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阿胶的诗词《飞龙篇》 三国*曹植 晨游太山,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 乘波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西登玉堂,金缕复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忘。 《赛神》 唐代*元稹 阿胶在末派, 罔象游上源。 灵药所巡尽, 黑波朝夕喷。 神龙厌流浊, 先伐鼍与鼋, 鼋鼍在龙穴, 妖气常郁温。 《全唐诗·宫词补遗·肖行澡》 唐代*肖行澡 铅华洗尽依丰盈, 雨落荷叶珠难停。 暗服阿胶不肯道, 却说生来为君容。 《黄河》 唐五代*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 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 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 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 何必劳君报太平! 《我欲往沧海》 北宋*王安石 我欲往沧海, 客来自河源。 手探囊中胶, 救此千载浑。 我语客徒尔, 当还治昆仑。 《秋叶梧桐雨*锦上花》 元代*白朴 阿胶一碗, 芝麻一盏, 白米红馅蜜饯。 粉腮似羞, 杏花春雨带笑看。 润了青春, 保了天年, 有了本钱。 《清森阁集*思生》 明代*何良俊 万病皆由气血生, 将相不和非敌攻。 一盏阿胶常左右, 扶元固本享太平。 《秋舫日记*莞尔唐史》 明代*朱克生 虢国夫人娥眉长, 酥胸如兔裹衣裳。 东莱阿胶日三盏, 蓄足冶媚误君王。 《阿井胶泉》 明代*吴铠 灵源疑出蛟龙窟, 淑气原从天地贻。 九土所钟惟上品, 千年制胶岂凡材。 炼砂煮石经济事, 丹井药炉亦可哀。 《阿井》 明代*谢肇淛 济水付流三百里, 逐出珠泉不盈咫。 银床玉甃开苍苔, 设沥争分青石髓。 人言此水重且甘, 疏风止血仍祛痰。 黑驴皮革山拓火, 灵胶不径走邮函。 屠儿刲剥如山积, 官司催取朝飞缴。 驿骑红尘白日奔, 夭占疲癃竟何益。 我素珍重勤封闭, 免造业钱充馈遗。 任他自息仍自消, 还却灵源与天地。 《咸丰六年赠润惠堂》 清代*李佑铎 琉璃古井汲琼浆, 沁泽心脾气通畅。 颤颤履步叮叮铃, 响入名坊润惠堂。 堂后槐下桑柴旺, 锅铲铛铛出仄巷。 九朝九暮九蒸熬, 炼得珍胶济苍苍。 《咏阿胶井》 清代*赵培徵 阿井传来不记年, 清流澈底一寒泉。 溶溶玉液三宵露, 点点丹砂九空渊。 淑气问钟疑凤髓, 灵源妙化想龙涎。 仙胶炼就称良剂, 寿世回生几万千。 《名坊煎胶记》 清代*季桂芬 健驴放牧少岱草, 冬寒宰杀净肤毫。 古井龙泉荡渣滓, 桑柴烈火拔毒躁。 十分清水四分淖, 三两皮张一两胶。 潜心修治属润惠, 虚怀济世德艺高。 2.阿胶 诗句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名医别录》载:“阿胶生东平郡(今山东东平县),煮牛皮作之,出东阿县。”陶弘景又日:“今东都下亦能作之。 用皮亦有老少,胶则有清浊。”《本草图经》曰:“今郓州皆能作之。 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为真。造之,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 其井官禁,真胶极难得。……大抵以驴皮得阿井水乃佳耳……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是牛皮,《神农本草经》阿胶亦用牛皮,是二皮亦通用。” 《本草纲目》云:“凡造诸胶,自十月至二、三月间,用挲牛、水牛、驴皮者为上,猪、马、骡、驼皮者次之,其旧皮、鞋、履等物者为下。俱取生皮,水浸四五日,洗刮极净。” 根据上述记载可知古代阿胶原料用牛皮、驴皮及其他多种动物皮类,但以驴皮用阿井水煎成者为最佳。现代已将牛皮胶单列为一种药材,即黄明胶,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规定以驴皮熬制的胶为阿胶正品。 皮胶为传统中药,有滋阴补血、安胎的功用;可治血虚、虚劳咳嗽、吐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等,对虚劳贫血、肺瘘咯血、胎产崩漏等症有良好疗效以驴皮所制最佳。距今已有两千年的生产历史。 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阿胶最初用牛皮熬制,到唐代,人们发现用驴皮熬制阿胶,药物功效更佳,便改用驴皮,并沿用至今。 ①《雷公饱炙论》:"凡使阿胶,先于猪脂内浸一宿,至明出,于柳木火上炙,待泡了,细碾用。" ②陶弘景:"阿胶作药用之,皆火炙,丸散须极燃,入汤微炙。 " ③《纲目》:"阿胶,今方法或炒成珠,或以面炒,或以火炙,或以蛤粉炒,或以草灰炒,或酒化成膏,或水化膏,当各从本方。"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微温,无毒。 "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平,味淡。" 【归经】入肺、肝、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少阴、厥阴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少阴、厥阴经。 " 【功用主治】滋阴补血,安胎。治血虚,虚劳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崩中,胎漏。 ①《本经》:"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 久服益气。" ②《别录》:"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 " ③《药性论》:"主坚筋骨,益气止痢。" ④《千金·食治》:"治大风。 " ⑤孟诜:"治一切风毒骨节痛,呻吟不止者,消和洒服。" ⑥《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鼻洪、吐血、肠风、血痢及崩中带下。 " ⑦《纲目》:"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 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 " ⑧《纲目拾遗》:"治内伤腰痛,强力伸筋,添精固肾。" [效用] [性味] 甘平。 [功用] 滋阴养血,补肺润燥,止血安胎。 [主治] 阴虚心烦失眠、虚劳咳嗽、肺痈吐脓、吐血衄血、便血、崩带、胎动不安等症。 [用量] 5g~10g。 释名 傅致胶。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瘫缓偏风,手足不遂,腰膝无力。 用阿胶微炙熟,先以水一升,煮香豉二合,去渣,以汁和入胶中,再煮开几次,胶化如糖稀,一次服下。服后取葱豉粥温服(不能冷服,否则令人呕逆)。 照此法服至三、四剂,可见效。 2、肺风喘促。 用秀明阿胶切小,炒过,加紫苏、乌梅肉(焙、研)等分,水煎服。 3、老人虚秘。 用阿胶(炒)二钱、葱白三根,水煎化,加蜜暗无天日匙,温服。 4、赤白简疾(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不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不便不利)。 用阿胶(炒过,水化成膏)一两、黄连三两、茯苓二两,共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粟米汤送下。 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黄连阿胶丸”。 5、吐血不止。 用阿胶(炒)二两、蒲黄六合、生地黄三升,加水五程式,煮成三升,分次服。又方:用阿胶(炒)、蛤粉各一两,辰砂少许,研为末,藕节捣汁,加蜜调匀服下。 6、肺损呕血。用阿胶(炒)三钱、水香一钱,糯米一合半(研为末),和匀。 每服一钱,百沸汤冲下。一天服一次。 7、鼻血不止(口耳都流血)。用阿胶炙蒲黄半两,每取二钱,加水一碗,生地黄汁一合,煎至六成。 温服。同时以布系住两乳。 8、月经不调。用阿胶一钱,加蛤粉(炒成珠,研为末),热酒送服。 又方:依上方,再加辰砂末半钱。 9、月经不断。 用阿胶炒焦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10、妊娠下血。 用阿胶三两,炙为末,酒一升半煎化服下。又方:用阿胶末二两、生地黄半斤(捣成汁)、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分次服。 此方名“胶艾汤”。 11、妊娠胎动。 用香豉一升、葱一升、加水三升,煮取一升,再加进阿胶(炙过,研细)二两,化匀服下。又方:用阿胶(炒熟)、艾叶二两、葱白一斤,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分次服。 此方名“胶艾汤” 12、多年咳嗽。用阿胶(炒)、人参各二两,研细。 每取三钱,加豉汤一碗、葱白少许,煎服。一天服三次。 3.阿胶糕的诗词记载三国*曹植晨游太山,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乘波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西登玉堂,金缕复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忘。 唐代*元稹阿胶在末派,罔象游上源。 灵药所巡尽,黑波朝夕喷。神龙厌流浊,先伐鼍与鼋,鼋鼍在龙穴,妖气常郁温。 唐代*肖行澡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 唐五代*罗隐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北宋*王安石我欲往沧海,客来自河源。 手探囊中胶,救此千载浑。我语客徒尔,当还治昆仑。 元代*白朴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 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清森阁集*思生》明代*何良俊万病皆由气血生,将相不和非敌攻。 一盏阿胶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 明代*朱克生虢国夫人娥眉长,酥胸如兔裹衣裳。 东莱阿胶日三盏,蓄足冶媚误君王。 明代*吴铠灵源疑出蛟龙窟,淑气原从天地贻。 九土所钟惟上品,千年制胶岂凡材。炼砂煮石经济事,丹井药炉亦可哀。 清代*赵培徵阿井传来不记年,清流澈底一寒泉。溶溶玉液三宵露,点点丹砂九空渊。 淑气问钟疑凤髓,灵源妙化想龙涎。仙胶炼就称良剂,寿世回生几万千。 清代*季桂芬健驴放牧少岱草,冬寒宰杀净肤毫。古井龙泉荡渣滓,桑柴烈火拔毒躁。 十分清水四分淖,三两皮张一两胶。潜心修治属协裕,虚怀济世德艺高。 4.阿胶 诗句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名医别录》载:“阿胶生东平郡(今山东东平县),煮牛皮作之,出东阿县。”陶弘景又日:“今东都下亦能作之。 用皮亦有老少,胶则有清浊。”《本草图经》曰:“今郓州皆能作之。 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为真。造之,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 其井官禁,真胶极难得。……大抵以驴皮得阿井水乃佳耳……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是牛皮,《神农本草经》阿胶亦用牛皮,是二皮亦通用。” 《本草纲目》云:“凡造诸胶,自十月至二、三月间,用挲牛、水牛、驴皮者为上,猪、马、骡、驼皮者次之,其旧皮、鞋、履等物者为下。俱取生皮,水浸四五日,洗刮极净。” 根据上述记载可知古代阿胶原料用牛皮、驴皮及其他多种动物皮类,但以驴皮用阿井水煎成者为最佳。现代已将牛皮胶单列为一种药材,即黄明胶,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规定以驴皮熬制的胶为阿胶正品。 皮胶为传统中药,有滋阴补血、安胎的功用;可治血虚、虚劳咳嗽、吐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等,对虚劳贫血、肺瘘咯血、胎产崩漏等症有良好疗效以驴皮所制最佳。距今已有两千年的生产历史。 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阿胶最初用牛皮熬制,到唐代,人们发现用驴皮熬制阿胶,药物功效更佳,便改用驴皮,并沿用至今。 ①《雷公饱炙论》:"凡使阿胶,先于猪脂内浸一宿,至明出,于柳木火上炙,待泡了,细碾用。" ②陶弘景:"阿胶作药用之,皆火炙,丸散须极燃,入汤微炙。 " ③《纲目》:"阿胶,今方法或炒成珠,或以面炒,或以火炙,或以蛤粉炒,或以草灰炒,或酒化成膏,或水化膏,当各从本方。"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微温,无毒。 "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平,味淡。" 【归经】入肺、肝、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少阴、厥阴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少阴、厥阴经。 " 【功用主治】滋阴补血,安胎。治血虚,虚劳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崩中,胎漏。 ①《本经》:"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 久服益气。" ②《别录》:"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 " ③《药性论》:"主坚筋骨,益气止痢。" ④《千金·食治》:"治大风。 " ⑤孟诜:"治一切风毒骨节痛,呻吟不止者,消和洒服。" ⑥《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鼻洪、吐血、肠风、血痢及崩中带下。 " ⑦《纲目》:"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 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 " ⑧《纲目拾遗》:"治内伤腰痛,强力伸筋,添精固肾。" [效用] [性味] 甘平。 [功用] 滋阴养血,补肺润燥,止血安胎。 [主治] 阴虚心烦失眠、虚劳咳嗽、肺痈吐脓、吐血衄血、便血、崩带、胎动不安等症。 [用量] 5g~10g。 释名 傅致胶。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瘫缓偏风,手足不遂,腰膝无力。 用阿胶微炙熟,先以水一升,煮香豉二合,去渣,以汁和入胶中,再煮开几次,胶化如糖稀,一次服下。服后取葱豉粥温服(不能冷服,否则令人呕逆)。 照此法服至三、四剂,可见效。 2、肺风喘促。 用秀明阿胶切小,炒过,加紫苏、乌梅肉(焙、研)等分,水煎服。 3、老人虚秘。 用阿胶(炒)二钱、葱白三根,水煎化,加蜜暗无天日匙,温服。 4、赤白简疾(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不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不便不利)。 用阿胶(炒过,水化成膏)一两、黄连三两、茯苓二两,共捣匀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粟米汤送下。 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黄连阿胶丸”。 5、吐血不止。 用阿胶(炒)二两、蒲黄六合、生地黄三升,加水五程式,煮成三升,分次服。又方:用阿胶(炒)、蛤粉各一两,辰砂少许,研为末,藕节捣汁,加蜜调匀服下。 6、肺损呕血。用阿胶(炒)三钱、水香一钱,糯米一合半(研为末),和匀。 每服一钱,百沸汤冲下。一天服一次。 7、鼻血不止(口耳都流血)。用阿胶炙蒲黄半两,每取二钱,加水一碗,生地黄汁一合,煎至六成。 温服。同时以布系住两乳。 8、月经不调。用阿胶一钱,加蛤粉(炒成珠,研为末),热酒送服。 又方:依上方,再加辰砂末半钱。 9、月经不断。 用阿胶炒焦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10、妊娠下血。 用阿胶三两,炙为末,酒一升半煎化服下。又方:用阿胶末二两、生地黄半斤(捣成汁)、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分次服。 此方名“胶艾汤”。 11、妊娠胎动。 用香豉一升、葱一升、加水三升,煮取一升,再加进阿胶(炙过,研细)二两,化匀服下。又方:用阿胶(炒熟)、艾叶二两、葱白一斤,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分次服。 此方名“胶艾汤” 12、多年咳嗽。用阿胶(炒)、人参各二两,研细。 每取三钱,加豉汤一碗、葱白少许,煎服。一天服三次。 5.阿胶粉的古代诗词《飞龙篇》三国*曹植晨游太山,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乘波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西登玉堂,金缕复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忘。《赛神》唐代*元稹阿胶在末派,罔象游上源。 灵药所巡尽,黑波朝夕喷。神龙厌流浊,先伐鼍与鼋,鼋鼍在龙穴,妖气常郁温。 《全唐诗·宫词补遗·肖行澡》唐代*肖行澡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 《黄河》唐五代*罗隐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我欲往沧海》北宋*王安石我欲往沧海,客来自河源。 手探囊中胶,救此千载浑。我语客徒尔,当还治昆仑。 《秋叶梧桐雨*锦上花》元代*白朴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 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清森阁集*思生》明代*何良俊万病皆由气血生,将相不和非敌攻。 一盏阿胶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秋舫日记*莞尔唐史》明代*朱克生虢国夫人娥眉长,酥胸如兔裹衣裳。 东莱阿胶日三盏,蓄足冶媚误君王。《阿井胶泉》明代*吴铠灵源疑出蛟龙窟,淑气原从天地贻。 九土所钟惟上品,千年制胶岂凡材。炼砂煮石经济事,丹井药炉亦可哀。 《阿井》明代*谢肇淛济水付流三百里,逐出珠泉不盈咫。银床玉甃开苍苔,设沥争分青石髓。 人言此水重且甘,疏风止血仍祛痰。黑驴皮革山拓火,灵胶不径走邮函。 屠儿刲剥如山积,官司催取朝飞缴。驿骑红尘白日奔,夭占疲癃竟何益。 我素珍重勤封闭,免造业钱充馈遗。任他自息仍自消,还却灵源与天地。 《咸丰六年赠润惠堂》清代*李佑铎琉璃古井汲琼浆,沁泽心脾气通畅。颤颤履步叮叮铃,响入名坊润惠堂。 堂后槐下桑柴旺,锅铲铛铛出仄巷。九朝九暮九蒸熬,炼得珍胶济苍苍。 《咏阿胶井》清代*赵培徵阿井传来不记年,清流澈底一寒泉。溶溶玉液三宵露,点点丹砂九空渊。 淑气问钟疑凤髓,灵源妙化想龙涎。仙胶炼就称良剂,寿世回生几万千。 《名坊煎胶记》清代*季桂芬健驴放牧少岱草,冬寒宰杀净肤毫。古井龙泉荡渣滓,桑柴烈火拔毒躁。 十分清水四分淖,三两皮张一两胶。潜心修治属润惠,虚怀济世德艺高。 《润惠堂赋》道光十六冬,丙申三九寒。时浩浩清廷盛景渐末,然偏偏阿邑缨海锦簇。 斜阳暮里欢颜开,隆冬时节繁花绽。何也?贺也!贺曰:恭喜恭喜,恭喜润惠堂开张大吉;恭祝恭祝,恭祝任文贵伟业千秋。 润风寒暑湿燥以泽天下,惠心肝脾肺肾而及黎民,铮铮训诫,百年传承,咸自于此;寻苏浙赣皖冀康乾灵药,觅散泻温补敛寿世良方,兢兢耕垦,万古彪炳,皆赖于斯。人曰:润惠涵蓄深,缘起此堂古;余曰:先人卧柴薪,方得今朝红。 鲁邦出双圣,阿邑生二妙。一曰孔夫子,一曰孟先师;一曰琉璃水,一曰润惠胶。 井在堂侧卧,泉在井中漩。溶溶玉液似宵露,烁烁珖壁堪琉璃。 近源必为凤髓出,远脉疑作龙涎来。甘洌之甜,清寒之澈,宜观,宜赏,宜光鲜静物,宜生发灵意,饮之,酌之,啧、啧、啧,沁泽心脾津顿涌,通达经脉神涣然。 既叹琉璃水,且说润惠胶。其质殷实实,其面乌莹莹,其性温内里,其效补血阴。 照之若琥珀,敲之似脆酥,啖之冰潆潆,煲之香绕绕。以内养外,成就倾城国色;治本疗根,铸造铁臂金刚。 养颜奇效,婵娟止步;健体神功,玉皇停辇。缘何润惠堂出此珍胶?盖因任文贵厚德苛刻。 料精物实,非道地不用;心满意诚,除德厚不交。取少岱健驴之皮张,汲琉璃古井之醴泉。 晒翻掇藏,泡刮洗焯,再加潜心修治,更添稔熟操练。九朝九暮,九蒸九熬,桑柴松木,金锅银铲,炉火熊熊,青烟袅袅,汲水声,焯皮声,打沫声,切胶 声,犬吠声,叩门声,伙计掌柜传唤声,花甲妇孺欢笑声,若磬石和奏,若钟鼎谐鸣,其采熠熠,其乐融融。 噫!此番情景,只应卷轴入画,凡俗世间,焉得几回闻听?! 至若润惠美誉,盘盘盏盏,浩浩繁繁,劲马费蹄,汗牛脱筋,孰不知载几乘几车也。且不论救治雄才俊杰肩担社稷,亦不说普济布衣农人手扶桑梓。 但举区区小例,只道娓娓家常。城南于氏,数日崩漏,得润惠验方,一剂痊愈;郭北张族,三月虚咳,取任氏配药,半晌回春。 慕名求胶者,络绎不绝;闻馨寻寿者,趋之若市。一品巡抚谭廷襄,亲嘱副帅购圣胶;七品县令李闲书,面登堂厅索验方。 文人雅士,鸿儒硕学,欣然命笔,慷慨题吟。举人李佑铎书写古堂炼药诗,画家季桂芬题赠名坊煎胶记。 兼具街巷口碑,更有坊间 流赞。赞曰:燕都有同仁,海岱属润惠,两仪互化互生,二坊并驾并驱。 及至六代国兴,适逢民主新政。大胆改革,除旧破陈;勇于开拓,立异标新。 研制润字胶、惠字胶,发明阿胶糕、阿胶枣。兼做福禄寿喜财,亦炼龟鹿墨极亮。 凝胶成糕,烤枣为饯。酥香可口,浓馥入鼻。 随身随处,即开即食。畅销浙赣粤,抢手苏沪杭。 达官喜慕,贵人青睐。此诚开华夏阿胶养生食品之先河也!开山鼻祖,功垂青史;养生泰斗,泽被后世! 俄而倭寇不轨,九州罹难。 狂澜既倒,大厦将倾。润惠气节忠义,掩门。 6.曹植写的赞美阿胶的诗句曹植曾在《飞龙篇》赞美阿胶“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才高八斗的“东阿王”说的“仙药”就是阿胶,曹植初到东阿,骨瘦如柴,受人指导服食阿胶,受益非浅特有感而作。 一、原诗: 飞龙篇 曹植 晨游泰山,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西登玉台,金楼复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二、译文: 早上游览泰山,云雾缭绕。忽然遇到两个仙童般的人,脸色是童颜焕发很是有精神。乘坐着白鹿,手握灵芝草。我知道这就是修真之人,就长久地跪下来向他们请教。真人就走向西面玉石砌造的亭台,在黄金修建的楼上向我说道。给我仙药,是神仙皇帝所制造的。他还教我怎样个吃法,说是能还精补脑。寿命向金石一样长久,永世不老的。 三、作者及简介: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诗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继位,即魏明帝。曹睿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小的。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死后,明帝曹□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7.曹植写的赞美阿胶的诗句曹植曾在《飞龙篇》赞美阿胶“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才高八斗的“东阿王”说的“仙药”就是阿胶,曹植初到东阿,骨瘦如柴,受人指导服食阿胶,受益非浅特有感而作。 一、原诗: 飞龙篇 曹植 晨游泰山,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西登玉台,金楼复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二、译文: 早上游览泰山,云雾缭绕。 忽然遇到两个仙童般的人,脸色是童颜焕发很是有精神。乘坐着白鹿,手握灵芝草。 我知道这就是修真之人,就长久地跪下来向他们请教。真人就走向西面玉石砌造的亭台,在黄金修建的楼上向我说道。 给我仙药,是神仙皇帝所制造的。他还教我怎样个吃法,说是能还精补脑。 寿命向金石一样长久,永世不老的。 三、作者及简介: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诗人。 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 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继位,即魏明帝。曹睿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 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 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 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 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 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 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小的。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 死后,明帝曹□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 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 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8.歌颂阿胶的诗句《飞龙篇》三国*曹植晨游太山,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乘波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西登玉堂,金缕复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忘。《赛神》唐代*元稹阿胶在末派,罔象游上源。 灵药所巡尽,黑波朝夕喷。神龙厌流浊,先伐鼍与鼋,鼋鼍在龙穴,妖气常郁温。 《全唐诗·宫词补遗·肖行澡》唐代*肖行澡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 《黄河》唐五代*罗隐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我欲往沧海》北宋*王安石我欲往沧海,客来自河源。 手探囊中胶,救此千载浑。我语客徒尔,当还治昆仑。 《秋叶梧桐雨*锦上花》元代*白朴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 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清森阁集*思生》明代*何良俊万病皆由气血生,将相不和非敌攻。 一盏阿胶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 |