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是黄昏的窗棂

1.宋词是黄昏的窗棂适合什么年龄去读

1.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它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2.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

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3.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包括花间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4.如果是欣赏宋词,要有境界,要有一定的格律声律知识,要稍稍懂得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学艺术上的事情等等。5.如果是学习宋词,可以从儿童开始,选择积极向上的一些内容。

2.窗棂的诗歌《窗棂》

《窗棂》

——王楠

在一个三月的早晨

你的风筝经过我窗棂

明媚的阳光不解风铃的寂寞

错乱的长绳哪一根才连着你的手心

在一个四月的黄昏

我的脚步行在你的门前

紧掩的窗帘阻断阴霾的江南

我彷徨的心怎么才能敲醒你在雨中的梦

我挂在窗前的风铃在五月的夜晚沉默无声

你紧闭的窗棂在百花绽放中依旧从容

赏析:

该诗有脱俗之感,作者在写意,又时时注意用美妙的境烘托意,那是一种玲珑隐痛的思念。记得“人面桃花”也是用的这个意境,只是作者没有等了那么久。只有三月、四月、五月。三月是在想,有意了,就是思念;四月开始行动——只是有所犹豫的行动,未必大胆。但正是如此,也就成全了他的心境,此诗就是抒发此时的心情;五月又是思念,那就是一种隐痛这种痛,略有无奈。该诗自然天成,意境优美,可谓现代诗典范。

3.宋词叶梦得贺新郎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作者】叶梦得 【朝代】宋代

睡起流莺语。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萍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作品赏析:

此词上片是静景,并在静景中体现出作者的内心幽情 ,下片为想象 ,承上“旧恨”展示心头情感波澜。

上片起首三句描绘词人午睡乍醒,已是傍晚时分,忽闻莺声婉转,“流莺语”,以细聆莺啭来突出环境的幽寂,也即“鸟鸣山更幽”之意。环顾四周,但见地上点点青苔,片片落花,说明春光已尽,令人不胜惋惜 。“吹尽”两句,进一层描写庭院景象,通过残花吹尽 、杨柳自舞的物象 ,勾勒出暮春时节的寂寥景况,渲染出词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渐暖霭 ”三句 ,先从时节转移写起。春去夏来,暖风带来初夏的暑热,由于想到消暑而引出了宝扇:这是一把布满尘灰的扇子,但它上面那隐约可见的那位月宫“乘鸾女”却使他陷入了沉思。关于“乘鸾女 ”,原本有着一个月中仙女的传说。据说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鸾”(《 龙城录》)。那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画像,引起他的联想 ,勾起了他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旧恨”,使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是那“ 旧恨”,竟会如此猛烈地涌上心头。

过片“江南”三句,是说昔年乐事已成而今“旧恨”,伊人远去,犹如乘鸾仙女,无由再见。“江南”,是昔日相会之地 ;“梦断”则是说旧时情事如昨梦前尘,已成过去,故言“断 ”。梦已断而复思之,意承上“惊旧恨”而来,以下即写所思江南其地其人。洲渚横江,江水绿涨,江浪拍天,化为半空烟雨。先写江景,为下文铺垫。李白《襄阳歌》:“遥看江水鸭头绿 ,恰似葡萄初酦醅。”这里“葡萄涨绿”即本李白诗 。“无限”三句,遥想伊人倚楼凝望,但见烟波苍茫,情思无限,能采苹花寄我否?“采苹”由上“江渚”生发,所谓“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 ”(柳恽《江南曲 》)。而采苹以寄所思之故人 ,古诗中不少见。“谁采苹花寄与”从男子方面着想 :果采苹花寄与我否?采得后能寄到否?我也只能怅然想望着她泛兰舟容与于江上吧。这里意思当从《楚辞·九歌》化出。《湘夫人》云:“搴汀洲兮杜若,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容与”多义词,此为闲暇自得貌 ,言欲寄无由,只能从容等待。“万里”两句,更深一层,写两人之间隔着千山万水,舟船难通,只能目送征鸿,黯然魂销。结末两句深恨无人为自己唱起《金缕曲 》。《金缕 》即杜秋娘所唱《金缕衣 》。其辞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有深悔年少光阴虚过之意。

关注在《题石林词》中对叶梦得的词评论道:“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突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 ”。此词风格婉丽,是叶氏早期之作中的精品。

4.求《我在宋词中等你》原文

曾经在漫天飘雪的季节里,在梦里看见了唐朝飘来的雪花,看见了那些伟大的诗人留下的华美篇章;而此时,秋末近冬。

于千年之后的这个傍晚;窗外,一缕缕清风卷起凋零的枯叶,上下翩翩起舞,在空中留下一道道凄美的弧线,然后静静地落下;是呀,这是秋天的景色。翻开书本,不经意间看见“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老范的这首《苏幕遮》漾起了那莫名的凄凄心情。

淡淡的几个字将那份淡泊宁静描写的如此生动,丝丝间竟如此美丽,如一缕微凉的秋风轻轻拂过脸颊,无限惬意。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当浮华烟云散去,宋词就宛如透过窗棂照进深深庭院的一抹斜阳,尽显大宋王朝的风华灿烂和悠悠遗韵。

宋词大多数以秋景为背景,徜徉于宋词间感受大宋的动荡、战乱、无奈;深深体会文人墨客从风花雪夜到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悲剧。这种情怀也许只能在秋意中慢慢的释放出来。

一直很喜欢宋词,花开,无声;花落,亦无声;流年,无绪;记忆,亦无绪;静静地凝望夕阳西下,无边的天际;读一首词,动一次心,任牵念在沉香间尽情舞动,无声无息。

一本宋词,一根香烟,思绪仿佛在一个个烟圈中游弋于大宋年代。

南北宋这两个朝代,真真应了一句千古名言,史家不幸诗家幸。于颠沛流离中,诞生了这不朽的文字。

在岁月的河滩,抓起一把沙,多少时光,像手中的细沙,轻轻地滑落而不留下痕迹;只有在风中沉淀下来的留在了手边,如同千年之后那一首首唯美的词。( 文章阅读网: )这些穿越了无数岁月的宋词,在后人看来是袅袅升华的一缕馨香;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两处闲愁;是梧桐细雨的绵绵忧伤;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清愁绪;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时光流逝;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持;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壮怀;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愤慨;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焦灼。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是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的开篇语。

而宋词有这样的境界。读宋词,触摸的是形象,品味的是意境;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式,疏疏密密的韵律,有着特殊的乐感;宋词的魅力不在于华美绚烂的辞藻,而在于百转千回、真挚动人的情感,在于那些深藏于其中的生命体验。

我们能够不断地从中寻觅鲜活的心境,找到于己一样的影子。一层秋雨一阵凉,一瓣落花一脉香,一样流年自难忘,一把闲愁无处藏。

而在这个秋天的傍晚,终于能够与淹没在那些浣花词中的词人相遇;一丝丝暗香浮动,一股股豪情满怀;一缕缕轻烟细雨,一场场聚散离合;一段段柔情蜜语,一阵阵愁肠欲断;几经风花雪夜,几番豪情壮志,在宋词中无不淋漓尽致的显现出来。品着一首首、一阕阙,心灵之间的默契似乎早已没了千年的阻隔,只是静静地赏读,去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

关于宋词的记忆。

先前是如画的词句,每一首词,都是一幅画。“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晏殊.踏莎行】”。后来慢慢长大,开始明白,每一首词,都会有一段心情。

才发现柳永“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的脉脉深情,苏轼“人生如梦”的豁达静然,稼轩“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的慷慨激昂。

.如今再读宋词,每一首词,都有一个故事。“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好像看见了后主李煜的故国情怀。“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钗头凤】”好像看见了放翁和婉儿的凄凄惨惨。

.曾经,青春年少;多少时候,听雨窗前;多少时节,听雪松下;一盏孤灯,一本宋词,一纸,一笔,一人一夜一梦。如果我喜欢唐诗的大气光明,我也喜欢宋词的委婉清冷。

如果大唐是中国文化阳光普照的时代,那么两宋就是中国文化冷雨敲窗的时代。酒已冷,心未温,哀伤思恋,愁肠百转。

此中风情,几人能懂。如果非要把宋词分为婉约和豪放,那是不对的。

宋词就只有婉约。豪放派的存在就是为了说明宋词的婉约。

大江东去不是宋词的常态,去年春恨才是宋词的感觉。当然婉约不代表哀怨,婉约是可以风流的,是可以潇洒的,也可以有钱塘自古繁华的赞美,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骄傲,甚至可以有沙场秋点兵的当时激情。

如此,行走在宋词的词句里,就走进了宋词的烟雨中。读宋词,就会发觉每一阙词,都会言语;每一个字,都附着着情感;每一位词人,都会有一段故事。

在深邃天涯的时空里,我和他们都是一叶漂泊的小舟,永远都不会知道和他们之间的距离;千年吗?只是借着一种感觉,找到一处停泊的渡口,一起投宿在宋朝的某个不知名的客栈;也许是张择端画笔下的那个客栈?自此,就可以将那些遥远的记忆和故事,都藏在这册书里,即便是多年以后,就像观看一部古老的影片,依旧黑白分明,情节如初。在客栈的窗棂旁,看着萧瑟的季节;时光的纸签,在这个秋天的清凉里铺开;既有“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晏几道.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的凄然,又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的豪气!推开房门,我寻。

5.窗棂造句 一句话 十个的

窗棂造句

(1) 风卷着沙,不时打在窗棂上,发出“沙啦啦、沙啦啦”有节奏的响声。

(2) 九月,穿过留在夏季的所有温度。在窗棂上刻画成一朵雾花,留下些许在心底的不舍。让记忆在笔尖流逝。

(3) 傍晚的彩霞染红窗棂,向晚的微风中夹着几片樱花瓣,小朋友在那里拾花瓣,捧起花瓣,向上轻轻一抛,樱花在空中飞舞着,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舞蹈。孩子们的笑声和着微风,飘得很远,很远……

(4) 每天灰暗的天空,垂直细细地雨线,飘打我的窗棂。似那琵琶女,芊芊的手指,拨动着琴弦,弹奏淅淅沥沥的声音,如跳跃的音符,串起五月的乐章。如一首欢快的轻音乐,洗去我的凡心,使我心无一物,何处又有尘埃?

(5) 是夜,月色清凉如水,独坐窗前,深蓝色的天空被窗棂划成几块,颗颗繁星散落在那皎洁的上弦月周围,很美,美得让人无法呼吸。在月的周围,丝丝缕缕的云轻轻地飘着,好似嫦娥飘逸的秀发,舞动的丝带。

(6) 寒冬的夜,寂静而深邃。呼啸而过的的寒风,刮过窗棂的声音,今夜外面开始飘起了雪花,雪花飘飘洒洒,一会停留在枝头,一会飘落在屋顶,飘落在人们深深浅浅的印迹中。

(7) 桃花横在我的窗棂,花开的脚步惊动了我羞涩的诗词;树上的鸟儿雀跃欢笑,喜悦感染了树枝上嫩绿的芽孢。你还等什么?带上我的鼓励向梦想出发!

6.李煜的诗词中哪几篇是他入宋之前写的,那些是他入宋之后些的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 称李后主。

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前期与大、小周后感情甚笃,生活奢靡,常 形之于吟咏。

宋太祖建隆二年 (961),煜继父位为南唐国主,奉宋正朔,开宝 八年 (975),城破被俘,押赴汴京,封违命侯。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978)七 夕,赐牵机药,中毒而死。

李煜入宋后,多以词抒写伤离惜别怀抱,寓寄故国 之思、失国之痛、语言明净,音韵流畅,能以对比、白描等手法表现人生感慨。 王国维《人间词语》评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 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了。”

近人詹安泰有《李 璟李煜词》注释平。 捣练子令(深院静) 阮郎归(东风吹来日衔山) 清平乐(别来春半)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来)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望江梅(闲梦远) 望江南(多少恨)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捣练子令①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②。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③。 〔注〕①此词当作于入宋以后。

调下原注:“出《兰畹曲令》。”此集乃宋 代孔方平所辑,见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②寒砧:寒夜砧声。砧,即捣 衣石。

唐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 阳。” ③帘栊:挂有竹帘的窗棂。

阮郎归①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②,笙歌醉梦间。

佩声 悄③,晚妆残,凭谁整翠鬟④?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注〕①此词系赠郑王十二北。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宋太祖开宝 四年(971)十一月癸巳朔,江南主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贡。词当作于此时。

②阑珊:残尽。 ③佩声:古人服饰环佩,行动时有声。

④整翠鬟:指梳 头。 清平乐①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②,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 凭③,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④。 〔注〕①此词为春天怀人而作,疑于《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作于同 时。

②砌下:台阶之下。 ③雁来句:古代谓雁可传书。

相传汉苏武陷于 匈奴,牧羊北海。武之属吏常惠夜见汉使,诡言武帝在上林苑射得一雁,足有 帛书,知武等在某泽中。

遂被释归。见《汉书·苏建传》附。

④离恨二句: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虞美人①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②。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③,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④。 〔注〕①此首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评曰:“此亦在汴京忆旧乎?”当为 入宋后作。

②柳眼:柳芽初生如睡眼初开,故称“柳眼”。唐元稹《生春》 诗之九:“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

③尊前:《词综》、《全唐诗》作 “尊罍”。此指酒席。

④满鬓句:形容鬓发愁白。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①。

烛残漏断频倚枕②,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 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③。

醉乡路稳宜频到④,此外不堪行。 〔注〕①帘帏句:帘帏,窗帘。

飒飒,象声词。屈原《九歌·山鬼》:“风 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多离忧。”

②烛残句:漏,即铜壶滴漏,古代计时 器。频倚枕:措倚枕不眠。

③一梦浮生: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④醉乡:醉中境界。杜牧《华清宫三十韵》: “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乡。”

临江仙①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②,画帘珠箔③,惆怅卷金 泥④。

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⑤,空持罗带, 回首恨依依。

〔注〕①此词作于开宝八年(975)宋兵围城之际,相传后有苏(辙)题跋云: “凄凉怨慕,真亡国之声。”(见陈鹄《耆旧续闻》卷三) ②子规:杜鹃鸟。

相传啼声如“不如归去”易引起人们羁旅飘零之感。 ③珠箔:即珠帘。

《西 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④卷金泥:谓卷 动镀金的帘箔。

金泥:系以金色镀帘。 ⑤炉香三句:原缺,据《耆旧续闻》 补入。

凤凰儿,香炉上图案。 破阵子① 四十年来家国②,三千里地山河③。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④。几 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⑤。

最是仓皇辞庙日⑥,教坊犹 奏离别歌⑦。垂泪对宫娥。

〔注〕①此词作于宋开宝八年(975)城破被俘之际。 ②四十年:南唐自公 元937年建国至本年共三十八年,此处举其整数。

③三千里地:马唐令《南 唐书·建国谱》谓南唐“共三十五州之地,号为大国”。 ④玉树句:形容树 木的珍贵与茂密。

烟萝,雾气朦胧中的萝蔓。唐赵嘏《早了洞仙观》诗:“露 浓如水洒苍苔,洞口烟萝密不开。”

⑤沈腰,即瘦腰,据《南唐史·沈约 传》,约与徐勉书曰:“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世因称瘦腰为沈腰。 潘鬓,头发斑白。

晋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唐 无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潘鬓去年衰。”

⑥辞庙:辞别。

7.带花的诗词,花XX格式的,如花弄影、花想容、花满楼

天仙子 宋 刘过

彩笔恹恹慵赋咏。斗草闲来寻小迳。

西园春事只供愁,当好景。成孤另。

春又那知人欲病。洗尽残妆临晚镜。

淡玉一团浆水莹。强持檀板近芳樽,

云遏定。君须听。低唱月来【花弄影】。

天仙子 宋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鹧鸪天 宋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蝶恋花 宋 滕甫

叶底无风池面静。掬水佳人,拍破青铜镜。

残月朦胧【花弄影】。新梳斜插乌云鬓。拍索闷怀添酒兴。

旋撷园蔬,随分成盘飣。说与翠微休急性。功名富贵皆前定。

花想容/武陵春 宋 贺铸

南国家人推阿秀,歌醉几相逢。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未抵情浓。

津亭回首青楼远,帘箔更重重。

今夜扁舟泪不供。犹听隔江钟。

上阳宫 隋唐 罗邺

春半上阳【花满楼】,太平天子昔巡游。

千门虽对嵩山在,一笑还随洛水流。

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

翠华却自登仙去,肠断宫娥望不休。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