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诗经日 2. 诗经日月 诗经日1.诗经中一日什么这句话出自诗经里的《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一说是描写的丈夫思念出门劳作的妻子,另一说是有一位男子和一位女子,他们两个人常常一起去山上采草药,两人很投缘。 如果他们一天没有见面,就会觉得好像经过三月、三季、三年那么久,他们都会想念对方。《子衿》中也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于是后世有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也可说一日三秋)的成语,既可用来表达情人、夫妻之间的缠绵,也可用来形容投缘的朋友之间相互牵挂、难舍难分。 字面上的意思是很好理解的,但要真正体会到却不是那么容易那么轻松的事。 2.诗经·小雅·十日之交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原文】: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 3.《诗经》中“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入凌阴”的意思《豳风·七月》即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诗句,意思是说夏历十二月凿取冰块,正月将冰块藏入冰窖。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入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冲冲”:象声词。“阴”:闻一多说,阴通窨,窖也。“凌阴”:冰窖。古代藏冰,一说为祭神,一说为备暑天之用。金庸《天龙八部》写虚竹与西夏公主野合,天山童姥与李秋水大战,都在冰窖,看来也是有所本。 “蚤”:经典的通假字,通早。指早朝,是一种祭祖的仪式,用羔羊和韭菜祭祀。 “肃霜”:有人认为就是下霜。王先谦说:“霜降之后,万物收敛,天地之气,为之清肃也。”王国维说“霜”同“爽”,肃爽,指天高气爽。两人的意思差不多。“涤场”:清扫打谷场。夏历十月,农事已毕,什么都要收拾干净。但是王国维认为,场通荡,涤荡,也是天清气爽的意思。 “朋”:双也。“朋酒”:两樽酒。犹今之领导干部酒场所言“公杯”,也是真有所本。“斯”:指示代词,起语法作用,复指前置宾语“朋酒”。“飨”同享,享用。 “曰”:发语词。“跻”:登。“公堂”:古代的家族公共聚会场所。“称”:举。 4.诗经锄禾日当午20句《悯农二首》 作者:李绅 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 2、粟:泛指谷类。 3、秋成:一作“秋收”。 4、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5、餐:一作“飧”。 诗意: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种田的农夫却仍然有饿死的。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谁又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诗经日月1.诗经中关于明月兮兮萋莂4f :你好。 《诗经》中的明月》 《邶风 日月》: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 《邶风 雄雉》: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齐风 鸡鸣》: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陈凤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月出照兮,佼人僚兮。。。 《小雅 节南山之什 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敌,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 此日而食,于何不藏 。。 《小雅 鱼藻之什 渐渐之石》: 。。 。。。。。月离于毕,俾滂沱以。 2.《诗经·国风·周南·樛木》原文及赏析【原文】 樛 木 南有樛木⑴,葛藟累之⑵。乐只君子⑶,福履绥之⑷。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⑸。乐只君子,福履将之⑹。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⑺。乐只君子,福履成之⑻。 【注释】 ⑴樛(jīu 纠):下曲而高的树。 ⑵葛藟:葛和藟两种蔓生植物;或以为葛藟即藟,野葡萄之类。累(léi 雷):攀缘,缠绕。 ⑶只:语助。 ⑷福履:福禄也。绥:安也。 ⑸荒:掩;盖;覆。 ⑹将:扶助也;或释为“大”。 ⑺萦(yínɡ 营):缠绕。 ⑻成:就也;到来。 【译文】 南有弯弯树,攀满野葡萄。新郎真快乐,安享幸福了。 南有弯弯树,覆满野葡萄。新郎真快乐,大有幸福了。 南有弯弯树,缠满野葡萄。新郎真快乐,永驻幸福了。 【作品鉴赏 】 《诗经》中的“兴”语往往兼有“比”义,《樛木》就是如此。“兴”者起也,“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从这一解说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二句,乃是首章所咏之本体;“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则是引起所咏之词的“兴”体。后二章每章只改动二字,大体意思与首章相近,运用的是“国风”常用的“叠章”形式。以反覆咏唱逐层推进,在回环往复中造成浓浓的感情。故从“兴”之引起的“所咏之词”看,这乃是一首为“君子”祝“福”的歌,当无可疑。 读者自然还会发现,这三章中的“兴”语,同时又带有“比”义。“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中的“彼物”即“樛木”和“葛藟”,“此物”则是“君子”和“福”——以樛木的得到葛藟缠绕,比君子的常得福禄相随,也非常形象。故从各章之“比”义看,这也是一首形象动人的祝福歌。 倘若再推进一层,问一问“君子”究竟有何“福”可“祝”,判断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是因为“君子”刚得了贵子,还是封了高官,抑或是娶了新妇,似乎都有可能。为了作出较为接近诗意的判断,还得回头考察诗中的比兴之物。据许多学者考证,“国风”比兴,常以花草、藤蔓、雌鸟、牝兽喻女子,而以高木、日月、雄狐之类喻男子。其中尤以树木喻男、花草喻女更为常见。如《邶风·简兮》的“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又如《郑风·山有扶苏》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都是如比。至于《唐风·葛生》叙妻子对亡夫的哀恋,更有“葛生蒙楚(荆树),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之语,以葛藤与荆木的相互依存,抒写了女主人公失去夫君的凄伤之情。明白了这一特点,则《樛木》进一层的比兴之义亦可迎刃而解:倘若此诗中的“樛木”,喻的是青年男子的话,那么缠绕樛木的翠绿“葛藟”,则正比喻着他的美丽新娘。由此检验《毛诗序》旧说,以为此乃歌咏“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之作,就觉得与诗意隔膜太多;而方玉润《诗经原始》、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推测此诗“似于夫妇为近”、“喻妇人之托夫家也”,才真正猜着了这首祝福诗的旨意。 于是读者透过反覆叠唱的诗行,便恍然置身在三千多年前一场热闹的婚礼宴席上:秋日的黄昏宾客毕集,辘辘的车音自远而近。性急的孩童早从村口奔来,嚷叫着:“接新娘的车子到啦!”欢乐的鼓吹由此压过喜悦的喧声齐鸣。当幸福的“君子”搀扶新娘下车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便是青年男女们一遍又一遍的热烈歌唱:“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快乐的新郎脸红了,羞涩的新娘心醉了、当她斜倚着新郎姗姗移步的时候,读者便会发觉,那情境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荒之、萦之)”来比拟、形容,竟是无比的传神。而油然升起在众宾客心间的祝福之情,倘若不用再三的叠唱,就不能宣泄得如此兴奋和浓烈。男女嫁娶是亘古以来人生的重要喜庆。而《樛木》,正以如此兴奋和浓烈的激情,表现了中华民族淳朴、古老的婚礼祝福习俗。 详见百科: /ShowLemma.e?sp=l9092083&ch=w.search.baike.unelite 3.关于日月的诗句1.《日月》 朝代:先秦|作者:诗经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 胡能有定? 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 胡能有定? 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 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 胡能有定? 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 父兮母兮,畜我不卒。 胡能有定? 报我不述。 2.《日月无情》 朝代:唐代|作者:徐夤 日月无情也有情,朝升夕没照均平。 虽催前代英雄死,还促后来贤圣生。 三尺灵乌金借耀,一轮飞镜水饶清。 凭谁筑断东溟路,龙影蝉光免运行。 3.《日月吟》 朝代:宋代|作者:邵雍 月明星自稀,日出月亦微。 既有少正卯,岂无孔仲尼。 4.《西江月·日月相交晦朔》 朝代:元代|作者:王惟一 日月相交晦朔,龟蛇产在虚危。 巽风长向坎中吹。 火燥必资神水。 动静皆由心意,与天合德无违。 洞然妙理更何疑。 说甚短长生死。 5.《双双燕·循环日月》 朝代:元代|作者:王吉昌 循环日月,春秋变荣枯,几多相缀。 唐朝汉阙,楚苑秦宫兴替。 爱海沦流何定,尽荡荡、无生淹滞。 惊回浩劫尘情,返照推穷根蒂。 明慧。 通三抱一。 真心运乾坤,坎离相济。 氤氲结括,紫蕴素华藩卫。 珠孕玄冥焕赫。 显魄炼、云英蝉蜕。 出入杳冥。 无碍混通三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