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饮茶

1.白居易饮茶诗句

1、萧员外寄新蜀茶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

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 四川多高山密林,雨水充沛,茶叶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因此,四川多产名茶、好茶。

萧员外寄来蜀产新茶,白居易烹煎品尝,把持玩赏,十分高兴,特作此诗以表谢意。 2、琴茶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中。从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熟悉。

琴里知道只有渌水,茶中朋友是蒙山。穷通行为常相伴,难道我现在没有来往? 3、食后 田家无所有,晚食遂为常。

菜剪三秋绿,飧炊百日黄。 胡麻山麨样,楚豆野麋方。

始暴松皮脯,新添杜若浆。 葛花消酒毒,萸蒂发羹香。

鼓腹聊乘兴,宁知逢世昌。 诗人描绘的是一个寻常午睡醒后饮茶而产生的感想,本来,这算不上专门写茶的诗,它更多的是阐明作者的一种闲适心态,但或许正是睡醒后的那两瓯茶,让作者产生了灵感,做出了这种极富人生哲理的感叹。

4、新居早春二首(之二): 地润东风暖,闲行踏草芽。呼童遣移竹,留客伴尝茶。

溜滴檐冰尽,尘浮隙日斜。新居未曾到,邻里是谁家? 这首诗写作者于早春搬新居时,以茶待客的情形。

先写气候景物:春回人间、檐冰化尽、草芽初露、篁竹可移、浮尘敝日;次写以茶宴客:尚未完全迁入新居,邻居是谁还不知道,客人就来祝贺,只好留客一起品茶。迁居未毕,诸事未备,主人却有佳茗待客,足见茶在诗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亦足见以茶待客已成一时之尚。

5、曲生访宿 西斋寂已暮,叩门声樀樀。知是君宿来,自拂尘埃席。

村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贫静似僧居,竹林依四壁。

厨灯斜影出,檐雨馀声滴。不是爱闲人,肯来同此夕。

日暮斋寂,叩门声起,主人知道是熟人曲君来访夜宿,便亲自打扫床席,叫人烹茶、拾果、煮饭待客;客人来访,贫静似僧居的主人虽无他物但有茗茶,可见茶在中唐之用已十分普遍,饮茶待客亦成习俗。 6、《闲眠》 暖床斜卧日曛腰,一觉闲眠百病销。

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 斜卧暖床,终日太阳覆身,何等舒爽,真有“一觉闲眠百病销”的感觉。

因为贪睡,诗人饭量大减,一日只吃一餐;而茶却不可缺少,一天须喝两大碗。有茶喝,能闲眠,诗人心满意足,“更无所要到明朝”。

闲眠、饮茶皆有益于养生,白居易对此深有体会。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关于茶的古诗20首

《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琴茶》

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与赵莒茶宴》

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郑遨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3.关于品茶的古诗

1、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

2、品茶有讲究,一杯茶分三口,第一口试茶温,第二口品茶香,第三口才是饮茶。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顿觉口鼻生香。毛峰的鲜醇爽口,碧螺春的清和鲜甜,云雾的香馨醇厚,龙井的香郁味甘,一切尽在不言中。

3、品饮绿茶:碧波荡漾一抹香,茶不醉人人自醉。

陆羽的《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白居易的《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4.描述喝茶情景的诗词都有哪些

1、与赵莒茶宴 唐代: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2、饮茶(一) 一杯碧螺春,贮我二月春。

二月春似柳,袅袅柔情风。 相思杯中满,春愁梦中轻。

新醅绿醴酒,芳菲沁盒摹? 3、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4、饮茶(二) 黄山峰尖,屯溪水清。

奇松月下风露蒸,怪石岩边云烟生。 轩辕遗尘今犹在, 观音徽音时可听。

三四年前到天都,采来莲蕊沏清茗。 壶里风景名山小, 一撮一抿天地倾。

长生何必倚丹砂,人生自由自在悟道心。 5、寒夜 宋代: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请添加详细解释。

5.喝茶的诗词有哪些

1、《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译文: 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

一饮后洗涤去昏寐,神清气爽情思满天地。再饮清洁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飞雨落洒于轻尘中。

三饮便得道全真,何须苦心费力的去破烦恼。 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

愁看毕卓贪图饮酒夜宿在酒瓮边,笑看陶渊明在东篱下所做的饮酒诗。崔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

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2、《山泉煎茶有怀》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译文: 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

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3、《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4、《品令·茶词》 宋代: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译文: 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

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

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5、《满庭芳·茶》 宋代:黄庭坚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

译文: 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

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司马相如虽有渴疾,一觞一咏,引来群贤宾客。相如起做灯前,酒兴文采,风姿挺秀。

竭尽胸中万卷诗篇,文辞充沛,犹如三峡落水。相如酒醉,很晚才归家,文君并没入寝,两人相对,坐在小窗前面。

6.从唐诗看唐代茶与佛教的关系

唐代以前的诗中,谈茶的非常少。

从《茶经》例举的左思的《娇女诗》以及张孟阳(张载)的《登成都楼诗》以及查阅《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等辑佚书来看,晋代以来咏茶的诗实际上只有上述的两个例子。如从《洛阳伽兰记》看到的,在南北朝时期,茶(茗饮)是南朝人代表性的饮料,而南朝的诗人们对茶竟然无所表示,不能不令人感到意外。

其原因只好推测,或许唐以前的茶仅仅只是作为饮食物的作料或作为药用,无法引起诗人们的兴趣吧!左思的《娇女诗》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金+历]”之句,描写茶沸腾的样子。接下来如果看“脂腻漫自袖,烟薰染阿锡”之句,出“茶荈”不过是做饭的一部分,何况主人公是作者的女儿。

这与唐代的茶诗带着隐逸的风格完全不同。另一首是张载的诗,因为是在成都白菟楼这种场合,因而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上句“鼎食随时进,为和妙且殊”,不过是描述成都食物丰富的文句。在繁华之都饮茶的情形,唐诗中就极少见。

总之,《茶经》引述的这二例诗句,其氛围与唐代的茶没有联系,以后咏茶的诗作几乎没有,只是到了唐代,才诞生了面目一新的茶。唐诗所咏之茶,如下面看到的那样,基本上是《茶经》一类的煎茶。

而晋代如何饮茶就不大清楚了,或许一般象“羹饮”的情形也未可知。如果那样,晋诗的茶和唐诗的茶就更看不出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了。

从南北朝到隋朝以及唐朝初期,没有咏茶的诗。我想茶诗的首次出现是在进入八世纪王维所处的时代。

如前所述,开元年间饮茶之风由于泰山降魔师的影响而在中国全土迅速、广泛地开展起来。因此在诗的领域里同时出现茶就不是偶然的了。

而且唐诗中所咏之茶一开始即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开元初活动的葵希寂的诗《登福先寺上方然公禅室》有“晚来恣偃俯,茶果仍留欢”诗句,记述了作者访福先寺僧然公的禅室受款待之际,以茶果作为夜食招待的情形。

这是唐代咏茶最早的一例。这里的“茶果”与古代有所不同,是作为当然的夜食来描述的,一点也不奇怪。

因为它和《封氏闻见记》的“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的记载完全一致,由此可以窥知当时禅院的日常情形。无论如何,在这个阶段,茶还不至于成为禅院代表性的招待品。

作为初期茶的用例,尚有储光仪的《吃茗粥作》:“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之句。这大概是访茅山的隐者时作的,主人可能是道士。

“茶粥”一词很早就有了,而“蕨薇”同样叙述的是隐者的粮食。如后面论及的那样,在关系道教、道士的诗中,咏茶的极少。

不过象这里以隐逸生活为重点的场合言及茶的诗也是有的,只是这个例子说的毕竟是“茶粥”,与唐代流行的煎茶应该划上一道界线吧!八世纪初活跃的诗人留下几首咏茶诗的唯一例子就是王维了。而稍后岑参、李嘉祐、韦应物、杜甫等的茶诗就多了。

但若对《全唐诗》留传下来的诗作粗略的统计,一些作家咏茶的次数多半只有几次,连留下茶诗最多的白居易也不过三十几次,这与他的全部诗作相比就微不足道了。本论特以茶作为主题进行研究,而令人注意的是把饮茶作为极重要的生活追求的诗人一个也没有。

王维有三首涉及茶的诗传世。《赠吴官》有“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靡难御暑”之咏,《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有“君但倾茶椀,无妨骑马归”,赞扬茶有御暑之功,无醉人之弊。

王维另一诗《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中有“花醥和松屑,茶香透竹丝”,这也是以茶款待友人以应付醥(清酒)的诗句。从以上三个例子可知,当时作为常用饮料的茶已经较普遍了。

大家都知道,王维与佛教有着深厚的关系,而他的茶诗竟然没有佛教色彩,令人感到意外,或许茶与佛教形象上的结合还不够充分吧。在盛唐时期最能表示茶刚刚开始普及的是李白,他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中介绍了他从亲戚(僧人)那里得到的荆州玉泉寺的“仙人掌茶”,是研究茶制造史的有名的资料。

序中谓其茶“拳然重叠,其状如手”,描述了偏平且有一定重量的块体茶的情形。诗中有“曝成仙人掌”,可知它是通过日晒来干燥的。

李白总结作序“后之高僧大隐,知仙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由中孚禅子和自己担当起发明此茶的名誉。在山中,特别是与仙人有关的名山中修行的禅僧自己制造的名茶最能说明茶与佛教、禅关系密切的原因。

李白唯在这首诗中对茶进行了赞美。李华的《云母泉寺》也体现了这一点:“泽药滋畦茂,气染茶瓯馨,饮液尽眉寿,餐和皆体平。”

描述在岳阳的山寺中,经名水云母泉滋润过的药或茶有长生之效。在这里,茶已不单单是茶,而是某种土地上的特殊产物。

李白和李华的诗都暗示了茶与仙药的关系。若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给予仙人掌茶活力的,从序中明显可看出是“玉泉”,云母泉寺的茶则是“云母泉”,玉和云母都是不老长生的药品,茶受其“仙气”之后而有了功效,因此认为一般的茶没有那样的活力。

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茶如已看到的那样最初是与佛教(禅僧)和隐遁(隐者)联系在一起的,表现为脱俗性的饮料。

如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诗有“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

7.有关品茶的诗词

欧阳修的《双井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高启《采茶词》: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巫祯来咏茶诗词选茶颂人谓百花好,我称茶独王。

一杯清肺腑,入梦亦留香。茶珍年年岁岁品茶新,岁岁年年会故人。

好友好茶相悦处,好诗好意独自珍。茶与书书斋是我家,家里备茗茶。

茶味溶书味,好香不用夸。对饮好酒须同酌,奇思在独行。

佳茗宜对饮,情景映杯生。赏梅品茶一树老梅三两枝,四花五瓣开却迟。

六壶七盏八方友,九里茶香十首诗。饮茶四十笑称翁,饮茶沐晚风。

翻书匆过眼,滋味入心中。新法品茶都市无山水,肆中购矿泉。

电壶腾雾气,俗市暂称仙。题牡丹茶壶图富贵花前泡苦茶,人生乐处莫常夸。

酸甜辛辣都尝遍,何事不能做到家。

8.关于品茶的古诗

1、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

2、品茶有讲究,一杯茶分三口,第一口试茶温,第二口品茶香,第三口才是饮茶。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顿觉口鼻生香。

毛峰的鲜醇爽口,碧螺春的清和鲜甜,云雾的香馨醇厚,龙井的香郁味甘,一切尽在不言中。3、品饮绿茶:碧波荡漾一抹香,茶不醉人人自醉。

陆羽的《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白居易的《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相关
上一篇
宋词咏梅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