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山外云

1.安期诗僧云外云岫 诗词对联 佛教网 般若文

安期诗僧云外云岫

安期乡是宋元时期舟山(当时叫昌国县)所辖四个乡之一,以秦时安期生来此隐居、炼丹而得名。其地为今普陀区六横、朱家尖、桃花、普陀山等岛一带,辖三山里及桃花、马秦、扶桑3村。

这一时期,昌国县出过许多历史名人,但有关安期乡的史料却甚少。元代中期,文人盛熙明写道:“梅福留丹赤如橘,安期送枣大于瓜。金仙对面无言说,春满幽岩小白花。”普陀的这些小岛给人印象更多的是一种神秘感。其实,这里同样有人间悲欢,小岛子弟中也出过有影响的人物。宋元诗僧云外云岫便是其中一位。

家居昌国安期乡

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八月二十二日,83岁的明州天童寺住持云外云岫端然而逝。天童寺是当时天下数一数二大寺,朝野上下哀悼高僧去世。其弟子整理出版《云外岫禅师语录》一书,称他“究名曹洞宗旨”,是一位“道德兼优者”。

书中称,高僧俗姓李氏,生于南宋淳佑二年(1242年),“世为明之昌国人。生而身裁眇少,精悍有馀”。18岁出家为僧。出家后名叫云岫,字云外,别号方岩。

十分难得的是,书中保留下云岫所作一百多首诗歌。其中一首为怀念父亲而作的诗透露,他是昌国县安期乡人。

这首诗前,云岫有一段很长的序言说,“岫家居昌国南海上,安期先生炼丹之地。乡曰安期。忆十岁时父携至于家山,嘱之曰:吾死当葬此地。南水上时正朝此处,可以荫汝。父死日,奉遗言而葬焉。家废后,岫出家从释为僧来,多病多难,幸不致死。今已六十二岁,虽学佛无所知,粗明善恶因果,不堕凡愚数中,实父遗言所及。今作一偈以代墓志云”。

诗歌仅有四句:“千家山裹阿爹坟,遥想年深草木昏。山外潮回南水上,遗言千古及儿孙。”

云岫这首诗写于1303年,而700年后依然能品味出浓浓的人情味。诗歌称父亲为“阿爹”,把早晚两次潮水叫做“南水”,现在还可看出是舟山人的口语。

2.山中云雾的诗词

花非花,雾非雾 (唐·白居易)

花明月黯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五代·李煜)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宋·秦观)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雾》

——唐·李峤

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

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咏雾》

——唐·董思恭

苍山寂已暮,翠观黯将沉.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

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待访公超市,将予赴华阴.

《咏雾》

——唐·苏味道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远山澄碧雾》

——唐·李世民

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

仿佛分初月,飘飖度晓风.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

《赋得花庭雾》

——唐·李世民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水亭夜坐赋得晓雾》

——唐·李益

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

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凌雾行》

——唐·韦应物

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

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

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栗.归当饮一杯,庶用蠲斯疾.

3.芯思苦,半月明,云载伊悠悠,清风徐徐,吟尽秋寒,山外青山,云外云

这是一首相思的诗。

写的挺凄凉的,表达姑娘对情郎的思念之情。

相思的苦心,看到月亮,好像是你在云端

微风吹起,在秋日的思念。。

等等,我怎么越翻译越觉得这东西好多话都是从别的地方凑字数凑来的?

反正就是相思的诗句吧。

如果你觉得这个没意思。你就去搜索苏东坡的《江城子》那个是他表达对亡妻的思念。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那个才是真正的相思,真正的凄惨。

4.唐诗宋词中的山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名 山 诗 鉴 赏 平都山 陆游 名山近江步,蜡屐得修行。

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 唐碑多断蚀,梁殿半欹倾。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荣。 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

平都观 范成大 神仙得者王方平, 谁其继之阴长生。 飘然空飞五云屏, 上宾寥阳留玉京。

石炉丹气常夜鸣, 龙光万柏森年龄。 峡山逼侧泯江旋, 洞口福地古所铭。

云有北阴神帝庭, 太阴黑簿囚鬼灵。 自从仙都起岩扃, 高霞流电飞伏精。

晖景下堕烁九冰, 塞绝苦道升无形, 至今台殿栖岑屏, 隋污唐垩留丹青。 上仙怪寄溪如清, 瑶池仙杖纷娉婷。

琅敖赴节锵欲鸣, 我来秋暑如炊蒸。 汗流吁气衣枯藤, 摩挲众迹不暇评。

聊记梗概知吾曾。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受禅学影响颇深, 故部分诗流露出虚无寂灭的思想。范成大二十九岁中进士,任过秘书省正字,吏部员外郎等职。

南宋年间 (公元1175年),范成大任成都路安抚使时,来丰都视察,登游平都观,留题下诗。 (注释)(1)平都观:即今“天子殿”。

(2)吏部员外郎:吏部,隋唐以后,中枢(中央)设六部,吏 部是其中之一。其职能是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考核等事务。

员外郎,部内分司,司的长官 为郎中,郎中以下有员外郎,是郎中的付职。吏部员外郎,即吏部郎中的付手。

(3)屏,古代贵族妇女 所乘有帷幕的车。(4)旋,水流回旋。

(5)扃,音卷,门。上闩,关门。

(6)琅敖,古乐器名。(7) 玉京:道教称天帝所居之处,也指帝都。

(8)寥阳,指寥阳殿,今称奈河桥。(9)成都路安抚使,南宋 时,将全国设十六路,四川当时叫成都路。

安抚使,宋代一官名。 题平都山 苏轼 足蹑平都古洞天, 此身不觉到云间。

抬眸四顾乾坤阔, 日月星辰任我攀。 平都天下古名山, 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 早朝又听鹿催班。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 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但也有些作品表现 出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消极情绪。

宋仁宗嘉佑年间,苏轼考取进士,做过翰林学士。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 ,苏轼自成都去汴京(今开封),途经丰都,写下“平都山”等诗。

(注释) (1)平都山:据《丰都县志》载:“治东北一里。石径萦纡,林木幽秀,梵宇层出。

旧志谓平 都福地,紫府真仙之居。汉仙人阴长生、王方平炼形于此。

传麻姑过之有留题绝句。”后人依据苏轼“平 都天下古名山”这句诗,渐改平都山为“名山”,一直沿用至今。

(2)蹑:踩、踏的意思。(3)眸:音 木,泛指眼睛。

(4)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此引申为天地的代称。

平都山 苏轼 山前江水流浩浩, 山上苍苍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 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 真人王远阴长生。 飞符御气朝百灵, 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 去如旋风搏紫清。 真人厌世不回顾, 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 餐霞绝粒常辛苦。 安得独从逍遥君, 冷然乘风驾浮云。

超世无有我独存。 (注释) (1)峥嵘:高峻貌。

(2)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经名。内容是七言歌决,讲说道 家养生修炼的道理。

(3)度世:旧谓脱离现世。(4)逍遥:优游自得貌。

仙都山鹿 苏轼 日月何促促, 尘世苦拘束。 仙子去无踪, 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 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 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 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 满山秋草无形迹。

(注释)(1)怅望:怅然怀想。(2)萧瑟:树木被风吹指所发的声音。

(3)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平都山留题 吕洞宾 盂兰清晓过平都, 天下名山所不如。

两口单行人不识, 王阴空使马蹄虚。 一鸣白鸟出青城, 再谒王阴二友人。

口口惟思三岛好, 抬眸已过洞庭春。 (作者简介) 吕洞宾,又名吕纯阳(793-?),相传为唐京兆人。

唐朝会昌中,两举进士不弟, 浪游江湖,遇钟离权授以丹诀,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终南山等地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 俗传为八仙之一。

还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 (注释) (1)盂兰:指盂兰盆会,佛教仪式。

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所举行。 盂兰盆是梵文的译音,意译为“救倒悬”。

(2)三岛:《汉书.郊礼志上》:“自威、宣、燕、燕昭使人入海,求逢莱、方丈、瀛洲,此三种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用三岛来泛指想象中的 仙境。

题仙都观 杜光庭 往岁真人朝玉皇, 四真三代住繁阳。 初开九鼎丹华熟, 继蹑五云天路长。

烟锁翠岚迷旧隐, 池凝寒镜贮秋光, 时来白鹿岩前后, 应许潜通不死乡。 (作者简介)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诗人,处州缙云(今浙江人)人,咸通中举进士不 弟,入天台山修道,仕唐为内供奉。

避乱入蜀,事王建父子,官至议大夫,赐呈“传真天师”。晚 年隐居青城山,号东瀛子,能诗善文。

(注释) (1)仙都观:即现在的“天子殿”。观宇建宇唐代,唐代名“仙都观”,宋。

5.山外青山楼外楼诗句的出处介绍诗词的背景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相关
下一篇
宋词i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