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江南三大名楼有关的诗句】范仲淹·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析】 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出峡到江陵(今湖北潜江县西),境遇不惬人意,晚秋移居江陵南九十里的公安(今湖北公安),本拟到柴桑(今江西九江),未果,在这年暮冬入岳阳(今湖南岳阳)并登岳阳楼.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和所感.首联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颔联赞颂洞庭湖的波涛浩荡,气势磅礴;颈联慨叹亲朋音信杳然,自己老病无医;尾联写诗人北望秦陇以兵乱未息为忧.诗人在诗中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忧患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历代最为传诵的登岳阳楼的名篇. 黄鹤楼诗词首推唐崔颢的《黄鹤楼》 昔 人 已 乘 黄 鹤 去, 此 地 空 余 黄 鹤 楼. 黄 鹤 一 去 不 复 返, 白 云 千 载 空 悠 悠. 晴 川 历 历 汉 阳 树, 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 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据说李白登临此楼,也是诗兴盎然,当他发现崔颢的这首诗后,连称“绝妙”,于是写了四名打油诗: 一 拳 捶 碎 黄 鹤 楼, 一 脚 踢 翻 鹦 鹉 洲, 眼 前 有 景 道 不 得, 崔 颢 题 诗 在 上 头. 便搁笔不写 ,后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 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即是李白搁笔亭. 李白写下的诗词与黄鹤楼有关的不下五首,其中有一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从此,“江城”便成为武汉的美称. 唐代文学家阎伯理在其《黄鹤楼记》中描述“耸构巍峨,上依河汉,下临江流.”可谓:“ 危乎,高哉!”无怪李白以“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诺谓楚人重,诗传谢眺清.沧浪吾有曲,寄语棹歌声.”抒发自己心头的感慨. 黄鹤楼主楼壁画上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也成为咏诵黄鹤楼的绝句. 贾岛《黄鹤楼》 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 宋之问 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 岳飞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 陆游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范成大 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 白居易 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王维 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王勃《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 二、关于三的诗句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 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望师又一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独立三朝识,轻生一剑知。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三、含有三的诗句同样的诗句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比如说: 杜甫《忆李白》中的“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登 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 》中的“云中征戌三千里” 《 》中的“碛里征人三十万”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上 》“ 重关一百二,汉家 三十六”,“小堂绮帐三 ”,“且论三万六千事” 王维《 》“一身转战三千里” 《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李白《 》“会须一饮三百杯” 、、、、、、、、、 值得一提的是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大家都知道雨不可能只有两三点,这里的三却表示“少”的意思,呵呵。 四、有关夏天的诗句及诗题和作者,三句以上.最佳答案 - 由提问者2007-03-16 19:37:38选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困人天气日初长 宋·朱淑真《即景》:“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清风破暑连三日 元·王挥《过沙沟店》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红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五、与三月有关的诗句春望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五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月三日曲水集诗 [作者]:谢惠连 [年代]:南北朝 四时着平分。 三春禀融烁。 迟迟和景婉。 夭夭园桃灼。 携朋适郊野。 昧爽辞鄽廓。 蜚云兴翠岭。 芳飙起华薄。 解辔偃崇丘。 藉草绕回壑。 际渚罗时{??/敕}。 托波泛轻爵。 《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六、含有“三”的诗句同样的诗句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比如说:杜甫《忆李白》中的“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李益《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中的“云中征戌三千里”李益《从军北征》中的“碛里征人三十万”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小堂绮帐三千户”,“且论三万六千事”王维《老将行》“一身转战三千里”陈子昂《感遇》“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李白《将进酒》“会须一饮三百杯”、、、、、、、、、值得一提的是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大家都知道雨不可能只有两三点,这里的三却表示“少”的意思,呵呵。 七、与三有关的25条经典礼仪句子子曰: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苟志于仁矣。 无恶也。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 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有德者。必有言。 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 勇者。不必有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当仁不让于师。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君子可欺也。 不可罔也。 克己复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爱人。知人。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居处恭。执事敬。 与人忠。虽之夷狄。 不可弃也。 克。 伐。怨。 欲。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 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 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 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 劳而不怨。 朝闻道。 夕死可矣。 吾道一以贯之。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予一以贯之。 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吾亦欲无加诸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德不孤。 必有邻。 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君子无所争。 内省不疚。 夫何忧何惧。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 修己以敬。 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君子病无能焉。 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谋道不谋食。 忧道不忧贫。 畏天命。 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 听思聪。色思温。 貌思恭。言思忠。 事思敬。疑思问。 忿思难。见得思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 不辱君命。 见利思义。 见危授命。 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贫而乐。富而好礼。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志于道。据于德。 依于仁。游于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 其余不足观也已。 主忠信。 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过而不改。 是谓过矣。 益者三乐。 损者三乐。乐节礼乐。 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 益矣。乐骄乐。 乐佚游。乐宴乐。 损矣。 少之时。 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其壮也。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其老也。 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 非其鬼而祭之。 谄也。见义不为。 无勇也。 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危邦不人。 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 无道则隐。邦有道。 贫且贱焉。耻也。 邦无道。富且贵焉。 耻也。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贫而无怨难。 富而无骄易。 以德报怨。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则远怨矣。 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众恶之。必察焉。 众好之。必察焉。 君子亦有恶乎。子曰。 有恶。恶称人之恶者。 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 恶果敢而窒者。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有教无类。 子以四教。文。 行。忠。 信。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辞。 达而已矣。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 吾尝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 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 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 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 其蔽也狂。 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 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礼。无以立。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 恭而无礼。则劳。 慎而无礼。则葸。 勇而无礼。则乱。 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邦有道则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