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680

1.古诗改写(记叙文)680字左右

我为了求学出仕来到洛阳,已经离家很久了。平日里闲暇时,对家中的亲人本就万分的思念。如今秋风乍起,黄叶飘落,睹物思人,倍感伤情。有道是“落叶归根”,黄叶飘飘荡荡的飞落树下,以身作肥以报树恩,而我又何时才能回去家中与家人团聚,陪伴妻儿,奉养双亲呢?

秋风萧萧,中秋将至,无奈关山千重,我真恨不得胁生双翅飞回家中,可如今学无所成,仕无所出,又有何面目就此回去面对父母亲人。满腔的思念只能寄予鸿雁了,但是提笔之间,千头万绪竟不知从何说起。不知孩子长得有多高了?妻子是否又添了几分憔悴颜色?双亲在我远游之时已经是雪染双鬓,如今身体是否安好?哎!仓促之间,尺长薄纸,又如何能诉得尽我无尽相思意,写写停停,停停写写,竟无法收得了笔。但无论如何情虽无限,言有尽时,纵有千言万语,也得有停笔时候。将信装进信封里,抚来摸去,复又取将出来添作数言,终于还是封上了信。明日便有同乡回乡去,须得将信托他将信带回家去。

离乡多年不知家中是否一切安好,想到此我一夜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天快亮时才迷糊入睡。小憩片刻便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带着信去送同乡。见到他后,直送他出了洛阳城,分手在即,我们互道珍重将信交给了他,望着他转身远去。突然又想到还有一些要紧事没写全,忙又追上,取出信来,添作数句后方才又将信封上,又如此这般仔细的叮嘱托付了一番,始才又分手作别,直往着他的身影消失在了回乡的路途上,我还是呆呆望着前路,仿佛能顺着这条路能看到家乡的娇妻爱子,皓首双亲。

2.难忘的人680字,并且结尾要点明中心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个难忘的身影-----我们的董老师。董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她非常敬业,她是慈祥的,而又是严厉的。他之所以在我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她那生动的话语,慈祥的笑容,负责的身影。

上一学期,我有一次晚上作业写的非常不认真,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把我的小作业本发下去,让我重新写一遍。虽然不高兴,但还是很服气。因为那天晚上我不仅字写的不工整,而且没有看题,许多题都因为没认真看题而错的。老师对我们抓的可够紧的吧!但也是为了我们好。

我们班的古诗是背地最好的。这可要给老师发个大奖状。老师在古诗方面,可没少下功夫。每天早上,别的班早上来了不是背课文就是读课文。我们来了,老师就给我们讲古诗意思,然后就让我们分组背,抽人背,一人半首或一首地背,背地方法是各式各样。

我们的董老师从不偏心,乔继聪是我们班的教师子女。所有的老师可能都会偏向乔继聪。但我看不一定。有一次,我们跑操,由于乔继聪跑不动了,就当了逃兵。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乔继聪身为班长,没有起到班长的作用。并惩罚乔继聪又在下面跑了五圈。

老师,你就是大树,我们就如这棵树下乘凉的人们。我们永远也忘不了你!

3.请问 南朝六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出自哪首古诗

《江南春》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4.唐诗诗人有哪些

唐代诗人不计其数,但著名的诗人有以下几位:

一、初唐:虞世南、上官仪、王绩、王梵志、寒山、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沈佺期、宋之问、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张若虚、刘希夷、陈子昂

二、盛唐:张九龄、张说、贺知章、王湾、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刘湾、张渭、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结、顾况、戴叔伦、张籍、王建、元稹、李绅、

三、中唐:韦应物、刘长卿、李益、李端、卢纶、吉中孚、钱起、司空曙、苗发、夏侯审、刘禹锡、柳宗元、韩愈、孟郊、贾岛、姚合、李贺、

四、晚唐:杜牧、李商隐、温庭筠、韦庄、李群玉、韩偓、司空图、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

5.摘抄名胜古迹 680字

= ̄ω ̄=

锦秋湖这个悦耳的名字能名扬遐迩,不仅有她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还有那坐落在湖北部的古朴典雅的“五贤祠”。

初夏时节,我们骑自行车去五贤祠,沿分洪河岸北行,西岸垂柳拂水,倩影倒映;东岸,白杨参天,浓荫遮地。淙淙的流水泛起微微波纹。约行四五里,隐约看见芦苇丛中有几座瓦房,被树木环抱着,那就是“五贤祠”。 五贤祠背北向南,前临荷塘,右靠鱼池,另两面依傍着一米多高的芦苇,真是草秀水明。 站在水塘边,五贤祠的正面尽收眼底,东西大约50米,龙头大门居在中间,两侧各有一座五六米高的四角凉亭。与其说凉亭,倒不如叫“望湖亭”。

门与亭全是瓦红色。四角向上翘起,犹如雄鹰在空中展翅。陶瓷画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楹梁上刻有精致的花纹,给人一种幽雅古朴的感觉。

登上台阶,走向院内,正面是五间上房,东西两侧各有三间偏房。所有房屋都是瓦红色,造型奇特,古色古香。突起的房檐像鸡嘴向上噘起,房前面皆雕梁画栋,光亮光亮的。

走近上房,见中间两根柱上,有董一博题写的对联。上联是:“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下联是:“异姓五贤卧龙谪仙天下士”。上面是金红的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字“五贤祠”,真是轩昂壮丽。

进入屋内,五尊雕像一字儿摆着。个个魁梧、威严、庄重地坐在一米多高的筑台上。上遮绸布缎布棚,下踏青石板面。尊尊精致、细腻,个个栩栩如生。

中间是鲁仲连的塑像。据向导介绍,他是战国时齐国人,善于为人排难解纷而不受报酬。《战国策》和《史记》等书都有专文记载他的事迹。

向导指着右边一尊大像说:“他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当年他在密州知州任内,逛罢华不注山(今济南东北华山),顺小清河而下,来这里挥笔写下了‘贪看翠盖拥红装,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云锦缎,纵教匹练写秋光’的著名诗篇。”他头戴一顶绿色四方平顶大帽,面容慈祥,鬓角像刀裁,眉梢如墨画。眼神中充满着文学才华。墨黑的胡须飘在胸前,左手托着书卷,像在那里低吟奇丽的诗句。

左边的塑像是三国蜀相诸葛亮,他握羽毛长扇,眉宇间流露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才能。

排在最外的两贤,是颜?和辕固。颜?,战国时齐国人,曾隐居在“五贤祠”这个地方。

踏上西房台阶,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对联:“识时在诸葛,致和有仲连。”

这不正是对二位贤士的高度评价吗?正面墙上写着“邦国瞻依”的横批。墙上挂满了古今诗人、画家的佳作,诗意横溢,画情丛生。

步入东房,向导指给我们看门前的对联,“渔舟唱晚归莲渚,惊阵雁寒宿芦华。”这正是来赞美锦秋湖景色的。是啊,里面全是赞美锦秋繁荣景况的诗画。真是诗意盎然,画景壮观。

游罢五贤祠,心中确有所感,这感慨都出自于对“五贤祠”的敬佩和对祠中瑰丽建筑的赞赏。天已傍晚,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祝愿你学业有成!

6.唐诗有哪些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般。

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 李治 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艳日浓妆影,低星降婺辉。

玉庭浮瑞色,银榜藻祥徽。云转花萦盖,霞飘叶缀旗。

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鸣珠佩晓衣,镂璧轮开扇。

华冠列绮筵,兰醑申芳宴。环阶凤乐陈,玳席珍羞荐。

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尘。欢凝欢懿戚,庆叶庆初姻。

暑阑炎气息,凉早吹疏频。方期六合泰,共赏万年春。

帝京篇十首 李世民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移步出词林,停舆欣武宴。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

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阅赏诚多美,于兹乃忘倦。

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烟霞交隐映,花鸟自参差。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

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

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岂必汾河曲,方为欢宴所。

落日双阙昏,回舆九重暮。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

搴幌玩琴书,开轩引云雾。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

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云罍,兰肴陈绮席。

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

建章欢赏夕,二八尽妖妍。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

佩移星正动,扇掩月初圆。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

以兹游观极,悠然独长想。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

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

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

赐梨李泌与诸王联句 李亨 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__颍王 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

__信王 不食千钟粟,唯餐两颗梨。__益王 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

__李亨 王昭君二首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 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全唐诗共900卷 全唐诗库 全唐诗共900卷 第001卷 李世民 第002卷 李 治 第003卷 李隆基 第004卷 李 亨 第005卷 武则天 第006卷 李 贤 第007卷 鲍君徽 第008卷 南唐诸人 第009卷 徐 氏 第010卷 郊庙歌辞 第011卷 郊庙歌辞 第012卷 郊庙歌辞 第013卷 郊庙歌辞 第014卷 郊庙歌辞 第015卷 郊庙歌辞 第016卷 郊庙歌辞 第。

7.古诗一共有几首

1:《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

2:“古诗”的原意是指古代学者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8.求活跃于公元680

1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2沈佺期(约656~约714或715),唐代诗人。

字云卿。 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

上元二年 (675)进士及第。由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

曾因受贿入狱。出狱后复职,迁给事中。

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州。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

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

他们的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史论以为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

明人辑有《沈佺期集》。 3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 656年?~712年)。

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4沈如筠,《全唐诗》存诗四首; 5金昌绪,诗传于世仅《春怨》一首; 6王湾,(693~751),开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

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

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7苏味道(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人。

九岁能诗文,少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 8郭震,(656~713)因参与平息皇室内乱有功,以兵部尚书复同中书门下三品,封代国公,兼御史大夫,持节为朔方道大总管。

唐明皇讲武骊山,以军容不整,流新州。开元元年,起为饶州司马,道病卒。

集二十卷,今编诗一卷。 9 9岑参(约715—770)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有作品《岑嘉州集》,存诗三百六十首。 10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杭州市萧山区)人, 11韦承庆〕(公元?年至七o七年左右)字延休,郑州阳武人。

拜凤阁侍郎,同平章事 12张旭,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

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卒于711年前后 13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

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

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13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14张说(667~730) 唐代文学家。字道济,一字说之。

玄宗开元初,因不附太平公主,罢知政事。复拜中书令,封燕国公。

出为相州、岳州等地刺史,又召还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迁中书令,俄授右丞相,至尚书左丞相。卒谥号文贞。

与苏颋(封许国公)齐名,俱有文名,掌朝廷制诰著作,人称"燕许大手笔"。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品评文苑,奖掖后进,深孚众望。

15苏廷硕:京兆武功(今属陕西省)人,唐朝文学家,袭封许国公,曾与宋王景合作,共理政事。文学上,时人有与张说(燕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

后人辑有《苏廷硕集》。 16张九龄678-740), 一名博物,字子寿,唐开元尚书丞相。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誉为"岭南第一人" 17 17崔曙,开元二十六年(七三八)进士。以《奉试明堂火珠诗》闻名于当时诗坛,与诗人薛据友善。

《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事见《唐诗纪事》卷二十、《唐才子传》卷二。

18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诗内容丰富,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其诗格调高昂,风格豪放, 19孟浩然(689~740)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和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20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21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进士。

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的驾部员外郎。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

其诗讲求对仗,亦带有诗中有画之色彩,其与王维友善,代表作有《终南望馀雪》、《望蓟门》、《七。

相关
上一篇
宋词之王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