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的豪放派

1.宋词豪放派

豪放派: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等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杨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张孝祥 《六州歌头》等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念奴娇 登多景楼 宋·陈 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贺新郎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陈亮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2.宋词豪放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戴复古(1167~1252?),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

戴复古长于词。多豪放之作。〔满江红〕《赤壁怀古》有意模仿苏轼〔念奴娇〕。因为说叫《满江红·赤壁矶头》.

满江红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 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3.宋词豪放派有何特点

豪放派是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第一个 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 问:‘我词比柳词何如? ’对曰:‘柳郎中 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 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 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这则故事,表明 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苏轼、辛弃疾可以说是 豪放派的代表。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 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 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南渡之后,悲壮 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张孝祥、陈亮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

豪放词派不但 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了词林后学。

4.宋词中豪放派代表有哪些

苏轼、岳飞、陆游、辛弃疾这几个比较出名。

豪放派,最欣赏苏轼,当属苏轼造诣最高。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行香子·过七里滩

永遇乐(明月如霜)

西江月·重九

满江红(江汉西来)

满江红·怀子由作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念奴娇·赤壁怀古

洞仙歌(冰肌玉骨

浣溪沙(山下兰芽浸溪)

西江月(顷在黄州)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望江南(春未老)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阮郎归(绿槐高柳咽新蝉)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手工,望采纳!

5.宋词豪放派

豪放派: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等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杨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张孝祥 《六州歌头》等

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念奴娇 登多景楼 宋·陈 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贺新郎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寄辛幼安, 和见怀韵 陈亮 老去凭谁说? 看几番、神奇臭腐, 夏裘冬葛! 父老长安今余几? 后死无仇可雪。 犹未燥、当时生发! 二十五弦多少恨, 算世间、那有平分月! 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 只使君、从来与我, 话头多合。 行矣置之无足问, 谁换妍皮痴骨? 但莫使伯牙弦绝! 九转丹砂牢拾取, 管精金只是寻常铁。 龙共虎,应声裂。

6.豪放派与婉约派

豪放派的代表诗人是辛弃疾 婉约派的代表诗人是李清照 略说风格 说到风格问题,就不得不提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个例子: 宋朝苏轼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气吞山河的气势,一扫词坛“绮罗香泽之态”,被尊为豪放派的代表。

宋朝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柳永写的《雨霖铃》,以缠绵悱恻的情调,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离愁别绪,被尊为婉约派的代表。 苏东坡有一次问一个善歌的人:“我词何如柳七(柳永)?”那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需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铁琵琶”与“红牙板”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豪放的苏词与婉约的柳词的不同特色,这特色就是风格。

因此可以说,风格就是作者、诗人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鲜明的个性。比如李白的诗与杜甫的诗,一浪漫一现实,辛弃疾的词与李清照的词,一豪放一秀丽,读起来肯定感觉不一样。

我国古人早就说过:“文如其人”,十八世纪法国学者布封也说“风格即人”,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是一致的,它揭示了作者的个性特征与作品风格的密切关系。 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精神气质、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兴趣爱好、创作才华等不同,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就会自然流露出来,就形成创作个性。

这种创作个性使不同的人在处理题材、表达主题、描绘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各有特色。经过长期的创作实践,这些特点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具体表现就会相对固定,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风格。

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幽静秀丽、李商隐的奇特晦涩……都是长期创作实践的结果,也是他们创作成熟的标志。 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们,对文学风格曾有过研究和探讨。

汉魏的曹丕把风格大致分为两类:“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气”就是风格特征,“清”指风格的清新俊逸,“浊”指风格的凝重沉郁。

六朝的刘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探讨,他在《文心雕龙》里把作品的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等八类。晚唐的司空图又以形象化的语言把诗的风格概括为雄浑、冲淡、纤?、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谐、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

诗词爱好者不妨多读读这些作品,从理论上有所提高。 创作风格不是与生俱来的,风格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

初学诗词的诗友开始是无法说风格的,因为这时的写作往往以摹仿、摹拟为主,作品的特点与读什么书、学谁的诗有很大关系。在这一阶段,要注意多读书、杂读书,不能凭个人的喜好拘泥于某一人或某一类诗词上,更不能凭什么才气、灵气。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就如何写出好词评说:“其道有二,曰性灵流露,曰书卷酝酿。性灵关天分,书卷关学力。

学力果充,虽天分少逊,必有资深逢源之一日。书卷不负人也。

中年以后,天分便不可恃。苟无学历,日见其衰退而已。

江淹才尽,岂真梦中人索还囊锦耶?”老舍先生也有一段精妙的论述,推荐给大家:“我们要求写出自己的风格来。 这必须多写、多读。

个人的风格,正如个人的生命,是逐渐成长起来的。在经常不断的劳动中,我们才有希望创出自己的风格来。

一曝十寒,必不会作到得心应手。文艺作品不是泛泛的、人云亦云的叙述,而是以作家自己的特殊风格去歌颂或批评。

没有个人的独特风格,便没有文艺作品所应有光彩和力量。 我们说的什么,可能别人也知道;我们怎么说,却一定是自己独有的。”

创作风格的形成有着客观和主观的各种因素。客观方面,要受到时代风尚、时代精神的影响,要受到民族传统、读者要求的影响,也要受到外来文学的影响。

岳飞存世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其风格是突出而明显的,这与其生长在一个“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时代有关,一个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是很难写出那样的作品的。 作品的风格还往往与结交的朋友(或称群体)有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少数人经常在一起唱和、应对,就会使作品风格逐步趋向一致。

像清朝形成的一些词派,大都是某一圈内或同一地域的。以齐鲁论坛上的作品来说,一江春水、襄儿、新疆LILY等的特点就十分相近,那就是注意格律、追求华丽、着重修饰、喜爱写景,这大概与他们经常作同一题材的作品、互相观摩学习有关。

从主观方面来说,作家的性格、生活经历、知识修养等,都是形成风格的重要因素。就以我们开始所提的苏轼和柳永来说,他们基本是同一时代的词人,但由于个人的遭遇和气质不同,词的风格也有显著的区别。

同时,所谓风格也不是绝对的。《东坡乐府》有词三百多首,温婉之作竟有十之六七。

像《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如果让关西大汉伴以铜琵琶来唱,岂不大煞风景?柳永的《乐章集》存词三百多首,也并非都是纤巧轻靡的艳词。如《望海潮》:“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

7.宋词豪放派相并列,急求

婉约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代表人物有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等。

李清照的《漱玉集》、李之仪的《姑溪词》,欧阳修的《六一词》都是很好的作品。

代表作:《雨霖铃》(柳永)

《声声慢》《醉花阴》《浣溪沙》李清照

《鹊桥仙》《望海潮》秦观

《花犯》周邦彦

《蝶恋花》《踏莎行》欧阳修

《浣溪沙》晏殊

《临江仙》晏几道

《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李煜

《梦江南》《菩萨蛮》温庭筠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