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位知道陈毅元帅诗词全集的《冬夜杂咏》 共12题19首 小序云:一九六0年冬夜大雪,长夜不寐。 起坐写小诗若干段,寄兴无端,几乎零乱。迄今事满一年,不复诠次。 送登诗刊,以博读者一粲。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一日仲弘记。 《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红梅》 隆冬到来时, 百花迹已绝。 红梅不屈服, 树树立风雪。 《幽兰》 幽兰在山谷, 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 求者遍山隅。 《秋菊》 秋菊能傲霜, 风霜恶重重。 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 《含羞草》 有草名含羞, 人岂能无耻? 鲁连不帝秦, 田横刎颈死。 《亡羊》 亡羊惧岐路, 染丝悲墨子。 我亦厌淡红, 恶其乱朱紫。 《长江》 有人雄今古, 游泳渡长江。 云此得宽余, 宇宙莽苍苍 《故乡》 公社遍故乡, 到处是桑园。 蚕娘两万人, 一年八季蚕。 《吾读》 吾读长短句, 最喜是苏辛。 东坡胸次广, 稼轩力如虎。 《一闲》 志士嗟日短, 愁人知夜长; 我则异其趣, 一闲对百忙。 只找到这么多。 2.陈毅写的古诗~泉台幽幽汝何之,检点遗物几首诗。 谁说而今人安在,依稀门角见玉姿。 检点遗物几首诗,几回读罢几回痴。 人间总比天堂好,记否诺言连理枝。 依稀门角见玉姿,定睛知误强自支。 正当送葬归来夜,幽幽泉台汝何之? 昔日汝言生者好,我今体味死去高! 艰难困苦几人负,失侣中年泪更滔! 这首诗,是陈毅元帅1931年1月,为悼念亡妻肖菊英而写的。肖菊英是陈毅的第一任妻子。 兴城旅夜倍凄清,破纸窗前透月明。 战斗艰难还剩我,阿蒙愧对故人情。 这是陈毅元帅于1937年10月去江西省兴国县与国民党谈判合作抗日时,得悉妻子赖月明在游击战中不幸牺牲而写下的一首悲愤凄凉、感情深沉的七绝诗。 春光照眼意为痴,愧对江南统锐师, 豪情廿载今安在?输与红芳不自知。 这是陈毅在和张茜恋爱遇到“麻烦”时写下的情诗。 3.谁知道陈毅有哪些诗青 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红梅 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 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 秋 菊 秋菊能耐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恶,风霜其奈何? 幽 兰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隈. 梅岭三章》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上海市第一任市长.。 1901年8月26日诞生于四川省乐至县。字仲弘。 陈毅兼资文武,博学多才。有多种军事、政治论著和诗词著作,编为《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和《陈毅诗稿》等。 4.评价一下陈毅的诗词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注释〕 梅岭:即大庾岭。 五岭之一在江西省大庾县和广东省南雄县交界处。诗前小诗中所谓梅山系岭主要山系之一。 泉台:同泉下、泉壤、泉路。迷信传说中的阴曹地府、地狱。 明代黄宗羲《万充宗哀辞》:岂知此别,便隔泉台! 阎罗:梵语译音。佛教称管地狱的神,也叫阎罗王、阎王、阎王爷。 这里比喻国民党、**。 南国烽烟正十年:是说在南方坚持武装斗争正好十年(1926年北伐战争时到四川作策动兵运的工作至1936年游击战争)。 南国:祖国的南方。 烽烟:烽火之烟。 古时边防设烽火台,外敌入侵时,举烽火报警。这里指战争。 姚合《送李廓侍御赴西川行营》诗:从今嵩州路,无复有烽烟。 此头须向国门悬:陈毅表示自己即使牺牲,也要头悬国门,眼看国民党反动派的最后灭亡。 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春秋时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买通吴国太宰,谗言子胥,夫差赐子胥剑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抉吾眼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九年,越国灭吴。 《史记·吴太伯世家》亦有记载. 国门:即城门. 取义成仁: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抗击南下元军,兵败被俘,不屈不挠。死前,写《自赞》诗世藏在衣带中,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陈毅诗中借以表现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和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 [史事] 赣粤边区游击队在陈毅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像一把利剑 插进敌人的心脏。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消灭游击队,在实行残酷的军事 清剿和经济封锁的同时,还到处追捕陈毅和项英,并张贴布告,声称捉到陈毅 赏洋三万元。1936年,两广事变结束后,**又于八、九月份起调遣其嫡系部队46师对赣粤边游击区发起新的清剿。 该师师长戴嗣夏被**称为碉堡专家。他在进攻游击根据地时使出拿手好戏,让碉堡上山口、进山坑,进逼游击根据地。 赣粤边区军民在粉碎国民党军的清剿中取得了胜利,保住了革命根据地,但也付出大量血的代价,许多军民包括游击队和边区的一些主要领导人在战斗中由于叛徒告密而英勇献身。陈毅自己也多次遭遇不测。 1936年冬天,敌军对陈毅的驻地梅山,大举清剿一个多月。白天放警犬 追踪,晚上用探明灯搜索。 陈毅因腿部负伤又加罹病行动不便,在梅岭被敌人围困于丛莽间达到20天之久,在苦虑不得脱身的生死关头,他慷慨陈辞,写下了《梅岭三章》藏于衣底,作为自已的绝命 诗。诗前的小序是陈毅以后补写的,这段小序简要交代了作诗时的处境。 小序中的旋围解是指:在他留下绝笔诗的当天,敌人未进山搜剿,第二天山里也很平静。派人下山打探消息,原来发生了西安事变。 国民党46师忙忙从游击区周围撤走了,一些地方武装也龟缩在碉堡里不敢出来,梅山由是而得解围。 [鉴赏] 人生之两大端在于生和死。 在生死存亡关头的抉择,最能显出一个人的精神和气节。有人畏死远难,求生害仁,苟且偷生,遗臭万年;有人视死如归,杀身成仁,尽道取义,流芳百世。 后一种选择,是我国自古以来志士仁人遵行不移的道理。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论语·卫灵公》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孟子曰: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孟子·告子上》)又说: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孟子·尽心上》)。 正是这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尽到死命的道德理想鼓舞着无数民族英雄为国家、为人民舍生就死,赴汤蹈火,留下了无数惊天动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苏武渴饮雪,饥吞毡的坚贞气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勤勉精神,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夏明瀚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铁骨,这一切构成了中华民族浩荡不息的历史河中最为崇高壮美的景观,民族之魂就在这洋洋大观中闪烁出永远灿烂的光辉。 《梅岭三章》也是陈毅在生死存亡之关头所写下的一曲气壮山河的无产阶级正气歌。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构成的一组诗。 三首诗虽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可单独成篇示人,但在基本题旨上又具有内在统一性,它们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作者坚定革命的信念及甘愿为人类美好事业献身的革命生死观。二首诗都以小序中虑不得脱四字自然生发出来,以断头为基本意象,但显示出的却无一丝一毫悲切伤感的情调,而是一派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的慷慨豪壮之气。 吟咏之际,不觉使人热血沸腾,斗志倍增。第一章着重表现作者对革命事业生死不渝的坚贞气节。 断头今日意如何?诗一开篇就径直将死亡问题提了出来,以如何面对断头之危自问,这充分显示出陈毅勇于面对死亡的英雄无畏气概。生命对于人生只有一次,面临 断头 的时刻,任是谁也会有一些想法即 意 涌入头脑之中的。 此时此刻,陈毅想到了什么呢?他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