斤,……”,各地的常贡各有罗列。

8 晚唐诗人陆龟蒙七绝《新沙》就反映了这种常贡的征收情况:“渤湃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补年年税紫芝。”

其中便说了蓬莱那个地方每年要以交纳灵芝仙草作为赋税。 4、“两税”之变 唐朝中晚期,社会的动荡与土地的兼并使“租庸调法”的税基( 户口户籍)受到严重破坏,“据丁征税”的原则越来越丧失了存在的基础。

德宗寻中元年(公元780年),宰相杨炎提出了著名的“两税法”。“两税法”的显著特点在于,它改变了租税徭役据丁口征收,租税徭役多出自贫苦的劳动群众头上的作法,它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由于依照财产多少即按照纳税人负税能力大小征税,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这对于解放生产。

5.描写征税的诗句

白居易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厥初防其淫,明赦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剿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号为羡馀物,随月献至尊。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白居易《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杜甫《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6.关于税收的诗歌

税是什么——

是滚滚车轮碾过的山岭平原,

是白云深处空姐沁人的笑脸,

是华夏九州四通八达的血脉。

税是什么——

是浩浩海疆浮动的长城,

是邈邈长空无敌的雄鹰,

是昂昂勇士闪亮的钢铁。

税是什么——

是绿荫下温馨的校园,

是朗朗书声中活泼的身影,

是“长征”扶摇“神州”在飞升。

税是什么——

是屏蔽漫漫风沙的林带,

是拯救芸芸众生的长堤,

是装点江南江北的青翠。

税是什么——

是俊男靓女徜徉的夜之浪漫,

是白衣天使守护的晨之静谧,

是沙漠上惊现的一片新绿!

税收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7.关于歌颂税务的诗歌

风雨路,税务情

作者:陈琳

从象牙塔到铁血柔情的税魂

我怀揣着梦想上路

将理想系于扶摇的风筝

蓝色的惊鸿

是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乐章

当清晨的第一缕朝晖划破黎明

晴空织染的税务蓝

朴实无华地穿梭于

街道 乡村

匆匆的擦肩

氤氲着蓝色城墙的香韵

晚霞点缀的税务蓝

辛勤的步伐

留下一抹灵动的倩影

风雨洗涤过的信念

化成串串深浅的脚印

当星月挂上枝头,星光洗去我一身疲倦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我来不及参与

昨日沉淀着史诗般的记忆

而今 岁月淘洗

我目光如炬

紧随税务改革的步伐

拥抱未来

扩展资料

一般税务的范畴包括:

一、税法的概念。它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核心内容就是税收利益的分配。

二、税收的本质。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形式。税收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税收具有非直接偿还性(无偿性)、强制义务性(强制性)、法定规范性(固定性)。

三、税收的产生。税收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物质前提是社会有剩余产品,社会前提是有经济化的公共需要,经济前提是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上层条件是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中国的税收是公元前594春秋时代鲁宣公实行“初税亩”从而确立土地私有制时才出现的。

四、税收的作用。税收作为经济杠杆之一,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8.关于税收的诗词,在200字左右,要求原创,请达人帮忙

征收厅—整装亲切迎宾客,热情服务带笑颜;地税工作一窗口,文明靓丽风景线。

管理员—不管秋冬与春夏,风霜雪雨皆不怕;村乡街巷无遗漏,争创管理规范化。

稽查员—练就神奇快刀手,专制疑难经营场;强如外科做手术,手到病除不留疮。

税警室—和平年虽硝烟藏,偷抗漏税却难防;税收环境需根治,税警处处来护航。

协护税—遍布乡镇与农村,肩负协税护税任;既是征管好助手,又是税源监控人。

纳税人—起早贪黑创业难,辛勤经营增与添;照章纳税守法纪,愿做华夏一块砖。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