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岭南古诗词

1.关于岭南的古诗词

1、《岭南大雪 》

年代:【宋】 作者:【区仕衡】

海冻珊瑚万里沙,炎方六出尽成花。

洛阳纵有行春令,谁问袁安处士家

2、《春日岭南 》

年代:【宋】 作者:【孙正平】

窗前修竹霭如云,巧语春禽只听闻。

睡起蒲团趺坐稳,惟将茗椀对炉薰。

3、《客居岭南》

年代:【宋】 作者:【张子龙】

天风吹白波,归客欲如何。

炎国逢花早,春船载雨过。

畏蛇焚瘿木,防蛊种衰荷。

洞口商人妇,时时送夜歌。

4、《庚午腊中苦寒不雪不雪岭南之常而苦寒为希有》

年代:【宋】 作者:【郑刚中】

檐风动修竹,终夜玉相戛。

晓望山头松,孤瘦冻欲折。

欣然发茅亭,准拟看飞雪。

待之既逾时,脚硬冷如铁。

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绝。

岂非地气偏,湿浊旧不泄。

剪水下云来,祗向虚空歇。

今年腊中寒,万口称凛冽。

此是雪先声,荡洗岭南热。

蜒叟且莫惊,造化无差别。

会须烟瘴林,都有琪花结。

草色润如酥,看取焦枯活。

5、《岭南鞭春》

年代:【宋】 作者:【范端臣】

一辞湖上月,三见岭南春。

怪鸟呼如鬼,痴猿立似人。

蛮商通海舶,渔户杂江滨。

尚有鞭牛扑,纷拿起路尘。

6、《岭南道中》

年代:【唐】 作者:【曹松】

百花成实未成归,未必归心与志违。

但有壶觞资逸咏,尽交风景入清机。

半川阴雾藏高木,一道晴霓杂落晖。

游子马前芳草合,鹧鸪啼歇又南飞。

7、《岭南荔枝不可寄远龙眼新熟辄以五日颗奉晦叔》

年代:【宋】 作者:【张栻】

荔子如今尚典刑,秋林圆实著嘉名。

虽无赪玉南风面,却耐筠笼千里行。

2.描写岭南的诗句

1、送人游岭南

唐代:司空曙

万里南游客,交州见柳条。

逢迎人易合,时日酒能消。

浪晓浮青雀,风温解黑貂。

囊金如未足,莫恨故乡遥。

2、谪岭南道中作

唐代: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3、送王昌龄之岭南

唐代:孟浩然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4、岭南江行

唐代: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5、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代: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6、惠州一绝 / 食荔枝

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7、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宋代: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8、寒食

宋代:郑刚中

江乡时节逢寒食,花落未将春减色,

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

花多花少非我事,春去春来亦堪惜。

柴门风雨小庭寒,无奈池塘烟草碧。

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

欣然应接已无暇,都为老来无笔力。

9、送郑明府贬岭南

唐代:司空曙

青枫江色晚,楚客独伤春。共对一尊酒,相看万里人。

猜嫌成谪宦,正直不防身。莫畏炎方久,年年雨露新。

10、别岭南熊判官

唐代:元稹

十年常远道,不忍别离声。况复三巴外,仍逢万里行。

桐花新雨气,梨叶晚春晴。到海知何日,风波从此生。

3.请问有哪些古诗是描写岭南山水风光的

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 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 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畲田收火米, 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 红槿花中越鸟啼.苏轼《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淳祐十年(1250)前后,连州知州朱诜为画不如亭赋诗. 环绕皆山远胜滁,地无炎瘴气清虚. 十亭留咏夸前辈,八景搜奇出故墟. 拍岸惊涛通海道,插天峭壁壮侯居. 烟云变态无穷极,百幅生绡画不如.更多请看《岭南诗歌研究》,陈永正著.。

4.关于岭南文化的诗句有哪些呢

苏轼《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区仕衡 (宋)《岭南大雪》

海冻珊瑚万里沙,

炎方六出尽成花。

洛阳纵有行春令,

谁问袁安处士家。

宋之问(唐)《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

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

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

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

应见陇头梅。

5.赞美岭南的诗句有哪些

唐代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释义:岭南道中溪流纵横交错,地势迂回曲折,置身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处。沿途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绿树丛阴下,溪流显得格外幽深。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心遇上毒雾,碰着蛇草;为了躲避沙虫,看见燕子衔泥也会急忙让开。

这里的风俗很特别,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鲜艳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到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

2、宋代苏轼《惠州一绝 / 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释义: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3、宋代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释义: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4、唐代司空曙《送人游岭南》:

万里南游客,交州见柳条。

逢迎人易合,时日酒能消。

浪晓浮青雀,风温解黑貂。

囊金如未足,莫恨故乡遥。

释义:不远万里去到岭南游玩,到时柳树仍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整日只知逢迎他人,饮酒作乐。天晓时分可以看见随波浮动的华丽游船,暖风拂过让人不禁解下黑色的貂裘。如果行囊里的财资不够,也不要埋怨故乡太遥远。

5、唐代柳宗元《岭南江行》: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释义: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射工阴险地窥伺行人身影,飓母不时地惊扰旅客舟船。从今后忧虑之事何止一桩,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几年!

6.关于岭南的古诗词

1、《岭南大雪 》 年代:【宋】 作者:【区仕衡】 海冻珊瑚万里沙,炎方六出尽成花。

洛阳纵有行春令,谁问袁安处士家 2、《春日岭南 》 年代:【宋】 作者:【孙正平】 窗前修竹霭如云,巧语春禽只听闻。 睡起蒲团趺坐稳,惟将茗椀对炉薰。

3、《客居岭南》 年代:【宋】 作者:【张子龙】 天风吹白波,归客欲如何。 炎国逢花早,春船载雨过。

畏蛇焚瘿木,防蛊种衰荷。 洞口商人妇,时时送夜歌。

4、《庚午腊中苦寒不雪不雪岭南之常而苦寒为希有》 年代:【宋】 作者:【郑刚中】 檐风动修竹,终夜玉相戛。 晓望山头松,孤瘦冻欲折。

欣然发茅亭,准拟看飞雪。 待之既逾时,脚硬冷如铁。

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绝。 岂非地气偏,湿浊旧不泄。

剪水下云来,祗向虚空歇。 今年腊中寒,万口称凛冽。

此是雪先声,荡洗岭南热。 蜒叟且莫惊,造化无差别。

会须烟瘴林,都有琪花结。 草色润如酥,看取焦枯活。

5、《岭南鞭春》 年代:【宋】 作者:【范端臣】 一辞湖上月,三见岭南春。 怪鸟呼如鬼,痴猿立似人。

蛮商通海舶,渔户杂江滨。 尚有鞭牛扑,纷拿起路尘。

6、《岭南道中》 年代:【唐】 作者:【曹松】 百花成实未成归,未必归心与志违。 但有壶觞资逸咏,尽交风景入清机。

半川阴雾藏高木,一道晴霓杂落晖。 游子马前芳草合,鹧鸪啼歇又南飞。

7、《岭南荔枝不可寄远龙眼新熟辄以五日颗奉晦叔》 年代:【宋】 作者:【张栻】 荔子如今尚典刑,秋林圆实著嘉名。 虽无赪玉南风面,却耐筠笼千里行。

7.有关岭南的诗句

岭南大雪 作者:【区仕衡】 海冻珊瑚万里沙,炎方六出尽成花。

洛阳纵有行春令,谁问袁安处士家 春日岭南 年代:【宋】 作者:【孙正平】 窗前修竹霭如云,巧语春禽只听闻。睡起蒲团趺坐稳,惟将茗椀对炉薰。

客居岭南 年代:【宋】 作者:【张子龙】 天风吹白波,归客欲如何。炎国逢花早,春船载雨过。

畏蛇焚瘿木,防蛊种衰荷。洞口商人妇,时时送夜歌。

庚午腊中苦寒不雪不雪岭南之常而苦寒为希有 年代:【宋】 作者:【郑刚中】 檐风动修竹,终夜玉相戛。晓望山头松,孤瘦冻欲折。

欣然发茅亭,准拟看飞雪。待之既逾时,脚硬冷如铁。

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绝。岂非地气偏,湿浊旧不泄。

剪水下云来,祗向虚空歇。今年腊中寒,万口称凛冽。

此是雪先声,荡洗岭南热。蜒叟且莫惊,造化无差别。

会须烟瘴林,都有琪花结。草色润如酥,看取焦枯活。

岭南鞭春 年代:【宋】 作者:【范端臣】 一辞湖上月,三见岭南春。怪鸟呼如鬼,痴猿立似人。

蛮商通海舶,渔户杂江滨。尚有鞭牛扑,纷拿起路尘。

岭南道中 年代:【唐】 作者:【曹松】 百花成实未成归,未必归心与志违。但有壶觞资逸咏,尽交风景入清机。

半川阴雾藏高木,一道晴霓杂落晖。游子马前芳草合,鹧鸪啼歇又南飞。

岭南荔枝不可寄远龙眼新熟辄以五日颗奉晦叔 年代:【宋】 作者:【张栻】 荔子如今尚典刑,秋林圆实著嘉名。虽无赪玉南风面,却耐筠笼千里行。

谪岭南道中作 年代:【唐】 作者:【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送人游岭南年代:【唐】 作者:【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岭南江行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送周愿判官归岭南 年代:【唐】 作者:【姚系】 早蝉望秋鸣,夜琴怨离声。眇然多异感,值子江山行。

由来重义人,感激事纵横。往复念遐阻,淹留慕平生。

晨奔九衢饯,暮始万里程。山驿风月榭,海门烟霞城。

易绡泉源近,拾翠沙溆明。兰蕙一为赠,贫交空复情。

当然最出名的句子还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的原句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8.岭南派诗词

岭南诗派, 是中国诗坛上著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诗派, 也称做“ 广东诗派”或“粤东诗派”。前人论述岭南诗派, 每溯源于张九龄。汪辟疆云“ 岭南诗派, 肇自曲江。”①曲江, 指张九龄, 亦有学者把岭南诗派径称“曲江诗派”。②张九龄诗, 格调高雅, 有一种秀劲之致, 给当时和后世的诗人以很大的影响。宋人魏庆之已称之为“ 张曲江体”, ③可举《感遇》诗为代表作兰叶春茂毅, 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 自以为佳节。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这是组诗十二首之一。以春兰、秋菊设喻, 清操自守,不求人知, 如明人高糠所云“ 张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冲淡, 体合风骚, 骚骚乎盛唐矣。” ④张九龄这种体格的诗歌, 开创了岭南百代诗风, 但严格来说, 张九龄时代, 岭南诗坛尚未出现诗人群体, 岭南诗派亦未真正形成。

晚唐的邵渴和陈陶, 是张九龄之后较著名的岭南诗人。邵渴诗内容充实, 涉及社会面较广, 不用任何彩绘的词语, 不用过多的修辞手段, 以朴实无华的真情来感动读者。如《岁丰》诗皇天降丰年, 本忧贫士食。贫士无良畴, 安能得稼墙工佣输富家, 日落长太息为供豪者粮, 役尽匹夫力。天地莫施恩, 施恩强者得。这是一种“洗剥到极净极真”的艺术风格。⑤肆口出, 以表示强烈的愤激之情。

张九龄诗的雅正与邵渴诗的真朴, 成为岭南诗派的两条艺术主线, 一直影响着各代岭南诗人。如宋代的余靖, 明代的孙赘、欧大任、区大相、屈大均、陈恭尹, 清代的黎简、宋湘, 近代的黄遵宪、康有为, 不管是直接或间接, 有意或无意, 大都沿着这两条主线进行艺术创作, 逐步形成岭南诗派的独特风貌。岭南诗歌“雄直”之气, 在唐代已露端倪。北宋时期岭南诗坛的代表人物是余靖。其诗“亦坚炼有法。时欧阳修变体复古, 靖与交厚, 故亦弃华取质, 为有本之学” 。⑥余靖诗继承了张九龄、邵渴的传统, 体现出幽峭傲兀、苍劲朴老的风骨。如《双松》诗自古咏连理, 多为阳艳吟。谁知抱高节, 生处亦同心。风至应交响, 禽栖得并阴。岁寒当共宁, 霜雪莫相侵。此诗托物言志, 表现出一位“ 炳娘青史”的名臣刚正不阿的品质, 诗格亦与张九龄《感遇》相似。

南宋时较著名的诗人有崔与之与李晶英。崔诗风格高华壮亮, 多忧念国事之作。如《送范槽赴召》诗“棋于观局易, 药到处方难。休戚君眉睫, 安危我肺肝。别来年事晚, 病起岁华残。东望强人意, 天风送健翰。”在沉郁中有高华之致。李诗刚直激昂, 奇崛遒健。如《题石室木》诗“似屈才伸蛇解蛰, 似断还连龙脱骨。天河失却古搓撅, 落在人间撑突兀。若非胸中磊块洒浇出, 老死画工无此笔。”托物言志, 峭劲有骨, 表现出诗人胸中奇杰之气。崔与之和李晶英二家诗, 健笔凌云, 体现了岭南诗歌“雄直”的本色。宋末的爱国诗人区士衡、赵必王象、李春雯、陈纪等均遵循岭南诗歌的传统进行创作, 并结成诗人群体, 可以说, 岭南诗派在南宋后期已初步形成。

最早标举出“岭南诗派”一语的是明代诗学家胡应麟。他说“国初吴诗派防高季迪, 越诗派防刘伯温, 闽诗派防林子羽, 岭南诗派防于孙董仲衍, 江右诗派防于刘楼子高。五家才力, 咸足雄据一方, 先驱当代”⑦又说明代中叶正德、嘉靖年间的诗坛, “自吴、楚、岭南之外, 江右独为彬蔚。”⑧胡氏认为明初中国诗坛有吴、越、闽、岭南、江右五大诗派, 明中叶有吴、楚、岭南、江右四大诗派。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