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歌的想象翻新

1. 诗歌的想象

诗歌的想象

1.想象的现代诗

天河春雨 尘若无天河正下雨,漫洒蓝色雨丝,天上的街道,淋湿灯火,那儿,静谧的石墙,幽蓝光彩,此时多静美,只剩房檐落水,声声问答,深巷,柳芽,梨花。

河流涌动,被细雨相牵,小桥边,乌燕轻梳羽翼,黄牛卧听牧笛,风声轻轻,自林中来,雨点打响林径,草色,一眼翠碧。 远望,河流深处,蓝色桃花,就在烟雨中,楼阁依稀,三两下鸟啼,桨声,轻摇河水,岸上的马蹄莲,和春兰,一闪光亮。

河面上,春雨纤丝,荡起小船,水底有石头,和鱼种的花园,孩童在岸边奔跑,捉得雨点窃喜,林里走出母亲,呼儿的纸伞。

2.和想象有关到的诗词赏析

联想与想象在诗词中是常见的.“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词是极其精炼的艺术,都以少量的字词包孕着丰富的含义,以含蓄的点拨给人以天女散花般的自由想象.联想和想象是诗词艺术的翅膀,同时又是诗词鉴赏的触媒.诗词作者凭借它精骛八极、神游万仞,读者凭借它来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思接千载、观古今于须臾,来寻求诗句之外所包含的无尽韵味.诗词中的联想与想象分为以下几种:一、借助联想,跨越空间,由此地想到彼地,以彼方写己方.【示例1】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思考:这首诗的题目中有“思家”二字,第三、四句却写家人谈论自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赏析:这种巧妙的构思,使表达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诗人不写自己思念家人,却想象家人谈论自己、挂念自己的情景,从而将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表现得更深切感人.【示例2】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思考: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的感情的?赏析:这首诗通过写除夕夜独处异乡旅馆中的作者想象故乡亲友对远在千里之外的自己之思念,衬托了自己对家乡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二、借助想象,跨越时间,由现在想到将来,以将来写现在.【示例3】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思考:请分析这首诗中的想象.赏析:本诗通过写作者想象在将来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反衬今夜的相思之苦,表达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示例4】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思考: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赏析: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眼前实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朋友上船.诗的后两句为虚拟: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很好地表现了惆怅别情.三、借助联想,跨越时间,由眼前想到过去,以过去写现在.【示例5】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思考:你读出了什么?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赏析: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表达的是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是浓重;对旧日的繁华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显凄凉.【示例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思考:这首词是如何写出而今之“愁”的?赏析:上片回想自己青春年少时候,纯真烂漫,对于“愁”没有深切体验,却强说愁.下片写现在的愁闷.国家民族的不幸,自己的坎坷经历,使作者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忧愁和悲愤,这与天真无邪的少年时代有天壤之别.这样,以过去的无忧反衬出而今的“愁”之深.四、借助瑰丽想象,构筑诗歌意蕴.【示例7】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思考:说说三、四两句在写法上的妙处.赏析:三、四两句写诗人奇特的幻想:他希望能有一个变身法,将一身变作千万个身,以便“散向峰头望故乡”.这种十分大胆和新奇的想象,就把诗人希望重回京师和怀念亲友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真切强烈,形象生动.【示例8】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思考:后人评价第四句“其妙无比”,你认为妙在何处?赏析:第四句,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五、借诗句触发读者,使读者产生无限联想.【示例9】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思考:古人评价本诗结句令读者“低徊流连,觉尚有数十句在后未竟者”,在你看来“未竟者”有哪些内容?提示:分手在即的伤怀,漫漫旅途的孤寂,前途未卜的迷茫,天各一方的思念等.【示例10】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思考:甲乙两首诗每首的后两句都提供给读者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提示:《约客》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雨晴》由蜂蝶飞过墙,想象邻家的春色.。

3.如何体会诗歌中的想像

体会古诗文的情感,是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同时也是在古诗文教学的难点所在。

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多以引导学生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为主,对引领学生感悟诗歌的情感,不作过高的要求。但只要方法得当,化难为易,让他们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那么,怎样引导小学生体会古诗文的思想感情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适当介绍古诗文的写作背景。

如学习南宋诗人陆游的爱国名篇《示儿》时就应适时的介绍诗作的时代背景:祖国的大半河山已落入外寇之手,中原人民身受涂炭,作者也积极参加到御敌统一的战斗中。把实现国家的统一作为自己一生的愿望。

但到了临终之时自己的美好愿望也未能实现,这时诗人并不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伤,却为祖国山河破碎分裂的局面而悲伤无限。这样,通过时代背景的介绍,其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爱国之情已跃然纸上。

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就成为顺其自然的事情了。二、以想象出诗歌的意境为基础。

意境,是诗歌的核心。教学古诗文时,应采用多种形式,如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努力将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逼真的再现出来。

如果学生只是抓住了古诗所描写的主要内容,至多只能算是抓住了一些表象的东西,算不上真正读懂了诗歌,更谈不上入其境,悟其神了。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在学生把握了诗歌的内容,想象出诗歌的意境这一基础上进行。

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当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后,教师就问:你们觉得,作者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引出隐者隐得那么深,诗人为什么又要执意去寻访呢这一疑惑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合情合理的解读。有的认为是崇拜,有的认为是畅谈,有的认为是借寻访之机散心排忧。

学生的见解,充分的开掘了作者内心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如果教师没有在前面引导学生把握好诗歌的内容,后面的诗歌情感的体会,就可能无法完成了。

三、以情激情,促进学生情感迁移。如教学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和亲人的深厚感情。

可先让曾有远离父母亲人,独自一人渡过重大节日经历的学生谈一谈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再启发其他学生想象如果自己和亲人分处异地,举目无亲而又特别渴望见到亲人时,会如何想念自己的亲人?过年过节看到别人亲友团聚,其乐融融,而自己一人孤寂独处之时,又会有怎样的滋味涌上心头?再体会诗人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就不难了。

四、反复诵读、品味诗歌。在古诗词教学中少分析,多朗读乃至熟读成诵是一条宝贵的经验。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读也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

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要教学生学会一边诵读,一边思考诗文内容,在头脑中画画,反复吟诵、体味,进而领悟古诗文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时,让学生对照课本插图反复诵读,诵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感知诗文内容过程,反复诵读中,一幅月夜洞庭美景图便可呈现于学生头脑之中。而面对如此精美绝伦的美景任何人都会和诗人一样情不自禁的表达自己对洞庭秋夜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再如《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则要用热情奔放的音调来指导朗读,才能把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澎湃激情表现出来。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

古诗词教学应特别强调:以读带情,以读悟情。教师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反复品味语言,以诵读作为基本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既深化了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又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

所以我们学习古诗,不求做到古人的诵读吟唱弦舞俱全,但只有努力去诵、读、吟、唱,才能形神逼肖,体现诗歌的韵律之美。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是喜爱古诗的,但如果把古诗的学习狭隘成单纯的背诵,那渐渐的学生又会失去原有的学习激情。

五、善于引导学生质疑。教学古诗,固然要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体会意境,同样应该能够感悟诗情。

也就是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但是,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可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中,可以让学生从题目到内容,先提出相关问题,再结合相关文字或感悟,或推想:隐者是谁?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是隐者?为什么要成为一名隐者?作者为什么要寻隐?怎样寻的?为什么没有遇到?没有遇到的隐者心情怎样?理由是什么?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从诗歌中找到答案,有的必须联系相关句子去领悟,有的要联系生活经验去体会,有的则应该依据关键字词去推想了。比如诗人为什么寻隐没遇到?答案较多,可能是隐者隐的太深了,也许是诗人太迷恋于山中景色了,大概是隐者陶醉于云雾缭绕的地方,或者只顾了采药,忘了回家呢。

这样一来,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如羡慕隐者的自由无拘,向往山中的清净安乐等,就很容易体会出来了。六、演一演、画一画。

在学生熟知了古诗文的。

4.用自己的话说出诗里的想象世界(郭沫若诗两首)必须回答出来,不能

就是让你用自己的话说出诗里的想象世界(郭沫若诗两首) 是怎样的等于让你翻译咯!"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首诗里的想象世界”,实际是一种改写、改述,目的是重现或再造诗中的景象与事物,加深感受,培养联想、想象能力1.诗人将明星比作街灯.点点明星散缀在天幕上,那遥远的世界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街灯则是平常的景象,离我们很近,几乎随处可见.诗人将远远的街灯比喻为天上的明星,又将天上的明星说成是人间的街灯.是诗人的幻觉,还是诗人想把我们引入“那缥缈的空中”?在诗人的心中,人间天上是一体的.那缥缈的空中有一个街市,繁华美丽的街市.那儿陈列着很多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人间的珍宝.诗人并没有具体写出这些珍奇,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将它们作为我们需要的东西,带给我们心灵宁静、舒适的东西.那不仅是一个街市,更是一个生活的场景.那被浅浅的天河分隔的对爱情生死不渝的牛郎、织女,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还在守着银河只能远远相望吗?“定然骑着牛儿来往”,诗人这样说.在那美丽的夜里,他们一定在那珍奇琳琅满目的街市上闲游.那流星,就是他们手中提着的灯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颠覆了流传千年的神话,化解了那悲剧和人们叹息了千年的相思和哀愁.2诗的标题是《静夜》,诗中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诗的第1小节描绘了一幅极平常的画面:月光淡淡,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云团团,星光点点,这些景致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见到的,透过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踱到屋外,随意地看那淡淡的月光、月光下朦胧的林影,抬头看那云团中漏出来 的疏星.如果顺延着这条平淡无奇的写景的思路写下去,充其量也只是一首写景的好诗罢了,但第2节一开头,诗人劈头问道:“天河何处?”这一问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那广袤的宇宙之中去了.作者似乎想引领读者的思绪去“精骛八极”、“神游万仞”,似乎想让读者的眼光透过茫茫的黑夜,看到星夜的无穷深处,但紧接着的一句“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开的心神收拢回来,模糊的海雾能阻挡住人的视线,却不能阻挡那脱缰野马似的想像.此时,放飞的心欲罢不能,已想到了很远很远——“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一句是极好的证明,证明诗人的想像的确已穿过了那茫茫的海雾,想像着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鲛人”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抑或是无穷的思念?这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诗,这就是郭沫若的诗!这就是想像,这就是郭沫若的想像!如果没有后一节的想像,前文的景是呆板的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景,有了后一节的想像,才使得司空见惯的景变得空灵、美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前后两小节诗虽有写实与想像的区别,却共同写出一个“静”字,全诗的氛围是谐调统一的.。

5.【关于古代诗歌的想象作文怎么写

学习古代诗歌,在诗中漫步,往诗外畅游,思接千载,遨游万里.可解读可超越,可联想可想像,可艺术再现,也可大胆创造,这样既能回顾审视古诗之美,又能产生独特的现代韵味.先请欣赏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的两个精彩片断:片断一:夜已经来临了,他和他的马儿孤寂地站在冰冷的乌江岸边,秋风撩起他散乱的长发,那张刚毅的脸上竟也写满了疲惫,他忆起年少读书时听叔父说的那句话:"为千千万万的人牺牲一个人和为一个人而牺牲千千万万的人同样是不对的,然而,你必须作出选择."是啊,今晚是要作出选择了.他回看不远处的营帐,那里有他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颓败,他不忍再想,只是轻轻地抚摸着身旁马儿的鬃毛,他看见马儿的眼角亮晶晶的,自己的虎目竟也有了发胀的感觉,连忙把头扭向了一边……她对他说:"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他便看着她举剑抹向了自己雪白的粉颈,他眼睁睁的,酒力发作,他已无能为力.第一次觉得那种颜色竟是如此的刺目,它曾经从敌人的脖颈中喷涌而出,而今竟染红了自己心爱女人的翠玉黄衫……浑浊的泪水寂无声息地滑落.他终于陷入了敌人的包围,他们个个使出了自己的全力,然而敌人仍像潮水般压了过来,当他被部将推攘着上了那只救命的小木筏时他虚吼了一声,将自己的战马拉上了木筏,静静地说:"来世,仍是兄弟."便举起兵刃返身投入"潮水"中,透过层层血污,他看到那只木筏上的乌骓马竟跃进了无底的乌江,看到了身旁的兄弟一个个地倒下,他觉得无悔于自己的选择,他流着泪,含着笑举起了手中的剑……乌江岸边,洒遍了霸王的眼泪……。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