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跟扫尘有关的诗句

1.跟水有关的诗句有很多,你能写出几句,怎么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竹影扫阶尘不动 月穿潭底水无痕。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2.与“爆竹”有关的诗句都有哪些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代王安石《元日》

2、一声震得人方恐,回头相看已化灰。——《红楼梦》第22回元春制的灯谜

3、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明朝范成大《爆竹行》

与“爆竹”有关的诗句: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

歌颂春节的诗很多。王安石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习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2、《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赏析:

“拜年”,是过年时最隆重、最热烈的一项礼仪活动。投送拜贴这一风俗始于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交换个“名片”,表示礼数到了。表个心意,既礼貌,又雅致。礼到人不怪,只是略嫌简陋。而拜贴也就相当于今天的送贺年卡。

3、《爆竹行》

明朝范成大

食残豆粥扫尘罢,

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间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

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

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连百神道宁,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

犹有余威可驱疠。

赏析:

大年初一的早上爆竹船又来了,要在苏杭一带停五天。一大早吃完早饭,取来竹竿分截成五尺长短的竹筒放到火中烤烧,当火力足够时,竹节间水分像流汗一样渗透出来,这时卜人急忙取走,孩童们纷纷躲在远处站立一旁。竹筒在门庭的阶梯上撞落,噔时响起雷霆大吼。一声两声百鬼惊怕,三声四声把鬼怪吓的倾巢逃去,十声百声牛鬼蛇神全都吓跑了,八方六合都安平下来。从床下拾起的焦碳中还存有可驱赶厉鬼的余威。现在可以把药汤都存放一边改换酒杯了,尽日的游玩终于可安稳睡一觉了。这首诗描绘的是春节的早晨,主人公在家中安排燃烧爆竹的事,表达了诗人新年愉悦欢畅的心情,寄托了诗人对居家平安的美好愿望。

3.关于爆竹的古诗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代王安石《元日》

身如束帛气如雷,

能使妖魔胆尽催。

一声震得人方恐,

回头相看已化灰。

——《红楼梦》第22回元春制的灯谜

食残豆粥扫尘罢,

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间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

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

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连百神道宁,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

犹有余威可驱疠。

——明朝范成大《爆竹行》。《爆竹行》写得最详细,诗中写的是除夕夜燃放爆竹的过程,如果用来描绘现代人迎新春时的喧闹景象和内心祈祷,也无不可。

4.跟气节有关的诗句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唐•杜牧

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

6、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 瑾

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5.关于“门”的诗句

甲第面长街,朱门赫嵯峨。

——魏晋·张华《轻薄篇》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塞上曲》 往往朱门内,房廊相对空。

——唐·白居易《凶宅》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唐·李白《从军行》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望天门山》 玉户临驰道,朱门近御沟。 ——唐·崔颢《相逢行》 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唐·李贺《绿章封事》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唐·李白《关山月》 画堂昨夜西风过,绣帘时拂朱门锁。

——唐·冯延巳《菩萨蛮》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唐·李颀《古从军行》 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

——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唐·王昌龄《从军行》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唐·温庭筠《杨柳枝》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北宋·秦观《满庭芳》 青苔芜石路,宿草尘蓬门。 ——南北朝·谢庄《怀园引》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南宋·陆游《关山月》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唐·杜甫《客至》 莫问万春圆旧事,朱门草没大功坊。

——清·王士祯《秦淮杂诗》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唐·秦韬玉《贫女》 读书兼射猎,不屑夷门傍。

——明·柳如是《赠宋尚木》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唐·李白《北风行》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唐·杜甫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唐·李白《送范山人归太山》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南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6.跟喜有关的诗句

1、韦庄《长安清明》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2、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3、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

山雨夜来涨,喜鱼跳满江。

4、薛莹 《中秋月》

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

5、王昌龄 《万岁楼》

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6、张仲素 《塞上曲》

卷旆生风喜气新,早持龙节静边尘。

7、韦元甫 《木兰歌》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7.跟笔墨有关的诗句

为陈子复画扇戏题

【作者:文徵明】

长松荫高原,虚亭写清泚。

重重夕阳山,忽堕清谈里。

吾生溪壑心,苦受尘氛累。

昔从笔墨间,涂抹聊尔耳。

亦知不疗饥,性僻殊事此。

有如鱼吹沫,不自知所以。

世人不相谅,调笑呼画史。

纷然各有须,缣素盈案几。

袜材真足厌,研吮良自耻。

经旬一执笔,累岁不盈纸。

交游怪逋慢,往往遭怒訾。

岂知书生为,未可俗工拟。

五日画一石,十日画一水。

虽无王宰能,此例自可倚。

陈君乃何人,亦自向庸鄙。

一扇五更年,此负真缓矣。

吾方惧获怒,君顾得之喜。

一笑题谢君,贤于二三子。

题吴教授所藏黄大痴画松江送别图

【作者:刘崧】

是何山莽莽以横,云水浩浩而生风。

天低江迥日欲落,别意乃在苍茫中。

问君此图作者谁?浙东老人黄大痴。

松江先生旧知己,眼明为写秋江姿。

重坡欹岸东南远,木末参差见层褵。

苍浦遥连楚泽深,石林尽带吴堤转。

是时先生从此归,把钓欲拂云中矶。

长风过雨蒲苇净,水色淡沲沾人衣。

只今又作筠州客,惆怅松江渺云隔。

离思犹迷雁荡烟,归心已历洪崖石。

我思大痴焉得从,笔墨往往遗奇踪。

草衣骑牛发如雪,吹笛忆过天台峰。

平生一笔不轻许,傲睨王侯笑尘土。

展图坐对凤山青,却想高情动千古。

君不闻功名利达能几何,长安离别日日多。

灞陵亭前春草碧,灞陵亭下春风波。

题陈氏所藏著色山水图

【作者:贡奎】

独卧晓慵起,梦中千万山。

推窗烟云满,一笑咫尺间。

袅袅美人妆,金碧粲笄鬟。

素波净如镜,绿苹点溪湾。

美哉笔墨工,貌此意度闲。

孤禽立圆沙,渔舟远来还。

我方厌闤市,坐对忘朝餐。

安得林下扉,深居长掩关。

答吴伯固

【作者:郑獬】

伯固读我诗,掉头吟不休。

明日踵我门,作诗还相投。

初读颇怪骇,如录万鬼囚。

笔墨又劲绝,涌纸花光流。

想其挥扫时,天匠无雕锼。

倒下百箧珠,滑走不可收。

嗟余文字拙,瑕颣多疮疣。

乃如丑老妇,见此明镜羞。

美言反见诵,伦拟非其俦。

扶树腐木茂,使之凌昆丘。

又欲唱其宫,使我商以讴。

相搏如风雷,直与郊愈侔。

子趋则甚易,於我宁得不。

力敌气遂作,声应律乃酬。

譬如楚汉翁,画地争鸿沟。

我才非子对,何足当戈矛。

幸子时见过,高吟消百忧。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