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梦窗词梦窗词评(上) 某于词道,本无大志,不过遇二三知己,酒酣耳热,纵论先贤,始觉众论常抑梦窗。 某初学长短句,推重稼轩,然色厉胆薄,好谋寡断,难效其才思果锐。后又师东坡,奈何欲心灼灼,不能自遏,更难得雪霜姿风流标格。 慢词既拙,小令难工,然于俯仰之间,常有一愚之得。今不期名山事业,但念有匪君子,故次篇什,以为芹献。 虑梦窗词雄深繁复,故分为两篇,上乃总评,论其词格,下为品点,探其章句。 古人论梦窗词,多趋两极,美之者谓"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毁之者道"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考其因果,论者各有所好,党同伐异,乃至于梦窗词毁誉参半。大凡世之尚北宋者,常贬南宋;尚小令者,常贬慢词;尚自然者,常贬雕琢。 人多不知一时有一时之长,一体有一体之胜。南北皆为一宋,慢令本出曲源,繁简同归大道,岂可断其脉络而论之哉?然古人众议,尚本词道,欲和天人,求臻至境,亦文人争鸣也。 近世以降,肉食者鄙,政治挂帅,殃及词学。更有无赖文人,翕然附和,乃至谬论种种,误我后人。 窃认为,论词当自史、人、作入手。史者,观其于词学发展中之作用;人者,考其荣辱成败之经历;作者,品其章句格律之得失。 三纲既举,一人可论。 词号长短,源起于唐,泛于五代,极盛于宋。 北宋之前,词多协律。文人寄兴,酒边命笔,红牙铁板,按拍而歌。 自宣政风流扫地都休,大晟旧谱荡为飞灰,北曲始萌兴于市井,诗余独见赏于文士。逆旅闺怨,身恨国仇,文法诗意,并入长短之调。 人云词至南宋而深,不亦宜乎?于宋一代,先有耆卿开慢词之先,后有清真以诗入词,二人皆工音律,词体始广。东坡万卷于胸,超然物外,偶涉长短,即指出向上一路,一洗凡马万古空。 后更有稼轩不平则鸣,以雄心入词,顾盼生姿,纵横六合,开千秋豪放一派,词格始大。白石清朗疏宕,惜乎气短胸狭,局促辕下,难得先贤高处。 梦窗之前,赵宋高者惟此数人而已。梦窗有志于诗余,历阅先贤得失,始成自家门户。 其词缜密厚重,芬菲铿丽,灏瀚灵动,实有五代遗响,清真气象。据词史目之,梦窗确道前人之所未道,不可不大书特书也。 梦窗慢词极凝炼变幻,小令极流利疏快。张炎讥其慢词,凝涩晦昧,不成片断,然独赏其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疏快却不质实。 此无他,一则张炎推清空,二则慢词、小令各有门径也。窃认为,慢词当极排荡,协律炼字,全篇为上;小令应重疏快,领异标新,意境第一。 (慢令之辩,下篇详品梦窗词时将细述。)南宋诸家,多工慢词,北宋主小令之风荡然无存。 此无他,时势异也。梦窗一生所作亦多为慢词。 为慢词,不可不雕琢。 自然、雕琢,同属艺道,各有千秋,道径无优劣,境界有高下。 明此理者方可与之言词。譬如今之众人诋垢梦窗慢词,然无一人敢称可以小令胜其慢词也。 词虽小技,然欲工之,胸襟、学识、经历,缺一不可。今人多垢梦窗,却不知梦窗自是大家。 若梦窗慢词无趣,乌能蒙蔽六百年来才俊之耳目哉?大凡大家,多不随人俯抑,转益多师,自具面目。后生小子惟见万仞宫墙,不知庙堂之美,生吞活剥,妄加菲薄。 老杜戏为六绝句言狂生态已尽矣! 近人倡自然,反雕琢,于是梦窗千锤百炼、含意深厚之作,不特不为称许,反受痛诋。治玉尚须切磋琢磨,惨淡经营,始成精品,遑论诗文哉?某曾与葛巾兄论及,凡一文体初创时,局势未定,大多率性而为,虽有粗鄙之作,亦存天真之气。 其后积年累月,才人迭出,穷究其体,务求其美。然非雕琢岂可得美者哉?故朝暮思虑,动静推敲,所思者惟字有未安,句有未妥,法有未密,色有未调,声有未响,心所欲言者尚不能确述之也。 于是呕心沥血,反复雕琢,改之又改,炼之又炼,务求得字字精当,真情毕现。其中甘苦,却为后人一笔抹杀,岂不痛哉? 七百年间诋垢梦窗者不计其数,然遗毒甚深者惟张炎、王国维二人也。 张炎《词源》卷下称:"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清浙派既起,尊张炎为师,其辈词人皆吠梦窗。 窃以为,张炎尚"莲子熟时花自落",故扬己好抑梦窗。然张炎此言甚谬,不值一哂。 慢词当以全篇为上,岂可断章取句以论之?七宝楼台碎拆不成片段者,慢词名作中惟东坡水调歌头近之。梦窗词之佳处正在丽密眩人眼目,所谓疏快非其本色。 其词多浑然天成之作,即寻章摘句,亦多警策之语。如八声甘州(灵岩陪瘐幕诸公游)之"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之"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高阳台(落梅)之"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 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祝英台近(除夜立春)之"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西风,不放年华去";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之"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倚枕,雨外熏炉"等等。 张炎之言,不知所云! 王国维才情高逸,涉足词学,不过十载(1904至1913年),然承旧知,法西学,卓然自成一家,其《人间词话》系列卒为后人圭臬。惜其自负才智,妄论高下,是否颇谬于圣人。 王国维论梦窗词曰:"梦窗之词,余得。 2.求 关于七夕的宋词,古诗,现代诗都行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 吴潜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 痴儿呆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鹊桥仙 柔桑舒眼, 莺笛竞啭, 南国从来春早。 檀香处处报佳节, 风频送, 梵歌晨祷。 人隔千里, 欲追行处, 魂梦纵轻难到。 园花憔悴自难觉, 还空作, 嫣然巧笑。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迢迢牵牛星 诗词,原文如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七夕词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二首(唐)刘禹锡】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七夕(唐)沈佺期】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七夕诗(唐)赵璜】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 欲减烟花饶俗世,暂烦云月掩楼台。 别时旧路长清浅,岂肯离情似死灰。 【七夕(唐)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七夕(唐)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辛未七夕》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菩萨蛮(宋)苏轼】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闻月堕星河转。 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 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鹧鸪天(宋)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二郎神(宋)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古别离(宋)庚肩吾】 古人谩歌西飞燕,十年不见狂夫面。 三更风作切梦刀,万转愁成系肠线。 所嗟不及牛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见 【行香子(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乞巧歌 之一 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之二 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 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 之三 巧芽芽,生的怪。 盆盆生,手中盖;七月七日摘下来,姐姐妹妹照影来。又像花,又像菜,看谁心灵手儿快 【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清商曲辞二七日夜女歌九首】 三春怨离泣,九秋欣期歌。 驾鸾行日时,月明济长河。 长河起秋云,汉渚风凉发。 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 金风起汉曲,素月明河边。 七章未成匹,飞燕起长川。 春离隔寒暑,明秋暂一会。 两叹别日长,双情若饥渴。 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画夜长悬丝。 灵匹怨离处,索居隔长河。 玄云不应雷,是侬啼叹歌。 振玉下金阶,拭眼瞩星兰。 惆怅登云轺,悲恨两情殚。 风骖不驾缨,翼人立中庭。 箫管且停吹,展我叙离情。 紫霞烟翠盖,斜月照绮窗。 衔悲握离袂,易尔还年容。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南北朝谢惠连】 落日隐櫩楹,升月照帘栊。 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 蹀足循广除,瞬目矖曾穹。 云汉有灵匹,弥年阙相从。 遐川阻昵爱,修渚旷清容。 弄杼不成。 3.急需一首135字的宋词长啸梁甫吟。 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 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 ( 清一作渌 ) 逢时吐气思经纶。 ( 吐一作壮 ) 广张三千六百钩。 ( 钩一作钓 ) 风期暗与文王亲。 ( 期一作雅 ) 大贤虎变愚不测。 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 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 ( 不拜一作开说 ) 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 指挥楚汉如旋蓬。 ( 挥一作麾 ) 狂客落魄尚如此。 ( 客一作生 ) ( 魄一作拓 ) 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 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 三时大笑开电光。 ( 开一作生 ) 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 以额叩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 杞国无事忧天倾。 □□磨牙竞人肉。 【豸契】【豸俞】 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 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 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 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 亚夫诒尔为徒劳。 【诒言换口】 梁甫吟。 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 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 大人□□当安之。 4.较短抒情的宋词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念奴娇 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