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陈子昂的诗歌贡献

1. 陈子昂的诗歌

陈子昂的诗歌

1.陈子昂的诗歌有些什么特点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 川射洪西北)人。

年少时富于浪漫的豪 侠性格,684年中进士,上《大周受命 颂》受到武则天的赏识,拜麟台正字, 后迁右拾遗。陈子昂不避权贵,敢于针 砭时弊。

696年随从武攸宜征伐契丹。 后因痛感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许多进步主 张不能实现,便于698年辞官返乡。

后 被武三思县令段简诬陷入狱,忧愤而死,年仅42岁。 陈子昂是初唐后期杰出的诗人。

在诗歌的理论与创作上,他都表现出了 大胆的创新精神。他的诗歌标举汉魏风 骨,强调风雅比兴,反对齐梁诗风的形 式主义。

他是倡导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者,对唐诗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他的散 文取法古代,摒弃浮艳之风,反对骈文, 独具清峻的风格。

著作有《陈伯玉集》。

2.【陈子昂的诗有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陈子昂死后,其友人卢藏用为之编次遗文10卷.今存《陈伯玉文集》是经后人重编的.刻本中以明弘治间杨澄校刻杨春本《陈伯玉文集》10卷收辑作品比较多,并附录《新唐书》本传等有关材料.《四部丛刊》本即据此本影印.《世界文库》本,曾据明、清各本作过若干校订.今人徐鹏校点《陈子昂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全唐诗》、《全唐文》、《文苑英华》等书,补入诗文10余篇,成为较完备的本子,后附今人罗庸《陈子昂年谱》.今人彭庆生有《陈子昂诗注》.后附其所编《陈子昂年谱》及“诸家评论”.岑仲勉有《陈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迹》一文(载《辅仁学志》第14卷第一、二合期). 庆云章 感遇诗三十八首 观荆玉篇 鸳鸯篇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 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 赠赵六贞固二首答韩使同在边 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 答洛阳主人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酬晖上人夏日林泉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送别出塞 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 秋园卧病呈晖上人 登泽州城北楼宴 山水粉图 彩树歌 春台引 寒食集毕录事宅作 登幽州台歌 喜马参军相遇醉歌 度荆门望楚 晚次乐乡县 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因酬晖上人独坐山亭有赠 东征答朝臣( 一作达 )相送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题李三书斋 崇嗣 送魏大从军 送殷大入蜀 落第西还别刘祭酒高明府 落第西还别魏四懔 送客 春夜别友人二首 遂州南江别乡曲故人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送梁李二明府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 喜遇冀侍御●【左王右圭】崔司议泰之二使 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 月夜有怀 夏日游晖上人房 春日登金( 一作九 )华观 群公集毕氏林亭 宴胡楚真禁所 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 晦日宴高氏林亭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 上元夜效小庾体 洛城观●【左酉右甫】应制 奉和皇帝上( 一作丘 )礼抚事述怀应制 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 白帝城怀古 岘山怀古 宿空●【左舟右令】峡青树村浦 宿襄河驿浦 赠严仓曹乞推命录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 卧病家园 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 合州津口别舍弟至东阳峡步趁不及眷然有忆作以示之 万州晓发放舟乘涨还寄蜀中亲朋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 同●【上日下文】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南山家园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凉独坐思远率成十韵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已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 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古意题徐令壁(一作题著作令壁) 赠别冀侍御崔司议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见岁时杂咏末句缺一字)。

3.陈子昂的诗

陈子昂(661 —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

年少时就富于浪漫的豪侠性格。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举进士 ,因上《大周受命颂》受武则天赏识,拜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

陈子昂敢于针砭时弊 ,不避权贵。万岁通天元年(696)随从武攸宜征伐契丹。

后因痛感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许多进步主张不能实现 ,便于圣历初(698)辞官返乡。武三思县令段简诬陷他,因此入狱,后忧愤而死。

终年仅四十二岁。 陈子昂为初唐后期才智志向过人的诗人,在诗歌的理论与创作上都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

他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风雅比兴,反对形式主义的齐梁诗风。 他是倡导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影响很大。

他的散文取法古代,摒弃浮艳之风,反对骈文,独具清峻的风格。著有《陈伯玉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庭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

这首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 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西征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 。

武攸宜无将略 ,先头部队被契丹所败,总管王孝杰坠崖而亡,几乎全军覆没。武攸宜听说后,十分惊骇,怯敌不前。

陈子昂认为自己“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 ”,于是建议以奇兵胜骄敌,请分兵万人为前驱,但未被采纳;后来又多次进谏 ,“言甚切至 ”,竟触怒了建安王。 刚愎自用的武攸宜一怒之下,将他降职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蓟北楼——幽州台,俯仰古今 ,纵望天地,思绪潮涌,感慨万端,遂赋诗七首,总题为《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 》,缅怀古代求贤若渴、唯贤是用的燕昭王等贤明君主,抒发自己生不逢辰、未能施展抱负的感慨 。

《登幽州台歌》是继《蓟丘览古》稍后的又一感怀杰作。 《蓟丘览古 》诗前有序 ,序中写道 :“丁酉岁(697),吾北征。

出自蓟门,乃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

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从这篇序中所流露出的怀古伤今之意同样见于《登幽州台歌》之中。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两句的意思是:象燕昭王一类的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古代明君,现在再也见不到了;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现的后贤,又还没有出现。

“前贤”已远,“后贤”未来,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怅跃然纸上!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意思是:想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这怎么能不悲伤叫人落泪呢!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这首诗歌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

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虽然只有短短四句 ,却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楼台高耸 ,诗人独立,临风远眺,面对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激情满怀,思绪万千。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仓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 。《远游》有云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该诗含而不露,以情动人,使格调显得高亢悲壮,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在这首诗中,诗人无一字正面抒写自己如何怀才不遇 ,无一语直接针砭时弊,而只是十分含蓄而巧妙地借助诗句内涵去荡起读者想象的飞舟,可谓“含而不露 ”;另外,这首诗无一句绘景描形之语,无一词点染过幽州台的耸拔峻伟,但是透过诗境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遭受打击时的激愤、体会到其情怀的高尚。

由于这首诗情满宇宙,气盖天地,所以其高亢悲壮的格调就能够独彪诗史,千百年为人们所传诵。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 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 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这首五言诗所吟咏的对象是香兰杜若。

香兰和杜若都是草本植物,秀丽芬芳。兰若之美,固然在其花色的秀丽 ,但好花还须绿叶扶 。

花叶掩映,。

4.陈子昂的诗歌有哪些特点

陈子昂(661—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新人物之一。

陈子昂年少时家庭富裕,乐善好施,慷慨侠义,成年后开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唐睿宗文明初(684年),陈子昂进士及第,拜麟台正字,后被人诬陷入狱,迫害致死。

唐朝初期的诗歌,因沿袭六朝余习,风格多绮靡纤弱,陈子昂这时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他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作诗提倡恢复汉魏风骨,这就改变了初唐时期的浮靡诗风,使诗歌或讽谏朝政,或感怀身世,铮铮铁骨,掷地有声。

5.陈子昂的诗歌

陈子昂诗鉴赏(1) 作者:金晓伟 录自《唐诗鉴赏大典》 生平简介 陈子昂(661 —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

年少时就富于浪漫的豪侠性格。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举进士 ,因上《大周受命颂》受武则天赏识,拜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

陈子昂敢于针砭时弊 ,不避权贵。万岁通天元年(696)随从武攸宜征伐契丹。

后因痛感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许多进步主张不能实现 ,便于圣历初(698)辞官返乡。武三思县令段简诬陷他,因此入狱,后忧愤而死。

终年仅四十二岁。 陈子昂为初唐后期才智志向过人的诗人,在诗歌的理论与创作上都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

他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风雅比兴,反对形式主义的齐梁诗风。他是倡导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影响很大。

他的散文取法古代,摒弃浮艳之风,反对骈文,独具清峻的风格。著有《陈伯玉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庭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

这首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 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西征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 。

武攸宜无将略 ,先头部队被契丹所败,总管王孝杰坠崖而亡,几乎全军覆没。武攸宜听说后,十分惊骇,怯敌不前。

陈子昂认为自己“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 ”,于是建议以奇兵胜骄敌,请分兵万人为前驱,但未被采纳;后来又多次进谏 ,“言甚切至 ”,竟触怒了建安王。刚愎自用的武攸宜一怒之下,将他降职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蓟北楼——幽州台,俯仰古今 ,纵望天地,思绪潮涌,感慨万端,遂赋诗七首,总题为《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 》,缅怀古代求贤若渴、唯贤是用的燕昭王等贤明君主,抒发自己生不逢辰、未能施展抱负的感慨 。

《登幽州台歌》是继《蓟丘览古》稍后的又一感怀杰作。 《蓟丘览古 》诗前有序 ,序中写道 :“丁酉岁(697),吾北征。

出自蓟门,乃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

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从这篇序中所流露出的怀古伤今之意同样见于《登幽州台歌》之中。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两句的意思是:象燕昭王一类的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古代明君,现在再也见不到了;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现的后贤,又还没有出现。

“前贤”已远,“后贤”未来,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怅跃然纸上!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意思是:想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这怎么能不悲伤叫人落泪呢!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这首诗歌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

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虽然只有短短四句 ,却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楼台高耸 ,诗人独立,临风远眺,面对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激情满怀,思绪万千。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仓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 。《远游》有云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该诗含而不露,以情动人,使格调显得高亢悲壮,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在这首诗中,诗人无一字正面抒写自己如何怀才不遇 ,无一语直接针砭时弊,而只是十分含蓄而巧妙地借助诗句内涵去荡起读者想象的飞舟,可谓“含而不露 ”;另外,这首诗无一句绘景描形之语,无一词点染过幽州台的耸拔峻伟,但是透过诗境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遭受打击时的激愤、体会到其情怀的高尚。

由于这首诗情满宇宙,气盖天地,所以其高亢悲壮的格调就能够独彪诗史,千百年为人们所传诵。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 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 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这首五言诗所吟咏的对象是香兰杜若。

香兰和杜若都是草本植物,秀丽芬芳。兰若。

6.陈子昂的诗歌

陈子昂诗鉴赏(1)作者:金晓伟 录自《唐诗鉴赏大典》生平简介陈子昂(661 —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

年少时就富于浪漫的豪侠性格。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举进士 ,因上《大周受命颂》受武则天赏识,拜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

陈子昂敢于针砭时弊 ,不避权贵。万岁通天元年(696)随从武攸宜征伐契丹。

后因痛感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许多进步主张不能实现 ,便于圣历初(698)辞官返乡。武三思县令段简诬陷他,因此入狱,后忧愤而死。

终年仅四十二岁。陈子昂为初唐后期才智志向过人的诗人,在诗歌的理论与创作上都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

他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风雅比兴,反对形式主义的齐梁诗风。他是倡导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影响很大。

他的散文取法古代,摒弃浮艳之风,反对骈文,独具清峻的风格。著有《陈伯玉集》。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庭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

这首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西征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 。

武攸宜无将略 ,先头部队被契丹所败,总管王孝杰坠崖而亡,几乎全军覆没。武攸宜听说后,十分惊骇,怯敌不前。

陈子昂认为自己“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 ”,于是建议以奇兵胜骄敌,请分兵万人为前驱,但未被采纳;后来又多次进谏 ,“言甚切至 ”,竟触怒了建安王。刚愎自用的武攸宜一怒之下,将他降职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蓟北楼——幽州台,俯仰古今 ,纵望天地,思绪潮涌,感慨万端,遂赋诗七首,总题为《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 》,缅怀古代求贤若渴、唯贤是用的燕昭王等贤明君主,抒发自己生不逢辰、未能施展抱负的感慨 。

《登幽州台歌》是继《蓟丘览古》稍后的又一感怀杰作。《蓟丘览古 》诗前有序 ,序中写道 :“丁酉岁(697),吾北征。

出自蓟门,乃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

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从这篇序中所流露出的怀古伤今之意同样见于《登幽州台歌》之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两句的意思是:象燕昭王一类的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古代明君,现在再也见不到了;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现的后贤,又还没有出现。

“前贤”已远,“后贤”未来,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怅跃然纸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意思是:想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这怎么能不悲伤叫人落泪呢!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这首诗歌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

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虽然只有短短四句 ,却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楼台高耸 ,诗人独立,临风远眺,面对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激情满怀,思绪万千。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仓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 。《远游》有云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该诗含而不露,以情动人,使格调显得高亢悲壮,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在这首诗中,诗人无一字正面抒写自己如何怀才不遇 ,无一语直接针砭时弊,而只是十分含蓄而巧妙地借助诗句内涵去荡起读者想象的飞舟,可谓“含而不露 ”;另外,这首诗无一句绘景描形之语,无一词点染过幽州台的耸拔峻伟,但是透过诗境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遭受打击时的激愤、体会到其情怀的高尚。

由于这首诗情满宇宙,气盖天地,所以其高亢悲壮的格调就能够独彪诗史,千百年为人们所传诵。感遇三十八首(其二)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这首五言诗所吟咏的对象是香兰杜若。

香兰和杜若都是草本植物,秀丽芬芳。兰若之美,固。

7.陈子昂的诗

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读音分段: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直译]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意译]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