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诗经名物图解 诗经名物图解1.《诗经》里的植物都长什么样或许是出于“格物致知”的精神,“《诗经》中提到的草木鸟兽虫鱼长什么样”一直是《诗经》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历代研究《诗经》的学者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诗经》中的动植物进行注释,比如,战国时期的毛亨,在其著作《毛诗故训传》中就对《诗经》提到的几乎所有的动植物都进行了注解;三国时期吴人陆玑,其代表作就是一本专门注解《诗经》中的动植物的著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宋代的蔡卞,著有《毛诗名物解》;等等。稍显遗憾的是,这些著作大多只有文字描述,若作物种辨识之用,难免显得不够直观,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无图无真相。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图”的诗经名物注解书出现了:画家徐鼎有感于前人著作导致的“不见物胡知是名”的困境,创作了《毛诗名物图说》。而在同时代的日本,也陆续出现了一批影响甚广的诗经名物图鉴,如渊在宽的《陆氏草木鸟兽虫鱼疏图解》、冈元凤的《毛诗品物图考》以及细井徇的《诗经名物图解》等。 然而是不是有了图,大家就能够很轻松地开启诗经物种辨认模式了呢?这个嘛……不一定。 2.有关诗歌知识竞赛题目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3.中国诗词大会比赛规则是什么《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目前已成功举办了4季。下面,我们来介绍第4季的竞赛规则及题库。 一、竞赛规则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包含以下环节: 1、个人追逐赛 每一场有四位选手参赛,每位选手最多答六题。挑战者与百人团同步答题,百人团答错的数量即为选手得分。 2、绝地反击 首次答错者在绝地反击自救环节中随机选择“横扫千军”“你说我猜”“出口成诗”其中一种方式进行自救。自救成功者将继续答题,失败则终止答题。 总分最高者进入攻擂资格争夺赛。第一场个人追逐赛中胜出的选手直接进入擂主争霸赛。 (1).横扫千军:选手须和12位百人团选手对抗飞花令,说不出诗句者为失败。 (2).你说我猜:选手须在180秒的时间内和点评嘉宾一起搭档答对八道题。 (3).出口成诗:选手须在150秒的时间内说出与大屏幕上12个关键词相关联的12联诗句。 3、攻擂资格争夺赛 参赛选手总分最高者与百人团得分最高者对决,选手们进行飞花令、超级飞花令、诗词接龙三轮比拼,获胜者进入擂主争霸赛。 第一场百人团和预备团中得分最高的两位选手直接进入攻擂资格争夺赛。 (1)、飞花令:一个字 (2)、超级飞花令:两个字或者更复杂的组合 (3)、诗词接龙:说一句诗接下去 4、擂主争霸赛 攻擂资格争夺赛获胜者与上一场擂主进行比拼。 擂主争霸赛共有九道抢答题,抢到并答对者得一分,答错则对方得分,率先获得五分者即为该场擂主。第一场个人追逐赛中胜出的选手直接与攻擂资格争夺赛胜出的选手对决。 二、题库 (一)、个人追逐赛 主题1 冬去春来 1、细节鱼儿时知肥雨好 答案:好雨知时节 2、霜二月红叶刀与似花风剪春 答案:二月春风似剪刀 3、__ __ __ __ __ __ __,卧看牵牛织女星 答案:天阶夜色凉如水 4、__ __ __ __ __ __ __,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忽如一夜春风来 5、A.王维《送王二使安西》 B.白居易《琵琶行》 C.高适《别董大》 答案:B 6、**词句“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赞美的是什么节目? A.端午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答案:C 主题2 爱美之心 1、道话酒莫榆麻桑陌把 答案:把酒话桑麻 2、春李映依风旧花笑桃相一杯 答案:桃花依旧笑春风 3、__ __ __ __ __ __ __ __ , 梨花一枝春带雨 答案:玉容寂寞泪阑干 4、“万方乐奏有于阗”的“于阗”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古国,它最著名的物产是? A.黄金 B.美玉 C.骏马 答案:B 5、成语“出水芙蓉”最早用来形容什么? A.美女 B.诗歌 C.绘画 答案:B 6、A.醉里不辞金爵满,阳关一曲肠千断 B.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C.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答案:B 主题3 鸟兽虫鱼 1、花来不恨别鸟人惊泪 答案:人来鸟不惊 2、黄鹤人西故楼已昔去乘空余 答案:昔人已乘黄鹤去 3、__ __ __ __ __ , 池鱼思故渊 答案:羁鸟恋旧林 4、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中的“黄”和“苍”分别指? A.黄马 苍鹰 B.黄犬 苍鹰 C.黄犬 黑犬 答案:B 5、“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 许多愁”中"舴艋舟"是什么舟? A.蚱蜢纹饰的小舟 B.形式蚱蜢的小舟 C.雄伟坚固的战船 答案:B 6、以下那句诗中所提到的植物不会出现在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者细井徇细井徇的《诗经名物图解》中? A.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B.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C.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答案:C 主题4 锦绣河山 1、莫道不销逾十君行早 答案:莫道君行早 2、一悠白空千日片闲悠云潭载 答案:白云千载空悠悠 3、__ __ __ __ __ , 归雁入胡天 答案:征蓬出汉塞 4、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山”位于现在的哪个省? A.山西省 B.陕西省 C.浙江省 答案:C 5、下列诗句中,那一项是正确的? A.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是扬州 B.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耐是扬州 C.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答案:C 6、李白诗句“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的意思是? A.天台山必天姥山高 B.天姥山比天台山高 C.天台山与天姥山一样高 答案:B 主题5 英雄豪杰 1、贼擒射先人雕擒射马 答案:射人先射马 2、千炙云下里八麾莺路百月分 答案:八百里分麾下炙 3、__ __ __ __ __ __ __ , 岂因祸福避趋之 答案:苟利国家生死以 4、**诗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与下列哪个历史典故有关? A.荆轲刺秦 B.终军请缨 C.渔夫濯缨 答案:B 5、下列哪项表达了渴望封侯的心情? A.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B.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C.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答案:C 6、以下哪项描写的是古人对月中情景的想象?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C.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答案:A 主题6 神话传说 1、时又不江清近识月小 答案:小时不识月 2、大风起兮场云飞同日各鹏一 答案:大鹏一日同风起 3、__ __ __ __ __ __ __ , 石破天惊逗秋雨 答案:女娲炼石补天处 4、“金猴奋起。 4.一般开干洗店的利润有多大开干洗店利润还是可以的,你这样子算算中大型门店预算预览利润分析表例:每天营业收入3000多元,线上平台收入15000元,实体店1000元,智能收衣柜400元,店中店经营300元,月营业额在100000元左右。 材料费用3000元,门店费用54000元,水电其他费用2000元,人员费用3000元。干洗店每月净利润=营业额-耗材-水电费-人工费-房租=100000-3000-4000-3000-5000=85000元三月下旬大连樱桃就开始上市销售,在大连的樱桃种植基地得利寺镇,一串串红彤彤的大樱桃挂满枝头,美早、沙蜜豆等早熟品种正处于盛果期。 据当地种植户介绍今年产量属于丰收年,整个地区产量都比去年高。在三月,大连本地产“美早”产地主流收购价为每斤100元到120元,口感好、质量好、价格高。 四月初,烟台平度市的大樱桃也开始上市,通过及时监测,控制大棚的温度,探索新的种植模式,当地的“美早”比去年提早半个月上市,价格也有不小的涨幅。去年种植的早熟品种“红灯”大概在四月上旬上市,每斤售价在60元左右,通过一年的探索,今年早熟大樱桃全部要通过网上提前预约购买,每斤价格在120元左右,整整翻了一番。 按照每枚大樱桃24克左右,一个樱桃就要6元钱。早熟的品种产量比较低,市场非常紧俏。 烟台的大棚樱桃将在四月中旬大量上市,到了五月下旬,大棚樱桃采摘进入尾声。同样四月,在中国南方攀枝花的米易小樱桃也上市了。 米易小樱桃属于中国本土樱桃品种,红润光泽,娇嫩欲滴,保留最自然的果香。初上市的樱桃颜色鲜红,晶莹剔透,很惹人爱。 米易樱桃品相好,味道甜,但由于销售期短、不易保管,销售价格高。目前米易小樱桃市场售价在每斤50元左右。 据了解,米易县樱桃种植面积目前已超过1.4万亩,产值超过1亿元,主要分布在白马镇黄草村和撒莲镇海塔村。往年收获早期樱桃价格普遍较高,随着露天樱桃的上市,价格会有大幅降低。 今年这一情况或有变化。主要原因是,清明期间的一场寒潮,基本上席卷了北方主要的大樱桃产区,西起甘肃天水,东至山东烟台,使得不少的大樱桃产区遭受重大损失。 由于各地的物候期不一致,有的是初花期,有的是盛花期,有的已经坐果,因此受害的部位、程度,也有所不同。但部分地区减产、甚至绝收已成定局。 因此今年国产樱桃价格可能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5.诗经的简要说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赋:直言其事《氓》 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双手像初生的草芽那样粉嫩柔软,皮肤像凝结的油脂那样细腻光滑,颈项像天牛的幼体那样修长白净,牙齿像葫芦的籽儿那样洁白整齐,小蝉样的前额方正光润,蛾须般的秀眉配得那样合适) 秦观:欲见回肠,断尽金(珍贵美好)炉(温暖热烈)小(幽微纤细)篆(盘旋曲折)香(芬芳美好)如此千回百转的,热烈的,衷肠中的感情是断尽了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吃一口黄连吃一口糖,王贵娶了李香香。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1234567香蕉苹果大鸭梨 比兴对诗(艺术)的重要性:正言直述,容易流于要领性的认识而言尽意尽。即使对情感的“正言直述”也常常可以成为一种要领认识而并不起感染作用。 我很沉痛,很悲哀——我的心里压着一座坟 我的心像断梗的漂萍一样失去了根基——我很迷惘 二、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 《诗经。蒹葭》 字句解释 《蒹》在艺术上相当成功。清王 运在《湘漪楼说诗》中评价这首诗说:“写情入物而苍凉凄动……千古伤心之作”《蒹》最成功之处即“写情入物”(借景抒情)我国古代作家特别重视创作过程中情景之间互为依存的密切关系,王夫之“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他们从实际创作经验中深深体会到,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情与景是自始至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联系不是生硬的混合,而是水**融的结合。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诗意境自然优美,凄婉动人。全诗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如“我多么惆怅,我多么忧伤”但这种惆怅、忧伤却已经让我们清清楚楚地感觉到了。 (同一件事物或景物用不同的眼光、情绪来看具有不同效果 秋天) ▲此诗所追寻的是“伊人”?爱而不得(完美)理想 《诗经》中的作品,有的很容易理解,比如写相思,《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非常直接的表达了相思的痛苦。但也有一些字面意思很简单,但诗比较难以理解,《蒹葭》就是这样的一首。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这首诗有言外之意,有更深一层的内涵。 6.有关诗歌知识竞赛题目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 爷爷高兴地笑了。 7.诗经、元曲、明清小说任选一种介绍明清小说概述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本讲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 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 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题材的史传性 观念的史传性 小说艺术的史传性 2、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 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 重视小说的教化作用 惩劝模式牢笼创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 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 小说描写空间的拓展 小说人物画廊的丰富 小说情节的奇谲变幻 二、明清小说的内容拓展 就题材而言,明清小说可谓是包罗万象,空前丰富。明清小说全方位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理想追求。 叙事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特点,使文学对社会生活的表现,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宽广和深入。城市经济和市民阶层的凸起,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社会理想又给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 1、题材内容的空前丰富 题材丰富,内容多样是明清小说的突出特点。除了在民间流传蕴育多年而经文人加工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以及用魔幻的方式反映生活的神魔小说外,小说作者的笔触更是切近了现实生活。 直接描写社会世态人情的世情小说的出现,是小说题材开拓上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小说创作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新阶段。 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 英雄传奇 神魔小说 讽刺小说 侠义公案小说 2、世俗生活的全面展现 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摹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这是明清小说的突出贡献。 爱情婚姻,家庭盛衰 官场黑幕,社会丑态 科举礼教,人生百态 日常生活,世情风貌 3、社会理想的全新探索 中国古代小说素有理想探索的传统,在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和宋元话本中,往往通过幻想浪漫的手法,表现理想。明清小说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力求真实地描摹世态,批判社会;一方面则探索社会出路,塑造理想人物,展现理想境界。 两者相辅相成,表现出对社会现实人生的热忱关注。 社会政治理想 爱情婚姻理想 人伦关系理想 三、明清小说的艺术成就 到了明清小说,叙事艺术已趋向成熟和完美。 先前那种故事式的作品已衍化为繁富的鸿篇巨制,其间有宏大精致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丰富多彩的语言,无微不至的描绘。文学的表现力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完备,《红楼梦》的问世,更是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走到了它的巅峰。 1、完备精湛的叙事结构 作为叙事文学的典范作品,明清小说在叙述方式和情节结构上的成就不同凡响。无论是章回体的长篇小说,还是精巧绵密的短篇作品,都各有优长。 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结构宏伟,能在尺幅之间,舒展历史风云,饱览英雄人物,追寻历史进程。世情小说则脉络清晰,精巧细密,逼真地反映现实生活,展示生活样貌。 从事件结构到人物命运结构 从平铺直叙到立体交错 从单线纵深到全方位铺展 从主线突出到一线两描写 2、性格丰满的形象塑造 从历史传奇中人物刻画的类型化、平面化,到英雄传奇的个性凸现,直至世情小说注重平常人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明清小说在人物形象刻画上成就非凡。将情节事件发展与人物性格密切相连,细腻委曲地传递人物的情绪心声,在对比映衬中凸现性格,描绘出人物的心灵成长史……明清小说中风韵独具、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显示了叙事文学在人物塑造上的突飞猛进。 因人设事 曲尽人情 相依相存 发展变化 3、曲描。 8.《诗经·七月》请详细讲解下作品译文 七月火星向西落, 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 十二月寒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 怎么度过这年底? 正月开始修锄犁, 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 把饭送到南边地, 田官赶来吃酒食。 七月火星向西落, 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天阳光暖融融, 黄鹏婉转唱着歌。 姑娘提着深竹筐, 一路沿着小道走。 伸手采摘嫩桑叶, 春来日子渐渐长。 人来人往采白蒿, 姑娘心中好伤悲, 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火星向西落, 八月要把芦苇割。 三月修剪桑树枝, 取来锋利的斧头。 砍掉高高长枝条, 攀着细枝摘嫩桑。 七月伯劳声声叫, 八月开始把麻织。 染丝有黑又有黄, 我的红色更鲜亮, 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结了籽, 五月知了阵阵叫。 八月田间收获忙, 十月树上叶子落。 十一月上山猎貉, 猎取狐狸皮毛好, 送给贵人做皮袄。 十二月猎人会合, 继续操练打猎功。 打到小猪归自己, 猎到大猪献王公。 五月蚱蜢弹腿叫, 六月纺织娘振翅。 七月蟋蟀在田野, 八月来到屋檐下。 九月蟋蟀进门口, 十月钻进我床下。 堵塞鼠洞熏老鼠, 封好北窗糊门缝。 叹我妻儿好可怜, 岁末将过新年到, 迁入这屋把身安。 六月食李和葡萄, 七月煮葵又煮豆。 八月开始打红枣, 十月下田收稻谷。 酿成春酒美又香, 为了主人求长寿。 七月里面可吃瓜, 八月到来摘葫芦。 九月拾起秋麻子, 采摘苦菜又砍柴, 养活农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场, 十月庄稼收进仓. 黍稷早稻和晚稻, 粟麻豆麦全入仓。 叹我农夫真辛苦, 庄稼刚好收拾完, 又为官家筑宫室。 白天要去割茅草, 夜里赶着搓绳索。 赶紧上房修好屋, 开春还得种百谷。 十二月凿冰冲冲, 正月搬进冰窖中。 二月开初祭祖先, 献上韭菜和羊羔。 九月寒来始降霜, 十月清扫打谷场。 两槽美酒敬宾客, 宰杀羊羔大家尝。 登上主人的庙堂, 举杯共同敬主人。 齐声高呼寿无疆。 作品鉴赏 《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毛诗序》认为它的主题是“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陈奂《诗毛氏传疏》则认为是“周公遭管蔡之变而作”,两者时间相距甚远,似不可凭信。 《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lí),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据此,此篇当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 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正如姚际恒《诗经通论》所说:“鸟语虫鸣,革荣木实,似《月令》;妇子入室,茅綯升屋,似《风俗书》;流火寒风,似《五行志》;养老慈幼,跻堂称觥,似庠序礼;田官染职,狩猎藏冰,祭献执宫,似国家典制书。 其中又有似采桑图、田家乐图、食谱、谷谱、酒经: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天下之至文也!”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无体不备,有美必臻,晋唐后陶、谢、王、孟、韦、柳田家诸诗,从未臻此境界”(引同上)。这一评价,基本上符合诗中实际。 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必须注意的是诗中使用的是周历。 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 “蚕月”,即夏历的三月。皮锡瑞《经学通论》云:“此诗言月者皆夏正,言一、二、三、四之日皆周正,改其名不改其实。” 戴震《毛郑诗考证》亦指出:周时虽改为周正(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岁首),但民间农事仍沿用夏历。这些说法,都是读者理解此诗时序的重要依据。 首章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一下子把读者带进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同时它也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调,提示了总纲。 朱熹《诗集传》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终前段之意。 六章至八章,终后段之意。”在结构上如此安排,确是相当严谨。 所谓“衣之始”、“食之始”,实际上指农业社会中耕与织两大主要事项。这两项是贯穿全篇的主线。 首章是说九月里妇女“桑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十一月以后便进入朔风凛冽的冬天,农夫们连粗布衣衫也没有一件,怎么能度过年关,故而发出“何以卒岁”的哀叹。 可是春天一到,他们又整理农具到田里耕作。老婆孩子则到田头送饭,田官见他们劳动很卖力,不由得面露喜色。 民间诗人以粗线条勾勒了一个框架,当时社会生活的整体风貌已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后各章便从各个侧面、各个局部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 诗的二、三章情调逐渐昂扬,色调逐渐鲜明。明媚的春光照着田野,莺声呖呖。 背着筐儿的妇女,结伴儿沿着田间小路去采桑。她们的劳动似乎很愉快,但心中不免怀有隐忧:“女心伤悲,殆及公子。 9.<诗经>风、雅、颂、详解*《诗经》共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对于风,雅,颂的解释有种种说法,一般认为是按照音乐来划分的,因为《诗经》的诗篇当初都是乐歌,由于曲调的特点不同,划分三类,后乐谱失传,仅留歌词,我们今天看到的不过是一部乐曲歌词的底本。 *风,地方乐调,这一部分共选了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乐调,称十五国风,共160篇,内容都是民歌,这十五国风是:周南(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间),邺,镛,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其中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和长江中游,其余为黄河中下游。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周室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 *“雅”诗就是西周王畿的乐调。王畿,都城地区,就是渭水流域地区,雅诗就是这一地区的乐调,之所以如此,有两种解释:1,雅,同“夏”,周称西周的王畿为“夏”雅乐就是“夏乐”,夏乐就是王畿乐调2:雅,正也,雅乐即正乐,当时称诸侯国的地方音乐为俗乐,周天子的都城是全国的中心,出于尊王观念,把王畿之乐称为“正乐”两种解释都可通。“雅”诗分为大雅,小雅,大小雅类于后代的大小曲,大小调,其中小雅较接近于“国风”可能是未被贵族改造的王畿地方音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数是贵族之作,少数是人民。关于产生年代,“大雅”大部分是西周初的作品,“大雅”小部分、“小雅”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 *“颂”,颂是祭祀用的宗教音乐,内容分为赞美神灵,祖先的功德,颂诗中周颂31篇,产生于王畿地区,渭水流域,是西周初年作品。鲁颂4篇,商颂5篇,它们都是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品,产于鲁国,宋国(宋是商的后代)。 *《诗经》分风雅颂,共305篇,产生地区包括今天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湖北部,写作年代大致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