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山

1.【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山的诗句,请写出几句有关“山”的诗句】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2.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未探看.————李商隐《无题》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14.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1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山的诗句

王勃 【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王勃 【春园】 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

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王勃 【登城春望】 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

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王勃 【夜兴】 野烟含夕渚,山月照秋林。

还将中散兴,来偶步兵琴。 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 【别人四首】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

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王勃 【赠李十四四首】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王勃 【早春野望】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王勃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 【寒夜思友三首】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

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 王勃 【始平晚息】 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

客行朝复夕,无处是乡家。 王勃 【扶风昼届离京浸远】 帝里金茎去,扶风石柱来。

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 王勃 【普安建阴题壁】 江汉深无极,梁岷不可攀。

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 董思恭 【咏李(一作太宗诗)】 盘根植瀛渚,交干横倚天。

舒华光四海,卷叶荫山川。 于季子 【咏项羽】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陈子昂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望苑长为客,商山遂不归。

谁怜北陵井,未息汉阴机。 张说 【又(一本此首同前第一首为二首)】 春来半月度,俗忌一时闲。

不酌他乡酒,惟堪对楚山。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

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

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

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赵冬曦 【和张燕公耗磨日饮(一作张说诗)】 春来半月度,俗忌一朝闲。

不酌他乡酒,无堪对楚山。 卢?Q 【题殿前桂叶】 桂树生南海,芳香隔楚山。

今朝天上见,疑是月中攀。 蔡隐丘 【石桥琪树】 山上天将近,人间路渐遥。

谁当云里见,知欲渡仙桥。 周瑀 【临川山行】 朝见青山雪,暮见青山云。

云山无断绝,秋思日纷纷。 沈如筠 【寄天台司马道士】 河洲花艳爚,庭树光彩蒨。

白云天台山,可思不可见。 王泠然 【句】 陈兵剑阁山将动,饮马珠江水不流。

(咏八阵图送人) 孙逖 【句】 野烟出炉上,山花落镜中。(《庐山》。

见《诗式》) 崔国辅 【渭水西别李仑】 陇右长亭堠,山阴古塞秋。不知呜咽水,何事向西流。

王维 【辋川集·华子冈】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王维 【辋川集·斤竹岭】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王维 【辋川集·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 【辋川集·木兰柴】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王维 【辋川集·茱萸?c】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 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

王维 【辋川集·宫槐陌】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王维 【辋川集·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王维 【辋川集·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王维 【山中寄诸弟妹】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

王维 【赠韦穆十八】 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不向东山去,日令春草深。

王维 【送别(一作山中送别,一作送友)】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 【别辋川别业】 依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

王维 【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城隅一分手,几日还相见。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王维 【题友人云母障子(时年十五)】 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王维 【山茱萸】 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

王维 【哭孟浩然(时为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至襄阳有作)】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王维 【阙题二首】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缙 【别辋川别业】 山月晓仍在,林风凉不绝。殷勤如有情,惆怅令人别。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华子冈】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斤竹岭】 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一径通山路,行歌望旧岑。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鹿柴】 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不知深林事,但有??迹。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宫槐陌】 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北??】 南山北??下,结宇临欹湖。每欲采樵去,扁舟出菰蒲。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竹里馆】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裴迪 【。

3.描写五大山的诗词描写泰山·衡山·华山·嵩山·恒山的诗词

1.泰山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华山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李白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3.衡山李白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4.恒山贾岛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5.嵩山卷123_1 【嵩山十志十首·草堂】卢鸿一草堂者,盖因自然之溪阜,前当墉洫;资人力之缔构,后加茅茨.将以避燥湿,成栋宇之用;昭简易,叶乾坤之德,道可容膝休闲.谷神同道,此其所贵也.及靡者居之,则妄为剪饰,失天理矣.词曰:山为宅兮草为堂,芝兰兮药房.罗蘼芜兮拍薜荔,荃壁兮兰砌.蘼芜薜荔兮成草堂,阴阴邃兮馥馥香,中有人兮信宜常.读金书兮饮玉浆,童颜幽操兮不易长.知卷123_2 【嵩山十志十首·倒景台】卢鸿一倒景台者,盖太室南麓,天门右崖,杰峰如台,气凌倒景.登路有三处可憩,或曰三休台,可以邀驭风之客,会绝尘之子.超逸真,荡遐襟,此其所绝也.及世人登焉,则魂散神越,目极心伤矣.词曰:天门豁兮仙台耸,杰屹崒兮零澒涌.穷三休兮旷一观,忽若登昆仑兮中期汗漫仙.耸天关兮倒景台,鲨颢气兮轶嚣埃.皎皎之子兮自独立,云可朋兮霞可吸,曾何荣辱之所及.古卷123_3 【嵩山十志十首·樾馆】卢鸿一樾馆者,盖即林取材,基颠柘,架茅茨,居不期逸,为不至劳,清谈娱宾,斯为尚矣.及荡者鄙其隘阒,苟事宏湎,乖其宾矣.词曰:紫岩隈兮青溪侧,云松烟茑兮千古色.芳靃蘼兮荫蒙茏,幽人构馆兮在其中.靃蘼蒙茏兮开樾馆,卧风霄兮坐霞旦.粤有宾兮时戾止,樵苏不爨兮清谈已,永岁终朝兮常若此.古卷123_4 【嵩山十志十首·枕烟庭】卢鸿一枕烟庭者,盖特峰秀起,意若枕烟.秘庭凝虚,窅若仙会,即扬雄所谓爰静神游之庭是也.可以超绝纷世,永洁精神矣.及机士登焉,则寥阒戃恍,愁怀情累矣.词曰:临泱漭兮背青荧,吐云烟兮合窅冥.怳欻翕兮沓幽霭,意缥缈兮群仙会.窅冥仙会兮枕烟庭,竦魂形兮凝视听.闻夫至诚必感兮祈此巅,契颢气,养丹田,终仿像兮觏灵仙.斋卷123_5 【嵩山十志十首·云锦淙】卢鸿一云锦淙者,盖激溜冲攒,倾石丛倚,鸣湍叠濯,喷若雷风,诡辉分丽,焕若云锦.可以莹发灵瞩,幽玩忘归.及匪士观之,则反曰寒泉伤玉趾矣.词曰:水攒冲兮石丛耸,焕云锦兮喷汹涌.苔驳荦兮草夤缘,芳幂幂兮濑溅溅.石攒丛兮云锦淙,波连珠兮文沓缝.有洁冥者媚此幽,漱灵液兮乐天休,实获我心兮夫何求.古卷123_6 【嵩山十志十首·期仙磴】卢鸿一期仙磴者,盖危磴穹窿,迥接云路,灵仙仿佛.若可期及,儒者毁所不见则黜之,盖疑冰之谈信矣.词曰:霏微阴壑兮气腾虹,迤逦危磴兮上凌空.青霞杪兮紫云垂,鸾歌凤舞兮吹参差.鸾歌凤舞兮期仙磴,鸿驾迎兮瑶华赠.山中人兮好神仙,想像闻此兮欲升烟,铸月炼液兮伫还年.知卷123_7 【嵩山十志十首·涤烦矶】卢鸿一涤烦矶者,盖穷谷峻崖,发地盘石,飞流攒激,积漱成渠.澡性涤烦,迥有幽致.可为智者说,难为俗人言.词曰:灵矶盘礴兮溜奔错漱,泠风兮镇冥壑.研苔滋兮泉珠洁,一饮一憩兮气想灭.磷涟清淬兮涤烦矶,灵仙境兮仁智归.中有琴兮徽以玉,峨峨汤汤兮弹此曲,寄声知音兮同所欲.主卷123_8 【嵩山十志十首·幂翠庭】卢鸿一幂翠庭者,盖崖巘积阴,林萝沓翠,其上绵幂,其下深湛.可以王神,可以冥道矣.及喧者游之,则酣谑永日,汩清薄厚.词曰:青崖阴兮月涧曲,重幽叠邃兮隐沦躅.草树绵幂兮翠蒙茏,当其无兮庭在中.当无有用兮幂翠庭,神可谷兮道可冥.有幽人兮张素琴,皇徽兮绿水阴,德之愔兮澹多心.主卷123_9 【嵩山十志十首·洞元室】卢鸿一洞元室者,盖因岩作室,即理谈玄,室返自然,元斯洞矣.及邪者居之,则假容窃次,妄作虚诞,竟以盗言.词曰:岚气肃兮岩翠冥,空阴虚兮户芳迎.披蕙帐兮促萝筵,谈空空兮核元元.蕙帐萝筵兮洞元室,秘而幽兮真可吉.返自然兮道可冥,泽妙思兮草玄经,结幽门兮在黄庭.古卷123_10 【嵩山十志十首·金碧潭】卢鸿一金碧潭者,盖水洁石鲜,光涵金碧,岩葩林茑,有助芳阴.鉴空洞虚,道斯胜矣.而世生缠乎利害,则未暇游之.词曰:水碧色兮石金光,滟熠熠兮濙湟湟.泉葩映兮烟茑临,红灼灼,翠阴阴.翠相鲜兮金碧潭,霜天洞兮烟景涵.有幽人兮好冥绝,炳其焕兮凝其洁,悠悠千古兮长不灭.。

4.关于山的宋词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溪沟。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这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放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的主题是辨伪。首联提出有办法解决狐疑,颔联从自然景物入手具体介绍这一办法:让时间证明一切。颈联转入到历史人物,进一步证明上述办法。尾联顺着颈联的意思延伸:如果周公、王莽在真相还没有显现时便死去,他们的德行真伪就无人知晓。本诗告戒我们:看待事物不要过早下结论,否则容易被假象迷惑而不能分清是非。

5.唐诗宋词中的山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名 山 诗 鉴 赏 平都山 陆游 名山近江步,蜡屐得修行。

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 唐碑多断蚀,梁殿半欹倾。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荣。 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

平都观 范成大 神仙得者王方平, 谁其继之阴长生。 飘然空飞五云屏, 上宾寥阳留玉京。

石炉丹气常夜鸣, 龙光万柏森年龄。 峡山逼侧泯江旋, 洞口福地古所铭。

云有北阴神帝庭, 太阴黑簿囚鬼灵。 自从仙都起岩扃, 高霞流电飞伏精。

晖景下堕烁九冰, 塞绝苦道升无形, 至今台殿栖岑屏, 隋污唐垩留丹青。 上仙怪寄溪如清, 瑶池仙杖纷娉婷。

琅敖赴节锵欲鸣, 我来秋暑如炊蒸。 汗流吁气衣枯藤, 摩挲众迹不暇评。

聊记梗概知吾曾。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受禅学影响颇深, 故部分诗流露出虚无寂灭的思想。范成大二十九岁中进士,任过秘书省正字,吏部员外郎等职。

南宋年间 (公元1175年),范成大任成都路安抚使时,来丰都视察,登游平都观,留题下诗。 (注释)(1)平都观:即今“天子殿”。

(2)吏部员外郎:吏部,隋唐以后,中枢(中央)设六部,吏 部是其中之一。其职能是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考核等事务。

员外郎,部内分司,司的长官 为郎中,郎中以下有员外郎,是郎中的付职。吏部员外郎,即吏部郎中的付手。

(3)屏,古代贵族妇女 所乘有帷幕的车。(4)旋,水流回旋。

(5)扃,音卷,门。上闩,关门。

(6)琅敖,古乐器名。(7) 玉京:道教称天帝所居之处,也指帝都。

(8)寥阳,指寥阳殿,今称奈河桥。(9)成都路安抚使,南宋 时,将全国设十六路,四川当时叫成都路。

安抚使,宋代一官名。 题平都山 苏轼 足蹑平都古洞天, 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 日月星辰任我攀。 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 早朝又听鹿催班。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 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但也有些作品表现 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情绪。

宋仁宗嘉佑年间,苏轼考取进士,做过翰林学士。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 ,苏轼自成都去汴京(今开封),途经丰都,写下“平都山”等诗。

(注释) (1)平都山:据《丰都县志》载:“治东北一里。石径萦纡,林木幽秀,梵宇层出。

旧志谓平 都福地,紫府真仙之居。汉仙人阴长生、王方平炼形于此。

传麻姑过之有留题绝句。”后人依据苏轼“平 都天下古名山”这句诗,渐改平都山为“名山”,一直沿用至今。

(2)蹑:踩、踏的意思。(3)眸:音 木,泛指眼睛。

(4)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此引申为天地的代称。

平都山 苏轼 山前江水流浩浩, 山上苍苍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 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 真人王远阴长生。 飞符御气朝百灵, 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 去如旋风搏紫清。 真人厌世不回顾, 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 餐霞绝粒常辛苦。 安得独从逍遥君, 冷然乘风驾浮云。

超世无有我独存。 (注释) (1)峥嵘:高峻貌。

(2)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经名。内容是七言歌决,讲说道 家养生修炼的道理。

(3)度世:旧谓脱离现世。(4)逍遥:优游自得貌。

仙都山鹿 苏轼 日月何促促, 尘世苦拘束。 仙子去无踪, 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 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 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 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 满山秋草无形迹。

(注释)(1)怅望:怅然怀想。(2)萧瑟:树木被风吹指所发的声音。

(3)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平都山留题 吕洞宾 盂兰清晓过平都, 天下名山所不如。

两口单行人不识, 王阴空使马蹄虚。 一鸣白鸟出青城, 再谒王阴二友人。

口口惟思三岛好, 抬眸已过洞庭春。 (作者简介) 吕洞宾,又名吕纯阳(793-?),相传为唐京兆人。

唐朝会昌中,两举进士不弟, 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 俗传为八仙之一。

还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 (注释) (1)盂兰:指盂兰盆会,佛教仪式。

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所举行。 盂兰盆是梵文的译音,意译为“救倒悬”。

(2)三岛:《汉书.郊礼志上》:“自威、宣、燕、燕昭使人入海,求逢莱、方丈、瀛洲,此三种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用三岛来泛指想象中的 仙境。

题仙都观 杜光庭 往岁真人朝玉皇, 四真三代住繁阳。 初开九鼎丹华熟, 继蹑五云天路长。

烟锁翠岚迷旧隐, 池凝寒镜贮秋光, 时来白鹿岩前后, 应许潜通不死乡。 (作者简介)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诗人,处州缙云(今浙江人)人,咸通中举进士不 弟,入天台山修道,仕唐为内供奉。

避乱入蜀,事王建父子,官至议大夫,赐呈“传真天师”。晚 年隐居青城山,号东瀛子,能诗善文。

(注释) (1)仙都观:即现在的“天子殿”。观宇建宇唐代,唐代名“仙都观”,宋。

6.唐诗宋词中的山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名 山 诗 鉴 赏 平都山 陆游 名山近江步,蜡屐得修行。

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 唐碑多断蚀,梁殿半欹倾。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荣。 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

平都观 范成大 神仙得者王方平, 谁其继之阴长生。 飘然空飞五云屏, 上宾寥阳留玉京。

石炉丹气常夜鸣, 龙光万柏森年龄。 峡山逼侧泯江旋, 洞口福地古所铭。

云有北阴神帝庭, 太阴黑簿囚鬼灵。 自从仙都起岩扃, 高霞流电飞伏精。

晖景下堕烁九冰, 塞绝苦道升无形, 至今台殿栖岑屏, 隋污唐垩留丹青。 上仙怪寄溪如清, 瑶池仙杖纷娉婷。

琅敖赴节锵欲鸣, 我来秋暑如炊蒸。 汗流吁气衣枯藤, 摩挲众迹不暇评。

聊记梗概知吾曾。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受禅学影响颇深, 故部分诗流露出虚无寂灭的思想。范成大二十九岁中进士,任过秘书省正字,吏部员外郎等职。

南宋年间 (公元1175年),范成大任成都路安抚使时,来丰都视察,登游平都观,留题下诗。 (注释)(1)平都观:即今“天子殿”。

(2)吏部员外郎:吏部,隋唐以后,中枢(中央)设六部,吏 部是其中之一。其职能是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考核等事务。

员外郎,部内分司,司的长官 为郎中,郎中以下有员外郎,是郎中的付职。吏部员外郎,即吏部郎中的付手。

(3)屏,古代贵族妇女 所乘有帷幕的车。(4)旋,水流回旋。

(5)扃,音卷,门。上闩,关门。

(6)琅敖,古乐器名。(7) 玉京:道教称天帝所居之处,也指帝都。

(8)寥阳,指寥阳殿,今称奈河桥。(9)成都路安抚使,南宋 时,将全国设十六路,四川当时叫成都路。

安抚使,宋代一官名。 题平都山 苏轼 足蹑平都古洞天, 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 日月星辰任我攀。 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 早朝又听鹿催班。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 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但也有些作品表现 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情绪。

宋仁宗嘉佑年间,苏轼考取进士,做过翰林学士。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 ,苏轼自成都去汴京(今开封),途经丰都,写下“平都山”等诗。

(注释) (1)平都山:据《丰都县志》载:“治东北一里。石径萦纡,林木幽秀,梵宇层出。

旧志谓平 都福地,紫府真仙之居。汉仙人阴长生、王方平炼形于此。

传麻姑过之有留题绝句。”后人依据苏轼“平 都天下古名山”这句诗,渐改平都山为“名山”,一直沿用至今。

(2)蹑:踩、踏的意思。(3)眸:音 木,泛指眼睛。

(4)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此引申为天地的代称。

平都山 苏轼 山前江水流浩浩, 山上苍苍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 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 真人王远阴长生。 飞符御气朝百灵, 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 去如旋风搏紫清。 真人厌世不回顾, 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 餐霞绝粒常辛苦。 安得独从逍遥君, 冷然乘风驾浮云。

超世无有我独存。 (注释) (1)峥嵘:高峻貌。

(2)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经名。内容是七言歌决,讲说道 家养生修炼的道理。

(3)度世:旧谓脱离现世。(4)逍遥:优游自得貌。

仙都山鹿 苏轼 日月何促促, 尘世苦拘束。 仙子去无踪, 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 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 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 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 满山秋草无形迹。

(注释)(1)怅望:怅然怀想。(2)萧瑟:树木被风吹指所发的声音。

(3)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平都山留题 吕洞宾 盂兰清晓过平都, 天下名山所不如。

两口单行人不识, 王阴空使马蹄虚。 一鸣白鸟出青城, 再谒王阴二友人。

口口惟思三岛好, 抬眸已过洞庭春。 (作者简介) 吕洞宾,又名吕纯阳(793-?),相传为唐京兆人。

唐朝会昌中,两举进士不弟, 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 俗传为八仙之一。

还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 (注释) (1)盂兰:指盂兰盆会,佛教仪式。

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所举行。 盂兰盆是梵文的译音,意译为“救倒悬”。

(2)三岛:《汉书.郊礼志上》:“自威、宣、燕、燕昭使人入海,求逢莱、方丈、瀛洲,此三种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用三岛来泛指想象中的 仙境。

题仙都观 杜光庭 往岁真人朝玉皇, 四真三代住繁阳。 初开九鼎丹华熟, 继蹑五云天路长。

烟锁翠岚迷旧隐, 池凝寒镜贮秋光, 时来白鹿岩前后, 应许潜通不死乡。 (作者简介)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诗人,处州缙云(今浙江人)人,咸通中举进士不 弟,入天台山修道,仕唐为内供奉。

避乱入蜀,事王建父子,官至议大夫,赐呈“传真天师”。晚 年隐居青城山,号东瀛子,能诗善文。

(注释) (1)仙都。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