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里的成语

1.唐诗中的成语

唐诗中的成语 作者:唐金龙 文章来源:新语文 点击数:92 更新时间:2006-2-24 飞越快乐家园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合作! 唐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炼,素来脍炙人口。

我们在吟诵唐诗时,只要稍一留神,就会发现许多成语源于唐诗。请看杜甫《天末怀李白》诗: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

这首诗主要是表达诗人对李白的深切怀念与无限同情,表达对千百年来封建社会压抑才能之士的强烈不满。前四句因物起兴,对景怀人,曲折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款款深情,后四句应题目中的“怀李白”。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是这首诗的警句,它不仅写出了李白的际遇,还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中有才能、有正义感的文人,总是遭到压抑、排挤乃至迫害的命运这一客观规律,具有很深刻的哲理性和强烈的感人力量。成语“文章憎命”即本此联,谓工于为文,而命运多舛,与原诗相差无几,旧时多用以指文人不走时运,际遇总是不好。

如《官场现形记》第五回:“等到出榜之后,杨仁领出落卷来一看,见是如此,不禁气愤填膺,不怪自己错了韵,反骂主司去取不公,叹自己文章憎命。” 源于唐诗的成语,如果我们懂得其出处及诗意,对于正确使用这些成语很有帮助。

现举例分析如下: 桂子飘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桂花散发出阵阵香气,形容中秋前后佳景。

曾经沧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

比喻见过大世面。 为人说项——“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杨敬之《赠项斯》)指为人说好话,替人讲情。 壮志未酬——“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李频《春是思归》)指宏伟的志愿没有实现。 为人作嫁——“若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贫女》)原指贫女无钱置备妆奁,却年年为人缝制嫁衣,后用以比喻徒然为别人忙碌。 古稀之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曲江二首》)此成语指七十岁。过去人们能活到七十岁的很少,所以说“古来稀”。

绿叶成荫——“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不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

(杜牧《叹花》)据《唐摭言》记载:杜牧佐宣州幕时,曾游湖州,见一民女,年十六有余,容颜极美。杜牧甚爱之,遂与其母约定:“等我十年,不来然后可嫁。”

十四年后,杜牧任湖州刺史,那女子已嫁人生子,于是杜牧怅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位姑娘的爱幕之情和不能婚配的无可奈何的自伤心理。比喻女子出嫁后生有子女。

作茧自缚——“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蚕吐作蚕,把自己包裹在里面。

比喻做某事的结果反使自己受困。亦比喻束缚自己。

石破天惊——“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弹箜篌》)诗句形容李凭的箜篌弹的好,使得正在补天的女娲入了迷,忘了自己的职责,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盆。

比喻文章、议论或事态的发展出奇而惊人。 天旋地转——“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白居易《长恨歌》)天地转动。原指根本改变局面,现形容头晕眼花。

杳如黄鹤——“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比喻一去之后无影无踪。

亦比喻人或物下落不明。 擒贼擒王——“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捉盗贼要捉首恶。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卷土重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卷土,人马奔跑时的尘土飞卷。

此诗是诗人对项羽不肯过江而自刎乌江的惋惜和批评。现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恢复势力。

走马观花——“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四海为家——“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人面对萧瑟秋风中的“故垒”(六朝时修建的江防工事),启发人们吸取历史教训,严防分裂局面的两次出现。

原指国家统一,后指到处可以为家。 出将入相——“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

(崔颢《江畔老人愁》)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指文武兼备的人才。

亦指官居高位者。 豆蔻年华——“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旧指女子十三、四岁。

二分明月——“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形容古时扬州的繁华。

孤云野鹤——“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刘长卿《送方外上人》)旧喻闲居野处的隐士。

红豆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

古人长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在一首中出现十几条成语,恐怕也只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了。 千呼万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切切私语——(现作“窃窃私语”)“在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珠盘玉落——“。

2.唐诗中的成语

唐诗中的成语作者:唐金龙 文章来源:新语文 点击数:92 更新时间:2006-2-24 飞越快乐家园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合作! 唐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炼,素来脍炙人口。

我们在吟诵唐诗时,只要稍一留神,就会发现许多成语源于唐诗。请看杜甫《天末怀李白》诗: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汩罗。

这首诗主要是表达诗人对李白的深切怀念与无限同情,表达对千百年来封建社会压抑才能之士的强烈不满。前四句因物起兴,对景怀人,曲折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款款深情,后四句应题目中的“怀李白”。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是这首诗的警句,它不仅写出了李白的际遇,还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中有才能、有正义感的文人,总是遭到压抑、排挤乃至迫害的命运这一客观规律,具有很深刻的哲理性和强烈的感人力量。成语“文章憎命”即本此联,谓工于为文,而命运多舛,与原诗相差无几,旧时多用以指文人不走时运,际遇总是不好。

如《官场现形记》第五回:“等到出榜之后,杨仁领出落卷来一看,见是如此,不禁气愤填膺,不怪自己错了韵,反骂主司去取不公,叹自己文章憎命。” 源于唐诗的成语,如果我们懂得其出处及诗意,对于正确使用这些成语很有帮助。

现举例分析如下: 桂子飘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桂花散发出阵阵香气,形容中秋前后佳景。

曾经沧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曾经:经历过;沧海:大海。

比喻见过大世面。 为人说项——“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杨敬之《赠项斯》)指为人说好话,替人讲情。 壮志未酬——“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李频《春是思归》)指宏伟的志愿没有实现。 为人作嫁——“若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贫女》)原指贫女无钱置备妆奁,却年年为人缝制嫁衣,后用以比喻徒然为别人忙碌。 古稀之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曲江二首》)此成语指七十岁。过去人们能活到七十岁的很少,所以说“古来稀”。

绿叶成荫——“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不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

(杜牧《叹花》)据《唐摭言》记载:杜牧佐宣州幕时,曾游湖州,见一民女,年十六有余,容颜极美。杜牧甚爱之,遂与其母约定:“等我十年,不来然后可嫁。”

十四年后,杜牧任湖州刺史,那女子已嫁人生子,于是杜牧怅然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这位姑娘的爱幕之情和不能婚配的无可奈何的自伤心理。比喻女子出嫁后生有子女。

作茧自缚——“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蚕吐作蚕,把自己包裹在里面。

比喻做某事的结果反使自己受困。亦比喻束缚自己。

石破天惊——“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弹箜篌》)诗句形容李凭的箜篌弹的好,使得正在补天的女娲入了迷,忘了自己的职责,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盆。

比喻文章、议论或事态的发展出奇而惊人。 天旋地转——“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白居易《长恨歌》)天地转动。原指根本改变局面,现形容头晕眼花。

杳如黄鹤——“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比喻一去之后无影无踪。

亦比喻人或物下落不明。 擒贼擒王——“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捉盗贼要捉首恶。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卷土重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卷土,人马奔跑时的尘土飞卷。

此诗是诗人对项羽不肯过江而自刎乌江的惋惜和批评。现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恢复势力。

走马观花——“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四海为家——“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人面对萧瑟秋风中的“故垒”(六朝时修建的江防工事),启发人们吸取历史教训,严防分裂局面的两次出现。

原指国家统一,后指到处可以为家。 出将入相——“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

(崔颢《江畔老人愁》)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指文武兼备的人才。

亦指官居高位者。 豆蔻年华——“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杜牧《赠别》)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旧指女子十三、四岁。

二分明月——“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形容古时扬州的繁华。

孤云野鹤——“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刘长卿《送方外上人》)旧喻闲居野处的隐士。

红豆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

古人长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在一首中出现十几条成语,恐怕也只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了。 千呼万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指呼唤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轻易出面。 切切私语——(现作“窃窃私语”)“在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指在暗中小声说话。 珠盘玉。

3.出自古诗中的成语有哪些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行路难》李白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第》孟郊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无穷无尽、天涯海角《踏沙行》 晏殊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春日》朱熹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鹊桥仙》秦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水调歌头》苏东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浣溪沙》 晏殊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千淘万漉《浪淘沙》 刘禹锡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武陵春》李清照

4.古诗名句中的成语

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世外桃源--《桃花源记》 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明察秋毫--《童趣》 刮目相看--《孙权劝学》 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一鼓作气:原来指战斗开始鼓足勇气,现指趁锐气十足时一举成事。

明察秋毫:比喻目光敏锐。 刮目相看:意思是离别三日后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 不求甚解:意思是读书只求大概不求深入研究。

现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不细致。 百废俱兴:形容建设事业的兴旺景象。

初中古诗文中的成语总汇 七年级上册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童趣》)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童趣》)怡然自得:(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童趣》)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十则》)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则》)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死而后已:(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老骥伏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似曾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

(《塞翁失马》)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七年级下册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rFoL(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夸父追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夸父逐日》)八年级上册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息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天下为公: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夜不出户:夜里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治安良好。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八年级下册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

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百废具兴: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气象万千:气象:情景。

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范仲淹《岳阳楼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醉翁亭记》)觥筹交错: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

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醉翁亭记》)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九年级上册鸿鹄之志: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

比喻远大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披[被]坚执锐:穿着铁甲,拿着武器。

形容全副武。

5.有没有出自唐诗的成语

壮志未酬 (zhuàng zhì wèi chóu)

解释: 酬:实现。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

出处:唐·李频《春日思归》:“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示例:这些感情炽烈的诗篇,抒发了作者~的愤懑之情。

为人作嫁 (wèi rén zuò jià)

解释:原意是说穷苦人家的女儿没有钱置备嫁衣,却每年辛辛苦苦地用金线刺绣,给别人做嫁衣。比喻空为别人辛苦。

出处:唐·秦韬玉《贫女》诗:“苦为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古稀之年 (gǔ xī zhī nián)

解释:稀:少。指人到七十岁。

出处: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绿叶成荫 (lǜ yè chéng yīn)

解释:比喻绿叶繁茂覆盖成荫。同“绿叶成阴”。

出处:唐.杜牧《怅诗》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作茧自缚 (zuò jiǎn zì fù)

解释: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出处: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诗:“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石破天惊 (shí pò tiān jīng)

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出处: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解释: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出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荀瓌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唐·崔灏《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擒贼擒王 (qín zéi qín wáng)

解释:擒:抓,捉。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出处: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卷土重来 (juǎn tǔ chóng lái)

解释: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走马观花 (zǒu mǎ guān huā)

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四海为家 (sì hǎi wéi jiā)

解释: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出处:《汉书·高帝记》:“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唐.鲍溶《洛阳春望(五凤楼南望洛阳)》诗:四海为家知德盛,二京有宅卜年长。

6.唐诗中的成语文化透析因为对唐诗很感兴趣,想到这么一个问题,本人

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足以成为一个课题。

在唐人的诗里,有化成语入诗的,也有因诗句而成为成语的。也有整句诗句成为成语的。

以杜诗为例:既殊大厦倾,可以一木支。--《水槛》就是化成语“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而入诗。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后人因老杜这两句诗,就引申出了“裘马清狂”的成语。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荒流。从中,我们可以归结出“星垂月涌”,作为成语。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其中“风急天高”、“渚清沙白”也是后来文人状写风景时喜欢用的,足以成为成语了。

又如“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中的“飞扬跋扈”。最著名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句诗已经全部一字不差的成为一个完整的成语了。----《。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