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中的烟

1.带“烟”字的宋词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 烟 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雨霖铃 柳永

念去去,千里 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 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 烟 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玉楼春 周邦彦

桃溪不作从容住,

秋藕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候赤阑桥,

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 中列岫青无数,

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

情似雨余粘地絮。

忆秦娥 范成大

楼阴缺,

阑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

一天风露,

杏花如雪。

隔 烟 催漏金虬咽,

罗帏黯淡灯花结。

灯花结,

片时春梦,

江南天阔。

昭君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

香满西湖 烟 水。

急雨打篷声,

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

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

泛清波。

2.有关于"烟"的古诗,要附带鉴赏

唐朝的著名诗人杜牧,史称“小杜”,他有一个雅号叫“杜三烟”。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诗歌中好用一个“烟”字,而且有三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烟”字妙在传神,将江南水乡的独特景致描绘得出神入化。---------------------------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注释】 本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夏,当时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使出塞宣慰。单车:指独自。

问:慰。属国:附属国。

居延,汉时属国,在今甘肃张掖西北, 此行的目的。 《后汉书·郡国志》: “凉州有张掖、居延属国。”

过:访。征蓬:蓬草根浅,随风飘行,所以古人以征蓬、飘蓬喻行旅之人。

征,行。萧关:汉、唐时西边要塞,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

候骑,骑马的斥候,即骑马的侦察兵。都护:边疆重镇都护府长官,这里指崔希逸。

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汉将窦宪击破匈奴北单于,追击至燕然山,刻石纪功而回,后世用为克敌制胜的典故。这里借用之。

【鉴赏】 诗人作此诗时,与他谊兼师友的名相张九龄受李林甫排斥被罢相。这是玄宗朝政治由清明转为昏庸的标志,因此,诗人在奉使慰劳战胜之军的征中,并非是一味高昂振奋的,也兼有孤寂之感。

前四句,诗人写出了孤寂的心态。 “单车”去“边地”,千里迢迢,孑然一身,抬头见胡雁归飞, 更令诗人触物伤怀,感觉自己如断根的飘蓬一般远离了故国。

后四句,写诗人在“胡天”见到了大漠的奇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此宏壮之景感召了诗人,使他渐摆 脱了孤寂的心绪,生出了豪壮之情,引发了克敌建功、燕然刻石的爱国热忱。 这首诗尤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六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无际无涯的大漠中,一缕烽火台上的孤烟,直上青天;长河似带,落日降临,异常浑圆,这两句诗,凸现了大漠粗犷、强毅的精神,凝聚了诗人的心态,从诗的字句看,语不惊奇,朴实无华,但却能状难言之景于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达到了浑成的境界,显示了诗人的深厚功力。--------------------------《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

3.哪首古诗里有关于晨烟的句子

1、唐代朱景玄《五绝一四望亭》

每见晨光晓,阶前万井烟。

2、唐代武元衡《七绝一郊居寓目偶题》

晨趋禁掖暮郊园,松桂苍苍烟露繁。

3、唐代甄后《七绝一与萧旷冥会诗》明晨追赏应愁寂,沙渚烟销翠羽空。

4、唐代王勃《五律一长柳》

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

5、唐代姚合《五律一送友人游蜀》

峡猿啼夜雨,蜀鸟噪晨烟。

6、唐代韦应物《园林晏起》

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

4.古诗词中"五烟"是指什么

1、

烟在古语中,有云气、雾气的意思,古语常说“烟云”,烟和云的概念在古语中的意思是差不多的,尤其在诗词之中。烟作云解的词还有“烟月”(被云雾笼罩的月亮)。

五在此处是个虚数,和三、九之类的差不多,都是指多的意思。

五烟直译就是五色的云,意译就是色彩万千变化的云。而且五烟已经是一个固定用法了。(你用三烟、九烟听着多别扭啊。)这些数字很多都是有固定用法的,比如:三甲、六丁;三露、五烟;八座、三台;六漠、八溟……

例句:凌崖采三露,攀鸿戏五烟。(鲍照《白云》)

2、

烽火台放烟。烽火台是古时为传达敌情之用,白天放狼烟,夜间点烽火,有的还加上点炮示警。烟火炮的数量依敌人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五百人以下,会点一烟一炮;千人以下二烟二炮……以此上推,万人以上五烟五炮。

所以“五烟”代表了较大的边乱或战事。

例句:……想不起来,好像比较多的是用“烽火”、“狼烟”表达的。

结合诗句中的语境去判断吧,多数诗是前者。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