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颐和园的诗句七古·游颐和园有感 微风抚面除乏意,柳叶飘飞驻岸头。 小憩颐和园景赏,樱零粉瓣泛湖舟。 游颐和园 康乾盛世筑漪园,颐养冲和一代奸。 万寿山风述往事,昆明湖水咏新篇。 七古·颐和园之春 荷 秋 雪 春 细雨缠绵绿柳梢, 桃兰吐蕊花如潮 一年又见千芳竟, 知春亭前分外娇. 荷 一湖碧水半湖荷, 半卷闲云几叶濯。 雾雨西山人亦醉, 藕花深处采莲歌。 秋 残荷听雨弄清影, 桂子飘香沁云心。 花好月圆人常在, 谁说秋色不如春? 雪 寒山古塔雪纷纷, 冬夜长风扣殿门。 暗香一点凭霜尽, 昆明湖上雪无痕。 浪淘沙·颐和园 绿树掩行宫,楼宇重重。山光水色远眸中。玉带桥连烟柳岸,飞起流虹。 彩蝶逐花丛,嗅遍香浓。长丝袅袅引微风。百转长廊观彩绘,妙味无穷。 2.有关北京颐和园玉带桥的介绍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蛋尖形桥拱,特别高耸,好似玉带。此桥旧名“穹桥”俗称驼峰桥,均以形象命名。玉带桥的造型具有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石拱桥的风格,以纤秀挺拔,轻巧为其之特色。 北京·颐和园·玉带桥 玉带桥为清乾隆时建造,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据说,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从此桥下经过,不仅因为这座桥交通方便,还因为它造型玲珑秀美。现在,桥头还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题:东面是:螺黛—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 3.关于颐和园的诗歌1、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2、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3、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4、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5、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6、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7、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8、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9、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10、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11、颐和园涵虚堂澹会轩 :碧通一径晴烟润 翠涌千峰宿雨收。 4.有关北京颐和园玉带桥的介绍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 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蛋尖形桥拱,特别高耸,好似玉带。 此桥旧名“穹桥”俗称驼峰桥,均以形象命名。玉带桥的造型具有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石拱桥的风格,以纤秀挺拔,轻巧为其之特色。 /tksp/PictureDetails.aspx?pid=532北京·颐和园·玉带桥玉带桥为清乾隆时建造,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据说,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从此桥下经过,不仅因为这座桥交通方便,还因为它造型玲珑秀美。 现在,桥头还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题:东面是:螺黛—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岛宫阙水边多。 /beijing/yhy/y015.htm。 5.有关颐和园的诗句和作文作文:早就听说颐和园的景色美不胜收,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去了我多次在书里,梦里见到的颐和园.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 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的时候修建的皇家园林。在1760年的时候完工,1860年的时候,英法联军侵入中国,把颐和园毁于一旦。 1886年的时候慈禧贪图享乐,挪用海军经费重建。后改名为颐和园。 1900年的时候又遭八国联军的严重破环。1902年的时候再次修复。 于1924年正式批为公园。我们才有幸走进颐和园。 走进颐和园,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水气氤氲的昆明湖.几只小船在湖中荡漾.在昆明湖的中央是一座建筑独特的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桥上有许多石狮子.这些小石狮子造型各异.它们有的在玩绣球;有的依偎在妈妈怀里;还有的张开爪,仿佛在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桥上的狮子就像就像卢沟桥的狮子一样,数也数不清,我想:大概只有设计师才能数清吧. 再向右走就是德和园.德和园是慈禧太后看戏的地方,在那里有一间展厅,里面有两辆黄包车和一辆马车,在里面还有一辆黑色的轿车,你可别小瞧它,它可是世界上第一代奔驰车呢.! 我们又向前走,到了乐寿堂,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败家石.它还有一个传说呢:有一个朝廷官员名叫米万钟。他家里很富有,花园装饰得也很华丽.当他听说了有一块石头很珍贵时,便花重金买了下来,用来装饰自家的花园可不幸的是:在途中,米万钟败了一场官司,被送进了大牢.从此以后他就家道中落了,自然付不起这块石头的运费了.于是,这块石头就被随随便便地放在了路边.一次,乾隆皇帝游玩的时候恰巧看见了这块石头,便命人把他搬到了颐和园.再把这块石头搬到颐和园后,朝廷就逐渐走向了灭亡…… 乐寿堂的左边就是长廊了.长廊全长七百二十八米,有画一千四百余幅,有 “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之美誉,走进长廊,在长廊的两侧有两幅画卷,上边分别写着:清河郁云和流清静俯。 放眼望去,长廊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它展现了古代建筑文明的精髓,长廊里面画满了壁画,有亭台楼阁,有虫鸟花草。 坐在长廊边上,环顾四周,在昆明湖边上有许多柳树。它们婉如窈窕的淑女,在昆明湖旁梳理自己秀美的长发,她们一边梳理着,一边“沙沙”地唱着动听的歌曲,给人以美的享受. 坐在长廊边上,我看见了一池荷花,有的含苞待放,像熟睡的小姑娘.盛开的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就像一个穿着绿色裙子,粉色上衣的阳光灿烂的小姑娘,小鱼喜欢在她脚下嬉戏,爱美丽的小蝴蝶喜欢在她的发梢上停留. 最后我们游览了壮观的佛香阁,雄伟的排云殿等景点.,真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颐和园真遗憾!”诗句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 ——颐和园对联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 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 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 颐和园绣漪桥 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 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 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 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 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 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 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 霏红花径和云扫 新绿瓜畦趁雨锄 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 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名,表现了清新素雅的风格和主人闲适的心境。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 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 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 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 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 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 6.关于颐和园的诗句1、《行香子•春游颐和园》(贵卿) 今借闲身,漫步茵茵。 那西堤、桃蕊缤纷。 帅男靓女,且共销魂。 叹心中诗,梦中曲,水中云。 曾经世事,更觉谁亲。 这当前、依旧天真。 掬来碧水,尽洗纤尘。 乐红了花,绿了柳,美了人。 2、《游览颐和园》(杨树丰) 名苑颐和放眼宽,连峰抱水对蓝天。 佛香金碧辉晴日,万寿葱茏压众山。 十里长廊千画雅,一湖琼液七霓悬。 身登石舫随波逝,已是飘飘云外仙。 3、《游颐和园》(梧桐) 午后踏青皇苑中,无边景色醉无穷。 满堤柳影三分绿,万朵桃花一点红。 怕使娇颜沾俗气,但求巺二降天风。 清香淡淡随长路,十里春光伴始终。 4、《绝句》(香书) 桃花一夜漫湖西,堤上闲听玉鸟啼。 回看楼头悬御笔,双飞春燕啄新泥。 5、《春景颐和园》(吕华强) 桃花日暮渐稀微,湖畔斜风逐燕飞。 岸柳也知留客意,牵衣不许带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