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梅花的诗句或者诗词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解说]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中心: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陆游《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中心:作者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译: 百花飘零凋谢,独有梅花却茂盛妍丽地开放。 小园中只有她占尽美好的风光。疏疏落落的梅枝,纵横交错,映在清浅明澈的池塘中,黄昏的淡月下,飘散着缕缕幽香。 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必须先偷眼看看,梅花开放时并没有粉蝶,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是对她无限深情。可以亲近梅花的,幸喜还有低吟诗句那样的清雅;而不须要酒宴歌舞这样的豪华。 中心:这首诗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二、求10首(多多益善)关于梅花的古诗,要求注明梅花所代表的意象是什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 枝开。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梅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庚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真适园梅花盛放 王 鏊 花间小坐夕阳迟,香雪千枝与万枝。自入春来无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诗。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杂诗》之一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杨柳枝词 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梅花绝句 陆游 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红 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红梅 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梅花绝句之二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岭上红梅 范大成 雾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风一枝足。满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倾城在空谷。 梅花绝句之三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题梅花图 杨无咎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探梅 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圣恩寺看梅 周永年 众香国里人来去,花信风中鸟倒悬。更喜水光相映发,横斜疏影托波来。 雪梅之一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题画梅 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雪梅之二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岭梅 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观梅有感 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赠范晔 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 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红楼梦》咏红梅花 (花字) 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红楼梦》咏红梅花 (梅字) 曹雪芹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雪后梅盛开折置灯下 曾几 满城桃李望东君,破蜡红梅未上春。 窗几数枝逾静好,园林一雪碧清新。山园小梅 林和靖 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三、在我国诗歌中,如“梅”“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梅象征高洁,不畏严寒。【诗文中的梅: ☆ 一枝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卢照邻《梅花落》) ☆ 吴王醉处十余里。 照野拂衣今正繁。经雨不随山鸟散。 倚风疑共路人言。愁怜粉艳飘歌席。 静爱寒香扑酒樽。欲寄所思无好信。 为君惆怅又黄昏。(罗隐《梅花》) 梅花:德性与气节的代言人 ☆ 梅花自古就被赋予德的品性,民间流传着许多吉祥、喜庆的相关习俗。 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 ☆ 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梅花绽开五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有梅开五福之说。喜鹊在梅枝上欢悦鸣叫的图案,常被称为“喜报早春”,“喜报春光”,“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吉祥图案还有“竹梅双喜“,由竹梅和两双喜鹊纹图,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贺新禧。“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 人们把松、竹、梅称作“岁寒三友”,尊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赞赏梅花的高洁、典雅、冷峭、坚贞,视为知友、君子。 ☆ 鲁迅曾精辟地用梅花作过一个比喻:“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 他还请人为他篆刻过“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怀。 ☆ 明·王圻《三才图会》认为:“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 明代李渔曾论赏梅:“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梅傲而不俗。 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 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来更是造化奇绝,踏雪寻梅,呵气凝香,满目娇色,风雅至致。 ☆ 早在魏晋时期,梅花就被写入诗歌中,人们首先把它作为一般春花春树认识和描写后来梅花渐渐上升为独立的审美表现对象,而不仅仅作为春景的点缀。 南朝鲍照在其《梅花落》中已经赋予了梅花高风亮节的品性。(以下取自网文《宋代诗歌中的梅花意象》) ☆ 宋代,生活在龌龊尘世,志不得伸的诗人们更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看到在寒霜季节盛开的梅花,傲雪耐寒,独入清香,于是就把它诠解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 北宋中期,经过苏轼等人的吟咏,梅花的君子意象得到进一步深化。苏轼写了大量咏梅诗,在其诗中带有强力主观表现性,一方面,如前人一样淋漓尽致地展现诗人孤芳自赏,幽洁自持的性格志趣,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内心深处与世委蛇而又不甘沦弃的孤清与落寞。 ☆ 到了南宋,国势飘摇,社会动荡,土人阶层涣散零落,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而且还受道家逍遥自适人生哲学的影响,很多诗人寄情于山林,渴望过一种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于是在咏梅诗中,出现了梅花另一个意象--隐者高士的意象。 ☆ 君子、隐士、处子玉女,梅花的这三个意象之所以能相融,是因为这三个意象都有共通的核心--贞洁的象征。 以梅花来表达对远方朋友的罹,也是古诗中梅花又一重要意象。诗人们咏梅绝不只是为了描摹梅的物态,更重要的是借梅怡情,抒怀,表节。 咏梅诗之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下是由于诗中报咏之梅,已经成为诗人心灵的客观对应物,一代一代层累凝聚着深刻的含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独立高傲的心灵境界。】 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杨柳枝词》) ” 【柳与留音近,诗词中的“折柳送别”有暗示性,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 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 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草色幽深,暗示愁绪,思离人。 古诗文中凡写到离别远行、抒述离愁别恨,就总要以草来作寄托或映衬。【关于诗中的“草”,可以参看 http://www.guoxue.com/ddxr/pe_jkch1.htm上金开诚的《说诗中之草》】 牡丹:诗文中的牡丹 ☆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李白《牡丹》) ☆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白居易《秦中吟》之十《买花》) ☆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徐凝《牡丹》) 【☆ 牡丹,以其。 四、梅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梅的最大特点是:临霜傲雪. 用梅来比喻:高风亮节之人. 如:北宋.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我以为“占尽风情”在全诗中起提领、概括作用,成为全诗抒情线索,也就是说这首诗从头到尾都在写小梅是怎么展露“风情”的。但真正使这首诗增色添彩的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诗眼句,即刘熙载所谓“一篇之眼”,堪称句眼。 在句眼出现之前,先有一个铺垫,那就是将山园小梅与众芳作一对比,表现为“摇落”与“暄妍”情状的对比。这好比在主旋律响起之前有一过渡的前奏音乐。“占尽风情”与“向小园”搭配组合也很有意趣,园以其小易于占尽,偏安一隅自我陶醉任显风情,醉里乾坤大,梦中日月小。总之,首联叙写小梅的生活环境、独处情状和得意神态。尽管首联有提领作用,但仍觉造句平平,不似句眼气韵生动。 接下来是颔联,即句眼:“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诗正面描写小梅“风情”状态。“疏影”“水”“暗香”和“月”等意象,组成一幅清淡而鲜明又富有立体空间感的画卷,诉诸读者的视觉、嗅觉,似乎还隐隐地诉诸触觉;再细加咀嚼、追索,“疏影横斜”暗示小梅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伸展枝柯,“暗香浮动”暗示小梅在最自由的环境中释放精气,体现小梅最佳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本性,体现小梅的个体生命与生存环境的自然融洽,画面里面似乎弹响着“自然”与“和谐”的琴音。这千古名句,历代有识者称颂不绝,且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曲尽梅之体态。”再看宋许彦周《彦周诗话》:“大凡《和靖集》中,梅诗最好,梅花诗中此两句尤奇丽。”又有《宋史》评议:“(林逋)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人们称颂有加几于顶礼膜拜,说明诗中必有雅怀高致,并为他人所不及。 颈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同样具体地描写小梅“风情”状态,所不同的是,这种“风情”是通过描写霜禽和粉蝶的反应迂曲地表现出来的。而且这种“风情”悄悄地发生变化,在被霜禽和粉蝶的特殊行为渲染之后变了味,变成有情欲色彩的“风情”,故而情致意趣逊色不少。如果说颔联属于正面描写,那么颈联则是侧面描写了,两方面的描写构成全诗的主体部分。只是它们在写法上可供欣赏,情味则经不起认真品味。 尾联“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是诗人对小梅“风情”的认可和赞颂。此时诗人现身,自己说感受述心怀了。说的是小梅的感受,仿佛小梅有好恶的感情,只喜好隐逸诗人的孤独清吟,而厌恶高堂里檀板和金尊陪伴着的热闹的祝颂之语。说到底,诗人与小梅同有隐逸情怀,红尘不向门前惹。从字面上看诗作纯然聚焦于小梅,其实骨子里还是写诗人自己,到最后诗人“风情”与小梅“风情”贴合为一了。不妨借用刘熙载的两个概念“偏举”和“双关”(“偏举,举物也”“双关,关己也”)来申说:先前诗人隐匿不显,专说小梅而无关己身,是为“偏举”;此时诗人现身直述,愿以微吟相狎,既说小梅又说自我,是为“双关”。总之,尾联突出了一个“吟”字,以直接奏响歌颂的乐章结束全诗。 综上所述,全诗以山园小梅“风情”为主线来抒写诗人情意:首联是叙事,在对比中引出“风情”的话题;颔联、颈联是描写,前者从色香两大特点正面描写小梅“风情”,后者借禽蝶的情态反应侧面描写小梅“风情”;尾联复又叙事,转换叙述角度,如果说前三联的主语是“小梅”,那么尾联的主语应是“诗人”,由诗人对小梅“风情”直接称颂。四联诗四种写法,层次井然,全不类同,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轻巧自然地塑造出山园小梅的孤傲形象,也抒发诗人孤傲的情怀。诗中“风情”具有清淡平和的特点,即趋于清平淡雅而不浓重浓厚浓烈,但意境淡而又远;同时具有孤芳自赏的特点,即睥睨众芳,自觉高雅,不但自我欣赏,还需要他人认可,招惹禽蝶,引来诗人微吟相狎,可见小梅既喜好独处一隅,又不愿意过分孤寂而需要些许热闹,就这一点来说,林逋是隐逸诗人,却未得始祖陶渊明真传衣钵,我想这也正是诗作未臻绝佳境界的来由。 五、形容梅花的六字诗句1、解答: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2、原词: 昭君怨·梅花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3、译文: 说它是花。春天却未到来。说它是雪,却幽香无比。冒着严寒,傍着竹林,在乡村的农舍绽放。无论是生长在荒野人家还是在亭台水榭的富贵之乡,都是一样的盛开。 4、赏析: 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 上片咏梅、惜梅。前两句咏叹梅花的出类拔俗。它不同凡花,虽春未到却独自冲寒而开;它洁白似雪,但冰雪却不具备它那醉人的幽香。后两句惋惜梅花的孤独寂寞。它虽傲姿凌霜,暗香袭人,却独处僻乡,无人欣赏。 下片赞梅。把梅栽在“竹篱茅舍”也罢,把梅栽在“玉堂琼榭”也罢,它都不改初衷:“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此词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外貌,而且揭示了梅花的品格,并以此暗示了作者本人虽怀才不遇却不肯放弃操守而随波逐流的情怀。在写法上,尽管通篇无一“梅”字,却使人感到笔笔都在写梅;尽管笔笔都在写梅,却又使人处处都联想到作者。构思巧妙,富于比兴,堪称咏梅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