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大观园

1.红楼梦诗词全集的大观园题咏

元春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旷性怡情匾额-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文章造化匾额-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万象争辉匾额-探春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文采风流匾额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凝晖钟瑞匾额 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宝玉

有凤来仪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2.大观园题咏的内容是什么

旷性怡情匾额-迎春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文章造化匾额-惜春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凝晖钟瑞匾额薛宝钗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有凤来仪臣宝玉谨题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怡红快绿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万象争辉匾额-探春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文采风流匾额李纨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蘅芷清芬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3.红楼梦中描写大观园的句子

正门五间,

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往前一望,见白石,或如鬼怪,或如猛兽,

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Н绣槛,皆隐于山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大观园诗词对联: (顾恩思义)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园。

(元春)

旷性怡情(匾额)、迎春:

园成景物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万象争辉(匾额)、探春:

名园筑就势巍巍,奉命多惭学浅微。精妙一时言不尽,果然万物有光辉。

文章造化(匾额)、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开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文采风流(匾额)、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凝晖钟瑞(匾额)、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瞻爷处,自惭何敢再为辞?

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

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有凤来仪、宝玉: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分碎影,好梦正初长。

蘅芷清芬、宝玉:

蘅芜满静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湿衣裳。谁咏“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怡红快绿、宝玉: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蝉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清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杏帘在望、黛玉: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补充:

参考《红楼梦》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封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只见正门五间,

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往前一望,见白石,或如鬼怪,或如猛兽,

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说着,

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Н绣槛,皆隐于山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ち之属.

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4.红楼梦描写大观园诗句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别墅,元春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正殿匾额云“顾恩思义”。

元春省亲后,元春命宝玉和诸钗入园居住。 大观园是寄托了作者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清净女儿之境,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的女儿国,太虚幻境的凡世化身,天地间至情至性、至美至圣的所在,凝结了小说的女儿尊贵、青春叛逆、正邪两赋、诗意生活、理想新世界、青春儿女真情及情之悲剧等思想旨意。

扩展资料大观园的人文精神: 大观园是与宁国府、荣国府鼎足并立的情之堡垒,象征正邪两赋派的精神家园。大观园外围的正邪两赋有情人,如贾母、宝琴、刘姥姥、贾芸、贾蔷、北静王、秦钟、红楼五侠等,他们与大观园同样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的心性易地则同。

大观园是他们心中共同的圣地。 大观园是为元春省亲而兴建的。

在小说叙事体系内,它已具备了一半皇家园林血统,又成为元春命运的晴雨表,无形中关乎贾府家族命运。是以起造大观园必须在长房宁国府原有的会芳园基址上加以扩建,园中又有一座象征贾府祖脉的大主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观园。

5.红楼梦刘姥姥大观园行酒令作诗词

《红楼笔记》之三百二十六

风之子原创

貌似刘姥姥的行酒令最不成令,最随意。难道,刘姥姥的行酒令也有意义?还真有。

是个庄稼人罢。

大火烧了毛毛虫。

一个萝卜一头蒜。

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第一句“是个庄稼人罢”,大实话,确实是个庄稼人。正因为刘姥姥是个庄稼人,所以她解救了巧姐之后,为避祸,重新回到乡下,而巧姐也随之成为了一个庄稼人,即判词中所说的以纺织为生的“村妇”。所以,刘姥姥的身份实际暗示着巧姐将来的身份和命运。与巧姐的判词遥相呼应。

第二句“大火烧了毛毛虫”,和贾母的“头上有青天”有异曲同工之妙(见拙文《《红楼梦》之贾母的行酒令》)。同样体现了刘姥姥嫉恶如仇的性格,只是由于身份卑微,不似贾母那般明显而已。此句出自乡村的村俗,每年秋收过后,庄稼人都要“烧田”,一为给田地施肥,二为给来年的庄稼除害,是谓“大火烧了毛毛虫”。这里暗示刘姥姥看到贾芹、王仁等拐卖巧姐之后的义愤,只巴望一把大火烧死这些害人精。

第三句“一个萝卜一头蒜”,所指乃是刘姥姥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个萝卜也罢,一头蒜也罢,都早已经“命定”,需要各安天命,顺其自然,不可强求。我相信,正是刘姥姥这样的人生观以及贾府遭变之后的经历,使得后来为刘姥姥抚养长大的巧姐也拥有了这样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因此,她才会心甘情愿作为一个村妇,终老一生,而把红尘富贵看穿看透。所以,这句话,明写刘姥姥,实则暗写巧姐也。

第四句“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也有很丰富的含义。一则,刘姥姥善良、勇敢、乐观,解救巧姐,终得“善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报应也。刘姥姥应该是得到长寿和善终的。二则,王熙凤一生要强毒辣,敢使手段,却因为一件小小的善事,即善待刘姥姥,终得善果,终于在贾府遭变自己身陷牢狱的时刻保全了自己的骨肉巧姐,也为善因善果了。

所以,别看这貌似粗俗的四句酒令,实在意义颇深呐。

6.红楼梦大观园原地名及诗句

正门五间, 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往前一望,见白石,或如鬼怪,或如猛兽, 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Н绣槛,皆隐于山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大观园诗词对联: (顾恩思义)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园.(元春)旷性怡情(匾额)、迎春: 园成景物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万象争辉(匾额)、探春: 名园筑就势巍巍,奉命多惭学浅微.精妙一时言不尽,果然万物有光辉.文章造化(匾额)、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开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文采风流(匾额)、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凝晖钟瑞(匾额)、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瞻爷处,自惭何敢再为辞?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 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有凤来仪、宝玉: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分碎影,好梦正初长.蘅芷清芬、宝玉: 蘅芜满静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湿衣裳.谁咏“池塘”曲,谢家幽梦长.怡红快绿、宝玉: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蝉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清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杏帘在望、黛玉: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补充:参考《红楼梦》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封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7.跪求

再增加大观园诗词若干:大观园诗词对联:(顾恩思义)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园。

(元春)

旷性怡情(匾额)、迎春:园成景物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万象争辉(匾额)、探春:名园筑就势巍巍,奉命多惭学浅微。精妙一时言不尽,果然万物有光辉。文章造化(匾额)、惜春: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开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文采风流(匾额)、李纨: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凝晖钟瑞(匾额)、薛宝钗: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瞻爷处,自惭何敢再为辞? 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有凤来仪、宝玉: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防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分碎影,好梦正初长。

蘅芷清芬、宝玉:蘅芜满静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湿衣裳。谁咏“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怡红快绿、宝玉:深庭长日静,两两出蝉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清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杏帘在望、黛玉: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8.大观园楹联

中国文化依存于老庄“物我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园林则以中国文化为其深厚底蕴,其形式表现为“回归自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意境。

古希腊神庙将人的尺度、人的精神放在建筑中,而中国园林则是将游人置于园林之中,景随人欢,景随人悲。中国园林中楹联不仅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且能提示或强调意境。

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师法自然,断续开阖,加以奇巧的布局,配上诗词楹联,形成独特的意境,收到了韵自天外的效果,是中国园林一个杰出之作。 且看“潇湘馆”之景:竹中精舍,一脉清泉,玉竹倩影,秋欲滴,碧欲闻,配之以潺潺水声,若能在此饮茶、赏月,此生何求? “宝鼎茶闻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此联一出,将单纯空间的自然之意境,扩充以时间,并将雅士之举涉入其间,游人至此,更平添缕缕遐思。棋罢茶闲,看宝鼎之烟萦绕竹上,竹愈绿;听幽竹之叶轻敲窗棂,似能感到古筝悠悠,檀香袅袅。

信步来至“蘅芜院”,一路绿柳拂水,悬藤垂梦,满地异草,只觉芳香扑鼻。待到沿廊信步,恍然惊觉时,人已入室。

此时方知隐现之变,虚实之奇。感叹之时,不觉又被眼前汀洲水墨所吸引:“吟或豆蔻才犹艳,睡足酴?梦也香。”

此刻,游人只觉才出香帘,又入鸳梦一般,不能自已。月下豆蔻,梦中酴?,此情此地,怎不令人文思泉涌? 贾政曾评此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

其实,依笔者看,如此之境,抚琴岂不多余?若有月明如鸿,自是天成,又有何曲能比?正是“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中国曾有“艺术三界”之说,即:无我、有我、唯我。

“唯我” 之境,是将偌大一个世界,与“我”合为一体,赋景予情。中国园林艺术正是据此得以傲立于世界园林之巅。

----- “试才题对额”时,宝玉只题了四副联,即沁芳亭、有凤来仪、浣葛山庄、蘅芷清芬。后有藕香榭一副,由史湘云口诵与太君听,未言谁撰。

此外无联,连“四大处”的怡红院也无联可记。这已奇了。

但奇处还在有联的也不大好懂,令人感到“文不对题”。 例如,有凤来仪的联,只言茶、棋,一“闲”一“罢”,与凤无涉。

也非“应制”体。浣葛山庄之匾额“杏帘在望”的联则与“杏”与“酒”(甚至稻畦、菜圃)都无交涉——这联唯一“应制”了,但又出来一个“好云香护”,护的是“采芹人”(喻科名举业),也奇极!——这儿没有“云”的事,也离《诗经》“泮水”甚远,沾不上边儿。

可是更有一奇,就是蘅芷清芬的联。这联大书云: 吟成蔻才犹艳 睡足荼梦也香 这儿有几层奇。

一层是这比“茶闲”、“棋罢”离“应制”更十万八千里。二奇是贾政听了一个字也斥为“艳诗”(如他批“花气袭人知昼暖”),岂不“唐突”了贵妃?三奇是这与后来住在此处的薛姑娘宝钗也全不(暗中)贴切。

此联上句何义?我对“蔻”的诗典自愧所知只有杜牧那首名篇“十三馀”;怕太谫陋,看看专家的注解,亦别无新获。那么,且看小杜原诗全文: 娉娉袅袅十三馀, 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两首小绝句的题目却是《赠别》——这就重要极了。

试想:此联如是“应制”,那可大大冒犯了贵妃。没有一个字是用得上的。

若谓是暗切宝钗,那谁也不会同意说她“蔻年华”或她作过这种“艳诗”,全不合体。而且,她也不是一位“睡美人”,这下句又如何绾合在她身上? ——于是,我忽然悟到:“香梦沉酣”是湘云的事情,而“开到荼花事了”是麝月之预兆词。

这就引出一个新解来:此联实际是指与宝钗同寓的史大姑娘! 小杜的《赠别》诗,原是写给某少女歌妓的。为何用在这里?难道只为了一个“十三岁”?我疑心这句也没离开湘云的遭遇,她似曾一度因家难而被“官卖”(李煦家眷确曾如此),因落入“贱籍”,这变故使得她与宝玉别离两地,无法通问,互相怀念,难以言宣。

及至元春省亲之后,书中才写史大姑娘忽然来到,那可能是乾隆改元大赦宽免,而李家也因此蒙赦。不然的话,何以在二十回书文之前,一字不及湘云这个重要女主角耶?此中有大原因,非“章法疏忽”也。

若然,则下句信乎更是湘云的事迹情节,理顺而章成,一切“通”了。 这也表明:宝钗居蘅芜,只是个“过渡性”人物。

真“苑主”乃属于湘云。麝月也是最后陪伴她的“旧人”。

因贾政命宝玉题咏园景,宝玉方得大展文才。以对联论,雪芹给他安排了四副:沁芳桥亭、有凤来仪、浣葛山庄、蘅芷清芬四处——独遗怡红快绿,不言有联。

其前,宝玉所见秦氏屋中一联;又有尤氏正房联,与题园无涉,却于藕香榭又单出一联,由湘云念与史太君听。综观这些联文,我以为还是独推沁芳亭那一副,首屈一指,无与敌者。

这副联,大方,自如,文采,境界,可称四全,无一点儿堆垛纤巧气味。笔力振爽,对仗工致,无复遗憾。

这副联,是进园后第一处重要景观处所题,宝玉站于亭上,“四顾一望,机上心来”,出口而成章,神完而气足: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其他诸联,不及远甚。

这联十四字,胜义何在?怎么欣赏?因为这第一。

9.红楼梦诗词

大观园中一景名“怡红快绿”后宝玉选为居所

怡红院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大观园中一景,也是大观园中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院落,是别号绛洞花主、富贵闲人,绰号无事忙的贾宝玉的住所,是西方灵河岸上赤瑕宫神瑛侍者在凡间投胎的“花柳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

该院院外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三间垂花门楼,四面抄手游廊。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五间抱厦上悬“怡红快绿”匾额。整个院落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花园锦簇,剔玲珑,后院满架蔷薇、宝相,一带水池。沁芳溪在这里汇合流出大观园,有一白石板路跨在沁芳溪上可通对岸。是大观园中最为华丽的房屋之一,也是金陵十二钗常聚会活动的地方。

贾政初带宝玉游园时,宝玉题为“红香绿玉”,后贾元春将其改为“怡红快绿”,称“怡红院”。元妃省亲期间,贾宝玉为“怡红快绿”匾额题诗为:“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