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元朴的诗句【双调】庆东原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 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 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夏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天净沙·冬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2.用朴字开头的诗句仲微殿丞以余多难退居洊贻诲问复缄新什以勉 【作者:宋庠】 朴遫参邦彦,幽忧负主恩。 投身采樵路,脱籍上车门。 病肘垂杨老,尘眸覆鉴昏。 於陵三咽味,楚泽九升魂。 喘甚吴牛惫,名非卫鹤尊。 箪瓢舍桑客,井臼寄孥村。 引重繄心照,衔哀托涕痕。 馀生何足问,姑学牧鸡豚。 酬张三十秀才见赠 【作者:司马光】 朴学居人后,清涂忝从先。 瓠因无用弃,木为不才全。 比得林泉趣,仍衣邑里贤。 自惭头半白,方解赋归田。 3.关于白朴的诗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祖籍(阝奥)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 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土,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 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的岁月,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 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无暇顾及妻儿家室。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 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 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 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朴聪明颖悟,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朴的父亲白华于金朝灭亡后先投南宋,做了均州提鲁。然不久,南宋均州守将也投降元朝,白华遂北投元朝。 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朴12岁时,白华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来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史天泽门下。同年秋,元好问由冠氏返太原,路经真定,遂将白朴姊弟送归白华,使失散数年的父子得以团聚。 父子相见,白华感到极大的快慰,他有一首《满庭芳·示列子新》词,表述当时的心情:“光禄他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 内翰当年醉墨,纱笼支高阔依然。今何日,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 他也十分感激元好问代为抚育儿女之恩,曾有诗谢之曰:“顾我真成丧家犬,赖君曾护落窠儿。” 随着北方的安定,白朴父子也就在真定定居下来。 从此,他按照父亲的要求,写作诗赋,学习科场考试的课业。他对律赋之学颇为上进,很快即以能诗善赋而知名。 其时,元好问为修撰金朝历史书籍,也常出入大都,从而往来于真定,关心着他的学业,每至其家,都要指导他治学门径,曾有诗夸赞白朴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勉励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掠夺,使白朴心灵上的伤痕难以平复,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情绪,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 随着年岁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大,白朴的学问更见长进。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白朴36岁。 这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宣抚使举文学才识可以从考者,以听擢用,时以河南路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被他谢绝了。他既拂逆史天泽荐辟之意,自觉不便在真定久留,便于这年弃家南游,更以此表示他遁世消沉,永绝仕宦之途的决心。 然而,眷妻恋子的情肠终不能割断,他也经常为自己矛盾的心情所煎逼,感到十分痛楚。 尽管如此,他还是要远离那车马红尘之地。 他先到汉口,再入九江,41岁时曾北返真定,路经汴京。此后,再度南下,往来于九江与洞庭之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来。 这前后,可能因为他的真定原配去世,他曾为妻丧而回到过真定,逢着这个机会,又有人建议他去朝中做官,却被他谢绝了。此后不久,他即返金陵。 从此,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扬州一带游历,直到81岁时,还重游扬州。而后,他的行踪就无从寻觅了。 白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他却并不可能真正遁迹世外,对现实熟视无睹。加之,他的足迹所至,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而今被兵火洗劫变为的荒凉境地。 前后景象的对比,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白朴游至九江,再入巴陵。九江昔日的繁华,却被一扫而光,留在他眼底的是萧条冷落,他不禁无限伤感地叹息道:“纂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独见川流血,叹昔时歌舞岳阳楼,繁华歇”。 至于金陵怀古,杭城“临平六朝禾黍、南宋池苑诸作,”处处抒发遗民的心情,“伤时纪乱,尽见于字里行间。”其感物伤情从笔下款款道出。 白朴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而悲戚,但他更多地是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一部《天籁集》,可以说处处倾诉着他对怆凉人生的感慨。 他除了用词曲表达他的意志情怀外,还。 4.带璐字和朴字的古文诗句璐 1、黄泥坂词 年代:【宋】 作者:【苏轼】 出临皋而东骛兮,并丛祠而北转. 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 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 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囱蒨.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 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 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 释宝璐而被缯絮兮,杂市人而无辨.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 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苏之我嫚.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 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曰月明兮星稀, 迎余往兮饯余归.岁既宴兮草木腓, 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2、和方孚若瀑上种梅五首 年代:【宋】 作者:【刘克庄】 百匝千回看不足,管他急雪溅奔泷. 瑶林错立明梁苑,宝璐横陈照楚邦. 爱杀嚼芳仍嗅蕊,吟狂哆口更疏厖. 晓来翠羽惊飞去,应为烟钟树杪撞. 3、用舍弟韵送妹婿郑子仁湖南漕试 年代:【宋】 作者:【项安世】 笔力追风力厩黄,词源下峡九秋艎. 经行帝子云敖地,祓饰骚人月璐章. 亲老一生儿共婿,吾衰七见暑成凉. 门阑正倚乘龙重,快踏层云觐九阳. 朴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宣宗室舞》夏侯孜 於铄令主,圣祚重昌。 兴起教义,申明典章。 俗尚素朴,人皆乐康。 积德可报,流庆无疆。 《享太庙乐章》夏侯孜 于铄令主,圣祚重昌。 兴起教义,申明典章。 俗尚素朴,人皆乐康。 积德可报,流庆无疆。 《赠姚怤》张籍 漏天日无光,泽土松不长。 君今职下位,志气安得扬。 白发文思壮,才为国贤良。 无人识高韵,荐于天子傍。 况我愚朴姿,强趋利名场。 远同干贵人,身举固难彰。 昔逢汴水滨,今会习池阳。 岂无再来期,顾恐非此方。 愿为石中泉,不为瓦上霜。 离别勿复道,所贵不相忘。 5.赞美勤劳检朴的人的诗句1、《定风波》宋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临安春雨初霁》宋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3、《悯农》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农舍》宋 陆游 神农之学未为非,日夜勤劳备岁饖。 雨畏禾头蒸耳出,润忧麦粒化蛾飞。 6.关于徐夕的诗句除夕春节诗 【年代】:南宋 【作者】:姜夔 【作品】:鹧鸪天 【内容】:丁巳元日。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年代】:南宋 【作者】:姜夔 【作品】:踏莎行 【内容】: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年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作品】:元日 【内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年代】:清 【作者】:谭嗣同 【作品】:除夕感怀 【内容】:旧作除夕诗甚伙,往往风雪羁旅中,拉杂命笔,数十首不能休,已而碎其稿,与马矢车尘同朽矣。 今见饶君作,不觉蓬蓬在腹,忆《除夕商州寄仲兄》:“风樯抗手别家园,家有贤兄感鹡原。兄曰嗟予弟行役,不知今夜宿何村。” 风景不殊,幽明顿隔,呜矣陈言,所感深焉,亦不自知粗放 尔许。断送古今惟岁月,昏昏腊酒又迎年。 谁知羲仲寅宾日,已是共工缺陷天。桐待凤鸣心不死,泽因龙起腹难坚。 寒灰自分终消歇,赖有诗兵斗火田。【年代】:清 【作者】:谭嗣同 【作品】:除夕感怀 【内容】: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 自向冰天炼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 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年代】:清 【作者】:谭嗣同 【作品】:除夕感怀 【内容】:内顾何曾足肝胆,论交晚乃得髯翁。 不观器识才终隐,即较文词势已雄。逃酒人随霜阵北,谈兵心逐海潮东。 飞光自抚将三十,山简生来忧患中。【年代】:清 【作者】:谭嗣同 【作品】:除夕感怀 【内容】:我辈虫吟真碌碌,高歌《商颂》彼何人。 十年醉梦天难醒,一寸芳心镜不尘。挥洒琴尊辞旧岁,安排险阻著孤身。 乾坤剑气双龙啸,唤起幽潜共好春。【年代】:清 【作者】:黄景仁 【作品】:癸巳除夕偶成 【内容】: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年代】:清 【作者】:龚自珍 【作品】:辛巳除夕与彭同年同宿道观中,彭出平生诗,读之竟夜,遂书卷尾 【内容】:亦是三生影,同听一杵钟。 挑灯人海外,拔剑梦魂中。雪色惮恩怨,诗声破苦空。 明朝客盈座,谁言去年踪。【年代】:南宋 【作者】:姜夔 【作品】:庆宫春 【内容】:绍熙辛亥除夕,予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铦①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阕,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予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 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予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馀解。 双浆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 酒醒波远,政凝想、明珰素袜。如今安在,唯有栏杆,伴人一霎。 【年代】:北宋 【作者】:晏殊 【作品】:蝶恋花 【内容】:南雁依稀回侧阵,雪霁墙阴,偏觉兰芽嫩。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 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