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寒食的意思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2.必背古诗92首中的寒食 古诗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解】: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韵译】: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3.有拼音的古诗《寒食》hán shí 寒食 hán hóng 韩翃 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 春城无处不飞花 , 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é 寒食东风御柳斜 。 rì m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日暮汉宫传蜡烛 , 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u jiā 轻烟散入五侯家 。 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4.描写清明节的古诗寒食 / 寒食日即事 作者:【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据唐代孟浩然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5.求以唐诗宋词等为歌词的歌曲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6.古诗寒食告诉我们的道理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要读懂这首诗,需有一点文化史的知识。“寒食”是指节名,指“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荆楚岁时记》)。后来,又将节期缩成一天。不过,寒食虽禁火,但对宠臣,皇上可于当日晚上“赐火”,以示恩泽,这在当时被视作是一种殊荣。很显然,诗人正是以此为视点而来运笔落墨的。诗中的“汉宫”暗射“唐宫”,“传蜡烛”就是“赐火”。值得注意的是“五侯”一词。据《后汉书-宦者列传-单超传》载,东汉恒帝时,宦者单超等五人因谋诛外戚梁冀有功,遂同日封侯,世称“五侯”。当然,作者用“五侯”的典实,不能没有寓意,诚如清人吴乔的《围炉诗话》指出:“唐之亡国,由于宦者握兵,实(唐)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只‘五侯’字见意”,故此称此诗是“唐诗之通于《春秋》(春秋笔法)者也”。一句话,借助“寒食赐火”的细节,诗人蕴藉而巧妙的表达了对宦官特权地位的不满。 这首《寒食》写得非常美;全诗极富动感,“飞”、“斜”、“传”、“散”等字都颇传神,“春城”一句虽历千古仍脍炙人口,但这并不失其讽喻之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