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当中暗含名字

1. 古诗词当中

古诗词当中

1.15首古诗词

离情别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别情。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二、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带鸟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3、绘虫的诗句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

——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牧《秋夕》 4、绘鱼的诗句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

——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三、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望天门山》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 》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

2.古诗词当中诗与词的区别

【一】从时间上: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诗就可以从《诗经》追溯起。

【二】从题目方面:

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词必须有词牌名

【三】从和音乐的关系方面:

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

【四】从形式方面: 1、句式不同:

诗有律诗和绝句,有七言和五言之分,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 如柳宗元的《渔翁》为七言诗: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烛。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王维的《送别》为五言诗;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并且词有词牌,词在每种词牌名下有固定格式,每句几个字都有要求。

如《南歌子》的一种词牌格式为:(例词:温庭筠)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如梦令》的词牌格式(例词:李清照)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2、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同:

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

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

3、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

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这两点可以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从题材内容方面:“诗言志”(多写家国之事、人生沉浮);“词言情”(多写风花雪月、男女之情)。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如谭嗣同《狱中题壁》一诗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五】从语言特色方面:

从语言来区分诗的语言偏于自然清新,词的语言偏于精工华美。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纤柔香艳。

【六】从风格和意境方面:

诗庄词媚。诗的情感表达偏于庄重;词的情感表达偏于妩媚。“诗显词隐”诗的情感表达偏于显豁明朗;词的情感表达偏于含蓄蕴藉。“诗刚词柔”:诗的情感表达偏于刚劲明快,词的情感表达偏于柔婉细腻。“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的境界开阔,词的境界狭深。 例如:

唐诗:(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的豪情壮志表达在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

3.古诗词当中都用哪些意象用法

意象是指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

某个意象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味,这并非出于某个诗人一时的创造,而是经过历代诗人反复地继承、运用、发展而逐渐积累起来的。这些意象在历代诗人反复的继承、运用、发展过程中便渐渐积累了厚厚的文化意蕴。

有些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和心理积淀的一部分。我们在阅读和鉴赏古诗词时必须具备解读这些意象的能力,且要在广泛的阅读中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

下面就结合一些大家较熟悉的诗词来分析几个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一、鸿雁 1.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北返,这就容易使那些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尽的忧思。

如: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赵嘏《寒塘》 雁,春秋迁移,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2.我国古代有“鸿足传书”的传说,因为古代人们和外出的亲人难通音讯,所以又让大雁承担了“信使”的使命。

如: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 《清平乐》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 3.雁总是结阵成“人”字或“一”字形集体迁徙的,因此孤雁(断雁,孤鸿,断鸿)也就成为诗人表达自己孤苦漂泊的意象。如: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蒋捷《虞美人•听雨》 在浩淼的江水与低压的阴云之间,只有一只孤雁在凛冽的寒风中哀鸣,显得那样孤单、渺小、无助。词人正是借用孤雁的形象来抒发自己风雨飘摇中流浪江海的悲凉心境。

二、月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们很自然地将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联系起来。

月圆便想起团圆,月缺便想起分离。而人生总是离多聚少,且往往是月缺人也缺,月圆人不圆。

故人看见月亮很容易触景生情,想起故乡、亲人。 最典型的当是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如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首诗写离愁。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在那清秋的深夜,词人独自登上西楼。

从“无言”和“独上”中可见他愁思之深和身影之孤单。这时他抬头一看,只见残月如钩,这既是写实,也是象征。

试想,连月亮都是残缺的,人世团圆又有何望?月如钩又会在词人心上增加多少孤寂愁苦? 不仅如此,月亮还是游子与故乡联系的媒介。如果说游子是故乡放出的风筝,月亮就是那根线。

游子为什么不会迷失呢?那是因为有月亮!月亮以其无垠的光辉照耀着游子也照耀着故乡。游子抬头看见月亮心头生发出许多美丽的遐想:今夜,月下的故乡该是一如既往地美丽而宁静吧。

故乡的亲人又在干什么呢? 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的俘虏营中写下的,表达了身被囚系的诗人对妻子家人的思念。

诗人不说自己望月忆妻,却想象今夜鄜州月圆,妻子独自一人在望月思念自己,妻子身旁虽有儿女陪伴,但儿女还太小不懂他们母亲的思念,并不能为母亲分忧。这样写来,写出了诗人神驰千里,黯然动容之满怀愁绪,使诗情更进了一层。

三、登高(登楼,登台) 1.我国地域辽阔,历代文人漂泊异地,音讯不通,一旦登楼远望,家乡桑梓景物,亲戚故旧面影,纷纷涌上心头,免不了愁从中来。因此登楼怀远是常见情思: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柳永《八声甘州》 2.登高,置身于高山或高台之巅,实际上也是置身于无垠的空间与永恒的时间交集之点。

面对无垠的空间,人会愈来愈真切地感受到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面对永恒的时间,人会愈来愈痛切地感到生命的短暂。这种个人的渺小感和生命的短暂感,将激发人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迫切追问。

而追问的结果往往是:人生如寄,韶光易逝,壮志未酬而华发已生。因此登高极易引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悲。

最有代表性的当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胸怀大志,因指陈时弊而屡遭打击。此诗写他登台远眺,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写出“天地”即空间的辽阔。

第四句写在广阔背景中,兀立着一位因无用武之地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诗人临风洒泪,慷慨悲凉,赢得了后世无数怀才不遇之士的强烈共鸣。

四、落花(落红) 落花极易让人联想到春天的逝去、人生美好时光的流逝、青春的凋零、友人的离去乃至一切美好事物的逝去。美丽鲜活的生命的凋零,当然会在人的心头引起阵阵的伤感。

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所以"在古文当中是什么意思

1. 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一:“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帀至日斜。”

2. 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庄子·天运》:“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史记·卫康叔世家》:“必求 殷 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3. 用以,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 宋 苏洵 《几策·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4.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 舜 冠,所以不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所以 鲁 人谓 孔子 为‘东家 丘 ’。”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红楼梦》第六二回:“他和 林妹妹 是一日,他所以记得。” 赵树理 《三里湾·放假》:“可是她每天都是第一个先到的,所以对这房子里边的情况很熟悉。”

5.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记·魏公子列传》:“ 胜 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异日, 种 谏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罢若身疾作者,但为 吴 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远来者,正要相公游此间耳。”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李自成 之所以敢于向东奔窜,是因为他联络 罗汝才 到 潼关 接应。”

6. 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谐谑》:“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前蜀 贯休 《蜀王入大慈寺听讲》诗:“只缘 支遁 谈经妙,所以 许询 都讲来。”《老残游记》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为常到他家去,所以对 白李 的事儿也略知一二。”

7. 可以。《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庄子·知北游》:“人伦虽难,所以相齿。”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九:“言可以相齿也。”《文子·上仁》:“贵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爱以身治天下,所以托天下。”

8. 所作,所为。《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康有为 注:“以,为也。”

5.我在古典诗词中可用什么词表示如果我是一名女子,那在古代诗词当中

貌美如花 窈窕淑女 沉鱼洛雁 清水芙蓉 绝代佳人 闭月羞花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1。

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城倾国貌,惊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

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7。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9。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0。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

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14。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15。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16。 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17。

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 18。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19。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

花心定有何人捻,晕晕如娇靥 2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2。

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 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4。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5。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 26。

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 27。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28。 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29。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0。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31。

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32。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 33。

柳腰春风过,百鸟随香走 34。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35。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 36。

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37。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38。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39。 温柔几许缘何散,爱恨声声怨 40。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4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42。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43。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44。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45。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46。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47。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48。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49。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50。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51。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52。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 53。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 54。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55。

慕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56。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57。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58。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59。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60。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1。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62。柔桡轻曼,妩媚纤弱 63。

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 64。顾盼生辉,撩人心怀 65。

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66。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67。

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68。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

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69。 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

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70。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71。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72。镜中貌,月下影,隔帘形,睡初醒 73。

翩若轻云出岫,携佳人兮步迟迟腰肢袅娜似弱柳 74。 委委佗佗美也,皆佳丽美艳之貌 75。

丹唇列素齿,翠彩发蛾眉 76。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77。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78。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鸿波 79。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80。 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

6.古诗词中的名句

1.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贺知章

2.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

3.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王之涣

4.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孟浩然

5.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王翰

6.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王昌龄

7.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

8.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9.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鹿柴》--王维

10.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11.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12.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

13.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14.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李白

15.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

16.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17.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杜甫

18.朝辞白帝彩去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发白帝城》——李白

19.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竹枝词》——刘禹锡

20.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刘禹锡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